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用血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2013-2020年数据
1
作者 陈岩 陈麟凤 +4 位作者 何欣 王岩 于文娟 刘璇 刘思琪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围术期用血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月我院295例结直肠癌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情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围术期用血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月我院295例结直肠癌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情况。对输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体积、肿瘤分期、住院时间等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95例术中失血量大于600 mL者106例(35.9%),术中红细胞输注率为49.2%。红细胞输注率较高与术前贫血(Hb<100 g/L)率(51.0%)较高有关。术中红细胞输血量占围手术期用血的52.1%。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术中红细胞输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龄(P<0.001)和肿瘤部位(结肠癌P=0.004;直肠癌P=0.003)。对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而言,显著相关的变量是肿瘤体积(P=0.037),而患者年龄、性别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红细胞输注量与住院时间(术中P=0.428,围手术期P=0.604)、手术切口类型(P=0.784)或切口愈合(P=0.056)等均无显著相关性。术中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合理,无“匹配全血输注”。结论影响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肿瘤部位和肿瘤体积,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及肿瘤TNM分期关系不大。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于减少输血和缩短住院时间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中输血 围手术期输血 患者血液管理
下载PDF
26045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麟凤 潘继春 +6 位作者 冯倩 罗圆圆 于洋 庄远 李卉 封艳楠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无效两组。对20 671... 目的: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无效两组。对20 671名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26 045次血小板输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诸如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种类、保存时间、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输注前血小板计数进行log转换,转换之后近似正态分布,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输注前血小板保存时间与CCI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对输注血小板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各疾病间的输注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血液病患者数据显示,整体输注效果不良,输注有效率较低。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输注次数增多,输注效果变差。通过比较单纯输注血小板和同时输注血小板与其他血液成分的fisher检验结果显示,单纯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差于联合输注其他血液制品(P<0.001)。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主要因素有疾病种类、是否同时输注其他血液制品、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输注次数,而血小板在保存期内输注,保存时间的长短与输注效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增加指数 合理用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麟凤 李卉 +8 位作者 庄远 骆群 于洋 潘继春 冯倩 罗圆圆 辛江涛 张宏亮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67-1173,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发国内首个临床输血领域的管理与评估系统,为输血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发展提供一种先进的新工具。研究方法主要由计算机和医学统计相关方法技术构成,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应用B/S的三层结构,Flex实现界面前台表示,...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发国内首个临床输血领域的管理与评估系统,为输血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发展提供一种先进的新工具。研究方法主要由计算机和医学统计相关方法技术构成,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应用B/S的三层结构,Flex实现界面前台表示,My SQL进行数据的存储,构建过程中使用J2EE技术对本系统进行升级;将数据挖掘方法引入输血数据分析,对不同格式的输血基础数据的规范化与集成以及从数据库中识别出输血有效数据集。研究设定主题词诊断检索方式,将临床医生给出的不规范诊断归类到《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临床版》的标准诊断中,便于使用者检索。首次研究并建立中国人群的输血信息系统和技术标准,通过与患者在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所有输血相关信息的实时数据交互,实现了管理者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动态监控管理。为设置评价医师临床用血过程合理性的参数标准,提高输血申请合格率,制定新的标准化输血效果评价体系,降低患者无效输血率以及输血管理领域的多中心合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过程管理 用血评估 输血信息
原文传递
海藻糖负载对人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2 位作者 欧阳锡林 庄远 车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红细胞冻干长期保存的有效方法,并比较冻干前海藻糖的负载与否对红细胞冻干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实验组(负载海藻糖冻干-复水后红细胞):37℃,红细胞负载海藻糖7h后,采用主要成分为含有1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150mmo... 目的初步探讨红细胞冻干长期保存的有效方法,并比较冻干前海藻糖的负载与否对红细胞冻干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实验组(负载海藻糖冻干-复水后红细胞):37℃,红细胞负载海藻糖7h后,采用主要成分为含有1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150mmol/L,海藻糖的缓冲液作为保护液,在设定的降温程序下冻干保存红细胞;对照组:未负载海藻糖冻干-复水后红细胞。冻干结束后用37℃的再水化液快速水化,检测2组的各项理化指标。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冻干再水化后RBC和Hb回收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ATP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镁(G-6-PD)活性水平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内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红细胞在37℃孵育7h的条件负载海藻糖后冻干-复水后能保持细胞的理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负载缓冲液 红细胞 冻干保存 PVP 复水
下载PDF
红细胞冻干保存前对海藻糖的负载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3 位作者 欧阳锡林 庄远 车辑 王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寻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有效方法,评价负载海藻糖对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设实验组(负载海藻糖红细胞)和对照组(未负载海藻糖红细胞),使用硫酸-蒽酮法测定胞内海藻糖含量,检测负载后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寻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有效方法,评价负载海藻糖对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设实验组(负载海藻糖红细胞)和对照组(未负载海藻糖红细胞),使用硫酸-蒽酮法测定胞内海藻糖含量,检测负载后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负载后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在37℃条件下,红细胞对海藻糖的摄取随胞外海藻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当海藻糖浓度为800mmol/L,水浴7h,红细胞负载海藻糖可达到有效浓度;且2组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结果显示红细胞在高渗环境中负载海藻糖后,细胞膜结合很少量Annexin-V-FITC,并且破损细胞能被有效清除。结论红细胞37℃孵育7h,胞外海藻糖浓度为800mmol/L,能有效摄取海藻糖,且保持红细胞的理化稳定性和膜结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负载缓冲液 红细胞冻干保存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人红细胞冻干保护剂配方及浓度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3 位作者 欧阳锡林 庄远 车辑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368-1372,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红细胞冻干保护剂配方及浓度的变化对红细胞冻干-复水后回收率的影响。应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糖及不同渗透性保护剂组成的红细胞冻干保护剂保护冻干红细胞并检测冻干红细胞复冰后红细胞及血红蛋... 本研究探讨不同红细胞冻干保护剂配方及浓度的变化对红细胞冻干-复水后回收率的影响。应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糖及不同渗透性保护剂组成的红细胞冻干保护剂保护冻干红细胞并检测冻干红细胞复冰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回收率。结果显示:荷载海藻糖的红细胞在添加不同浓度保护剂保护下各组的红细胞损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以有PVP360的保护液组中的细胞损失最大(0.24%),含有PVP40且胞外海藻糖浓度为150mmol/L时,红细胞的损失最小(0.02%)。海藻糖浓度为150mmol/L与海藻糖浓度为50mmol/L的保护剂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冻干红细胞在添加不同PVP40浓度的冻干保护剂作用再水化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也不相同。15%PVP40+150mmol/L海藻糖+2%BSA在红细胞冻干中的保护效果最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分别为(61.29±4.93)%,(62.49±5.91)%,与其它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含有甘油的冻干保护液对红细胞冻干过程中的保护效果最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分别为(65.97±4.52)%和(67.24±5.94)%,与其它渗透性保护剂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冻干保护剂为0.8mol/L甘油+15%PVP40+150mmol/L海藻糖+2%BSA是最佳保护剂浓度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冻干保护剂 海藻糖 聚乙烯吡咯烷酮 渗透性保护剂
下载PDF
常用细胞冻干保护剂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00-502,共3页
关键词 冻于保护剂 细胞 海藻糖PVP细胞保存/冷冻干燥
下载PDF
人红细胞冻干后复水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4 位作者 汪德清 欧阳锡林 庄远 车辑 李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82-158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复水条件对冻干红细胞回收率的影响,为冻干红细胞复水条件的优化提供实验依据。在一系列不同条件下,包括复水溶液、复水温度、复水阶段红细胞胞体积变化速率(即蒸汽预复水)等,对冻干红细胞进行复水,检测红细胞复水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复水条件对冻干红细胞回收率的影响,为冻干红细胞复水条件的优化提供实验依据。在一系列不同条件下,包括复水溶液、复水温度、复水阶段红细胞胞体积变化速率(即蒸汽预复水)等,对冻干红细胞进行复水,检测红细胞复水后回收率并检测冻干红细胞复水后各项理化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在复水液配方中以PBS为基液配制的10%(w/v)PVP40溶液效果较好。在复水温度方面,低于37℃时红细胞回收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2℃比37℃略差,37℃下复水效果最好。在加入复水液之前将样品放置在37℃的饱和蒸汽环境中预复水能提高红细胞回收率并使细胞体积和体积分布宽度更接近于新鲜细胞数值。复水后红细胞理化性质的检测显示,红细胞的变形性较常规保存的红细胞有所下降,但胞内ATP酶、G-6-PD酶、SOD和2,3-DPG的活性降低较少,酶活性回收率大于红细胞回收率。结论:人红细胞冻干后最佳的复水条件是:冻干红细胞在37℃的饱和蒸汽环境中预复水,复水液为PBS+10%PVP40,复水温度为37℃,但对冻干复水过程中的细胞膜的保护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聚乙烯吡咯烷酮 红细胞冻干 复水
下载PDF
手工汇集血小板的应用前景—制备新技术与临床新实践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5期409-411,419,共4页
多年来,血小板输注在治疗血液病和肿瘤患者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机采血小板因纯度高、含白细胞少、需供者数少、便于开展血小板配型等优点,使用量逐年增加。但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提高,滤除白细胞技术的改进,手工血小板的... 多年来,血小板输注在治疗血液病和肿瘤患者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机采血小板因纯度高、含白细胞少、需供者数少、便于开展血小板配型等优点,使用量逐年增加。但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提高,滤除白细胞技术的改进,手工血小板的优势也日趋显著。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血小板制备使用方面,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常规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中分离制备,美国2011年机采血小板用量比2008年增长了11.9%,手工血小板用量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并未明显下降,故此放弃利用手工采集全血中的血小板是对血液资源的巨大浪费。应根据临床应用范围与制约因素,找到解决对策,以拓展手工汇集血小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手工汇集 新技术
下载PDF
目标教学模式和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输血带教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麟凤 汪德清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618-621,共4页
目的比较目标教学模式和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输血科配发血工作带教中的效果,探索适合输血科带教模式。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科实习、见习和进修的各类人员43人作为研究对象,每批人员均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入两组,临床路径教学法... 目的比较目标教学模式和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输血科配发血工作带教中的效果,探索适合输血科带教模式。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科实习、见习和进修的各类人员43人作为研究对象,每批人员均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入两组,临床路径教学法组(n=20)和目标教学模式组(n=23),两组就理论学习,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项目、血液成分制备及发血(技能操作),问题处理等工作进行同期对照研究。结果目标教学模式带教实习生各项技能操作测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输血相关知识理论考核测评分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所有培训人员中,见习人员和进修人员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实习人员(P<0.01)。两种带教模式实习和进修学员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目标教学模式组学员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输血科配发血工作带教中实施目标教学模式,促进了输血科实践教学工作趋向目标化、规范化,目标教学模式在临床输血带教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教学模式 临床路径教学法 临床输血 带教
下载PDF
重组人BAFF_(134~285)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1
作者 陈麟凤 何凤田 +1 位作者 李蓉芬 钟小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0-192,217,共4页
目的克隆人TNF家族的B细胞激活因子(BcellactivatingfactortotheTNFfamily,BAFF)胞外区cDNA,并进行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提取人新鲜扁桃体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人BAFF胞外区134~285氨基酸残基cDNA,经序列测定后,克隆至pQE80L载体... 目的克隆人TNF家族的B细胞激活因子(BcellactivatingfactortotheTNFfamily,BAFF)胞外区cDNA,并进行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提取人新鲜扁桃体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人BAFF胞外区134~285氨基酸残基cDNA,经序列测定后,克隆至pQE80L载体中,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及Ni2+NTA柱层析纯化目的蛋白,最后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RTPCR扩增得到了459bp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报道的编码人BAFF134~285的cDNA序列一致,SDSPAGE及Westernblot证实表达蛋白确实为6×HisBAFF134~285融合蛋白,并存在于包涵体中。结论利用大肠杆菌可高效表达rhBAFF134285,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表达 大肠杆菌 SDS-PAGE 重组人 GENBANK PCR扩增 family 组织总RNA CDNA片段 CDNA序列 blot 氨基酸残基 生物学活性 激活因子 cell 序列测定 目的蛋白 层析纯化 诱导表达 IPTG 序列分析 融合蛋白 TNF 胞外区 B细胞
下载PDF
鼠抗人血小板CD36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活性分析
12
作者 陈麟凤 张杰 +5 位作者 杨嘉慧 罗圆圆 庄远 李卉 冯倩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9-2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功能活性的重组人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提取人肝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人血小板CD36抗原胞外区(Gly30-Asn439)氨基酸残基cDNA,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MD18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获得阳性重组... 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功能活性的重组人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提取人肝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人血小板CD36抗原胞外区(Gly30-Asn439)氨基酸残基cDNA,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MD18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获得阳性重组子pMD18-CD36,提取质粒。经序列测定后,将该基因插入到真核细胞瞬时表达载体pTE2上,构建成为pTE2-s-CD36-10 His真核瞬时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表达产物经Ni2+2NTA柱层析纯化。以制备的重组CD36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取脾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阳性克隆,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结合活性。结果显示:RT-PCR扩增获得了1.4 kb的片段。经测序,该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中的NM_001001547.2完全一致。SDS-PAGE证实转染的HEK293细胞表达了人CD36抗原胞外区蛋白片段。鼠单克隆抗体在Western blot中可以识别重组CD36蛋白,灵敏度达到8 ng。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血小板CD36单克隆抗体,为临床筛选CD36阴性患者及献血员、深入研究人血小板CD36表面抗原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抗原 血小板输注无效 真核载体 蛋白表达
下载PDF
海藻糖负载对人红细胞膜的影响
13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4 位作者 庄远 车辑 汪德清 李卉 王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4-1477,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海藻糖负载后红细胞膜各项理化指标检测,评价海藻糖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以海藻糖负载红细胞为实验组,未负载海藻糖红细胞为对照组,在不同渗透压的NaCl溶液中,检测2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和红细胞变形仪分别... 本研究通过对海藻糖负载后红细胞膜各项理化指标检测,评价海藻糖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以海藻糖负载红细胞为实验组,未负载海藻糖红细胞为对照组,在不同渗透压的NaCl溶液中,检测2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和红细胞变形仪分别检测2组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变形性。结果显示:对照组红细胞在渗透压为160 mOsm的NaCl溶液中溶血率为50%,而实验组红细胞出现50%溶血率的NaCl溶液渗透压为121.4 mOsm。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负载海藻糖后,细胞膜结合的AnnexinⅤ-FITC量很少,并且通过300 mOsm磷酸盐缓冲液的洗涤,破损细胞能被有效清除。负载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所下降,2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摄取海藻糖后能够在高渗环境中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负载缓冲液 冻干保存 渗透脆性
下载PDF
人红细胞冻干程序优化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5 位作者 汪德清 欧阳锡林 庄远 车辑 于洋 李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55-2058,2062,共5页
目的探讨冻干程序中几种参数设置对红细胞冻干复水后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将红细胞装入细管分别用四种模式对其进行降温,降温完成后将细管取投入25℃水浴中,对其外形变化进行比较判断玻璃化的程度;将冻好的样品放入冻干机搁板上,温度分别... 目的探讨冻干程序中几种参数设置对红细胞冻干复水后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将红细胞装入细管分别用四种模式对其进行降温,降温完成后将细管取投入25℃水浴中,对其外形变化进行比较判断玻璃化的程度;将冻好的样品放入冻干机搁板上,温度分别设置为-40、-50、-60、-70和-80℃,对样品进行冻干;对干燥开始不同温度、升温速率、红细胞样品在每一温度干燥的时间等多因素加以比较;最后测定了红细胞残余含水量。结果直接将样品投入液氮中降温,保护液在冷冻或溶化过程中形成玻璃化而未出现冰晶。搁板温度为-70℃和-80℃时红细胞回收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两组与其他各温度下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程序下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最高,分别为83.14%±9.55%和85.33%±11.42%。与其他各程序间存在显著差异(与A、B、C相比P<0.01;与D相比P<0.05)。随着残余含水量的增多,细胞回收率呈正相关的增加趋势。结论冻干中采用液氮快速降温,搁板温度预冷至-70℃,开始干燥时的温度越接近样品最初在搁板的平衡温度,红细胞升华干燥阶段升温速率越均匀缓和,红细胞的冻干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保护剂 冻干程序 搁板温度 残余含水量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概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麟凤 《能源与环境》 2011年第2期90-92,共3页
膜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综述了反渗透、超滤、电渗析、气体膜分离、微滤的分离原理,各种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展望了膜技术应用前景。
关键词 膜分离 影响因素 应用
下载PDF
异体及自体输血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麟凤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12期11-13,共3页
妇产科学的临床范围包括产科学、妇科学、计划生育三个大部分,其中的每噶部分,与输血的相关性都很强。如原发性产后出血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妇产科死亡率最高的五大原因之一。在先露异常、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臀位分娩、梗阻性分... 妇产科学的临床范围包括产科学、妇科学、计划生育三个大部分,其中的每噶部分,与输血的相关性都很强。如原发性产后出血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妇产科死亡率最高的五大原因之一。在先露异常、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臀位分娩、梗阻性分娩、重度先兆子痫、有分娩史等需剖宫产手术的分娩中,对血液的需求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学 自体输血 疾病治疗 重度先兆子痫 臀位分娩 发展中国家 梗阻性分娩 剖宫产手术
下载PDF
6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疗效评估 被引量:73
17
作者 于洋 孙晓琳 +17 位作者 马春娅 关晓珍 张晓娟 陈麟凤 王可 罗圆圆 王旖 李明伟 封艳楠 佟珊 于帅 杨璐 吴月清 庄远 潘纪春 冯倩 张婷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5-127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21例)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血型血清学特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自身抗体类型、接受不同... 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21例)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血型血清学特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自身抗体类型、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分别评价不相合输血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61例中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1%),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50例(82.0%),IgM冷自身抗体联合IgG温自身抗体3例(4.9%),合并存在同种抗体18例(29.5%);其中3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情况下共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13次,总有效率56.6%,总部分有效率15.1%,总无效率28.3%。按输注红细胞成分差异分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和O型洗涤红细胞组,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7.6%,部分有效率13.0%,无效率29.4%;O型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3.6%,部分有效率21.4%,无效率25.0%,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分为IgM冷自身抗体组和IgG温自身抗体组,其中IgM冷自身抗体组有效率46.2%,部分有效率30.8%,无效率23.0%;IgG温自身抗体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13.4%,无效率29.9%,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输血病例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两种方式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选择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更方便、快捷,还能避免O型红细胞的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注疗效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下载PDF
1994-2013年中国患者人群红细胞同种抗体阳性率及特异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25
18
作者 于洋 王旖 +5 位作者 孙晓琳 马春娅 张晓娟 关晓珍 陈麟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4-1741,共8页
目的:总结、分析国内患者群体红细胞同种抗体分布特点,为行业制定管理规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等文献检索系统,分别使用关键词"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血... 目的:总结、分析国内患者群体红细胞同种抗体分布特点,为行业制定管理规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等文献检索系统,分别使用关键词"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血型抗体"、"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检索、分析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表的中文、英文文献。结果:共有来自于4 800名患者的5 582个同种抗体被检索出,其中排在前10位最常见的同种抗体依次是抗-E(33.9%)、抗-D(18.3%)、抗-c(10.9%)、抗-M(9.9%)、抗-C(8.1%)、抗-E(4.8%)、抗-Lea(3.4%)、抗-P1(2.0%)、抗-Mur(1.6%)和抗-Jka(1.2%);89个回顾性分析报告中住院患者红细胞同种抗体平均阳性率为0.34%;在136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例报告中,频率最高的同种抗体是Rh系统抗体(71.7%),其他抗体主要还包括抗-Jkb(5.9%)、抗-Lea(5.1%)、抗-Jka(3.7%)、抗-M(1.5%)和抗-Mur(1.5%);导致644例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致病抗体主要来自Rh(93.1%)和MNS(6.0%)两个血型系统。结论:在中国大陆Rh D阴性产妇产后Rh球蛋白预防性使用应该成为产科常规;对于多次输血患者,推荐使用C、E、c、e、Jka和Jkb血型抗原均匹配的供者血液;对于MNS同种抗体应给予足够的关注;抗体筛选细胞盘中宜包含Mur+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免疫 红细胞同种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中国人群
下载PDF
不同保存时间的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婷 潘纪春 +8 位作者 庄远 周武 王淑英 吕颖 魏超 陈麟凤 冯倩 桂萍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438,共5页
目的建立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关评价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为红细胞定量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名合格献血者,采集红细胞1 U/人(全血200 mL=1 U)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置于专用储血冰箱,分别在库存0、7、14、21、28和35 d留取血样... 目的建立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关评价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为红细胞定量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名合格献血者,采集红细胞1 U/人(全血200 mL=1 U)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置于专用储血冰箱,分别在库存0、7、14、21、28和35 d留取血样,测定有效携氧量(Q值)、氧亲和力(P50)、2,3-DPG、Na+-K+-ATP酶,综合评价红细胞携氧能力;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获得计算各携氧能力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结果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Q值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32%,之后下降变缓,到保存末期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9%;P50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19%,之后下降不明显,到保存末期为库存0 d红细胞的71%;2,3-DPG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21 d前缓慢下降,之后出现急速下降,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1%;Na+-K+-ATP酶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前7 d下降最为剧烈,下降54%,之后下降速度变缓,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15%;对数据曲线的拟合分析显示:以Q值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4.367-0.066X;以P50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28.346-0.234X;以2,3-DPG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1.875-0.030X;以Na+-K+-ATP酶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为Y=4.534-0.127X。Q值和P50完全线性相关(r=0.999 43),与库存时间、2,3-DPG、Na+-K+-ATP酶存在回归关系,其多元线性模型为Q=5.457-0.925×2,3-DPG+0.142×Na+-K+-ATP酶-0.076×T(库存天数)。结论 Q值测定水平可以作为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可根据其变化计算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随库存时间的延长其携氧能力不断下降,库存前2周其携氧能力下降的尤为明显,贮存35 d的红细胞携氧能力仅为0 d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液保存 携氧能力 保存时间 有效携氧量 曲线拟合分析
原文传递
“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晓琳 于洋 +2 位作者 关晓珍 陈麟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型抗原"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结果判定的影响以及其出现的条件、范围、规律等。方法:选取利用微柱凝胶法明确鉴定出意外抗体格局的受血者标本共40例,使用AB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介质,将受血者血浆稀释...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型抗原"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结果判定的影响以及其出现的条件、范围、规律等。方法:选取利用微柱凝胶法明确鉴定出意外抗体格局的受血者标本共40例,使用AB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介质,将受血者血浆稀释为不同的浓度梯度,选择谱细胞试剂中与受血者血浆意外抗体反应呈阳性的谱细胞,将其分为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和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将前者分别与不同浓度梯度的受血者稀释后血浆进行反应(微柱凝胶法),选取出现阴性结果的血清最高稀释度来评价其与双剂量抗原阳性谱细胞反应的凝集强度,以此观察不同剂量的血型抗原与意外抗体反应时表现出的差异。结果:经过稀释的40例受血者血浆标本中,经微柱凝胶法检测后有31例出现了"剂量效应"现象,其中30例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凝集强度≤2+,而与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为阴性;1例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凝集强度为3+,与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为阴性;9例受血者血浆标本经稀释后与谱细胞反应均为阴性(此9例稀释前强度自1+-3+不等)。结论:Rh,MNS,Kidd,Duffy血型系统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强度≤2+(微柱凝胶法)时,单剂量抗原反应通常会明显减弱甚至阴性,表现出"剂量效应"现象,进而可能干扰意外抗体鉴定。Rh,MNS,Kidd,Duffy血型系统的抗体易出现"剂量效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 意外抗体鉴定 双剂量抗原 单剂量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