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川乡液化流滑灾害调查及诱因初析
1
作者 陈龙伟 汪云龙 +4 位作者 袁晓铭 李兆焱 王永志 聂桂波 张昊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70 a以来首次具有现场实证性质的液化流滑型地震灾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流滑区上游滑源区地下土壤液化触发了流滑,中游流通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剧了流滑的发展;土壤液化潜在多区、多源特性,即中游流通区存在疑似液化区;流滑区地震动强度较大,初步估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4(±0.1)g。调查分析结果可为认识此次液化流滑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土壤液化 诱因 现场调查 流滑灾害
下载PDF
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
2
作者 刘中宪 孟思博 +2 位作者 张妤 乔云帆 陈龙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我国大量城镇位于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显著的幅值放大和持时增长效应,同时沉积盆地与建筑群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导致地震动空间重分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首先,... 我国大量城镇位于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显著的幅值放大和持时增长效应,同时沉积盆地与建筑群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导致地震动空间重分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首先,以剪切层模型、弯剪耦合模型等简化力学模型模拟建筑结构,计算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获得建筑群的基础顶面地震动;然后,基于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典型单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最后,结合所求建筑群元模型模拟建筑结构时,上部建筑对基础顶面地震动的影响具有等?效?性,因此所建方法适用于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主要导致盆地内地表地震动峰值降低,但局部位置会在盆地效应基础上产生附加放大效应;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导致不同地表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峰值相差3倍,同时放大邻近建筑出现相同等级震害的概率差异,所分析算例中,在是否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邻近四栋相同框架结构发生中等损坏的概率范围分别为66%—92%和87%—93%,此结果与实际震害中建筑结构交替破坏的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效应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 易损性 震害评估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宏观灾害特征与若干思考
3
作者 王永志 +5 位作者 袁晓铭 汤兆光 陈龙伟 聂桂波 李兆焱 张昊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对比了宏观烈度分布特征及与仪器烈度差异,统计了不同民居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及所占比例,调查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成因;踏勘了次生流滑灾害宏观特征,对揭示其成因与触发条件提出了若干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宏观与仪器烈度具有较为明显差异,原因主要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差异及烈度仪布设缺乏统一标准;强震观测记录地表加速度明显大于2021年漾濞M_(s)6.4地震,烈度Ⅵ、Ⅶ、Ⅷ区面积分别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的2.3、1.5、2.5倍,为造成同级地震重灾的一个重要成因;泥流掩埋摧毁房屋、炕头相连淋浴间隔墙倒塌及地震发生在深夜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伤亡重的重要因素。流滑区域长约3 km,前后高程差约85 m,总面积约39万m^(2),漫出地面约3 m高,塌陷区残留若干孤岛,其可能为长期农田灌溉、地下水体富集、地震主振方向与泥流运动和天然沟谷方向相同等外在因素和黄土湿陷、土体液化等内在机理综合诱发,具体成灾诱因、物理机制和触发条件需多种手段联合验证。调查证明,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房屋建设和既有建筑加固,强化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知识,是减轻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烈度 流滑灾害
原文传递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贯入能量测试与分析
4
作者 陈龙伟 陈童 +1 位作者 王云龙 王维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7-1766,共10页
能量传递率是衡量贯入类试验锤击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对这一指标需要进行现场实测,进而修正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建立评价场地承载力、液化势等特性的标准化锤击数。国内规范中,则较少考虑贯入试验的锤击能量传递率的问题,且缺少现场... 能量传递率是衡量贯入类试验锤击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对这一指标需要进行现场实测,进而修正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建立评价场地承载力、液化势等特性的标准化锤击数。国内规范中,则较少考虑贯入试验的锤击能量传递率的问题,且缺少现场试验测试数据,导致基于贯入类试验锤击数的地基评价方法难以与国外标准进行横向对比。为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川滇地区西昌地震实验场的3个勘察试验点。采用能量测试仪实测标准贯入试验能量传递率,研究我国常规SPT试验装置锤击效率,并评价其稳定性。试验实测结果显示,现场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能量传递率均值基本超过75%。能量传递率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稍有增加,地表下20 m范围内增长幅值为10%左右。试验结果可为评价我国常规SPT试验设备的锤击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试验 能量传递率 现场试验 地震实验场
下载PDF
基于UNet-ResNet14^(*)半监督学习的无人机影像森林树种分类
5
作者 陈龙伟 周小成 +3 位作者 李传昕 林华章 王永荣 崔永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无人机遥感在森林树种精细和高效分类制图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快速准确获取森林的优势树种分布信息,该研究探讨了半监督学习方法在树种分类方面的有效性。以福建省福州市、龙岩市和三明市的4个试验区为例,构建精简的ResNet18为主干的... 无人机遥感在森林树种精细和高效分类制图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快速准确获取森林的优势树种分布信息,该研究探讨了半监督学习方法在树种分类方面的有效性。以福建省福州市、龙岩市和三明市的4个试验区为例,构建精简的ResNet18为主干的UNet树种分类模型(UNet-ResNet14^(*)),使用交叉熵和Dice系数的联合损失函数来优化模型参数,对比分析Self-training和Mean Teacher两种不同的半监督学习方法在无人机影像森林树种分类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以ResNet14^(*)作为主干的分类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精度更高且预测速度更快,当联合损失函数权重值为0.5的情况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总体精度达到了91.15%。经过Self-training的模型在木荷、马尾松、杉木3个样本充足的类别中精度均有所提升,总精度为91.08%,比原始模型略低,但在独立验证区的精度为88.50%,比原始模型高;Mean Teacher方法的总精度为88.56%,在独立验证区的精度为73.56%。因此,研究认为可以采用Self-trainin半监督方法结合UNet-ResNet14^(*)的方案快速得到试验区的树种组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森林 树种分类 可见光 UNet ResNet 半监督学习
下载PDF
基于中国砂土液化数据库的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维铭 陈龙伟 +2 位作者 郭婷婷 汪云龙 凌贤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8,共10页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从121个增至465个。采用该液化数据库,对比研究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简称建规法)、2个双曲线模型以及循环剪应力比CSR简化方法等4种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2个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判别液化和非液化数据,成功率超过85%,对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的判别成功率保持均衡;建规法以及CSR简化方法判别结果存在不足;地震烈度为7度区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混合情况较多,不同液化判别公式判别效果均不够理想,而对8度区和9度区液化数据,4种方法判别成功率较高;与以往液化概率判别公式对比,基于CSR计算方法,采用新液化数据给出的液化风险评估概率判别公式虽然采用数据量不同,但公式预测临界线匹配良好;建规法存在明显不足,对饱和砂层埋深大于10 m的深层土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我国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数据库 标准贯入试验 液化判别 概率水平
原文传递
区域土特征函数:概念与原理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晓铭 卢坤玉 +2 位作者 汪云龙 袁近远 陈龙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9-2437,共9页
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研究的起点,以土力学和土动力学经典理论和实际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概念、原理、准则和实证。从土的经典本构模型出发,提出了双控制参数的概念,以此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的基础。提出了区域土特征函数的概念,阐明... 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研究的起点,以土力学和土动力学经典理论和实际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概念、原理、准则和实证。从土的经典本构模型出发,提出了双控制参数的概念,以此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的基础。提出了区域土特征函数的概念,阐明了其定义、内涵和外延,提出了包括控制性、普适性、完备性、原位性、一致性、可操作性和存在性等属性要求在内的区域土特征函数构建准则。针对常见的砂土和黏土,提出了采用N-v_(s)特征函数表征其区域土力学和工程特性的思想,给出了构建方法,阐明了其原理,通过17个国家77个地区实际N-v_(s)函数关系的分布特征,论证了砂土和黏土N-v_(s)特征函数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的区域性特征 双控制参数 区域土特征函数 N-v_(s)特征函数
原文传递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液化震害宏观特征初探
8
作者 汪云龙 马佳钧 +2 位作者 王维铭 陈龙伟 袁晓铭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
地震液化是工程场地在地震中面临的主要威胁,为从液化研究角度探查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局部震害特点,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应用宏观液化等级和宏观液化指数的评估方法,通过对此次地震... 地震液化是工程场地在地震中面临的主要威胁,为从液化研究角度探查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局部震害特点,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应用宏观液化等级和宏观液化指数的评估方法,通过对此次地震的液化震害调查影像资料分析,阐释了此次地震中场地液化及其震害的主要宏观特征。研究表明:场地液化是此次地震的主要震害之一,除地表破裂外,液化引发不均匀震陷,造成建筑物倾倒;液化激励地震动为0.15~0.50 g,主要集中于0.25 g以下;按修订的麦卡利烈度(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MMI)表划分,液化点分布于VII度区,而按我国仪器烈度标准则液化点分布于VII~X度区域;液化宏观指数与以上两种烈度评定方法的关系在趋势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调查 场地液化 液化震害 宏观液化等级 宏观液化指数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南55渗透仪研制及工程应用
9
作者 侯龙清 袁晓铭 +1 位作者 陈龙伟 李明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9-425,共7页
南55型渗透仪广泛用于测定细粒土渗透系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在原状土渗透试验中,由于环刀与试样之间密合不理想常引起侧壁渗漏,极大影响试验结果,甚至试验失败。为解决侧漏问题,通过采用对开环刀结构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南55渗透仪... 南55型渗透仪广泛用于测定细粒土渗透系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在原状土渗透试验中,由于环刀与试样之间密合不理想常引起侧壁渗漏,极大影响试验结果,甚至试验失败。为解决侧漏问题,通过采用对开环刀结构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南55渗透仪,利用不透水的凡士林等膏状物充填试样与环刀之间的空隙,阻断侧漏通道,并在整体结构上沿用了南55渗透仪的基本框架,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优点。同时,对测试结果可靠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南55渗透仪有效解决了侧壁渗漏问题,测试的原状土渗透系数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远高于南55型渗透仪,具备在实验室推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仪 侧壁渗漏 渗透系数 原状细粒土
原文传递
软土场地地震动效应概率化模型
10
作者 李瑞山 吴进辉 +2 位作者 陈龙伟 袁晓铭 李明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89-194,共6页
软土场地对地震动响应有强烈的非线性放大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抗震设计规范普遍的做法是给出一套与各自场地分类标准相一致的调整系数来考虑地震动的场地效应。基岩输入地震动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给出具有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场地调整系... 软土场地对地震动响应有强烈的非线性放大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抗震设计规范普遍的做法是给出一套与各自场地分类标准相一致的调整系数来考虑地震动的场地效应。基岩输入地震动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给出具有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场地调整系数能更好地符合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要求。以50个覆盖土层厚度在50~150 m的Ⅲ,Ⅳ类软土场地为研究对象,从ESM数据库中筛选了43个参考场地在73次地震事件中记录到的100条强震记录并分别调幅至25,50,100,150 gal作为输入,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程序SHAKE2000开展了共20000种组合的土层地震响应计算。给出了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的放大系数FPGA,FPGV和FPGD以及短周期(T=0.2 s)和中长周期(T=1 s)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F_(a)和F_(v)的分布形态及特征参数,并给出了超越概率为2%,16%和50%时不同放大系数的建议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调整系数 概率化模型 卓越周期
原文传递
考虑地基侧向永久位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扬 陈龙伟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7-1078,共12页
定量评价场地破坏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现阶段结构震害预测以及灾情再现等震害防御技术中多未考虑场地破坏的影响。地基侧向永久位移(变形)是场地破坏的一种典型破坏形式,往往会引起较严重的建(构)筑物震害。采... 定量评价场地破坏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现阶段结构震害预测以及灾情再现等震害防御技术中多未考虑场地破坏的影响。地基侧向永久位移(变形)是场地破坏的一种典型破坏形式,往往会引起较严重的建(构)筑物震害。采用OpenSees软件构建一个简化的6层2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通过输入不同强度且含有永久位移的位移时程,模拟地震中地基侧向永久位移对结构震害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地基侧向永久位移对结构底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起控制作用,即使地基产生0.05 m的侧向永久位移,在地震动强度小于0.4g情况下,底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大于地基未发生永久位移的工况;在地震动强度为0.4g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发生在第二层,此时地震动强度决定结构的破坏状态;(2)地基发生0.1 m的永久位移时,永久位移对结构的破坏等级起决定性影响,且影响主要体现在底层的层间位移角,对其他楼层破坏等级影响较小;(3)通过简化模型的数值计算,分析地基侧向永久位移对结构震害等级的影响,解释了地震中场地破坏多会加重房屋结构震害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输入方法 地基侧向永久位移 简化模型 破坏等级 震害
下载PDF
艺术体操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艺术体操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超洋 樊铭 陈龙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8期43-46,共4页
在艺术体操课程中,通过表演性艺术体操训练和艺术体操器械训练两方面内容,分析讨论艺术体操训练内容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进而达到优化课程结构、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在艺术体操课程中,通过表演性艺术体操训练和艺术体操器械训练两方面内容,分析讨论艺术体操训练内容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进而达到优化课程结构、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量法等,以西安交通大学大一、大二的85名艺术体操选修课女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表演性艺术体操训练内容是提升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混合式教学方法是提升课程参与度的重要一环;艺术体操器械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体操 身心健康 女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下载PDF
原位合成核壳MC碳化物增强的M2高速钢
13
作者 陈楠 陈龙伟 +2 位作者 滕浩 李志友 袁铁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4-100,共17页
采用高能湿球磨M2高速钢粉末和钒铁合金,通过真空烧结制备了原位合成核壳MC碳化物增强的M2高速钢。研究了球磨后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形貌与成分分布,分析了烧结显微组织随温度的演变,以及测试了烧结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高能湿球磨M2高速钢粉末和钒铁合金,通过真空烧结制备了原位合成核壳MC碳化物增强的M2高速钢。研究了球磨后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形貌与成分分布,分析了烧结显微组织随温度的演变,以及测试了烧结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球磨后的粉末完全细化成片状和团聚状,内部均匀分布着V元素。在1180℃下经过超固相液相烧结,改性的M2钢烧结体基本全致密化(~99.2%的相对密度)。近球形MC碳化物和不规则形状M_(6)C碳化物弥散分布在烧结高速钢的基体中,烧结液相的扩散与凝固促进MC碳化物形成了核壳结构。通过热处理,烧结合金的基体晶粒和碳化物都得到了细化,弯曲强度达到3580 MPa,硬度达到HRC58,抗划伤性能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碳化物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微划痕
下载PDF
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深厚土层地震反应的可靠性研究
14
作者 郭婷婷 陈龙伟 +2 位作者 吴晓阳 袁晓铭 李瑞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72-179,共8页
深厚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是工程抗震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基于等效线性化理论的一维土层反应分析方法是当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的主流程序,但后者对前者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缺少系统的认识。选取日本Ki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30个... 深厚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是工程抗震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基于等效线性化理论的一维土层反应分析方法是当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的主流程序,但后者对前者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缺少系统的认识。选取日本Ki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30个覆盖层厚度大于50 m的台站场地和台站所记录的1218条地震数据,采用DEEPSOIL(DP)、LSSRLI-1(LS)、SHAKE2000(SHAKE)、SOILQUAKE(SQ)以及SOILRESPONSE(SR)等5款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计算场地地表加速度及反应谱。通过标定加速度反应谱的3个特征参数(即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特征周期T_(g)和平台值β_(max))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评估5款土层反应计算程序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5款程序中SR计算PGA的准确率最高,SQ最低;T_(g)的计算结果各程序间差别不明显,SQ的准确率略高于其他程序;5款程序计算β_(max)的准确率基本无差别。计算特征参数准确率随着参数相对误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分析结果可为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深厚土层场地地震反应的可靠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线性化 深厚土层 标定反应谱特征参数 KiK-net
下载PDF
EPC教学模式促进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
15
作者 张洁 石秀娥 +9 位作者 付晓康 田亚峰 王勇勇 吕建敏 陈楠 刘雨夕 薛宇 刘越洋 贾煜珺 陈龙伟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探讨EPC教学模式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创新学院2019级4年制康复治疗专业8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教学组和EPC教学组各40人。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临床实... 目的 探讨EPC教学模式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创新学院2019级4年制康复治疗专业8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教学组和EPC教学组各40人。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EPC教学组学生采用结合循证医学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联合CTTM(case-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的教学模式。10个月实践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考核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及满意度。结果 EPC教学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42.10±5.25),(33.67±6.91)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调查结果显示,EPC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献检索与查阅、临床思维、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提出和解决临床问题、团队协作、病历书写等能力方面的评分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文献检索、查阅的能力以及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较传统教学模式,EPC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促进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能为临床康复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问题导向 教学模式 康复治疗专业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基于不动点理论的分数阶模糊细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熊希曦 陈龙伟 罗敏 《理论数学》 2024年第3期19-31,共13页
针对具有时变时滞的分数阶模糊细胞神经网络,采用Banach不动点理论和方法,直接得到了分数阶神经网络的一个新的稳定性判据。该方法较为新颖,得到比已有结果更简单的结论。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来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分数阶神经网络 压缩映射理论 全局指数稳定性
下载PDF
场地条件和地震动频谱特性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费扬 陈龙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20-228,共9页
场地土层条件及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地震中结构响应及其震害具有显著影响,而现阶段结构易损性分析多未考虑场地条件以及地震动特性的作用。根据地震动频谱特性参数,即峰值位移与峰值加速度比值(Rd2a),将输入地震动分为4组;同时,基于场地土... 场地土层条件及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地震中结构响应及其震害具有显著影响,而现阶段结构易损性分析多未考虑场地条件以及地震动特性的作用。根据地震动频谱特性参数,即峰值位移与峰值加速度比值(Rd2a),将输入地震动分为4组;同时,基于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将场地分为基岩、硬场地、中硬场地和软场地等4类。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坐落于单一土层场地上的6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概化模型。在不同场地条件下输入不同分组地震动,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分别计算结构响应及结构破坏状态,探讨地震动特性和场地条件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①不同分组地震动输入下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差别显著,Rd2a值越大结构破坏的概率越大;②场地条件对结构易损性曲线存在一定的影响,该影响与结构的破坏状态相关,即结构破坏状态越严重,越硬场地的破坏概率趋于增大;③相对于地震动特性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场地条件的影响较小;④在结构的易损性分析中既要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也要考虑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别是输入地震动的选取,对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果影响较大。通过简化模型评价场地条件和地震动特性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以期为结构易损性评价以及震害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易损性分析 峰值比 场地条件 简化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土壤液化判别公式锤击数基准值研究
18
作者 贾端阳 陈龙伟 +1 位作者 谢旺青 李鑫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1-3038,共8页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SPT)锤击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适于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且工程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液化判别公式。该公式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场地地下水位和饱和砂...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SPT)锤击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适于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且工程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液化判别公式。该公式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场地地下水位和饱和砂层埋深修正SPT锤击数基准值得到临界锤击数。该方法中SPT基准锤击数取决于液化数据,而构建规范判别公式所采用的数据库主要来自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几次地震的震后勘察测试数据及震害经验,但数据一直未得到系统地更新。通过搜集、整理、吸收近期国内地震的液化数据,极大地扩充了我国液化数据库。借鉴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理论框架,通过数据分析给出不同烈度下SPT锤击数基准值,构建新的液化判别公式。利用新的判别公式对液化数据进行回判检验。结果显示,新公式能够较好地判别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保持较高、且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均衡的回判成功率。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试验 液化判别公式 锤击数基准值 液化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OpenSees的场地条件对RC框架结构易损性影响初探
19
作者 费扬 陈龙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24-729,共6页
目前对于结构易损性的研究主要倾向于考虑结构模型的多样化、精细化,而忽略或者简化场地土层条件的影响。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基岩和土层上两跨两层、两跨六层的RC框架结构的简化模型,选取54条峰值加速度大于0.8m/s^(2)地震动记录作为... 目前对于结构易损性的研究主要倾向于考虑结构模型的多样化、精细化,而忽略或者简化场地土层条件的影响。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基岩和土层上两跨两层、两跨六层的RC框架结构的简化模型,选取54条峰值加速度大于0.8m/s^(2)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结构的易损性曲线。通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轻微破坏性能水准下,不同场地条件及结构层数工况得到的易损性曲线基本一致;2)除轻微破坏外各破坏性能水准下,土层的存在明显降低了结构破坏的概率;3)不严重破坏性能水准下,场地条件为基岩时,层数越高,越易破坏;场地条件为土层时,层数越低,越易破坏;4)严重破坏性能水准下,土层场地上结构未发生严重破坏;基岩场地的结构在输入峰值加速度大于0.4g时出现严重破坏,且六层结构的易损性曲线略高于两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场地条件 OPENSEES RC框架结构 简化模型
下载PDF
水下地磁辅助导航中地磁场延拓方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龙伟 张辉 +1 位作者 郑志强 吴美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6期693-697,共5页
水下地磁数据库的构建是实现地磁辅助导航的前提。利用水下航行器进行地磁测量从而建立水下地磁数据库,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位场的延拓技术。采用位场的向下延拓技术,通过将海平面上航空测量得到的地磁数据进... 水下地磁数据库的构建是实现地磁辅助导航的前提。利用水下航行器进行地磁测量从而建立水下地磁数据库,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位场的延拓技术。采用位场的向下延拓技术,通过将海平面上航空测量得到的地磁数据进行向下延拓,得到水下地磁数据,以此来构建水下地磁数据库。将位场的向下延拓问题视为一类不适定问题,采用正则化方法中的Landweber迭代法来处理这类不适定问题,实现了地磁数据的向下延拓。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抗噪声能力强,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延拓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辅助导航 位场向下延拓 不适定问题 正则化方法 Landweber迭代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