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目标范围内时间与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杜婧 陶亚梅 +2 位作者 边古玥 王颖 虎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而评价TIR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194例男性T2DM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8%,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 g,2次/d,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而评价TIR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194例男性T2DM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8%,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 g,2次/d,每次1粒口服,通过监测2日7段指尖血糖,进而计算TIR,以TIR值分组为高TIR组及低TIR组,分别比较两组的血糖波动指标、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密度(BMD)的差异,并将TIR与其他数据做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年龄、FPG、PPG、BMI、年龄、血脂均未见明显差异,血糖波动指标中SDBG及MDBG在2组中有统计学意义,高TIR组的25-(OH)D、BMD明显高于低TIR组。使用Pearson相关性研究方法证实,TIR与HbA1c、SDBG、MDBG、TG成负相关性,与25-(OH)D、BMD、HDL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以TIR为因变量,以上述有相关性的数据为自变量,计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TIR=3.17-0.28×SDBG+0.53×25-(OH)D+0.69×BMD,证实SDBG、25-(OH)D、BMD与TIR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SDBG上升使TIR下降,25-(OH)D、BMD上升使TIR升高,其中BMD对TIR的影响最大。目标范围内时间越高,患者的25-(OH)D、BMD则越高,临床可推广应用TIR作为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骨密度 25羟基维生素D 目标范围内时间
下载PDF
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万宁军 陶亚梅 +2 位作者 郝斌 许少伟 王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53-3359,共7页
目的:探讨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调控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骨肉瘤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0例,RT-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4-3p的相对表达量。MG-63细胞转染miR-24-3p mimics或miR-24-3p inhibi... 目的:探讨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调控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骨肉瘤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0例,RT-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4-3p的相对表达量。MG-63细胞转染miR-24-3p mimics或miR-24-3p inhibitor后,RT-qPCR检测miR-24-3p干扰及过表达效率。通过CCK-8及EdU实验评估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CN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miR-24-3p表达显著下调。敲降miR-24-3p表达后,CCK-8及EdU实验结果表明MG-63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降低(P<0.001)。过表达miR-24-3p表达后,CCK-8、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4-3p mimics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miR-24-3p inhibitor组PCN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iR-24-3p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且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R-24-3p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与侵袭
下载PDF
骨髓腔输液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陶亚梅 兰鹏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95-895,共1页
临床急救中,能否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成功与否。危急情况下,建立急诊输液通道的最佳方法为骨髓腔输液,可作为传统静脉输液的首选替代途径,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技术。2006至2010年,我们试用骨髓腔输液抢救危... 临床急救中,能否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成功与否。危急情况下,建立急诊输液通道的最佳方法为骨髓腔输液,可作为传统静脉输液的首选替代途径,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技术。2006至2010年,我们试用骨髓腔输液抢救危重新生儿8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新生儿 急救
下载PDF
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万宁军 陶亚梅 +3 位作者 牛东生 王真 王庆锋 郝斌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3期382-384,共3页
脊椎血管瘤是一种脊柱良性病变,表现为脊椎内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尸检结果显示,脊椎血管瘤发生率为10%~12%,通过影像学手段筛查脊椎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0%~27%,可见脊椎血管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1-3]。有研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脊椎血... 脊椎血管瘤是一种脊柱良性病变,表现为脊椎内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尸检结果显示,脊椎血管瘤发生率为10%~12%,通过影像学手段筛查脊椎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0%~27%,可见脊椎血管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1-3]。有研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脊椎血管瘤分为无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疼痛性脊椎血管瘤和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脊椎血管瘤[4]。目前,临床所说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即为后两种类型总称,仅占脊椎血管瘤的0.9%~1.2%。近40年间,84例症状性血管瘤仅有28.6%的患者出现脊髓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或截瘫[5]。因此,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在临床中较少见,且目前关于其手术治疗方面的国内外报道较少。由于脊椎血管瘤为富血供病变,术中出血汹涌,手术难度及危险系数极高,因此对脊髓或神经根减压方式和病变椎体的处理方法尚无一致观点[6-10]。笔者对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脊椎血管瘤治疗现状综述如下,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血管瘤 脊髓损害 治疗
原文传递
骨髓腔输液在新生儿急救中应用的体会
5
作者 陶亚梅 兰鹏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新生儿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新生儿反复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90 s内未能穿刺成功、应用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的患儿,对其临床情况、输液种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8例患儿应用骨髓腔...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新生儿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新生儿反复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90 s内未能穿刺成功、应用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的患儿,对其临床情况、输液种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8例患儿应用骨髓腔输液,均一次穿刺成功,抢救存活6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治愈6例经3月随访无局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结论重症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良,往往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骨髓腔输液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适于各级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急救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骨髓腔输液抢救危重患儿15例的护理
6
作者 陶亚梅 兰鹏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1期7772-7772,共1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危重患儿时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6-08-2010-12住院患儿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或90s内未能穿刺成功者应用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结果 1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综合抢救成活13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危重患儿时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6-08-2010-12住院患儿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或90s内未能穿刺成功者应用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结果 1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综合抢救成活13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治愈13例经3个月随访无局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结论重症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良,往往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骨髓腔输液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适于各级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输注 静脉内/方法/护理 急救医疗服务
原文传递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素云 陶亚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4580-4581,共2页
目的:观察二磷酸钠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用二磷酸钠果糖治疗,对照组38例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儿面色、呼吸、哭声、心率、肌张力等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二磷酸钠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用二磷酸钠果糖治疗,对照组38例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儿面色、呼吸、哭声、心率、肌张力等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明显优于对照组71.1%(P<0.05)。另外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两组重度异常率也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磷酸钠果糖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总有效率、临床神经症状体征恢复时间NBNA评分等方面均比胞二磷胆碱组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药物疗法 果糖二磷酸盐类/治疗应用 婴儿 新生 人类
原文传递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素云 王凤阁 陶亚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4期8355-8355,共1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对65例早产胃食管反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35例用东莨菪碱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判定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10 d)后观...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对65例早产胃食管反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35例用东莨菪碱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判定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10 d)后观察患儿体重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体重增加有明显差异(t=8.78;P<0.01);对照组体重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t=1.94;P>0.05)。两组每日平均体重增加情况比较也有明显差异(t=4.92;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治疗有显著疗效,优于东莨菪碱等传统解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药物疗法 婴儿 早产 红霉素/投药和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