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宫颈癌U14移植同系小鼠后的生长特性和转移规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陶光实 杨盛波 +6 位作者 林秋华 刘毅智 杨元华 吴宜林 刘凤英 胡锦跃 孙去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 :探讨转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小鼠宫颈癌U1 4移植同系小鼠后生长特性和转移规律。方法 :用电穿孔法及阳离子脂质体将HPV 1 6型的早期基因E6 ,E7分别转染小鼠宫颈癌U1 4,筛选、鉴定表达E6 ,E7的转化细胞即E6 +U1 4,E7+U1 4,然后... 目的 :探讨转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小鼠宫颈癌U1 4移植同系小鼠后生长特性和转移规律。方法 :用电穿孔法及阳离子脂质体将HPV 1 6型的早期基因E6 ,E7分别转染小鼠宫颈癌U1 4,筛选、鉴定表达E6 ,E7的转化细胞即E6 +U1 4,E7+U1 4,然后分别经皮下和腹腔移植于同系小鼠 ,观察其生长特性和转移规律。结果 :皮下移植野生型U1 4,E6 +U1 4及E7+U1 4后 ,出瘤时间分别为 5~ 7d ,1 1~ 1 4d及 8~ 1 0d (P <0 .0 5 ) ;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2 9d ,43 .3d及 3 5d ;淋巴转移率分别为 90 % ,3 0 %及 40 % ;肺转移率分别为 6 0 % ,1 0 %及 2 0 %。腹腔内移植后 ,荷瘤小鼠平均寿命分别为 1 4.2d ,2 0 .6d及 1 8.3d ;未发现淋巴和肺转移。结论 :转染HPV的小鼠宫颈癌U1 4移植同系小鼠后 ,显示出与移植野生型不同的生长特性和转移规律。该模型为研究以HPVE6 ,E7为靶的免疫或其他方法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U14 病毒 基因 转染 移植 移植 疾病模型 小鼠
下载PDF
转染B7基因的U14疫苗对小鼠宫颈癌的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光实 胡锦跃 +4 位作者 邹红卫 林秋华 刘凤英 吴宜林 孙去病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 :探讨转染B7基因的U14疫苗能否在中国 6 15系小鼠体内诱导抗宫颈癌主动免疫应答。方法 :将小鼠B7 1基因导入 6 15系小鼠宫颈癌U14细胞 ,建立高效表达B7 1的U14细胞株 (B7+U14 )及其细胞疫苗。 (1)用B7+U14疫苗免疫 6 15系小鼠 ,观... 目的 :探讨转染B7基因的U14疫苗能否在中国 6 15系小鼠体内诱导抗宫颈癌主动免疫应答。方法 :将小鼠B7 1基因导入 6 15系小鼠宫颈癌U14细胞 ,建立高效表达B7 1的U14细胞株 (B7+U14 )及其细胞疫苗。 (1)用B7+U14疫苗免疫 6 15系小鼠 ,观察U14皮下移植成瘤情况 ;(2 )用B7+U14疫苗治疗 6 15系荷瘤小鼠。设立对照组 ,观察各组小鼠的成瘤情况、生存期 ;(3)体外实验检测经B7+U14和U14疫苗免疫小鼠T细胞杀伤肿瘤的活性。结果 :(1)B7+U14疫苗免疫可有效地预防野生型U14细胞移植瘤的产生 (比较肿瘤大小、生存期 :P <0 .0 1) ;(2 )B7+U14疫苗能治愈部分荷瘤小鼠 ,其效果受荷瘤大小的限制 ,肿瘤直径 >3mm时 ,B7+U14疫苗治疗无效 (P <0 .0 5 ) ;(3)经B7+U14和U 14疫苗免疫小鼠T细胞 ,其不同效靶比杀伤肿瘤效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0 1)。结论 :转染B7基因的U14细胞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抗宫颈癌主动免疫应答。应用转染B7基因的肿瘤细胞疫苗可能成为临床术后治疗宫颈癌的有效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细胞系 B7基因 基因转染 疫苗 T细胞杀伤实验
下载PDF
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陶光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21-523,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发育异常 妊娠分娩 复发性流产 主要表现 子宫破裂
下载PDF
HPV16 E6 DNA疫苗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
4
作者 陶光实 胡锦跃 +3 位作者 刘凤英 吴宜林 刘毅智 李官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HPV16E6DNA疫苗能否在体内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应答。方法 :将HPV16E6基因转染 6 15小鼠宫颈癌U14 ,建立高表达E6的U14细胞株即E6 + U14 ;制备HPV16E6DNA疫苗 ;随后分组进行体内预防和治疗E6 + U14移植同系小鼠试验 ,设... 目的 :探讨HPV16E6DNA疫苗能否在体内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应答。方法 :将HPV16E6基因转染 6 15小鼠宫颈癌U14 ,建立高表达E6的U14细胞株即E6 + U14 ;制备HPV16E6DNA疫苗 ;随后分组进行体内预防和治疗E6 + U14移植同系小鼠试验 ,设立对照组 ;观察各组小鼠肿瘤大小 ,计算抑瘤率、生存时间 ;计算淋巴和肺转移率 ;体外分别检测经HPV16E6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T淋巴细胞对E6 + U14和U14的杀伤作用。结果 :HPV16E6DNA疫苗预防和治疗组小鼠各时期瘤体大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0 1) ,两组抑瘤率均大于70 % ;平均生存时间均大于对照组 (均P <0 .0 0 1) ;预防组淋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HPV16E6DNA疫苗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 ,对E6 + U14的杀伤效率均明显高于对U14者 (均P <0 .0 0 1)。结论 :HPV16E6DNA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HPV16E6阳性的宫颈癌细胞主动免疫应答及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DNA疫苗 基因转染 基因治疗 T细胞杀伤试验 主动免疫应答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HER-2/neu及细胞角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5
作者 陶光实 张志胜 刘毅智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了解卵巢上皮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癌基因HER-2/neu和细胞角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肿瘤原发灶69份及转移灶38份(51处)标本中HER-2/neu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并与... 目的:了解卵巢上皮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癌基因HER-2/neu和细胞角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肿瘤原发灶69份及转移灶38份(51处)标本中HER-2/neu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并与术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生存期分析相结合。结果:原发灶中二者阳性表达率与术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角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且在转移灶癌细胞中表达较稳定。在转移灶中HER-2/neu的表达明显低于原发灶中者(P<0.05),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都呈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HER-2/neu的表达有显著差别,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原发灶和转移灶中HER-2/neu都表达的患者提示预后不良。角蛋白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癌基因 细胞角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趋化因子MCP-3协同B7诱导小鼠抗宫颈癌的主动免疫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宜林 陶光实 +3 位作者 陆琳 胡锦跃 林秋华 李官成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MCP 3能否增强B7基因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 :将pCMV/MCP 3以基因药物的方式肌注 615小鼠 ,同时用B7+U14细胞疫苗在同一部位免疫小鼠 ,再将野生型U14移植入已免疫的小鼠。对照组A :用B7+U14...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MCP 3能否增强B7基因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 :将pCMV/MCP 3以基因药物的方式肌注 615小鼠 ,同时用B7+U14细胞疫苗在同一部位免疫小鼠 ,再将野生型U14移植入已免疫的小鼠。对照组A :用B7+U14细胞疫苗 +生理盐水同时免疫 615系小鼠 ;对照组B :用pCMV/MCP 3 +野生型U14免疫小鼠 ;其它处理同治疗组。观察 3组小鼠的成瘤情况、生存期。用以上 3种方案分别处理小鼠 ,2周后分别取脾T淋巴细胞用MTT法体外检测其对U14的杀伤率。结果 :经方差分析比较 3组在移植U14后不同时程瘤体平均体积有显著性差异 (F =91.86,P <0 .0 0 1)。3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10 0 ,63 ,3 7d ,经Kaplan Meier曲线比较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1)。体外检测经MCP 3和B7+U14疫苗处理的小鼠 ,其T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对U14的杀伤效率均明显高于经MCP 3和U14疫苗处理者 (F =4 0 62 ,P <0 .0 0 1)。结论 :趋化因子MPC 3能增强B7基因修饰的U14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U14 基因B7 趋化因MCP-3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异种血管内皮细胞疫苗治疗Lewis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献青 林秋华 +2 位作者 陶光实 方小玲 黄凤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索一种以抑制异位病灶新生血管为靶点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新方法。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固定后溶于PBS中 ,作为疫苗 ,并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作为对照细胞。手术移植法建立Le... 目的 :探索一种以抑制异位病灶新生血管为靶点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新方法。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固定后溶于PBS中 ,作为疫苗 ,并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作为对照细胞。手术移植法建立Lewis大鼠内异症 (EMT)的动物模型 ,然后随机将EMT模型分为 6组 ,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疫苗和对照组细胞。A组 (治疗组 )注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1× 10 5) ,B组 (治疗组 )注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5× 10 5) ,C组 (治疗组 )注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1× 10 6) ,D组 (对照组 )注射PBS 0 .5ml,E组 (对照组 ) :注射人成纤维细胞 (5× 10 5) ,F组 (对照组 )注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 (5× 10 5) ,四周后观察异位病灶微血管密度(MVD)、间质细胞增殖指数、病灶面积的变化 ;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和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诱导的免疫血清在体外对鼠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 (B ,C组 )异位病灶的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 (P <0 .0 5 ) ,与其它组比较 ,治疗组 (B ,C组 )MVD在治疗后降低 (P <0 .0 5 ) ,但间质细胞的增殖指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的免疫血清在体外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 (P <0 .0 5 )。结论 :异种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血管内皮细胞疫苗 LEWIS大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微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胎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远林 陶光实 +3 位作者 蒋春洁 秦立新 张仁生 唐亚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40,43,共5页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15 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和产后婴儿脐血及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15 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和产后婴儿脐血及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HBV -M)和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5 6例HD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脐血和婴儿外周血HBsAg的检出率为 8.3% (13/ 15 6 )、6 .4 (10 / 15 6 ) ,HBeAg检出率分别为 7.1% (11/ 15 6 )、5 .1% (8/ 15 6 ) ,母血、脐血、婴儿外周血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36 .5 % (5 7/ 15 6 )、2 8.2 % (44 / 15 6 )、2 3.7% (37/ 15 6 ) ;5 7例HBVDNA阳性孕妇血病毒含量 (拷贝数 /ml的对数值 )为 7.34± 2 .2 8,37例阳性婴儿外周血HBVDNA含量为 6 .0 8± 0 .96 ;与婴儿外周血检测结果相比较 ,脐血中HBsag、HBeAg的阳性率不仅存在 2 3.1%和 37.5 %的假阳性 ,HBVDNA也存在 16 .7% (7/ 4 2 )的假阳性 ;在HBeAg或HBVDNA阳性孕妇中 ,婴儿外周血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3.8% (31/ 4 2 )、6 4 .9% (37/ 5 7) ,显著高于HBeAg或HBVDNA阴性者 5 .3% (6 / 114 ) ,(P <0 .0 1) ;婴儿外周血中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 <0 .0 0 5 ) ,其HBVDNA的含量与母血呈正相关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 聚合酶链反应 疾病传播 垂直:胎血
下载PDF
单纯来曲唑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颂军 柴小山 +2 位作者 周昱言 陈建林 陶光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33-1238,共6页
目的:评价单纯来曲唑(letrozole,LE)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内膜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行FET、符合纳入标准的253个周期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内膜准备方案... 目的:评价单纯来曲唑(letrozole,LE)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内膜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行FET、符合纳入标准的253个周期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包括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行单纯LE促排卵周期内膜准备85个周期、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84个周期和排卵正常的患者行自然周期内膜准备84个周期;观察各组患者基本情况及生殖相关临床参数的差异。结果:临床妊娠率LE周期组明显高于HRT周期组(54.10%vs44.04%;P<0.05),而LE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雌二醇(E2)值LE周期组[(279.70±127.80)pg/mL]明显低于自然周期组[(341.19±113.14)pg/mL](P<0.05);成熟卵泡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卵泡生长天数在LE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内膜准备方案中LE促排卵周期优于HRT周期,与自然周期临床经过及结局相似;LE促排卵内膜准备是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FET内膜准备的有效候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冻融胚胎 内膜准备
下载PDF
孕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建林 林秋华 +2 位作者 方小玲 陶光实 黄凤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孕酮对体外培养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测定17例卵巢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12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14例正常对照组在位内膜体外培养的间质细胞上清中MMP2,MMP9的水平,并予不同浓度的... 目的:研究孕酮对体外培养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测定17例卵巢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12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14例正常对照组在位内膜体外培养的间质细胞上清中MMP2,MMP9的水平,并予不同浓度的孕酮对15例异位内膜细胞进行干预,测定干预后的MMP2,MMP9水平。结果: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的MMP2,MMP9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和对照组间质细胞(分别P<0.01,P<0.05)。浓度为109mol/L孕酮可以明显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大于107mol/L浓度孕酮几乎可以完全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MMP9,但不能完全抑制MMP2的分泌。结论:孕激素可以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MMP2,MMP9的分泌,尤其是抑制MMP9的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间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孕酮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水根 陶光实 朱付凡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共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结果采用药物治疗11例...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共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结果采用药物治疗11例,药物治疗加手术治疗5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2例,手术治疗4例。22例中治疗成功18例,失败4例。结论有剖宫产史的流产病例,应先行超声检查,血尿β-HCG的检测,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宫腹腔镜治疗或子宫局部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诊断 治疗 剖宫产术后切口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夏晓梦 方小玲 +7 位作者 黄凤英 陈蒲香 吴献青 范红 陶光实 刘毅智 符淳 刘凤英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4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3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发生并发症54例(1.12%)。...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4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3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发生并发症54例(1.12%)。其中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4.22%(13/308),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60%(9/563),附件手术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0.76%(22/2885),其他手术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0.93%(10/1076)。并发症种类主要为血管和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皮下出血、气肿和术中出血等。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合适的开腹时机,可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妇科
下载PDF
瘤体注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治疗小鼠宫颈癌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妹芳 刘凤英 陶光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 :观察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否治疗小鼠宫颈癌。方法 :将小鼠宫颈癌细胞U14(1× 10 7)移植入近交系 6 15系小鼠皮下 ,待成瘤后将 2 4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 ,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 (EGFR -McAb)瘤体局部注射 (每天 1次 ... 目的 :观察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否治疗小鼠宫颈癌。方法 :将小鼠宫颈癌细胞U14(1× 10 7)移植入近交系 6 15系小鼠皮下 ,待成瘤后将 2 4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 ,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 (EGFR -McAb)瘤体局部注射 (每天 1次 ,连续 2周 )治疗A和B组 ,用生理盐水对照治疗对照A和对照B组。观察治疗A及对照A组小鼠的生存期和肿瘤的抑瘤率。并取治疗后第 4,7,10 ,14,16 ,17d处死的治疗B组及对照B组小鼠瘤体组织作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 ,计算肿瘤内平均微血管密度。结果 :用EGFR -McAb治疗A组平均生存期 42 .8d ,较对照组 2 8.3d明显延长 (P <0 .0 1)。治疗A组肿瘤抑瘤率第 4d为 13% ,第 7d为 42 % ,第 10~ 14d达高峰 ,维持在 83% 84%。第 7,10 ,14d治疗A组与对照A组瘤体体积差异显著 (P <0 .0 5 )。治疗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EGFR -McAb可有效治疗小鼠宫颈癌 ,提示其可作为宫颈癌导向治疗的候选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传导 生存期 微血管密度 小鼠
下载PDF
妊娠晚期无畸形单胎妊娠母血甲胎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依玲 陶光实 +1 位作者 朱付凡 李炎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5-8,共4页
为了探讨妊娠晚期无畸形单胎妊娠母血AFP水平的临床意义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10 2例高危及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前瞻性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高危和正常妊娠组母血AFP均值分别为 :(12 3 .45±33 .2 4) μg/L ,(99 18±... 为了探讨妊娠晚期无畸形单胎妊娠母血AFP水平的临床意义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10 2例高危及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前瞻性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高危和正常妊娠组母血AFP均值分别为 :(12 3 .45±33 .2 4) μg/L ,(99 18± 2 5 .6 8) μg/L ,差异显著 (P <0 .0 1)。以高出正常晚妊孕妇母血AFP 2个标准差 15 0 μg/L为临界值 ;≥ 15 0 μg/L的孕妇羊水胎粪污染、足月小样儿、Ⅲ级胎盘发生率均较母血AFP低于此值的孕妇增高(P <0 .0 5 )。且前者新生儿Apgar评分≤ 7分 ,E/C比值≤ 10的发生率较后者明显增高 (P <0 .0 1)。提示 :妊娠晚期无畸形单胎妊娠母血AFP值可作为间接反应胎盘功能 ,预测妊娠结局的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放射免疫检测 AFP 胎盘功能
下载PDF
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宫颈癌Hela细胞中HPV18-E6和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丽 陶光实 +2 位作者 陈亦乐 唐真姿 杨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3897-3900,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对宫颈癌细胞Hela中HPV18-E6、COX-2表达及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Celecoxib处理Hela细胞株后,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HPV18-E6和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HPV18-E6及COX-2 mRN...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对宫颈癌细胞Hela中HPV18-E6、COX-2表达及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Celecoxib处理Hela细胞株后,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HPV18-E6和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HPV18-E6及COX-2 mRNA表达的改变。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Celecoxib作用Hela细胞后HPV18-E6和COX-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表达呈梯度下降。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Celecoxib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呈量-效关系(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各实验组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经20μmol/L药物作用Hela细胞24h后表现为典型调亡小体。结论:COX-2抑制剂Celecoxib可以同时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中HPV18-E6和COX-2表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8-E6蛋白 环氧合酶-2 环氧合酶-2抑制剂 宫颈癌
下载PDF
槲皮素对小鼠移植宫颈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符慧群 陶光实 +1 位作者 张隽 李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小鼠宫颈癌U14的抗癌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1.5g/(kg·d)]、中剂量干预组[3.0g/(kg·d)]及高剂量干预组[6.0g/(kg·d)],腹腔...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小鼠宫颈癌U14的抗癌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1.5g/(kg·d)]、中剂量干预组[3.0g/(kg·d)]及高剂量干预组[6.0g/(kg·d)],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用药20d,于接种后26d处死各组小鼠,检测各组小鼠的瘤体平均质量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用原位TdT检测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高剂量干预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体积和瘤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抑瘤率显著高于低、中剂量干预组(P<0.01);高剂量干预组MVD及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I则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中剂量槲皮素对MVD,NF-κB表达及AI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槲皮素对小鼠宫颈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抗癌机制可能与抑制微血管生成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宫颈癌U14 核因子-ΚB 凋亡
下载PDF
抗HPV-16E_6单抗对宫颈癌靶向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梦 刘凤英 +2 位作者 陶光实 吴永刚 潘佑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价抗HPV - 16E6 单克隆抗体靶向定位于宫颈癌组织的能力。方法 :用99Tcm 标记抗HPV - 16E6 单克隆抗体 (抗HPV - 16E6 +McAb ,实验组 )和正常鼠免疫球蛋白 (nMIgG ,对照组 )后 ,分别进行荷HPV - 16E6 +U14宫颈癌小鼠放射免疫显... 目的 :评价抗HPV - 16E6 单克隆抗体靶向定位于宫颈癌组织的能力。方法 :用99Tcm 标记抗HPV - 16E6 单克隆抗体 (抗HPV - 16E6 +McAb ,实验组 )和正常鼠免疫球蛋白 (nMIgG ,对照组 )后 ,分别进行荷HPV - 16E6 +U14宫颈癌小鼠放射免疫显像 ,并比较放免结果。结果 :99Tcm 抗HPV - 16E6 McAb及99Tcm-nMIgG标记率分别为 91.97%和92 .4 9% ;标记前后抗体的免疫活性未改变 ;2 4h显像可见实验组肿瘤部位放射性浓集 ,图象清晰 ,肿瘤和非肿瘤组织放射性比值 (T/NT)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抗HPV -16E6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定位于宫颈癌组织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单克隆抗体 宫颈肿瘤 疾病模型 抗HPV-16E6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角蛋白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新民 张利群 +1 位作者 黄锦 陶光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32例肝外胆管癌作单克隆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观察,发现角蛋白在癌细胞内分布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乳头状腺癌以膜型为主,管状腺癌则集中于癌细胞腔面顶端,在腔缘形成连续的深染带,低分化腺癌阳性部位则以... 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32例肝外胆管癌作单克隆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观察,发现角蛋白在癌细胞内分布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乳头状腺癌以膜型为主,管状腺癌则集中于癌细胞腔面顶端,在腔缘形成连续的深染带,低分化腺癌阳性部位则以浆型及核周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瘤 角蛋白 免疫酶技术
下载PDF
妇癌患者术前告知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丽 朱付凡 陶光实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3期73-74,76,共3页
外科手术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术前谈话告知是外科手术不可缺失的必要步骤,也是保障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新的医疗环境对术前谈话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就患者、家属和医者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新形势下术前告知的深层次问题和解题... 外科手术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术前谈话告知是外科手术不可缺失的必要步骤,也是保障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新的医疗环境对术前谈话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就患者、家属和医者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新形势下术前告知的深层次问题和解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术前告知 反思
下载PDF
p7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水根 朱付凡 陶光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73在卵巢癌的表达及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p73的表达,在手术的基础上,予以6个疗程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分析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p7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73在卵巢癌的表达及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p73的表达,在手术的基础上,予以6个疗程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分析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p7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敏感性有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p73在化疗敏感型的14例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率为88.89%,在化疗不敏感型的36例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率为35.48%,差异有显著性(P=0.000)。p73在不同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在组织分化差及晚期病灶中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4,P=0.005)。结论:卵巢癌p73表达变化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P73 免疫组织化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