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小文 段华 陶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探讨适宜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住院治疗的6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资料,均行B超检查,发现宫内病变63例(92.6%),均经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探讨适宜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住院治疗的6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资料,均行B超检查,发现宫内病变63例(92.6%),均经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子宫内膜良性息肉63例(92.6%),子宫内膜息肉内非典型增生5例(7.4%);61例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治疗后随访12~30个月无复发,7例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5例子宫内膜息肉内非典型增生,2例因其他病变)。结论①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以良性病变为主,但应警惕癌前病变可能,明确诊断需宫腔镜检查联合病理组织学诊断。②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方法 ,若发现癌前病变应尽快行全子宫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下载PDF
不同16S rDNA高变区选择对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差异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瑛 张琼琼 +5 位作者 张蕾 王颖 吕涛 陶址 黄振宇 廖秦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4-80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16S rDNA高变区对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高变区扩增细菌性阴道病菌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8例健康女性和1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收集患者的... 目的:分析不同16S rDNA高变区对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高变区扩增细菌性阴道病菌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8例健康女性和1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提取细菌总DNA,分别用两对引物27F/338R和341F/806R对细菌16S rDNA的V1/V2区和V3/V4区进行PCR扩增后测序,通过分析两个高变区扩增后Alpha和Beta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的差异,比较两个高变区在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上的优势。结果:16S rDNA的V3/V4区扩增的引物较V1/V2区能扩增出更多的阴道菌种。V1/V2区扩增BV样本的加德纳菌丰度偏低。通过V3/V4区的扩增,无法将阴道健康样本中卷曲乳杆菌与母鸡乳杆菌区分开。结论:16S rDNA的V3/V4区较V1/V2区更适用于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结构及丰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引物 阴道菌群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3
作者 陶址 廖秦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阴道微生态是研究女性阴道内微生物和微环境的一门科学,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阴道微生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刷新了以往医疗界对阴道炎症的认识,孵育了多个新的研究热点。1阴道微生态及其评价系统早在上世纪... 阴道微生态是研究女性阴道内微生物和微环境的一门科学,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阴道微生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刷新了以往医疗界对阴道炎症的认识,孵育了多个新的研究热点。1阴道微生态及其评价系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学者发现,人体内微生物数量是细胞数量的十倍以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临床意义 细胞数量 分子生物学 阴道炎症 评价系统 微生物 微环境
下载PDF
妊娠与阴道壁肿瘤
4
作者 陈春玲 陶址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妊娠合并阴道壁肿瘤在文献报道中非常罕见。因此妊娠合并阴道壁肿瘤的检查和诊治往往被医生和患者忽略而导致延误诊治。在妊娠中如果发现阴道壁肿瘤,首先要明确肿瘤的性质,对胎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是否需要立即治疗,治疗的方式及预... 妊娠合并阴道壁肿瘤在文献报道中非常罕见。因此妊娠合并阴道壁肿瘤的检查和诊治往往被医生和患者忽略而导致延误诊治。在妊娠中如果发现阴道壁肿瘤,首先要明确肿瘤的性质,对胎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是否需要立即治疗,治疗的方式及预后以及妊娠对肿瘤的影响等问题,我们在此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达到良好的肿瘤预后和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壁肿瘤 妊娠结局 延误诊治 肿瘤预后 治疗
下载PDF
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创面渗出液中粘连相关细胞因子浓度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陶址 段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4-737,共4页
目的检测粘连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创面渗出液中浓度及其变化特点,探讨其在粘连再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 目的检测粘连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创面渗出液中浓度及其变化特点,探讨其在粘连再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8例(观察组)与行宫腔镜中隔切除术治疗的20例中隔子宫患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分别收集术后3、6、9、12、24、48、72h的宫腔渗出液,通过ELISA法检测宫腔渗出液中TGF—β1、PDGF—BB、bFGF3种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点的浓度。结果术后3、6、9、12h宫腔创面渗出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依次为:观察组:TGF-β1(3.6±O.9)、(10.4±1。1)、(7.6±1.2)、(7.2±1.3)ng/ml,PDGF—BB(2.6±0.6)、(3,5±0,5)、(5.4±1.0)、(5.7±0.8)ng/ml,bFGF(16.9±1.3)、(95.8±17.8)、(330.9±70.5)、(1303.3±117.4)ng/ml;对照组:TGF—β1(3.0±0.6)、(7.5±0.6)、(5.4±0.6)、(4.6±0.8)ng/ml,PDGF—BB(2.5±0.4)、(2.6±0.5)、(4.7±0.6)、(4.4±0.4)ng/ml,bFGF(19.1±2.4)、(82.9±21.8)、(249.0±54.2)、(775.6±178.8)ng/ml。TGF—β1、PDGF—BB和bFGF浓度分别在术后3、6、6h后迅速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持续至术后12、48、72h,观察组宫腔创面渗面液中TGF—β1、PDGF—BB和bFGF浓度在高峰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时间点下,TGF—β1、PDGF—BB和bFGF细胞因子浓度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创面渗出液中浓度明显增高,以上3种细胞因子可能是术后粘连再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闭锁 粘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癌基因蛋白质c—sis
原文传递
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影响的体外观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桢 陶址 +3 位作者 朱思敏 吕涛 张蕾 廖秦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914-1919,共6页
目的:研究苦参总碱对女性下生殖道几种常见致病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通过琼脂板稀释法制备菌板,检测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苦参总碱对女性下生殖道几种常见致病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通过琼脂板稀释法制备菌板,检测不同浓度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和共聚焦显微成像检测苦参总碱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成像法观察苦参总碱对生物膜形成和菌落形态的影响。结果: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分别为16,32,32 mg·mL-1。苦参总碱质量浓度1 mg·mL-1时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程度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电镜下亦可见随着苦参总碱浓度的升高,白假丝酵母菌不仅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且菌丝形成受到阻断,菌落中菌丝变短、菌丝间连接变疏松。结论:苦参总碱(16,32,32 mg·mL-1)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阻断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对进一步探索苦参总碱治疗阴道炎,减少复发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总碱 无乳链球菌 粪肠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体外培养 最小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苦参总碱对阴道常见乳杆菌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陶址 张瑞 +3 位作者 张蕾 张琼琼 黄振宇 廖秦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总碱对6种阴道常见乳杆菌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从中国育龄期健康女性阴道中分离、纯化的6种不同阴道乳杆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琼脂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苦参凝胶主... 目的探讨苦参总碱对6种阴道常见乳杆菌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从中国育龄期健康女性阴道中分离、纯化的6种不同阴道乳杆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琼脂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苦参凝胶主要有效成分苦参总碱对各种乳杆菌临床分离株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苦参总碱对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0 mg/m L;对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加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MIC为20 mg/m L;对阴道乳杆菌的MIC则为10 mg/m L。当苦参总碱浓度低于MIC时,对加氏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具有一定促进增殖的作用,而对卷曲乳杆菌和阴道乳杆菌的增殖无影响。结论临床给药剂量下,苦参凝胶不会抑制阴道常见乳杆菌生长,有利于恢复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凝胶 苦参总碱 乳杆菌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原文传递
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分析
8
作者 贾小文 陶址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处理原则。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4月收治的130例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断/治疗,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不同原因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结局。结果 1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50例...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处理原则。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4月收治的130例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断/治疗,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不同原因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结局。结果 1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50例无任何症状,80例伴有不同程度阴道出血。对130例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直视下行内膜活检,对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包括病灶切除、粘连分离及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手术均顺利,无一例并发症。术后随访5~25个月:1例子宫肌瘤宫腔仍为低回声改变,其余无特殊。结论宫腔镜直视下定位活检更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宫腔镜手术微创治疗良性病变,可避免不必要的子宫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子宫内膜增厚 宫腔镜
原文传递
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变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陶址 廖秦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2-994,共3页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的变化、生殖道局部血液循环的增加以及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阴道微生态。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及临床需求。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妊娠期 菌群结构分型 阴道菌种型别
原文传递
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琼琼 刘瑛 +4 位作者 文佳 陈锐 陶址 张蕾 廖秦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比较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8年2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B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 目的比较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8年2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B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1 0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BV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RR=0.94, 95%CI:0.86~1.02, P=0.13)。在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甲硝唑组恶心发生率高于克林霉素组(RR=10.95, 95%CI:2.56~46.78, P=0.001);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腹泻发生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BV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克林霉素恶心发生率低于甲硝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克林霉素 阴道病 细菌性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臭氧水灌洗阴道对正常阴道微生态及乳杆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琼琼 刘瑛 +5 位作者 张蕾 陈锐 陶址 黄振宇 吕涛 廖秦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水灌洗阴道对正常阴道微生态及阴道乳杆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10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女性职工中招募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正常的志愿者30例,非月经期每天接受臭氧水灌洗阴道5min,连续3 d。分别在初次阴道臭氧水灌洗... 目的探讨臭氧水灌洗阴道对正常阴道微生态及阴道乳杆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10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女性职工中招募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正常的志愿者30例,非月经期每天接受臭氧水灌洗阴道5min,连续3 d。分别在初次阴道臭氧水灌洗前、末次灌洗后的第1周、第2周、第3周留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及阴道微生物16S rRNA高通量测序后对菌群多样性和丰度进行分析。结果微生态检查结果正常的女性接受臭氧水灌洗阴道前后,其阴道微生态、阴道内菌群多样性及乳杆菌无显著差异(cor.p绝对值<0.2)。结论臭氧水灌洗阴道不破坏正常阴道微生态环境,对乳杆菌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阴道灌洗 阴道微生态 乳杆菌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