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
1
作者 张汉清 邱婉 +6 位作者 吴继功 谭荣 高博 孙靖 王加旭 陶有平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4,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353例,有1...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353例,有11例患者发生融合术后AVCF,均为女性,年龄70±7.2岁(61~83岁),其中T12椎体骨折1例,T12合并L1椎体骨折1例,L1椎体骨折4例,L2椎体骨折2例,L1合并L2椎体骨折1例,L3椎体骨折1例,L3合并T11椎体骨折1例。依据AVCF患者的骨折特点,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3例发现骨折时已趋于愈合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采用抗骨质疏松等保守治疗;3例单纯骨折无严重神经损伤症状,采用局麻下后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5例骨折合并下肢神经压迫症状,采用后路翻修、椎管减压、向上延长固定术治疗。随访24.5±6.4个月(24~31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定期复查,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椎融合术后AVCF的发生率为3.1%(11/353)。腰痛VAS评分术前5.2±2.3分,术后1周3.5±1.8分(P<0.05),末次随访时3.9±2.0分(P<0.05);下肢痛VAS评分术前7.1±2.2分,术后1周3.0±1.6分(P<0.05),末次随访时3.7±1.9分(P<0.05);腰椎JOA评分术前14.8±5.6分,术后1周21.5±4.2分(P<0.05),末次随访时18.7±3.9分(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JOA改善率(recovery rate,RR),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临床疗效满意率72%。共有4例(36%)患者出现5例次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深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切开清创灌洗引流,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双下肢无力加重,出现尿潴留,术后再次行椎管减压、骨水泥螺钉延长固定,翻修术后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功能不全,经限盐限水、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椎体压缩骨折,给予PKP骨水泥强化治疗;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AVCF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再次翻修延长固定。结论:腰椎融合术后AVCF多发生在胸腰段,以老年女性多见,单纯AVCF不伴神经症状采取PKP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AVCF采取腰椎翻修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VCF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骨折 脊柱内固定术 邻近节段疾病
原文传递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
2
作者 黄世博 吴继功 +2 位作者 邵水霖 孙靖 陶有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及敏感抗生素,先经验性应用莫西沙星和/或万古霉素等抗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及敏感抗生素,先经验性应用莫西沙星和/或万古霉素等抗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感染部位及内固定情况,结合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术后持续监测患者体温、炎症指标及引流情况,并定期留取引流液行细菌培养,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万古霉素敏感;其中1例患者因高龄,基础病较多,手术风险较大,予以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约8周;其余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2~4周。1例细菌培养阴性,行手术治疗,并联合亚胺培南和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体温及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腰背部疼痛消失,下肢神经根性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确定致病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应根据感染是否累及内固定,决定是否取出内固定或再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 感染 抗感染治疗 清创
下载PDF
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陶有平 吴继功 马华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8-780,共3页
支具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保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佩戴支具治疗,可以明显减轻AIS患者脊柱侧凸的程度或明显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随着支具治疗技术的发展,佩戴支具治疗AIS已被... 支具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保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佩戴支具治疗,可以明显减轻AIS患者脊柱侧凸的程度或明显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随着支具治疗技术的发展,佩戴支具治疗AIS已被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生活质量 患者 保守治疗 AIS 佩戴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陶有平 吴继功 +7 位作者 马华松 邵水霖 张乐乐 姬勇 高博 李海侠 陶飞飞 司泽兵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10-2013-03在我院接受PVCR手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10-2013-03在我院接受PVCR手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同时伴发Chiari畸形I型患者在脊柱畸形截骨矫行前均先于神经外科进行后颅凹减压术;对于单纯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直接进行脊柱截骨畸形矫治;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后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PVCR进行治疗,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 脊髓畸形 截骨术
下载PDF
变频振动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陶飞飞 吴继功 +7 位作者 马华松 宋淑军 刘俊丽 邵水霖 张乐乐 陶有平 高博 李海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4-507,512,共5页
目的:观察变频振动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 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应用电磁振动台将振动强度为0.5 g(g为加速度)在不同频率45 Hz、90 Hz、变频(5~90 H... 目的:观察变频振动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 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应用电磁振动台将振动强度为0.5 g(g为加速度)在不同频率45 Hz、90 Hz、变频(5~90 Hz)振动应力作用于新生24 h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分别使用MTT比色法和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测定了解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抑制新生24 h 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90 Hz 和5~90 Hz变频振动促进模拟微重力环境成骨细胞的增殖功能(p<0.01);45 Hz(p<0.05)和5~90 Hz(p<0.01)变频振动刺激对模拟微重力环境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机械振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为机械振动刺激防治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变频振动 成骨细胞 增殖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腰骶椎融合后相邻节段的病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水霖 吴继功 +6 位作者 姬勇 张乐乐 高博 李海侠 陶有平 曹参 马华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8316-8323,共8页
背景: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椎体融合目前仍然为大多数脊柱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依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相邻节段疾病是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椎体融合内固定的疗效。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腰骶椎... 背景: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椎体融合目前仍然为大多数脊柱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依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相邻节段疾病是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椎体融合内固定的疗效。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腰骶椎融合后相邻节段病变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的536例患者,男341例,女195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1.3岁。其中单节段融合412例,多节段融合124例。对有相邻节段病变的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及腰椎核磁共振检查,在X射线片上测量相邻椎间隙角度变化、上位椎体滑移距离及变化,通过JOA评分及腰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探讨相邻节段病变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率、潜在风险以及治疗方法。结果与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腰骶椎融合治疗的536例患者中,发现有症状的相邻节段病变患者31例。单节段融合18例,多节段融合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腰椎失稳13例,腰椎滑脱9例,腰椎狭窄症3例。相邻节段病变患者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规律保守治疗,12例获得好转并稳定,其余19例接受手术治疗。随访9-64个月,平均26.7个月,按JOA评分,优4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8.94%。腰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下降33.8(8.5-42.3),改善率79.91%。统计学t检验显示相邻节段病变患者的平均年龄、融合节段比例、JOA评分和腰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腰骶椎融合后远期发生相邻节段病变,其发病与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变化等因素相关。多数相邻节段病变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早期综合考虑致病的潜在因素是防止相邻节段病变发病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脊椎 腰骶椎融合 相邻节段病变 应力改变 椎间盘退变 间隙狭窄 椎体滑脱 骨质疏 治疗
下载PDF
变频振动对尾吊大鼠失重性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陶飞飞 吴继功 +1 位作者 陶有平 司泽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探讨变频振动对尾吊大鼠失重性骨质疏松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且技术已经成熟的鼠尾悬吊动物模型模拟失重环境,应用电磁振动台将振动强度为0.5 g(g为加速度)在不同频率45 Hz、90 Hz、变频(5-90Hz)振动应... 目的探讨变频振动对尾吊大鼠失重性骨质疏松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且技术已经成熟的鼠尾悬吊动物模型模拟失重环境,应用电磁振动台将振动强度为0.5 g(g为加速度)在不同频率45 Hz、90 Hz、变频(5-90Hz)振动应力作用于3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对照组(非鼠尾悬吊组);45 Hz组、90 Hz组、变频(5-90 Hz)组,鼠尾悬吊非振动组,每次振动1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间隔为2天,共4周。所有对照组不进行振动治疗,但置于与振动治疗组相同噪音环境下。实验后用Micro-CT测量股骨远端骨量、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以及Elisa试剂盒测定骨钙素。结果振动刺激对失重性骨质疏松骨微结构的恢复及骨密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变频振动对骨微结构的恢复及增加骨密度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固定频率振动。结论对尾吊大鼠28天的不同频率振动刺激使松质骨骨矿物质以及空间上的结构进行了重构,导致尾吊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量的增加,骨密度的提高,对失重性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为临床上防治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振动 尾吊 骨质疏松 微重力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26
8
作者 司泽兵 吴继功 +6 位作者 马华松 张乐乐 陶有平 邵水霖 姬勇 高博 李海侠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9-03于我院行PKP治疗的23例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9-03于我院行PKP治疗的23例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40-60 min/椎,平均55 min。随访12-18个月,平均13个月。背部垫高位侧位X线片椎体内存在"假关节"者(10例),VAS评分由术前(7.5±1.1)改善至术后(2.4±1.1)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术前(76.8±10.2)%,术后(30.4±9.8)%。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术前(32.5±2.5°),术后(14.25±4.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椎体内"假关节"形成者(13例):VAS评分由术前(7.3±0.9)改善至术后(2.6±1.0)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术前(74.6±9.2)%,术后(68.4±9.6)%。Cobb角:术前(30.3±4.25)°,术后(25.55±5.5)°。VAS评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及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ODI指数分别71、68分,术后分别为25、23分。术后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局部渗漏4例(占17.3%),无椎管内渗漏。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陈旧性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司泽兵 吴继功 +7 位作者 马华松 陶有平 邵水霖 姬勇 高博 李海侠 张乐乐 陶飞飞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中脊髓畸形特点及临床经验,采用一...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中脊髓畸形特点及临床经验,采用一期骨嵴切除、终丝切断、后颅窝减压术,二期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做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平均矫形率分别为55.4%、53.9%、58.9%、56.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6.3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矫形效果未见明显丢失。结论根据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复杂脊髓畸形的类型和特点,一期进行脊髓畸形的处理,二期进行全脊椎截骨手术矫形,可达到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脊柱侧后凸 脊髓畸形 截骨
下载PDF
重度脊柱畸形经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陶有平 吴继功 +5 位作者 马华松 谭荣 陈志明 张乐乐 高博 邵水霖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57-465,共9页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畸形经脊柱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通过经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矫形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30岁,平均(21.8±3.8)岁;距...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畸形经脊柱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通过经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矫形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30岁,平均(21.8±3.8)岁;距初次脊柱后路融合矫形手术时间为3-17年,平均(10.2±4.8)年。翻修原因:畸形加重7例,神经损害2例,内固定断裂1例,假关节形成2例。分别测量翻修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矢状面最大后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distance between C7 plumbl 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 Mline,C7PL-CSVL)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翻修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冠状面和矢状面躯干平衡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手术时间320-600min,平均(451.7±83.1)min;术中出血量2700-6000ml,平均(4016.7±1080.0)ml。随访时间24-49个月,平均(35.4±9.8)个月。翻修术前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为83.8°±23.3°,术后为34.6°±13.7°,平均矫正率为60.1%±8.8%;末次随访平均为34.9°±13.8°,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矫正丢失。翻修术前后凸Cobb角为99.1°±13.3°,术后为38.7°±7.8°,平均矫正率为60.8%±6.7%;末次随访平均为39.3°±7.5°,亦未见明显丢失。C7PL-CSVL和SVA分别由翻修术前平均(30.3±17.1)mm、(40.1±31.1)mm改善至术后(14.3±7.6)mm、(19.1±12.3)ra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1±7.6)mm、(19.6±12.1)mm,无明显矫正丢失。2例术前合并神经损害患者均由FrankelC级恢复至E级。5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41.7%),包括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改变1例(813%)、术后一侧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8.3%)、脑脊液漏例1例(8.3%)及胸腔积液2例(16.7%)。随访期间无假关节形成、内固定物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既往接受后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干预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经脊柱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可以安全实施,翻修矫形效果良好,但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应充分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再手术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严重脊柱畸形术后30天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有平 吴继功 +4 位作者 马华松 邵水霖 张乐乐 高博 李海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骨科行一期PVCR手术治疗的112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资料,其中6例术后30 d发生...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骨科行一期PVCR手术治疗的112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资料,其中6例术后30 d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2~38岁,平均21岁.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4例,椎板切除术后脊柱侧后凸1例,陈旧结核性脊柱角状后凸1例.术前3例患者合并下肢神经损伤表现,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2例.记录PVCR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处理措施及临床转归.结果 本组PVCR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为5.4%.原因:脑脊液漏1例,神经损伤并发症5例,包括硬脊膜褶皱压迫1例、截骨端残留骨块1例、硬膜外血肿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6例患者均进行再次手术,包括硬膜修补、椎板扩大减压、清除骨块及血肿清除等对症处理,均完全恢复.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0.8个月.本组6例患者冠状面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87.7°矫正至34.2°,矫正率为61.0%;矢状面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119.5°矫正至45.5°,矫正率为61.9%.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1例术前C级、2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 一期PVCR手术是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有效方法.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包括脑脊液漏、截骨区硬脊膜褶皱、残留骨块、血肿等;及时再次手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截骨术 非计划再手术
原文传递
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近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陶有平 吴继功 +6 位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陈志明 谭荣 张乐乐 白克文 姬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947-1949,1953,共4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前与末次随访肺功能的变化,探讨支具治疗对患者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支具治疗的4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性4人,女性36人;初诊时年龄1...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前与末次随访肺功能的变化,探讨支具治疗对患者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支具治疗的4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性4人,女性36人;初诊时年龄10~14岁,平均12.2岁,骨骼发育Risser征0~Ⅱ度,平均1.1度;观察支具治疗前、末次随访时主侧凸冠状Cobb角以及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平均8个月;支具治疗前主侧凸冠状Cobb角(28.41±6.45)°,末次随访时主侧凸冠状Cobb角(16.21±10.22)°,平均矫正率为43.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具治疗前、末次随访时肺功能指标VC(肺活量)、FEV1(第1 s时间肺活量)、MVV(最大通气量)实测值及占预计值百分率进行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患者脊柱侧凸的进展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及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矫正效果;但是对患者近期肺功能可能有消极影响,患者在佩戴支具期间需要加强对肺功能的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 脊柱侧凸 肺功能
原文传递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陶有平 吴继功 +1 位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已经接近半个世纪,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佩戴支具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一种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然而,对于支具治疗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原文传递
前后路联合与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参 吴继功 +6 位作者 马华松 邵水霖 张乐乐 姬勇 高博 陶有平 李海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923-1928,共6页
[目的]对比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病例选择2004~2010年本院骨科治疗的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病例32例,男11例,女21例;平均年龄15.9岁。15例行Ⅰ期前路松... [目的]对比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病例选择2004~2010年本院骨科治疗的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病例32例,男11例,女21例;平均年龄15.9岁。15例行Ⅰ期前路松解或内固定,Ⅱ期后路内固定融合术;17例行一期后路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通过调阅病例及随访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侧凸、后凸度数、脊柱柔韧性及术后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侧凸、后凸度数及矫形率以及末次随访侧凸、后凸度数及矫形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前后路组大于后路组(P<0.05)。出血量后路组大于前后路组。并发症包括:前路组术后出现肺损伤1例,创伤性胸膜炎及胸腔积液1例,交感神经损伤致下肢不等热4例。后路组硬膜囊撕裂引起脑脊液漏1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结论]前后路联合与后路截骨矫形术对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能获得相似的矫形效果。与前后路组相比,后路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交感神经损伤等特殊并发症,但出血量大,手术难度及风险高。但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后路截骨矫形术仍是目前治疗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万向椎弓根螺钉在重度脊柱侧后凸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雍明 吴继功 +6 位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白克文 张乐乐 姬勇 陶有平 曾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万向椎弓根螺钉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2009年4月期间本科使用万向椎弓根内手术矫形的66例重度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41例;平均18.2岁。侧凸主... [目的]分析和总结万向椎弓根螺钉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2009年4月期间本科使用万向椎弓根内手术矫形的66例重度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41例;平均18.2岁。侧凸主弯Cobb角平均113.4°(80°-165°),后凸角度平均90.5。(49。~165。),旋转Ⅱ-Ⅳ度。手术行后路矫形38例,截骨矫形28例,其中二期手术矫形1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手术时间3.5~6.5h,平均5.6h,出血450~3300ml,平均1577ml。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下肢不全瘫1例,给予甲强龙冲击、神经营养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42.9b,矫形率62.1%,后凸角度平均32.3°,矫形率64.3%,身高平均增长8.9cm。[结论]万向椎弓根螺钉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矫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向椎弓根螺钉 重度脊柱侧凸 手术矫形
原文传递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阶梯手术治疗效果评估
16
作者 张乐乐 马华松 +3 位作者 吴继功 陈志明 姬勇 陶有平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对24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矫形。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8岁。术前主侧凸Cobb角128.8°±19.4°(93°~165°),后凸Cobb角1... 目的探讨应用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对24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矫形。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8岁。术前主侧凸Cobb角128.8°±19.4°(93°~165°),后凸Cobb角108.8°±36.5°(36°~170°)。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测FVC%为62.0%±13.4%(29.0%~85.4%),FEV1%为63.9%±12.2%(32.3%~83.1%)。第一阶段于主弯上下方行双切口,应用后路双棒内撑开方法进行矫形;相隔4.4个月(2.8-6.5个月)后,第二阶段应用后路截骨行再次矫形。评估2次术后侧凸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与第二阶段术前肺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外观畸形明显改善。第一阶段手术治疗后,测量术后主侧凸Cobb角为76.9°±18.2°(43°~110°),矫形率40.6%,后凸Cobb角为62.3°±20.9°(19°~110°),矫形率41.3%。其肺功能也有所改善,第二阶段手术前复查肺功能显示FVC%为72.1%±10.8%(57.3%~103.8%),FEV1%为79.6%±12.6%(58.3%~121.0%)。第二阶段术后测量主侧凸Cobb角为44.5°±10.1°(21°~60°),后凸Cobb角为30.9°±9.7°(10°~46°)。综合统计2次手术矫形效果,主侧凸矫正率为65.6%,后凸矫正率为70.1%。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9.2个月(3-24个月),最终侧凸矫形率为63.5%,后凸矫形率为67.0%。其中1例患者在第二阶段术后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根性疼痛及麻木,1例出现第一阶段术后断钉,无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采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可安全、有效地进行侧弯及后凸矫形,同时可避免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外科手术 并发症 阶梯治疗
原文传递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6岁以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7
17
作者 司泽兵 吴继功 +6 位作者 马华松 陶有平 邵水霖 姬勇 高博 李海侠 张乐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6岁以下儿童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4年12月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脊柱侧后凸患儿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岁11个月-5岁5个月,平均3岁9个月。记录手术时间,... [目的]观察6岁以下儿童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4年12月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脊柱侧后凸患儿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岁11个月-5岁5个月,平均3岁9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的改变。通过文献复习,从而评价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133-288 min,平均手术时间157 min。出血量50-600 ml,平均324.5 ml。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分别为2°-25°及13°-20°,平均矫形率分别为67.8%、50.1%,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恢复良好,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内固定无断钉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是控制畸形进展的有效方式。尽可能早地选择手术,可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良好的矫正效果、低神经损伤风险,可避免手术节段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体切除 后路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原文传递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徐鹏飞 李海侠 +4 位作者 王加旭 陶有平 陈牡 孙丽丽 吴继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62-965,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的186例老年LDH患者病历资料,调查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术后康复依从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评...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的186例老年LDH患者病历资料,调查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术后康复依从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评分差异,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LDH患者康复依从性总分为(32.34±4.41)分,术后3个月恐动症Tampa量表(TSK)评分为(39.43±4.75)分、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为(33.71±5.78)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为(23.55±3.64)分。不同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的老年LDH患者康复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LDH患者康复依从性与TSK评分呈负相关(r=-0.570,P<0.05),老年LDH患者康复依从性与CD-RISC、SS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1、r=0.631,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独居或其他居住方式及JOA、NRS、TSK、CD-RISC、SSRS评分均为老年LDH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LDH患者康复依从性整体水平较低,且受到文化程度、居住方式、腰椎功能、术后慢性疼痛、恐动症、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治疗术 康复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子宫切除术后重建宫颈阴道环对预防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有平 王翠翠 +2 位作者 徐应利 袁蕾 张和俊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第7期55-57,62,共4页
目的探析全子宫切除术后重建宫颈阴道环对预防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六安市中医院接受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与重建组,各50例。基础组行单... 目的探析全子宫切除术后重建宫颈阴道环对预防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六安市中医院接受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与重建组,各50例。基础组行单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建组全子宫切除术后行骶主韧带-阴道环重建手术,治疗前后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度,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进行12个月随访,统计随访期间患者直肠膨出、膀胱膨出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a、Ba、C、Ap、Bp点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建组各点测量值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重建组各维度综合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高于基础组,膀胱膨出及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行宫颈阴道环重建术安全可靠,可预防术后POP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重建宫颈阴道环 盆腔脏器脱垂 生活质量 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