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陶洪群 李小龙 +1 位作者 温怀凯 郑兴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抗组蛋白抗体。结果:A nuA、抗组蛋白、抗Sm D1、抗dsD N 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2.0%、82.0%、44.0%,特异性分别为90.0%、85.0%、85.0%、100%,诊断效率分别为77.1%、48.6%、82.9%、60.0%。C3、C4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球蛋白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 nuA与SLE的活动性相关;A nuA在SLE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高,尤其适用于诊断抗组蛋白、抗dsD N A抗体阴性的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核抗体 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抗体测定 抗D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SLE患者
下载PDF
抗SmD1、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陶洪群 李小龙 +1 位作者 温怀凯 龚建光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评价血清抗SmD1、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双链DNA(dsDNA)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0例SLE患者、14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抗dsDN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SmD1、AnuA用德国IMTEC公司抗核... 目的 评价血清抗SmD1、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双链DNA(dsDNA)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0例SLE患者、14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抗dsDN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SmD1、AnuA用德国IMTE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结果 SLE患者单项检测抗dsD NA、抗SmD1、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42. 5%、80. 0%、72. 5%,三者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为87. 5%,诊断效率为85. 2%。结论 抗SmD1、AnuA、抗dsDNA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SLE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抗DSDNA SLE患者 联合检测 诊断效率 免疫法检测 结缔组织病 抗核抗体谱 诊断和治疗 重要意义 阳性率 人血清 印迹法 敏感性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快速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陶洪群 李向阳 +1 位作者 杨雷 杨锦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可行性,初步评价该法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意义。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对不同细菌进行PCR-SSCP,同时利用该法直接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并与细菌培养比较。结果不同细菌的SSC...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可行性,初步评价该法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意义。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对不同细菌进行PCR-SSCP,同时利用该法直接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并与细菌培养比较。结果不同细菌的SSCP图谱呈多态性可相互区别;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SSCP图谱完全一致;6份化脑的脑脊液,PCR-SSCP检出5份有细菌,而细菌培养只检出1份有细菌;7份病脑两种方法均未检出细菌。结论PCR-SSCP技术可快速、敏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儿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陶洪群 温怀凯 吴起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4期70-70,74,共2页
目的 :测定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白介素 6 (IL - 6 )、白介素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变化的意义 ,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美国DPC公司的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患儿和正常... 目的 :测定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白介素 6 (IL - 6 )、白介素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变化的意义 ,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美国DPC公司的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患儿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L - 6 ,IL - 8和TNF -α含量。结果 :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IL - 6浓度为 5 .4 8± 0 .79pg/ml,IL - 8浓度为 14 .34± 8.2 9pg/ml,TNF -α浓度为 13.4 5± 5 .80 pg/ml;对照组血清IL - 6 ,IL - 8和TNF -α分别为 5 .10± 1.10 pg/ml,6 .70± 2 .10 pg/ml和 8.0 0± 2 .10pg/ml,两组IL - 8,TNF -α含量经t检验 ,t值分别为 4 .4 9和 4 .4 6 ,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且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IL - 8与TNF -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IL - 6 ,IL - 8和TNF -α参与HP感染的慢性胃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患儿 细胞因子水平
下载PDF
多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陶洪群 温怀凯 +1 位作者 陈喆 李小龙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多重病原体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白细胞(WBC)计数、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和肝酶的变化。方法分析170例初诊IM患儿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和弓形虫IgM抗体阳性分布情况,观察IM患儿外周血WBC、... 目的观察多重病原体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白细胞(WBC)计数、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和肝酶的变化。方法分析170例初诊IM患儿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和弓形虫IgM抗体阳性分布情况,观察IM患儿外周血WBC、异形淋巴细胞和血清肝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170例IM患儿,9例未检出病原体IgM抗体,30例检出1种病原体IgM抗体,74例检出2种病原体IgM抗体,49例检出3种病原体IgM抗体,8例检出4种病原体IgM抗体,以EB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为主。IM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WBC计数和异形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M患儿A、B、C、D、E各组间两两比较,B、C、D、E组的ALT、AST、WBC计数和异形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和E组之间的ALT、AST、WBC计数和异形淋巴细胞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IM以多重感染为主,尤其是EB病毒与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多重感染,多种病原体抗体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IM检出率和准确性,防止漏诊、误诊。IM患儿WBC计数、异形淋巴细胞和肝酶明显升高,升高的幅度与病原体IgM抗体的有无有关而与种类多少无关。应重视IM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病原体 感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8、IL-4和IFN-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洪群 李小龙 +2 位作者 郑兴平 温怀凯 王哲雄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IL-18、IL-4和IFN-γ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SLE组IL-18(191·82±110·24)pg/ml、IL-4(52·15±18·3... 目的探讨IL-18、IL-4和IFN-γ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SLE组IL-18(191·82±110·24)pg/ml、IL-4(52·15±18·30)pg/ml较正常对照组IL-18(66·62±19·80)pg/ml、IL-4(32·36±5·50)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SLE患者IL-18(264·71±79·33)pg/ml、IL-4(61·19±16·00)pg/ml与非活动组IL-18(90·86±49·63)pg/ml、IL-4(39·64±13·53)pg/ml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组IL-4与IL-18呈正相关(γ=0·524,P=0·003),而IL-18与IFN-γ以及IL-4与IFN-γ间无相关性。结论IL-18、IL-4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判断疾病疗效的监测指标。IFN-γ在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可能与IL-4与IL-18等细胞因子之间的拮抗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因子 白介素-18 白介素-4 干扰素-Γ
下载PDF
敌鼠钠盐中毒患者的出凝血指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洪群 张信良 +1 位作者 李小龙 王明山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敌鼠钠盐中毒 出血 凝血 诊断 治疗 维生素K
下载PDF
PCR-SSCP技术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以快速鉴定葡萄球菌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洪群 李向阳 +1 位作者 杨雷 杨锦红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细菌 16SrRNA基因以快速鉴定葡萄球菌。方法 :采用细菌共有的 16SrRNA基因的保守区引物作为通用引物 ,对葡萄球菌属常见的几种细菌进行PCR扩增 ,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细菌 16SrRNA基因以快速鉴定葡萄球菌。方法 :采用细菌共有的 16SrRNA基因的保守区引物作为通用引物 ,对葡萄球菌属常见的几种细菌进行PCR扩增 ,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 :采用一对引物的SSCP图谱各细菌之间难以区别 ;采用两对引物的SSCP图谱条带相对迁移率及条带之间的间距差异较大 ,可相互区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的图谱完全一致。结论 :PCR SSCP技术可方便快捷地检测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属 16 SrRN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HBVs,HBVe系统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陶洪群 李小龙 叶薇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中s系统(HBsAg/HBsAb)和e系统(HBeAg/HBeAb)存在 的双阳性情况。方法: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系统或e系统双阳性(HBsAg+/HBsAb+、HBeAg+/ HBeAb+)的标本315例,随机抽取部分用放射免...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中s系统(HBsAg/HBsAb)和e系统(HBeAg/HBeAb)存在 的双阳性情况。方法: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系统或e系统双阳性(HBsAg+/HBsAb+、HBeAg+/ HBeAb+)的标本315例,随机抽取部分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电化学发光分析(ECLI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 标志物(HBVM)的检测。结果:RIA检测s系统、e系统双阳性率分别为31.82%、3.37%,ECLIA分别为 17.65%、9.09%。经χ2检验,s系统和e系统检测中放射免疫分析和ECLIA差异无显著性(P>0.05)、ELISA 和ECLIA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ELISA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中s系统和e系统双阳性假阳性 较多,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双阳性结果和ECLIA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系统 阳性 HB 放射免疫分析 RIA 结果比较 乙肝 标本 显著性 性情
下载PDF
ECLIA和ELISA检测血清HBsAg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陶洪群 叶剑彪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6期323-324,388,共3页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结果。方法采用ECLIA一步法和ELISA一步法、二步法测定定值血清中的HBsAg;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经ECLIA筛选的190例HBsAg模式如下的临床标本:①HBsAg光...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结果。方法采用ECLIA一步法和ELISA一步法、二步法测定定值血清中的HBsAg;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经ECLIA筛选的190例HBsAg模式如下的临床标本:①HBsAg光放射强度(COI)在1~20,20例;②HBsAgCOI在21~4000,160例;③HBsAgCOI大于4000,6例;④HBsAg阴性(其COI值小于1),HBeAg和HBcAb阳性4例。结果ELISA一步法灵敏度为1ng/ml,二步法灵敏度为0.2ng/ml,ECLIA灵敏度为0.05ng/ml。在190例临床标本中,ELISA一步法阳性检出率为84.2%,二步法阳性检出率为92.6%,ECLIA阳性检出率为97.4%。结论ELISA一步法受钩状效应(hookeffect)影响明显,敏感度低,HBsAg漏检明显:ELISA二步法能较好地避免钩状效应,敏感度较高,HBsAg漏检率较低,但费时:而ECLIA灵敏度高,受HOOK效应影响较小,HBsAg漏检率低,且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LIA ELIS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HBsAg 血清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通用引物PCR-SSCP技术分析16SrRNA基因特征快速鉴定细菌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洪群 李向阳 +1 位作者 杨锦红 杨雷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种常见的细菌,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并以标准菌株为对照。结果一对引物扩增产物SSCP图... 目的探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种常见的细菌,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并以标准菌株为对照。结果一对引物扩增产物SSCP图谱各细菌之间难以区别;两对引物扩增产物SSCP图谱条带数目、相对迁移率及条带之间的间距存在明显,可相互区别;3种细菌的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SSCP图谱完全一致。结论采用针对16SrRNA的通用引物PCR-SSCP技术以标准菌株为对照可方便快捷地检测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rRNA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中s系统和e系统双阳性的分析
12
作者 陶洪群 叶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4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S系统 E系统 双阳性
下载PDF
HBs、HBe系统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原因
13
作者 陶洪群 叶薇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3年第4期164-165,共2页
目前我国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最常用的是ELISA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中,s系统双阳性(HBsAg+/HBsAb+)和e系统双阳性(HBeAg+/HBeAb+)阳性率较高。为此,我们采用RIA和ECLIA检测双阳性的标本,并以ECLIA作为... 目前我国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最常用的是ELISA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中,s系统双阳性(HBsAg+/HBsAb+)和e系统双阳性(HBeAg+/HBeAb+)阳性率较高。为此,我们采用RIA和ECLIA检测双阳性的标本,并以ECLIA作为参考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结果,了解ELISA检测HBVM是否存在假阳性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系统 阳性 HBVM “两对半” 乙肝血清标志物 抗原抗体 RIA 情况 方法 存在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基因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伟国 黄开宇 +7 位作者 朱欢 徐辉 徐彰 黄爱芬 程芹芹 陶洪群 谢小志 杨锦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84-886,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空泡毒素 (vacA)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 88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 (CG)、4 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PU)患儿血清cagA、vacA抗体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空泡毒素 (vacA)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 88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 (CG)、4 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PU)患儿血清cagA、vacA抗体 ,并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 结果  1.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 85 .0 7%、91.0 4 % ,cagA抗体在CG与PU中检出率分别为 84 .0 9%与 86 .96 %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vacA抗体在CG与PU中检出率分别为 89.77%与 93.4 8%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134例Hp感染患儿cagA、vacA抗体均阳性 (Ⅰ型菌 ) 113例 ,cagA、vacA抗体均阴性 (Ⅱ型菌 ) 11例 ,cagA、vacA抗体仅一项阳性 (中间型 ) 10例 ,各型菌株在CG、PU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3.113例Hp Ⅰ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占 88.5 0 % ,而Ⅱ型菌株、中间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 4 5 .4 5 %及 5 0 .0 0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agA、vacA与CG、PU发病均有关 ,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致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特异性指标。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主要为cagA和vacA阳性的Ⅰ型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空泡毒素 抗体 胃炎 慢性 溃疡 消化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窦黏膜炎症程度、细菌定植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伟国 朱欢 +7 位作者 陈桧平 徐彰 黄开宇 徐辉 黄爱芬 程芹芹 陶洪群 谢小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慢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Hp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对7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CagA抗体,并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经HE及改良Giemsa 染色后观察胃窦黏膜炎...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慢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Hp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对7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CagA抗体,并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经HE及改良Giemsa 染色后观察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定植密度。结果7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CagA抗体阳性67例(84.81%),其中胃窦黏膜轻度炎症9例(13.43%),中重度炎症58例(86.57%),而12例血清CagA抗体阴性患儿胃窦黏膜轻度炎症7例(58 33%),中重度炎症5例(41 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10.076 P=0.002),而两组胃窦黏膜Hp定植密度无明显差异(H=0.246 P-0 884)。结论CagA与慢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有关.而与Hp在胃窦部的定植密度无关,CagA 阳性Hp菌株能引起胃窦黏膜较重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定植密度 胃炎 慢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温怀凯 余坚 +2 位作者 李小永 陶洪群 张信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9);不同模式的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是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血液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血液 肝炎抗原 乙型/血液 HBVDNA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复制
下载PDF
矮小症儿童GH激发试验及25-(OH)D水平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慧燕 陶洪群 +1 位作者 王玲莉 温怀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对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结果及体内维生素D(vitamin D,VitD)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矮小症儿童的病因。方法对160例均符合身材矮小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GH精氨酸与可乐定激发试验,采用电... 目的对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结果及体内维生素D(vitamin D,VitD)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矮小症儿童的病因。方法对160例均符合身材矮小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GH精氨酸与可乐定激发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GH、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检测。结果生长激素完全缺乏8例,占5.0%;部分缺乏52例,占32.5%;生长激素不缺乏100例,占62.5%。可乐定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优于精氨酸(x^2=9.468,P=0.002),精氨酸激发的峰值多出现在30min(58.7%),而可乐定激发的峰值多出现在90min(48.1%)。157例疑似GHD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22.65±7.42ng/ml,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其中25-(OH)D缺乏者62例,占39.5%;25-(OH)D不足者69例,占43.9%;25-(OH)D充足者26例,占16.6%。结论矮小症儿童要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正确地给予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儿的身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症 生长激素 激发试验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小龙 陶洪群 +1 位作者 张文辉 郑彦博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M ark2(第2代)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M ark2和M ark1抗CCP抗体ELISA试剂盒对65例RA患者、154例其他非RA患者同时进行M ark2和M ark1抗CCP抗体检测;用速率... 目的探讨M ark2(第2代)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M ark2和M ark1抗CCP抗体ELISA试剂盒对65例RA患者、154例其他非RA患者同时进行M ark2和M ark1抗CCP抗体检测;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浓度。结果M ark2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96.8%,诊断效率为90.0%,约登指数为0.71;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81.8%,诊断效率为83.6%,约登指数为0.69;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81.2%,诊断效率为84.7%,约登指数0.78。M ark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1.5%,不如第2代抗CCP抗体。结论M ark2抗CCP抗体可做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伟国 黄开宇 +3 位作者 谢小志 徐辉 黄爱芬 陶洪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58-659,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3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型,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CagA、VacA抗体总检...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3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型,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85.07%(114/134例)、91.04%(122/134例),检出幽门螺杆菌I型菌株113例,Ⅱ型菌株11例,中间型菌株10例,各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粘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100例(88.50%)、5例(45.45%)、5例(50.00%),I型菌株与II型菌株、中间型菌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20.05,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有关,I型菌株能引起较重的胃粘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空泡毒素 抗体 慢性胃炎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小板5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叶松道 苏士海 陶洪群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小儿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比积 血小板平均容积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