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
作者 陶玉芬 刘波 +4 位作者 李超 李昕潼 刘建生 杨昭庆 刘红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mTOR信号通路和PU.1-Bim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能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阿司匹林处理的细胞固缩变小、数目减少、细胞核畸形、染色质边缘化和细胞质空泡化。阿司匹林处理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和细胞DNA的弥散现象。免疫印迹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处理抑制了细胞的mTOR信号和转录因子PU.1的表达水平,激活了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和Bim。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一定的抗淋巴瘤效应,mTOR信号途径和PU.1-Bim轴可能参与了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 凋亡 MTOR PU.1-Bim轴 抗肿瘤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陶玉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755-755,共1页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 高血压 心绞痛
下载PDF
氟哌啶醇癸酸酯治疗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2
3
作者 陶玉芬 牛宗新 《上海精神医学》 1992年第4期282-283,共2页
西安杨森制药公司推出的新型长效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癸酸酯,(商品名安度利可,简称 HD)经北京、上海、广州等精神病医院初步验证表明确是一种疗效较好、副作用轻微、应用方便的长效制剂。1988年起在国内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 西安杨森制药公司推出的新型长效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癸酸酯,(商品名安度利可,简称 HD)经北京、上海、广州等精神病医院初步验证表明确是一种疗效较好、副作用轻微、应用方便的长效制剂。1988年起在国内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度利可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川苏喷雾剂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陶玉芬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11期811-811,共1页
关键词 苏喷雾剂/治疗应用 速效救心丸/治疗应用 心绞痛/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5Δ32突变在中国20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
5
作者 陶玉芬 史磊 +2 位作者 姚宇峰 史荔 刘舒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20-525,578,共7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Δ32突变在中国20个民族群体中的扩散特征。方法:选取中国20个不同民族共计2788例健康无关个体,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检测CCR5Δ32突变(结果进行测序验证),分析CCR5Δ32突变在中国20个民族...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Δ32突变在中国20个民族群体中的扩散特征。方法:选取中国20个不同民族共计2788例健康无关个体,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检测CCR5Δ32突变(结果进行测序验证),分析CCR5Δ32突变在中国20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情况,了解CCR5Δ32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扩散特征。结果:鄂温克族、回族(宁夏)、塔吉克族中各检测到1例CCR5Δ32基因突变杂合子(rs333 wt/mt),CCR5Δ32突变的频率分别为1.25%、0.68%及1.11%;在云南汉族群体中检测到2例CCR5Δ32基因突变杂合子(rs333 wt/mt),CCR5Δ32突变的频率为0.04%;其余群体中均未检测到CCR5Δ32基因突变。结论:CCR5Δ32基因突变在北方群体分布较多,符合“北高南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频率 趋化因子受体5 民族 群体 基因突变 Δ32突变
下载PDF
中西药物配伍禁忌 被引量:2
6
作者 陶玉芬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7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 化学成分 配伍使用 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 不良反应 拮抗作用
下载PDF
简单快速的DNA银染和胶保存方法 被引量:216
7
作者 许绍斌 陶玉芬 +1 位作者 杨昭庆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36,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单快速的DNA银染以及胶保存的方法 ,整个过程仅需 10~ 15分钟 ,而且背景浅 ,条带清楚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胶保存采用双层玻璃纸夹心法 ,可长久地保存胶显色时的原貌。以常规PAG胶检测和HLA的SSCP分型为例 ,利用该...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单快速的DNA银染以及胶保存的方法 ,整个过程仅需 10~ 15分钟 ,而且背景浅 ,条带清楚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胶保存采用双层玻璃纸夹心法 ,可长久地保存胶显色时的原貌。以常规PAG胶检测和HLA的SSCP分型为例 ,利用该套方法进行了银染以及胶的保存 ,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银染 胶保存方法 PAG SSCP DNA样品
下载PDF
应用30个常染色体STR位点研究中国6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俞建昆 褚嘉祐 +9 位作者 钱亚屏 孙浩 史磊 史荔 初正韬 杨昭庆 林克勤 陶玉芬 黄薇 金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99-706,共8页
利用30个荧光标记的人类常染色体STR位点的引物,对中国白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山东汉族、畲族6个民族进行了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NI 377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然后用Shriv... 利用30个荧光标记的人类常染色体STR位点的引物,对中国白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山东汉族、畲族6个民族进行了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NI 377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然后用Shriver的Dew法计算遗传距离,用Weighbor-Joining法和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揭示:撒拉族与土族的遗传距离较接近,为0.033,但与其余4个民族的距离则较远,均大于0.12;土族 与纳西族和山东汉族的距离较近,分别为0.038、0.063;白族与山东汉族的距离最近,仅为0.007,而与纳西族相近却有0.075的距离,与土族的距离也较远,为0.112;纳西族和山东汉族 之间存在着0.100的遗传距离;畲族与其他5个民族群体的距离均超过了0.12,关系较远。在 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纳西族、撒拉族和土族聚成一簇,汉族、白族聚成一簇,畲族单独为一 枝。这一结果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和民族历史基本上是一致的,并可为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综 合分析这6个民族的起源、迁移、形成和发展提供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 民族群体 基因扫描 基因分型 遗传距离 中国
下载PDF
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郭红利 崔奎友 +3 位作者 陶玉芬 李振波 李艳 罗小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社区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精神卫生服务。在入组时及随访3年...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社区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精神卫生服务。在入组时及随访3年间用Krawiecka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社会功能、康复状况等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入组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Krawiecka[(11.36±6.08)vs(11.57±5.06)],SDSS[(7.17±1.78)vs(7.12±1.41)],MRSS[(80.86±24.17)vs(79.14±23.54)],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年末两组均分比较:Krawiecka[(5.77±5.01)vs(11.78±6.98)],SDSS[(4.91±2.16)vs(7.43±1.90)],MRSS[(51.94±28.50)vs(84.43±2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实施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干预 社区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云南汉族HLA-DRB1多态性分析及与9个汉族群体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绍斌 陶玉芬 +6 位作者 黄小琴 初正韬 班贵宏 钱亚屏 OHASHI Jun TOKUNAGA Katsushi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7-792,共6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MicrotitrePlateHybridization ,PCR MPH)的方法对云南 12 9个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样品进行了HLA DRB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对MPH初分出的DRB1 15组的样品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 (Sing...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MicrotitrePlateHybridization ,PCR MPH)的方法对云南 12 9个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样品进行了HLA DRB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对MPH初分出的DRB1 15组的样品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检测。共发现 36种等位基因 ,其中等位基因频率大于 0 0 5的有DRB1 15 0 1(0 12 4 0 ) ,DRB1 0 90 12 (0 0 96 9) ,DRB1 0 80 32 (0 0 930 ) ,DRB1 12 0 2(0 0 891) ,DRB1 12 0 1(0 0 814 ) ,DRB1 14 0 1(0 0 775 ) ,DRB1 0 70 1(0 0 6 2 0 )。云南汉族HLA DRB1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其他 9个汉族群体进行 χ2 检验 ,结果显示与云南汉族比较 χ2 >10的有西安汉族 (DR8,χ2 =13 9712 )、上海汉族 (DR4 ,χ2 =10 16 32 )、广东汉族 (DR9,χ2 =12 6 12 1)和南京汉族 (DR4 ,χ2 =10 5 796 )。从遗传距离分析发现 ,在 9个国内汉族群体中云南汉族与辽宁汉族有最近的距离 (0 0 5 4 1) ,而与广东汉族最远 (0 185 1)。云南汉族在构成上可能与辽宁汉族更为接近 ,尽管地处南方 ,但已不属典型的南方汉族。这也可能因云南汉族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存在基因交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汉族 HLA-DRBI基因多态 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单链构象多态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云南傣族、汉族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金宝 史磊 +8 位作者 姚宇峰 史荔 于亮 林克勤 陶玉芬 易文 黄小琴 孙浩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7-582,共6页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指存在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3′UT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因其能影响HLA-GmRNA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HLA-G蛋白的翻译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云南傣族和汉族两个人群进行了HLA-G基因...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指存在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3′UT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因其能影响HLA-GmRNA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HLA-G蛋白的翻译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云南傣族和汉族两个人群进行了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傣族和汉族人群+14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97%和40.87%,+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和17.31%,+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4%和47.11%。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人群的数据比较表明:云南汉族群体中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的分布与其他群体相似;傣族则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特点,推测其可能受到了遗传漂变的作用,但不排除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基因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 随机遗传漂变 自然选择
下载PDF
中国28个民族群体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阳 褚嘉祐 +8 位作者 俞建昆 于亮 孙浩 林克勤 陶玉芬 史磊 黄小琴 石铁流 傅松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9个省28个民族群体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Touchdown PCR技术扩增1006个DNA样品的Y染色体Alu序列多态性(YAP)+片断,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结果藏族YAP+频率为36·7%,土族23·8%,彝族18·4%... 目的研究我国9个省28个民族群体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Touchdown PCR技术扩增1006个DNA样品的Y染色体Alu序列多态性(YAP)+片断,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结果藏族YAP+频率为36·7%,土族23·8%,彝族18·4%,普米族11·3%,塔吉克族7·4%,白族6·7%,基诺族5·1%,山东汉族4%,仫佬族2·7%,毛南族1·3%,甘肃汉族、云南汉族、壮族、傣族、黎族、怒族、傈僳族、纳西族、拉祜族、独龙族、哈尼族、畲族、维吾尔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佤族及朝鲜族的YAP+频率均为0。结论YAP+频率在部分汉藏语系民族(藏、彝、普米、基诺、白族)中频率较高。在历史学、语言学上被认为来源于中亚的民族(土族、塔吉克族)中YAP+频率也较高。而起源于百越民族的少数民族(仫佬族、毛南族)YAP+频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Y染色体Alu序列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4个民族群体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的分布特征及其HLA-A位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华 陶玉芬 +6 位作者 史磊 姚宇峰 向昊 林克勤 黄小琴 褚嘉祐 史荔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近年来,位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UTR的一个14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与复发性流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癌等疾病相关而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频率具有群体语系分布特点。文章对土族... 近年来,位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UTR的一个14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与复发性流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癌等疾病相关而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频率具有群体语系分布特点。文章对土族、裕固族、傈僳族和怒族进行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的基因分型,结合HLA-A基因分型数据,分析土族、裕固族、傈僳族和怒族4个民族群体中14 bp插入/缺失与HLA-A等位基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尽管HLA-G基因14 bp插入频率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具有各自群体的特点,但遵循着按语系及语族分布的规律,除汉藏语系汉语族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差异外,语族间差异明显;(2)不同群体中,14 bp插入与不同的HLA-A等位基因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基因 14bp插入 缺失多态 少数民族群体 语系 HLA-A基因
下载PDF
二株不同基因型树鼩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建生 陶玉芬 +5 位作者 李晓菲 李超 李晓飞 孙晓梅 代解杰 刘红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从腹泻树鼩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病毒。方法树鼩腹泻粪便样本分别接种Vero、LLCMK2和KMB17细胞,经连续传代,观察记录细胞病变,并对培养上清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病毒RNA-PAGE电泳分析、轮状病毒鉴别筛查、S1全长基因片段扩增和生物... 目的从腹泻树鼩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病毒。方法树鼩腹泻粪便样本分别接种Vero、LLCMK2和KMB17细胞,经连续传代,观察记录细胞病变,并对培养上清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病毒RNA-PAGE电泳分析、轮状病毒鉴别筛查、S1全长基因片段扩增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树鼩腹泻粪便样品在KMB17、Vero和LLC-MK2细胞上经连续3代次传代后,均能产生细胞病变。经电镜检查、病毒RNA-PAGE电泳分析和轮状病毒鉴别筛查,推测其为呼肠孤病毒。病毒基因组全长S1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KMB17培养上清中获得的病毒与I型原型株T1L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和90%,因此该病毒定义为呼肠孤病毒I型。而LLC-MK2和Vero细胞上清中的病毒S1基因与III型原型株T3D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和92%,因此为呼肠孤病毒III型。结论对今后树鼩和其他宿主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 树鼩 基因型 S1基因 血清型
下载PDF
中国壮族和裕固族群体HLA Ⅰ类区域Alu插入多态性及其与HLA-A位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磊 姚宇峰 +8 位作者 史荔 陶玉芬 于亮 黄小琴 林克勤 易文 孙浩 杨昭庆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6,共9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位于HLAI类基因区域的Alu插入是研究不同群体HLAI类基因区域祖先单倍型和HLAI类基因多样性产生、进化和重组的理想工具。文章对中国壮族和裕固族群体HLAI类基因区域5个Alu插入多态性(AluMICB、AluTF、AluHJ、AluHG和Al... 近年来研究发现:位于HLAI类基因区域的Alu插入是研究不同群体HLAI类基因区域祖先单倍型和HLAI类基因多样性产生、进化和重组的理想工具。文章对中国壮族和裕固族群体HLAI类基因区域5个Alu插入多态性(AluMICB、AluTF、AluHJ、AluHG和Alu月-进行研究,结合HL4基因分型数据,分析壮族、裕固族、哈尼族、布朗族和傣族5个民族群体中Alu插入与m4卅等位基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壮族和裕固族人群中5个Alu插入频率范围分别为1.5%~35.8%和9.2~34.8%,AluMICB、AIuTF和AluHF插入频率在这两个群体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5个研究的群体中,AluHG插入与H幽卅*02的不同亚型关联;AluHJ插入与HLA-A*2402在5个群体中都关联,但AluHJ与HLA-A*1101和HLA-A*2407只在布朗族中关联。表明不同群体HLAI类基因区域内Alu插入具有各自的特征,且Alu插入与不同的m4卅等位基因相关联。这种Alu插入及其与肌爿.爿的关联特征可作为研究群体中HLAI类基因和单倍型系谱变化的重要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Ⅰ类基因 Alu插入 祖先单倍型
下载PDF
云南大理白族HLA-DRB1、-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琼 姚宇峰 +7 位作者 史荔 史磊 孙浩 黄小琴 林克勤 陶玉芬 易文 褚嘉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了解白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基因-DRB1-、DQB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124名云南大理洱源白族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21种DRB1等位基因,15种DQB... 目的:了解白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基因-DRB1-、DQB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124名云南大理洱源白族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21种DRB1等位基因,15种DQB1等位基因。其中主要的等位基因有DRB1*1202(26.61%)、DRB1*0901(13.89%)、DRB1*0803(9.92%)、DQB1*0301(31.45%)、DQB1*0601(10.08%)和DQB1*0401(8.06%)。主要单倍型包括DRB1*1202-DQB1*0301(20.08%)和DRB1*0803-DQB1*0601(7.19%)。结论:大理白族同其他10个民族群体HLA-DRB1、DQB1频率比较和聚类分析显示大理白族属于中国南方人群,但与其他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有着独特的HLA基因特性,对群体遗传及疾病相关性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PCR-SSP 基因多态性 白族
下载PDF
北京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2型糖尿病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闫芳 任艳萍 +11 位作者 侯也之 李文咏 穆莉莉 王诚 李文秀 吴晓梅 陶玉芬 徐会利 朱玉玲 苏京利 陈国澜 陈玲 《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及其人口学特点。方法以北京市4个区县540名18~65岁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用药情况、糖尿病病史登记表等进行访谈,检测身高、体质量...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及其人口学特点。方法以北京市4个区县540名18~65岁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用药情况、糖尿病病史登记表等进行访谈,检测身高、体质量及空腹血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7%,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次数、发病年龄、总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糖尿病的发生与急性起病、病程长、发病年龄晚有关( 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与发病形式、发病年龄和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发生率
下载PDF
建立不同民族永生细胞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小琴 褚嘉祐 +6 位作者 林克勤 陶玉芬 俞建昆 史磊 史荔 于亮 石铁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染色体G显带及核型分析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民族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转化率分别为98%、86%和76%。对已建株保存的3个民族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活率为100%。支原体污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计数和G带分析显示,细胞株经早期传代培养后,仍然保持二倍体特征,未发现染色体结构畸变。结论本研究中传代培养、细胞冻存、细胞复苏和支原体污染防范等一整套技术过程是满足建库要求的。同时为大规模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对一些影响转化的因素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民族 永生细胞株 支原体 EB病毒
下载PDF
中国海南黎族群体HLA-DRB1、DQA1、DQB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洪坤学 褚嘉祐 +5 位作者 李冬娜 俞建昆 许绍斌 史磊 林克勤 陶玉芬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黎族群体HLA-DRB1、DQA1、DQB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 SSP方法对随机抽取的94名海南黎族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鉴定了海南黎族群体HLA-DRB1位点的16种等位基因,DQA1位点的1... 目的了解海南黎族群体HLA-DRB1、DQA1、DQB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 SSP方法对随机抽取的94名海南黎族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鉴定了海南黎族群体HLA-DRB1位点的16种等位基因,DQA1位点的10种等位基因,DQB1位点的19种等位基因,包括了DR、DQ位点目前已知的全部血清学特异性,3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5)。结论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准确的海南黎族群体DRB1、DQA1、DQB1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连锁不平衡参数。对群体遗传和疾病关联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HLA 基因分型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猴源GII.17型诺如病毒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波 李超 +4 位作者 陶玉芬 李昕潼 刘建生 和占龙 刘红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 表达、纯化和鉴定猴源GII.17型诺如病毒(NoV)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方法 基于本实验室获得的猴源GII.17型NoV基因组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优化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相应的基因.以此基... 目的 表达、纯化和鉴定猴源GII.17型诺如病毒(NoV)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方法 基于本实验室获得的猴源GII.17型NoV基因组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优化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相应的基因.以此基因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P结构域的变体基因.采用无缝连接的方法将P结构域基因及其变体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和纯化.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分析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P结构域及其变体成功地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显示,P结构域在原核细胞的超声裂解上清和沉淀中都有表达,而其变体主要表达于上清.免疫印迹和ELISA结果显示,表达纯化得到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相应抗体ELSIA效价可达到1∶32000.结论 成功地表达了猴源GII.17 NoV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并且通过免疫小鼠得到了相应的抗体,为后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病毒鉴定和病毒受体结合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基因组 P结构域 蛋白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