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内固定装置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齐远博 李建涛 +3 位作者 刘道宏 陶笙 王道峰 吴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63-4769,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用仍存在争议,选择提供稳定固定强度的内固定是实现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关键基础。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试3种类型内固定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用仍存在争议,选择提供稳定固定强度的内固定是实现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关键基础。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试3种类型内固定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左股骨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重建出一个完整的股骨及其骨松质,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逆向建模,并在UG-NX软件中创建出倒三角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将3种内固定模型分别装配至股骨模型上;通过Hypermesh软件模拟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最后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实验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颈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应变情况及位移分布。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块的应力主要分布在骨折端附近股骨颈下方区域,动力髋螺钉组的应力峰值最大,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最小;②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骨折线附近的螺钉表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应力峰值最大,动力髋螺钉组最小;③股骨近端骨块的主要应变场分布于骨与螺钉接触的上表面区域,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屈服应变最小,倒三角空心螺钉组最大;④内固定装置模型的主要应变场分布于股骨颈螺钉的上表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屈服应变最小,倒三角空心螺钉组最大;⑤3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模型中的股骨、近端骨块、远端骨块、内固定装置以及内固定与股骨整体的位移分布值均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其中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组的位移峰值最大,动力髋螺钉组最小;⑥结果表明,在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时,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力学传导特性更好,其承受了较低的屈服应变、较高的应力和较高的位移;具有相对更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优越的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邮票状骨膜片血肿内植入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陶笙 张伯勋 卢世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33-335,共3页
40只家兔分两组,分别探讨不同血肿及邮票状骨膜片的成骨作用及其相互影响。通过组织学、X线检查、扫描电镜、新生骨钙磷含量测定等7项检测,证明邮票状骨膜片有成骨能力。若以骨髓血为载体,其成骨能力增强。
关键词 骨膜移植 血肿 骨缺损 修复术 邮票状骨膜片
下载PDF
骨膜的取材方法对游离骨膜移植后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陶笙 张伯勋 卢世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5,F004,共3页
用X线和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观察不同方法取材的骨膜组织移植后的成骨能力。结果表明 ,锐性切取骨膜能最大程度保留生发层组织。切取后骨膜组织细胞完整 ,且移植后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能修复骨缺损。提示锐性切取骨膜组织是移植后骨膜能充... 用X线和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观察不同方法取材的骨膜组织移植后的成骨能力。结果表明 ,锐性切取骨膜能最大程度保留生发层组织。切取后骨膜组织细胞完整 ,且移植后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能修复骨缺损。提示锐性切取骨膜组织是移植后骨膜能充分发挥功能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移植 骨化 生理性 成骨能力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被引量:13
4
作者 范恒华 张伯勋 +3 位作者 梁向党 魏民 陶笙 王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68-770,共3页
目的 总结跟骨骨折的手术并发症 ,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 对 1 997年 1 0月~ 2 0 0 3年 6月因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6 6例患者进行随访 ,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 6例 6 8足中 ,5 ... 目的 总结跟骨骨折的手术并发症 ,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 对 1 997年 1 0月~ 2 0 0 3年 6月因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6 6例患者进行随访 ,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 6例 6 8足中 ,5 4足骨折愈合优良 ,1 4足术后发生或合并有跟骨复位不佳、畸形愈合、切口裂开、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方法 ,但其操作方法、内固定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切口裂开 畸形愈合 内固定系统 松动 螺钉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 被引量:22
5
作者 梁雨田 郭义柱 +3 位作者 唐佩福 陶笙 张群 杨明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报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23例(24髋),男7例,女16例。年龄90~100岁,平均94岁。骨折分类:股骨颈骨折10例,按Garden分型,Ⅲ型6例,Ⅳ型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1例为双侧),按Evans分型,ⅢA型6... [目的]报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23例(24髋),男7例,女16例。年龄90~100岁,平均94岁。骨折分类:股骨颈骨折10例,按Garden分型,Ⅲ型6例,Ⅳ型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1例为双侧),按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6例,Ⅳ型1例。除2例在室外被碰伤外,其余骨折均发生在室内。患者入院后暂用皮牵引制动患肢,然后抓紧时间进行各项必要的术前检查,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争取在短时间内请有关科室联合会诊,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论证能否耐受手术。本组患者在骨折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但经过对症处理相对稳定,大部分都能生活自理,经过评估后认为无绝对手术禁忌证。手术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心电监护仪监护。取侧卧位,髋后外侧切口,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操作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操作相同。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将骨折分离的股骨大、小粗隆重新复位,用钢丝捆绑固定,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适当输血,本组8例术中输血200~800ml,平均400ml。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48~72h后拔除。[结果]23例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下床时间2~7d,平均4d,住院时间15~28d,平均21d。并发症: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精神障碍,经过治疗逐渐恢复;1例出现患肢轻度深静脉炎,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治疗效果;1例95岁女性患者Ⅲ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3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6例(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有随诊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8个月。10例(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基本达到骨折前的状况,5例(2例粗隆间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生活部分自理,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疗效满意,可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岁以上 髋部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梁雨田 张伯勋 +1 位作者 卢世璧 陶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身外周血2ml。在不同时间内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新生组织钙、磷含量测定。临床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15例,其中腕舟骨不连7例,肱骨不连3例,股骨不连2例,胫骨不连3例。骨不连时间为7~4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实验侧骨缺损区在骨髓注射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新骨形成逐渐增多,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侧。对照侧无成骨现象。临床应用的15例中,13例在5~9个月骨折愈合,2例未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有成骨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开放植骨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骨髓移植 成骨作用 骨缺损 瘢痕
下载PDF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23
7
作者 唐佩福 黄鹏 +7 位作者 崔庚 梁雨田 陶笙 郭义柱 张群 梁向党 杨明玉 王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分类标准:B2型2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显露背侧组织,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Osteoset)。[结果]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7个月(6~17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1例骨缺损严重,术中置入人工骨(Osteoset)。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9周,平均12.5周。术后第1d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经掌侧入路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不稳定
下载PDF
Osteoset~人工骨加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华 唐佩福 +7 位作者 梁向党 陶笙 张群 黄鹏 卢强 许猛 梁雨田 张伯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8-730,共3页
[目的]回顾评价Osteoset 人工骨加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Osteoset 人工骨的23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前拍摄X线片和计算机扫描加三维重建分析,测定Bflher’... [目的]回顾评价Osteoset 人工骨加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Osteoset 人工骨的23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前拍摄X线片和计算机扫描加三维重建分析,测定Bflher’s角、根据CT结果进行Sanders骨折分型;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X线检查,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随访。[结果]23例25侧骨折SandersII型7侧,Ⅲ型15侧,Ⅳ型3侧。术前Bolher’s角4.8°±6.6°,术后Bolher’s角平均增加26.8°±8.6°,术后3个月BSlher’s角平均减少0.4°±2.27°。术后1个月植入的Osteoset 人工骨逐渐降解吸收,被新生的骨组织替代。功能优良率92%。[结论]Osteoset 人工骨加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满意,人工骨的使用发挥了自体髂骨取骨植骨相同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 OSTEOSET 人工骨
下载PDF
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和钢板螺钉固定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鹏 唐佩福 +6 位作者 姚琦 梁雨田 陶笙 张群 郭义柱 梁向党 王岩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和钢板组分别为3d和3.5d。随访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活动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min,钢板螺钉组平均为93min。髓内钉组踝关节平均背屈度为13°(0°~20°),钢板组为11°(0°~20°);跖屈分别为41°(30°~50°),47°(30°~50°)。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钢板螺钉平均为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髓内钉固定有1例出现旋转畸形,钢板组有3例出现成角畸形,均为胫骨远端1/3骨折。结论: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内固定器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LCP钢板和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鹏 唐佩福 +6 位作者 姚琦 梁雨田 陶笙 张群 郭义柱 梁向党 王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LCP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55例胫骨干新鲜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14~62岁,平均39岁。左侧27例,右侧31例,其中3例为双侧。34处骨折采用带锁髓内... 目的回顾性分析LCP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55例胫骨干新鲜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14~62岁,平均39岁。左侧27例,右侧31例,其中3例为双侧。34处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髓内钉组),24处骨折给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LCP组)。髓内钉组和LCP组伤后至手术时间分别平均为3d和3.1d。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膝、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获随访8~26个月,平均13个月。手术时间髓内钉组为84.0±9.2min,LCP组为69.0±8.4min;平均住院费髓内钉组为19297.78元,LCP组为14116.5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膝关节屈曲为139.0±3.7°,LCP组为149.0±4.2°,伸直分别为4.0±0.7°和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LCP组踝关节背屈分别为13.0±1.7°、10.0±1.4°,跖屈分别为41.0±2.6°、44.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LCP组略早,平均为3.1个月;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髓内钉组术后X线片示1例下肢短缩2.5cm,1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钉尾问题,1例旋转畸形(20°),6例膝前疼痛;LCP组1例开放骨折(AO分型为42B型)的患者术后1周发生感染,1例胫骨远端1/3骨折出现成角畸形。结论带锁髓内钉和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均可取得理想效果。两种方法在膝关节和踝关节背屈度及跖屈度方面影响很小,都可保证骨折愈合。LCP钢板内固定并发症较少,且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更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P钢板 带锁髓内钉 胫骨干骨折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里程 蓝霞 +5 位作者 张立海 陶笙 张群 梁向党 郭义柱 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703-1710,共8页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疗时间为伤后87-165d,平均116.7d。9例患者骨盆旋转畸形均大于30°。治疗前行走时持续性疼痛5例,严重疼痛不能行走2例,轻度间歇疼痛2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患侧短缩平均2.25cm。治疗操作均在球囊导管临时完全阻断髂总动脉下进行,采用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骨盆后环畸形的处理包括髂骨截骨5例,骶骨外缘(1.5cm内)截骨1例,骶髂关节切开翻转融合3例。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20.6周。治疗后均未发生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根据MearsDC报道治疗后评估标准,解剖复位6例(6/9,67%),满意复位3例(3/9,33%)。通过对9例患者随访发现,经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行骨盆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骨盆 骨折 畸形愈合 内固定 截骨 疼痛 坐骨神经 深静脉血栓 双下肢不等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骨关节植入图片文章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谢庆云 权毅 +6 位作者 潘显明 马泽辉 陶笙 李文峰 黄刚 邓冰 管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0期857-858,共2页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5.12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VSD技术治疗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19例,维持负压60 kPa。结果18例经VSD技术引流7 d,1例经2次VSD技术引流14 d,创面均无感染,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5.12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VSD技术治疗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19例,维持负压60 kPa。结果18例经VSD技术引流7 d,1例经2次VSD技术引流14 d,创面均无感染,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给予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后创口愈合。结论VSD技术对于地震导致肢体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封闭式负压引流 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髋部骨折的性别及年龄分布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石涛 张立海 +7 位作者 陈华 张里程 龙安华 张群 郭义柱 梁向党 陶笙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8-59,62,共3页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的分布。方法我院1992年-2011年,>5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总计2 454例,分为男、女两组,组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5组,分析髋部骨折在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分布,不同髋部骨折类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分布。分...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的分布。方法我院1992年-2011年,>5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总计2 454例,分为男、女两组,组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5组,分析髋部骨折在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分布,不同髋部骨折类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分布。分析髋部骨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髋部骨折男性占40%,女性占60%;71~80岁患者占39.57%,81~90岁患者占28.2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P<0.05,r=13.955)和年龄(P<0.05,r=111.285)与髋部骨折相关。结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总体上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患者 被引量:18
14
作者 梁雨田 郭义柱 +4 位作者 唐佩福 陶笙 张群 梁向党 杨明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报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73—88岁,平均79岁。内圃定失败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初次骨折固定方法: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5例,... 目的:报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73—88岁,平均79岁。内圃定失败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初次骨折固定方法: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5例,DHS(滑动加压鹅头钉)固定6例,短重建钉固定2例。患肢活动受限且均有明显疼痛,基本丧失行走能力,8例经常服用止痛药,5例间断服止痛药。13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其中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11例有随访结果,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9个月,均可扶助行器或手杖行走,达到生活自理或大部分自理。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导致骨不连或严重畸形,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是一种拯救性的治疗措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治疗失败 人工关节 老年人
下载PDF
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嵩华 王岩 +5 位作者 刘郑生 刘保卫 张永刚 陶笙 张西峰 王继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4-645,共2页
为评价椎体切除手术治疗脊柱肿瘤的效果 ,探索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笔者回顾性总结了 1984年~2 0 0 2年 4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 43例椎体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 ,术后所有有神经压迫症... 为评价椎体切除手术治疗脊柱肿瘤的效果 ,探索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笔者回顾性总结了 1984年~2 0 0 2年 4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 43例椎体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 ,术后所有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症状均有缓解 ,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 2级。3例复发行二次手术 ,1例颈椎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神经症状加重 ,1个月后恢复 ,3例患者出现术后肺部及泌尿系并发症 ;2例复发患者出现植骨吸收、塌陷 ,内固定松动。说明病变椎体切除及稳定性重建可以有效治疗某些脊柱肿瘤患者 ,如适应证选择恰当 ,配合其他辅助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切除 脊椎肿瘤 骨科外科手术
下载PDF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椎体充填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毛克亚 刘保卫 +6 位作者 王岩 郝立波 陶笙 王继芳 刘郑生 肖嵩华 张永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99,i005,共3页
目的:采用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作为椎体强化的充填材料,观察椎体成型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2000-10/2003-08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对34... 目的:采用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作为椎体强化的充填材料,观察椎体成型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2000-10/2003-08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对3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型术治疗,其中23例采用CHC作为椎体充填材料,11例充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作为对照,观察CHC的生物相容性、椎体高度恢复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CHC充填到椎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椎体压缩率由术前(43.1±21.4)%恢复到(31.8±16.7)%,椎体高度恢复率为(27.3±18.5)%,术前VAS评分为91.5±21.7)分,术后为44.5±27.2)((分,并随手术时间延长VAS评分逐渐降低,4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CHC作为椎体成型术充填材料安全、有效,可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并缓解疼痛症状,但短期缓解疼痛效果不如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羟基磷灰石娄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雨田 唐佩福 +3 位作者 郭义柱 陶笙 张群 杨明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报告68例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处理。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PFN(ProxmalFemoralNail股骨近端钉)固定13例;短重建钉固定11例;经皮外固定架固定9例; 髋动力钉(dynamichipscrew, DHS)固定4例... 目的:报告68例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处理。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PFN(ProxmalFemoralNail股骨近端钉)固定13例;短重建钉固定11例;经皮外固定架固定9例; 髋动力钉(dynamichipscrew, DHS)固定4例。68例患者骨折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患者入院后患肢暂行皮牵引制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查体,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缩短卧床时间,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对每一例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康复计划。结果:全部患者的并存病术前经过处理相对稳定, 48例平稳的度过了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及时对症治疗均逐渐康复。仅1例95岁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3周死于呼衰合并肾衰。结论: 8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能否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 并发症 康复 针对性 结论 多学科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5
18
作者 韩纲 梁雨田 +2 位作者 王岩 陶笙 唐佩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疗效。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42.6个月。结果:3例股骨...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疗效。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42.6个月。结果:3例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漏诊。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术后疗效3例优,2例良,2例差。结论:对于大腿承受轴向暴力,尤其股骨中段骨折患者,应术前拍摄高清晰股骨全长X线片或双髋CT片。早期诊断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猛 唐佩福 +4 位作者 梁雨田 陶笙 陈华 卢强 王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 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 (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谵妄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梁雨田 陶笙 +5 位作者 郭义柱 唐佩福 张群 梁向党 崔庚 杨明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96.5(95~9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2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每例患者均有5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并存... 目的: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96.5(95~9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2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每例患者均有5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并存病,伤前基本都能扶手杖活动,部分生活自理。患者人院后,除1例骨折畸形愈合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外,均在3d内手术,有2例人院当天急诊手术。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新鲜骨折者术中重建股骨大、小粗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7d内下床者3例,8~14d下床5例。并发症:一过性精神障碍5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口延迟愈合2例;上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治愈,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5~12个月。3例可自己扶助行器在室内活动;3例在他人保护下扶助行器活动;2例分别于出院后3、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