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血清t-PAI-C、HBP、HMGB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宋黎洁 陶言言 张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90-694,共5页
目的 探究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剂-1复合物(t-PAI-C)、肝素结合蛋白(HBP)、外周血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 探究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剂-1复合物(t-PAI-C)、肝素结合蛋白(HBP)、外周血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后28 d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感染部位、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t-PAI-C、HBP、HMGB1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探究t-PAI-C、HBP、HMGB1水平与cTnI、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AI-C、HBP、HMGB1诊断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随访期间出现死亡30例(28.57%),存活75例(71.43%)。死亡组患者的cTnI、t-PAI-C、HBP、HMGB1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58±0.43)μg/L、(16.75±4.00)ng/mL、(45.68±9.25)ng/mL、(125.00±20.18)μg/L、(17.63±2.66)分,均高于存活组[(0.65±0.11)μg/L、(13.20±2.68)ng/mL、(38.00±8.63)ng/mL、(96.69±11.25)μg/L、(11.50±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t-PAI-C、HBP、HMGB1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为影响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PAI-C、HBP、HMGB1与cTnI、APACHEⅡ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t-PAI-C、HBP、HMGB1三者联合诊断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0.889~0.983),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93.33%,诊断效能均优于单一的t-PAI-C、HBP、HMGB1指标(P<0.05)。结论 t-PAI-C、HBP、HMGB1水平与cTnI、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较好,可作为临床诊断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预后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预后 心肌损伤 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剂-1复合物 肝素结合蛋白 高迁移率组蛋白B1
下载PDF
皖北地区抗凝类杀鼠剂中毒临床特征及维生素K1用药方案对疗效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陶言言 汤亚杰 +3 位作者 王丽丽 王方莉 陆国玉 范方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对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临床特点及维生素K1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住院的5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中毒方式、中毒时间(毒物暴露至入院治疗时... 目的:对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临床特点及维生素K1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住院的5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中毒方式、中毒时间(毒物暴露至入院治疗时间)、临床表现、凝血功能、维生素K1用量及治疗结果等,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51例患者中,溴敌隆中毒27例(52.94%),占比最高。出院时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23例入院时有出血症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轻度中毒12例,中度中毒7例,重度中毒4例;46例有明确毒物暴露史。患者根据中毒时间分为≥48 h组与<48 h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28例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根据维生素K1用量分为≤40 mg/d组12例和>40 mg/d组16例,≤40 mg/d组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症状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主,中毒时间长凝血异常更加显著。维生素K1较大剂量较普通剂量疗效无显著差异,维生素K1治疗的及时性和维持时间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类杀鼠剂 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1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sCD14-T/mCD14水平与病情程度、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
3
作者 孔艳艳 吴晓飞 +1 位作者 陶言言 秦永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CD14(mCD14)水平变化以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入院时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根据《急性...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CD14(mCD14)水平变化以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入院时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根据《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按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17例,中度42例,重度25例。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比较不同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分析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患者血sCD14-T、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mCD14水平低于中度、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低于轻度患者(P均<0.05);以百草枯中毒重度为阳性样本,轻、中度为阴性样本,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评估重度百草枯中毒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24~0.971);百草枯中毒患者sCD14-T/mCD14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sCD14-T/mCD14水平>3.22、APACHEⅡ评分>23分患者的生存率相较于sCD14-T/mCD14水平≤3.22、APACHEⅡ评分≤23分患者更低(P均<0.05);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为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血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 膜结合CD14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蚌埠市冠心病住院病人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陶言言 张弘 +5 位作者 徐波 宋黎洁 王小玲 王方莉 陆国玉 王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592-1594,1599,共4页
目的:了解蚌埠市冠心病住院病人基本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10月蚌埠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403例,发放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三个条目的... 目的:了解蚌埠市冠心病住院病人基本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10月蚌埠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403例,发放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三个条目的简短素养调查表》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冠心病住院病人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403例住院病人中基本健康素养得分(10.73±1.16)分,其中35.73%的病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年龄、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是冠心病病人基本健康素养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市冠心病住院病人基本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情况是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平主要因素,应针对性设计干预方案,提高冠心病病人健康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住院病人 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陶言言 吴晓飞 +1 位作者 伍德生 王方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9-160,163,共3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89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8例)和病死组(41例),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89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8例)和病死组(41例),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钾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生存组,血钾低于生存组(P〈0.05~P〈0.01)。结论:血PQ浓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均是PQ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百草枯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陶言言 齐本权 +2 位作者 张弘 陆国玉 吴晓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以及血乳酸、降钙素原(PCT)水平,并比较2组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2 h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和48 h,观察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治疗前血乳酸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48 h,观察组血乳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8 h,观察组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28 d病死率为17.5%(7/40),与对照组的27.5%(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稳定病情,改善症状,降低病人APACHEⅡ、SOFA评分,改善病人微循环,缩短疗程,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参附注射液 乌司他丁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 血乳酸
下载PDF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陶言言 吴晓飞 +1 位作者 伍德生 陆国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11月17例恙虫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有接触草地、林地等野外活动史(其中16例职业为农民,1例为工人)。17例(100.00%)均有不同程度发热,9例(52...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11月17例恙虫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有接触草地、林地等野外活动史(其中16例职业为农民,1例为工人)。17例(100.00%)均有不同程度发热,9例(52.94%)皮肤溃疡或焦痂,12例(70.59%)皮疹,14例(82.35%)肝损害,8例(47.06%)肾损害,2例(11.76%)脾脏肿大,2例(11.76%)淋巴结肿大。误诊率47.06%。经阿奇霉素和/或左氧氟沙星治疗后17例均治愈。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恙虫病的有效药物,皖北地区存在恙虫病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及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陶言言 肖恒 +3 位作者 王方莉 张弘 刘成 陆国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利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脓毒症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以规范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利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脓毒症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以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L-10水平、白细胞分化抗原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最终病死率。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10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为23.33%(7/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参附注射液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病人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陆国玉 佘剑雄 +1 位作者 陶言言 肖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72-875,共4页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病人急性肾损伤及其他脏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病人按照指南给予标准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参附注射液。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病人急性肾损伤及其他脏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病人按照指南给予标准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参附注射液。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情况、其他脏器损伤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脑钠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的死亡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22.2%)(P<0.05),且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有效减轻脓毒症病人急性肾损伤及其他脏器损伤,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参附注射液 肌酐 尿素氮 胱抑素C
下载PDF
SPOC联合C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国玉 陶言言 +1 位作者 王方莉 吴晓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小规模的限制性网络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班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规模的限制性网络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班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人。两组均为相同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实施SPOC联合CBL进行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基础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C联合CBL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值得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SPOC CBL 教学 效果
下载PDF
原癌基因Fr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子安 陶言言 +1 位作者 赵富友 毕国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胃癌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以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Fra-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其表...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胃癌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以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Fra-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其表达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a-1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Fra-1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恒 陶言言 +1 位作者 陆国玉 王方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4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27例)和死亡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HBP、白细胞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 目的:探讨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4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27例)和死亡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HBP、白细胞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以及HBP增高与白细胞计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HBP、白细胞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高HBP组(≥3倍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升高率与死亡率均高于低HBP组(均P<0.01),高HBP组死亡率为82.4%。在控制年龄、性别后,高HBP组死亡率仍高于低HBP组(OR=6.0,95%CI:1.6~23.2,P<0.01)。结论:血浆HBP可能是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测定HBP有助于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百草枯中毒 肝素结合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肾损伤的效果和预后 被引量:8
13
作者 佘剑雄 陆国玉 陶言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肾损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将90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液灌流或强化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给予血液灌流或强化血液灌流联合乌...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肾损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将90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液灌流或强化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给予血液灌流或强化血液灌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急性PQ中毒患者口服剂量、入院时血浆浓度以及PQ中毒严重指数的差异对患者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脏器损伤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当口服PQ剂量达到35 mL,其预测患者30 d内死亡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可信区间为0.835~0.965,P<0.01);当血浆PQ浓度达到2.02 mL/L时,其预测患者30 d内死亡的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80.4%,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95%可信区间为0.789~0.936,P<0.01);当PQ中毒严重指数达到12.8 h·mg·L^-1时,其预测患者30 d内死亡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87.9%,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95%可信区间为0.822~0.960,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BUN、UA和Cys 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均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死亡率(35.5%)显著低于对照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口服剂量、入院时PQ血浆浓度、PQ中毒严重指数和施行强化血液灌流与否可以预测急性PQ中毒患者的预后;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减轻急性PQ中毒患者肾脏及其它脏器损伤,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液灌流 百草枯 中毒 肾损伤
下载PDF
联合监测血清PCT,BNP,HBP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宋黎洁 王冉 陶言言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62-66,共5页
目的探究联合监测血清PCT,BNP,HBP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治疗结局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60例)和治疗无效组(40例),对受检者均实施单一监测(PCT,BNP,HBP)、两两联合监测(PCT+BNP、BNP+HBP、HBP... 目的探究联合监测血清PCT,BNP,HBP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治疗结局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60例)和治疗无效组(40例),对受检者均实施单一监测(PCT,BNP,HBP)、两两联合监测(PCT+BNP、BNP+HBP、HBP+PTC)和PCT+BNP+HBP联合监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进行单一监测和联合监测的检出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治疗有效组血清PCT(4.01±1.27)Pg/mL、BNP(61.41±1.27)Pg/mL及HBP水平(29.11±1.16)Pg/mL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PCT+BNP+HBP联合检测检出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达98.00%,96.00%,92.00%,均明显高于单一监测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P<0.05).结论采用PCT+BNP+HBP联合监测,能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有效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CT BNP HBP 联合监测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许宏洲 陶言言 +1 位作者 陆国玉 吴晓飞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4期548-550,66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三者检测指标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3例CHD患者作为CHD组,选择同一时段在该院就诊行冠状动...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三者检测指标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3例CHD患者作为CHD组,选择同一时段在该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凝固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检测CHD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浆中的Lpa、FIB与CRP水平并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诊断及三者联合诊断CHD的诊断价值及最佳阈值。结果CHD组Lpa、FIB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pa、FIB、CRP单独检测诊断CHD的AUC分别为0.771(95%CI:0.674~0.868)、0.749(95%CI:0.640~0.859)、0.791(95%CI:0.697~0.886),灵敏度分别为53.13%、50.00%、59.38%,特异度分别为81.08%、78.39%、78.29%;三者联合检测诊断CHD的AUC为0.884(95%CI:0.813~0.956),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8.29%,血清Lpa、FIB、CRP三者联合检测诊断CHD优于单独检测。结论Lpa、FIB与CRP联合检测可提高CHD诊断的灵敏度,有利于CHD患者的早期发现,从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干预CHD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A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ROC曲线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2
16
作者 陶言言 郭晋 +3 位作者 张弘 王方莉 肖恒 陆国玉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期128-130,140,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84...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8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PBL结合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42例,采用PBL结合CBL教学。通过2组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来评价2种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入科理论考试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理论知识成绩(34.18±3.13)分和对照组(33.45±3.21)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病例分析成绩(35.51±4.07)分和临床技能成绩(34.78±3.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57±4.11)分和(30.44±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时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价较高(P<0.01)。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保证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并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 急诊医学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原癌基因Fra-1与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言言 王子安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3期356-358,共3页
关键词 Fra-1 激活蛋白-1(AP-1) 肿瘤 侵袭
下载PDF
Fra-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18
作者 陶言言 王子安 毕国斌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检测Fra-1在人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探讨Fra-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技术检测50例人胃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Fra-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 目的:检测Fra-1在人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探讨Fra-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技术检测50例人胃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Fra-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5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40例Fra-1阳性表达,阳性率80%;而30例癌旁组织中17例Fra-1阳性表达,阳性率56.67%。利用免疫印记技术测得胃癌、癌旁组织中Fra-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5±0.374)和(0.099±0.092),Fra-1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0.01)。胃癌组织Fra-1的相对表达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Fra-1可能参与胃癌的形成,并在胃癌的发展、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ra-1 转录因子 免疫印记 激活蛋白-1
原文传递
2018年冬季安徽蚌埠急诊科住院患者鼻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国玉 佘剑雄 +8 位作者 宋娟 王文军 陶言言 夏志强 肖恒 史冰田 刘宓 夏冬 韩俊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住院患者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感染发生情况,为临床急诊科预防HR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急诊科2018年11月~12月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咽拭子,开展HRV检测和进化分析。结果94例急诊患者中17例HR... 目的探讨急诊科住院患者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感染发生情况,为临床急诊科预防HR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急诊科2018年11月~12月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咽拭子,开展HRV检测和进化分析。结果94例急诊患者中17例HRV检测阳性,阳性率为18.09%;2018年11~12月出现多种HRV流行,分别为A9、A10、A16、A31、A73、B42和C3型;老年住院患者的HRV感染风险大;HRV感染可致病程增加。结论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蚌埠急诊科出现多种HRV血清型感染病例,HRV易于感染老年住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病毒 急诊科 住院患者
原文传递
P—gp和CYP3A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发良 王子安 +1 位作者 陶言言 毕国斌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DLBCL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DLBCL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gP、CYP3A4的表达情况,并分...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DLBCL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DLBCL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gP、CYP3A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L国际预后指数(IPI)、化疗反应、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DLBCL中,P-gP的阳性表达率为33.3%,CYP3A4的阳性表达率为58.3%,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P-gP、CYP3A4共表达阳性组,化疗客观有效率显著低于共表达阴性组,而难治率显著高于共表达阴性组(P〈0.05)。P-gP一组、CYP3A4一组总生存时间分别较P-gP+组、CYP3A4+组人群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gP和CYP3A4在DLBCL组织中均有较高程度的表达,或可作为DLBCL判断预后的指标。②P—gP和CYP3A4是判断DLBCL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并且在DLBCL的多药耐药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选择有效药物,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GP CYP3A4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