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隋广杰 于雁 +1 位作者 刘杰 崔兰英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组应用THP+CTX+5-Fu方案,THP30mg/m^2,CTX600mg/m^2,5-Fu300mg/m^2同时回顾性收集首次应用阿霉素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对比观察,减少分组误差。ADM30mg/m^2,... 目的 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组应用THP+CTX+5-Fu方案,THP30mg/m^2,CTX600mg/m^2,5-Fu300mg/m^2同时回顾性收集首次应用阿霉素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对比观察,减少分组误差。ADM30mg/m^2,CTX600mg/m^2,5-Fu300mg/m^2。结果 从两组对比观察,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THP疗效同阿霉素相近,但从毒副作用来看,心脏毒性和脱发明显低于阿霉素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适宜临床推广应用。结论 THP是一种疗效可靠,毒副作用低的蒽环类药物,对晚期乳腺癌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THP 晚期乳腺癌 联合药物治疗
下载PDF
化放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隋广杰 张丽杰 +6 位作者 王树滨 陆海波 刘雅洁 李明淑 王艳颖 程慧 赵玉兰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51-52,共2页
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对38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化放综合治疗,其中鳞癌22例,腺癌14例,大细胞癌2例,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_a12例,Ⅲ_b15例,Ⅳ期5例,结果完全缓解率为21.1%(8/38),部分缓解率为36.8%(14... 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对38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化放综合治疗,其中鳞癌22例,腺癌14例,大细胞癌2例,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_a12例,Ⅲ_b15例,Ⅳ期5例,结果完全缓解率为21.1%(8/38),部分缓解率为36.8%(14/38),总有效率为57.8%(22/3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1.6%和15.8%,中位生存期为14.5月。化疗毒性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放疗毒性反应为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肺炎。作者认为先用化疗可能为微小转移灶做早期治疗,后加用放疗能使肺部肿瘤进一步缩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综合疗法 肺肿瘤
下载PDF
3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隋广杰 陈伟 王树滨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49-50,共2页
原发性小肠肿瘤比较少见,约占正个消化道的2%。我院从1980年1月~1989年9月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37例,分析如下:资料分析本组37例中男26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2.36∶1。年龄27岁~66岁,平均年龄46.8岁。40岁以上者28例,占75.9%。
关键词 小肠肿 原发性
下载PDF
CE方案治疗晚期老年肺癌56例分析
4
作者 隋广杰 李乐静 王蕊恒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2期347-347,共1页
CE方案治疗晚期老年肺癌56例分析隋广杰,李乐静,王蕊恒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哈尔滨150040)本文报告我院自1989年用CE方案治疗56例晚期老年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18例;... CE方案治疗晚期老年肺癌56例分析隋广杰,李乐静,王蕊恒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哈尔滨150040)本文报告我院自1989年用CE方案治疗56例晚期老年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7岁。中心型45例,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肺癌 CE方案 例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 小细胞癌 近期疗效 细胞学 骨髓抑制 静脉滴注 完全缓解率
下载PDF
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隋广杰 于燕 +2 位作者 孙立春 刘雅琴 董小群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 观察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含HCPT组:HCPT 10mg d_(1-5)ivgtt,DDP 40mg d_(1-3)ivgtt,5-Fu 500mg d_(1-5)ivgtt,MMC 10mgd_1iv;对照组:5-Fu 500mg d_(1-5),MMC 10mgd_1iv。连用三个... 目的 观察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含HCPT组:HCPT 10mg d_(1-5)ivgtt,DDP 40mg d_(1-3)ivgtt,5-Fu 500mg d_(1-5)ivgtt,MMC 10mgd_1iv;对照组:5-Fu 500mg d_(1-5),MMC 10mgd_1iv。连用三个周期后,进行疗效确认。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46%,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患者能够耐受。结论 羟基喜树碱作为Topo Ⅰ抑制剂,在效果上与烷化剂有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与DDP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因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MMC联合,能够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消化系统肿瘤 药物联合治疗
下载PDF
奥沙利铂单药或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Ⅱ期临床试用报告 被引量:344
6
作者 孙燕 管忠震 +14 位作者 金懋林 李维廉 李丽庆 石廷章 周立中 隋广杰 许立功 宋恕平 许德凤 李容 李扬 黄富麟 张嘉庆 张和平 鞠利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7-240,249,共5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GCP指导原则开展多中心Ⅱ期随机临床研究:A组奥沙利铂单药130mg/m2静脉滴注2h,每3周一次;B组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加甲酰四...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GCP指导原则开展多中心Ⅱ期随机临床研究:A组奥沙利铂单药130mg/m2静脉滴注2h,每3周一次;B组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加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2+5氟尿嘧啶300mg/m2静脉滴注4hD1到D5,每3周一次。治疗3周期后评定疗效,有效病例在4周后确认疗效。结果:共收入114例,在可统计近期疗效的100例中,CR1例,PR26例,SD32例,PD41例,总有效率270%。A组36例单药治疗有效率为139%;B组64例有效率为344%。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贫血和感觉神经毒性。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影响较小。结论:经考核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欧洲的结果相近,和氟尿嘧啶合用疗效突出;多数病人耐受良好,是一治疗大肠癌有希望的新药。进一步考核,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有望成为治疗晚期大肠癌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依立替康 (Irinotecan ,CPT -11)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管忠震 孙晓非 +6 位作者 冯奉仪 金懋林 许立功 黄建瑾 冯继峰 隋广杰 谭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 :评价CPT 11(商标名 :开普拓 )单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 :从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3月入选晚期大肠癌 6 9例 ,符合收治标准者 6 1例 ,可评价疗效者 5 0例 ,其中 ,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的病人 2 5例 ... 目的 :评价CPT 11(商标名 :开普拓 )单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 :从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3月入选晚期大肠癌 6 9例 ,符合收治标准者 6 1例 ,可评价疗效者 5 0例 ,其中 ,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的病人 2 5例 ,经过一个 5FU为主方案化疗后耐药的病人 2 5例。CPT 113 0 0mg/m2 ,静脉点滴 ,每 3周为一疗程。除PD病人外 ,至少用药 3周期。结果 :在可评价病例中 ,8例 ( 16 .0 % )获PR ,第一线及第二线病人缓解率分别为 12 .0 %及 2 0 .0 % ,中位缓解时间 5 .42个月。全部可评价病例中位进展时间 3 .75个月。 4%及5 2 %病人分别获MR或稳定。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迟发性腹泻 (Ⅲ、Ⅳ度 2 7.5 % )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Ⅲ、Ⅳ度47.8% ) ,因治疗毒性死亡一例。结论 :CPT 11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药物 ,对 5 FU耐药的病例仍可有效 ,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迟发性腹泻与中性粒细胞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大肠肿瘤 药物疗法 依立替康
下载PDF
乌苯美司对消化道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吴瑾 周红凤 +1 位作者 王翠华 隋广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9期6299-6301,共3页
目的:研究乌苯美司提高术后辅助化疗的消化道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102例术后辅助化疗的消化道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化疗加乌苯美司(30mg/d,口服),连用6个月;对照组(51例):单纯化疗L... 目的:研究乌苯美司提高术后辅助化疗的消化道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102例术后辅助化疗的消化道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化疗加乌苯美司(30mg/d,口服),连用6个月;对照组(51例):单纯化疗LOHP-CF-5-Fu方案连用6个周期。全部病例均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采空腹静脉血测定T细胞亚群细胞数,NK细胞活性,IL-Ⅱ活性及SIL-2R表达水平。以化疗前、化疗6个周期后KPS评分和体质量变化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测试来综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①试验组化疗3个周期后T细胞亚群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IL-Ⅱ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4.70,4.58,5.10;P<0.05),化疗6个周期后T细胞亚群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IL-Ⅱ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11.65,5.28,9.20;P<0.05);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在化疗3个周期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93,0.39,1.99;P>0.05);至化疗6个周期后各指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7.02,5.01,6.80;P<0.05);试验组SIL-2R水平化疗6个周期后较化疗前显著降低(t=11.85;P<0.05),而对照组SIL-2R水平治疗前与治疗6个周期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98;P>0.05)。②试验组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KPS评分及体质量与化疗前相比下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前 患者 乌苯美司 对照组 评分 生活质量 NK细胞活性 周期 水平 体质量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VEGF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雪松 赵艳滨 +4 位作者 蔡莉 孙立春 孟庆威 庞慧 隋广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868-871,共4页
目的:研究AT1受体、VEGF和CD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该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10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AT1受体、VEGF和CD34进行检测。结果:AT1受体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在乳腺癌中... 目的:研究AT1受体、VEGF和CD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该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10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AT1受体、VEGF和CD34进行检测。结果:AT1受体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61.8%,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31.9%,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率为40.2%,有腋淋巴结转移组44.4%,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23.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T1R阴性表达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11.3%(6/53),AT1R阳性表达组的VEGF阳性表达为71.4%(35/49),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AT1R阴性表达组的MVD值为17.35±5.67,AT1R阳性表达组的MVD值为20.37±7.30,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VEGF阴性表达组的MVD表达率为17.14±5.78,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表达为21.27±7.1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T1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48%(49/102)AT1受体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0.2%(41/102),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AT1受体表达与VEGF表达成正相关。在乳腺癌组织中MVD和AT1R和VEGF表达均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AT1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肺癌及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宫艳丽 隋广杰 蔡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1期949-950,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心理干预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心理干预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3周SDS(41.2±3.7)及SAS(34.6±5.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反应亦减轻。结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低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胃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肺癌 乳腺癌 化疗 焦虑 抑郁 胃肠反应
下载PDF
微创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4例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雁 隋广杰 +2 位作者 毛银玲 尚丽华 吴洪波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利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2003年2月在外院内科治疗的大量或中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34例,利用微创技术应用美国ARROW公司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抽取胸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目的 观察利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2003年2月在外院内科治疗的大量或中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34例,利用微创技术应用美国ARROW公司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抽取胸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待结果阳性,给予胸腔注药,顺铂50mg-80mg,力尔凡100mg或胞必佳1 000u,地塞米松10mg,注药结束后,给予止吐药静点或静推,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另选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常规穿刺、注药治疗为对照组,在疾病、病期、治疗药物方面与治疗组一致,没有分组差异,疗效分析采用X2检验,平均确诊时间采用t检验。结果 在治疗效果中,治疗组CR 9例、PR 19例,有效率达82.35%,对照组CR 2例、PR 11例,有效率为40.33%,X2=10.539,P<0.01。确诊时间治疗组1-8天,平均5.0天;对照组1-24天,平均14.5天,t=8.7,P<0.05。具有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利用微创技术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在诊断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对照组 治疗组 观察 微创 确诊时间 诊断和治疗 PR T检验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对A549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复辉 曲宏岩 隋广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68-372,共5页
背景与目的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是新发现的一个IAP家族中的主要成员,是IAP家族中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它可直接抑制caspases并可多途径调节细胞凋亡。XIAP基因在大多数的肿瘤细胞株中过表达... 背景与目的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是新发现的一个IAP家族中的主要成员,是IAP家族中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它可直接抑制caspases并可多途径调节细胞凋亡。XIAP基因在大多数的肿瘤细胞株中过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进展、复发、预后以及肿瘤化疗的耐药密切相关。研究通过RNAi方法下调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NIC-A549的XIAP基因表达后,研究XIAP siRNA特异序列在NSCLC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A549细胞中XIAP mRNA基因的表达,设计并构建XIAP干扰性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的表达载体,转染siRNA载体至A549中。荧光纤维镜确定转染效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及化疗药物对细胞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实XIAP siRNA构建成功。荧光纤维镜显示阳性转染组及阴性转染组的细胞转染效率无差异。半定量RT-PCR法示阳性转染组较阴性转染组、未转染组细胞XIAP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顺铂对阳性转染组XIAP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阳性转染组细胞增殖在24h、48h、72h、96h明显受抑制;细胞杀伤率、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XIAP基因在NSCLC中表达增高,可抑制NSCLC细胞凋亡,导致NSCLC化疗耐药。XIAP siRNA序列可特异性地抑制NSCLC细胞增长,下调XIAP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加NSCLC化疗敏感性。XIAP siRNA序列有可能成为NSCLC治疗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XIAP RNA干涉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顺铂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抑制基因XI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复辉 隋广杰 +1 位作者 陈宏 崔玉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在中国肺癌居各种肿瘤之首位,寻求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凋亡及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影响。方... 背景与目的在中国肺癌居各种肿瘤之首位,寻求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凋亡及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As2O3注射液和/或DDP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460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As2O3注射液和/或DDP处理前后细胞凋亡率;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As2O3注射液和/或DDP处理前后H460细胞中XIAP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单药作用相比,As2O3与DDP联合应用可显著抑制H460的增殖,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并对细胞XIAP mRNA表达有增强抑制的作用。结论与单药相比较,As2O3注射液联合DDP能够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氧化二砷 顺铂 XIAP
下载PDF
乳腺癌中抗凋亡基因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莉 臧家兰 隋广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37-840,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的患者仍然最终出现复发、转移,致使治疗失败。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肿瘤发生机制之一,并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耐药相关...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的患者仍然最终出现复发、转移,致使治疗失败。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肿瘤发生机制之一,并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耐药相关。抗凋亡基因在打破这一平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抗凋亡基因成为了肿瘤治疗中的一个潜在的靶点。凋亡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分化、转移、预后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将进一步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凋亡 基因
下载PDF
力尔凡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莉 隋广杰 陈公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87,292,共3页
比较全身化疗加或不加力尔凡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随机方法(开信封)分别分为并用力尔凡组(治疗组)和单用化疗组(对照组),分别接受NP方案(诺维苯、顺铂)加力尔凡或单... 比较全身化疗加或不加力尔凡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随机方法(开信封)分别分为并用力尔凡组(治疗组)和单用化疗组(对照组),分别接受NP方案(诺维苯、顺铂)加力尔凡或单用NP方案化疗。结果:1)治疗组部分缓解率43.3%,对照组33.3%(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4.8个月及3.3个月。2)治疗组疗后和疗前相比CD4及CD4/CD8值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相反,两组差异显著(P<0.05)。3)不良反应:治疗组白细胞下降63.3%,对照组达100%(P<0.05)。结论:力尔凡与化疗同时应用治疗晚期NSCLC,疗效有所提高,可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力尔凡 化疗
下载PDF
肿瘤内科治疗现状
16
作者 隋广杰 《黑龙江医学》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内科治疗 现状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p53和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雪松 赵艳滨 +1 位作者 蔡莉 隋广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研究AT1受体、AT2受体、凋亡抑制基因p53、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10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AT1受体、AT2受体、Survivin及p53蛋白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 目的:研究AT1受体、AT2受体、凋亡抑制基因p53、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10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AT1受体、AT2受体、Survivin及p53蛋白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T1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48%(49/102),AT1受体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而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AT2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59.8%(61/102),AT2受体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成呈负相关;AT1受体表达与p53、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AT2受体表达与p53、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AT1受体表达与AT2受体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参与乳腺癌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AT1受体 AT2受体 SURVIVIN P53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VEGF和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雪松 赵艳滨 +4 位作者 蔡莉 孙立春 孟庆威 庞慧 隋广杰 《中国肿瘤》 CAS 2008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研究AT1受体、VEGF和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10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AT1受体、VEGF和PTEN进行检测。[结果]AT1受体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在乳腺癌中有腋... [目的]研究AT1受体、VEGF和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10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AT1受体、VEGF和PTEN进行检测。[结果]AT1受体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61.8%,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3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T1受体阴性表达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11.3%(6/53),AT1受体阳性表达组的VEGF阳性表达为71.4%(35/49)。AT1受体阴性表达患者p53蛋白表达率为30.2%,AT1受体阳性表达患者p53表达率为51.1%。AT1受体表达与p53表达呈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T1受体表达与VEGF表达、PTEN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AT1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ETN
下载PDF
肺癌细胞株中NVB和Doc药物敏感性关联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莉 隋广杰 王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3-528,共6页
目的:筛选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与诺维苯(NVB)、泰索帝(Doc)药物感受性相关的基因。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4株SCLC细胞株和6株NSCLC细胞株对NVB、Doc的药物感受性,同时应用cDNAmacroarray技术检测10株肺... 目的:筛选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与诺维苯(NVB)、泰索帝(Doc)药物感受性相关的基因。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4株SCLC细胞株和6株NSCLC细胞株对NVB、Doc的药物感受性,同时应用cDNAmacroarray技术检测10株肺癌细胞株中1291个药物感受性关联基因的表达状态,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NVB和Doc药物敏感性关联(r≥±0.4)的基因共有56个。1)与NVB药物敏感性相关联的基因有36个,SCLC+NSCLC组与NSCLC组共同表达的基因有20个,其中,SCLC+NSCLC组表达的基因有27个,特异表达的有7个,NSCLC组为29个基因,9个基因特异表达。2)与Doc药物敏感性相关联的基因有50个,其中,SCLC+NSCLC组与NSCLC组共同表达的基因有12个,SCLC+NSCLC组表达的基因有24个,12个基因特异表达,NSCLC组为38个基因,26个基因特异表达。3)肺癌细胞株中与NVB、Doc药物感受性相关联基因的分类主要分布于:信号转导分子﹑代谢酶类及其抑制剂、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等4类。结论:SCLC和NSCLC细胞株中NVB、Doc药物敏感性相关联基因存在明显差异,但分类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 MACROARRAY MTT比色分析法 肺癌 细胞株 药物感受性相关联基因 NVB DOC
下载PDF
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合并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伟 汪振源 +6 位作者 隋广杰 贾淑雯 蔡云华 李瑞林 白玉贤 阎志钧 刘晓民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27-29,共3页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为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我院采用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Adriamycine)合并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合并闭式引流组15例,...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为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我院采用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Adriamycine)合并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合并闭式引流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6岁~65岁。全部病例皆经病理学和胸水脱落细胞学证实,其中肺癌10例(腺癌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阿霉素 引流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