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侧向排汽汽轮机发展及设计技术要点
1
作者 张智睿 隋正 雷大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0009-0012,共4页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小型汽轮机制造市场发展趋势简略阐述了研究背景,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小型侧向排汽汽轮机的发展现状,同时从一体式主汽调节阀设计、侧向凝汽器布置、整撬支撑设计、无隔板套设计、高转速设计、轴封系统设计等几方面着手...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小型汽轮机制造市场发展趋势简略阐述了研究背景,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小型侧向排汽汽轮机的发展现状,同时从一体式主汽调节阀设计、侧向凝汽器布置、整撬支撑设计、无隔板套设计、高转速设计、轴封系统设计等几方面着手对侧向排汽汽轮机设计技术要点展开了详细探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小型侧向排汽汽轮机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排汽 汽轮机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启龙 隋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0期92-9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舍曲林与帕罗西汀在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拟诊为首发抑郁症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舍曲林和帕罗西汀两组各34例,对比分析两种药物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及副作用。结... 目的对比分析舍曲林与帕罗西汀在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拟诊为首发抑郁症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舍曲林和帕罗西汀两组各34例,对比分析两种药物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舍曲林组的副作用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与帕罗西汀对于首发抑郁症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舍曲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帕罗西汀 首发 抑郁症 疗效 对比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隋正 张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4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析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硬币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观... 目的探析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硬币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Blessed-Roth)评分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7%,Blessed-Roth评分为(3.6±1.2)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2.2%、(4.5±1.5)分,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奈哌齐 丙戊酸钠 精神行为症状
下载PDF
艾司唑仑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隋正 刘启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8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拟诊为失眠症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艾司唑仑和佐匹克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拟诊为失眠症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艾司唑仑和佐匹克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RS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作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别不明显,但佐匹克隆副作用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唑仑 佐匹克隆 失眠症 SRSS 临床效果 对比
下载PDF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玲玲 隋正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析胃溃疡患者应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铝碳酸... 目的探析胃溃疡患者应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溃疡直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2%,溃疡直径为(2.2±1.1)mm,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6.2%、(5.5±1.8)mm,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应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可明显缩小溃疡直径,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铝碳酸镁 奥美拉唑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地层变形试验平台
6
作者 胡小平 郁录平 +1 位作者 隋正 任盼超 《装备制造技术》 2014年第8期259-260,共2页
介绍一种大型地层变形试验平台,可以模拟地层变形过程,用于研究地层变形对地面上(或地层内)建筑构造物的影响。试验平台的下部有若干根立柱,每根立柱上面都设置有电动-手动千斤顶,千斤顶上面的面板支座上布置有试验面板,试验土层布置于... 介绍一种大型地层变形试验平台,可以模拟地层变形过程,用于研究地层变形对地面上(或地层内)建筑构造物的影响。试验平台的下部有若干根立柱,每根立柱上面都设置有电动-手动千斤顶,千斤顶上面的面板支座上布置有试验面板,试验土层布置于试验面板上,在土层上(或土层内)设置试验模型。通过千斤顶升降带动试验面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模拟地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变形 模拟试验 计算机控制
下载PDF
Tubacin抑制脂多糖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隋正 刘启龙 +1 位作者 孙国平 卢豪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选择性抑制剂Tubacin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BV一2小胶质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LPS组(给予100ng/mLLPS处理以诱导活化)、Tu...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选择性抑制剂Tubacin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BV一2小胶质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LPS组(给予100ng/mLLPS处理以诱导活化)、Tubacin组(给予1μmol/LTubacin处理、、实验组(给予100ng/mLLPs+1μmol/LTubacin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Griess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释放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采用化学荧光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BV-2小胶质细胞IL-6、TNF-α含量和NO释放量明显增加,iNOS蛋白表达显著上调,ROS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实验组BV-2小胶质细胞IL-6、TNF-α含量和NO释放量显著降低,iNOS蛋白表达明显下调,ROS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bacin能显著抑制LPS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Tubacin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炎症介质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及活性代谢产物的药动学研究
8
作者 刘启龙 隋正 《健康之路》 2016年第11期12-12,共1页
目的:观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及9-羟基利培酮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人,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内抽取患者静脉血... 目的:观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及9-羟基利培酮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人,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内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中不同时段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物动力学指标。结果:利培酮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平均时间Tmax=1.6±0.7h,半衰期T1/2=3.2±1.2h,平均稳态浓度ρ=31.1±25.8μg/l,表观清除率Cl/f=8.3±5.8l/h。9-羟利培酮的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平均时间Tmax=2.5±0.9h,半衰期T1/2=5.2±1.7h,平均稳态浓度ρ=135.6±38.2μg/l。结论:利培酮进入人体后吸收迅速,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稳药浓度,但半衰期和表观清除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药物动力学 代谢
原文传递
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狂躁症的临床效果探析
9
作者 隋正 刘启龙 《健康之路》 2016年第9期14-14,共1页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狂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所接收的狂躁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狂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所接收的狂躁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狂躁症较单用碳酸锂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但安全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碳酸锂 狂躁症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