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润深度与口底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周传清 张千骥 +2 位作者 张福胤 孙波 隋馥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究浸润深度(DOI)与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方法:收集30例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颈淋巴转移情况,并调阅患者病理玻片,测量肿瘤原发灶DOI,对... 目的:探究浸润深度(DOI)与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方法:收集30例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颈淋巴转移情况,并调阅患者病理玻片,测量肿瘤原发灶DOI,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OI≤5mm组转移率为14.3%,5mm<DOI≤10mm组转移率为50.0%,DOI>10mm组转移率为87.5%,经Fisher精确检验,P=0.002(<0.05),通过ROC曲线统计分析,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为5.5mm。结论:DOI和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为5.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颈淋巴转移 最佳截止值
下载PDF
甲状舌管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隋馥勇 Sherin E John +2 位作者 王劲之 张褔胤 孙波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甲状舌管癌(thyroglossal duct carainoma,TDCa)是发生在甲状舌管残余或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duct cyst,TDC)内的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自1911年Brentamo等首次报道以来,全世界共报道200余例,国内报道较少,均以个案报道为... 甲状舌管癌(thyroglossal duct carainoma,TDCa)是发生在甲状舌管残余或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duct cyst,TDC)内的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自1911年Brentamo等首次报道以来,全世界共报道200余例,国内报道较少,均以个案报道为主。本文报道1例甲状舌管乳头状癌,结合文献对其病例特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舌管乳头状癌 文献复习 甲状舌管囊肿 DUCT 甲状舌管癌 恶性肿瘤 个案报道 病例特点
原文传递
影响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隋馥勇 张褔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同时探究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整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同时探究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整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3年0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原发性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探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组研究中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Ⅳ、Ⅴ区转移较少;(2)本组研究在单因素分析中,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性别和年龄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浸润深度是导致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1)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规律,转移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其中以Ⅱ区最为常见,其次为Ⅲ区及Ⅰ区,Ⅳ、Ⅴ区较少。(2)早期舌鳞状细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舌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原文传递
抗菌肽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冀寅 那荣威 +3 位作者 王一宇 隋馥勇 马国武 刘慧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7期760-763,共4页
目的研究抗菌肽KSL及其衍生物KSL-W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二倍稀释法检测KSL和KSL-W对血链球菌、具梭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TT法检测KSL和KSL-W对成骨样细胞MG-6... 目的研究抗菌肽KSL及其衍生物KSL-W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二倍稀释法检测KSL和KSL-W对血链球菌、具梭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TT法检测KSL和KSL-W对成骨样细胞MG-63的细胞毒性。结果 KSL和KSL-W对具梭核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15 6 mg/mL和0.031 3 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 mg/mL和0.5 mg/mL,在0.5 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血链球菌没有抑制作用;KSL和KSL-W在0.5 mg/mL的浓度范围内没有细胞毒性。结论 KSL和KSL-W没有细胞毒性,对具梭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KSL 种植体周围炎 致病菌
原文传递
髁状突肿瘤20例诊断治疗分析
5
作者 王劲之 孙波 +1 位作者 尚奕杉 隋馥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髁状突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髁状突肿瘤患者,术前行CT定位,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对其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具体术式、术后髁状突的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中14例采... 目的探讨髁状突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髁状突肿瘤患者,术前行CT定位,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对其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具体术式、术后髁状突的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中14例采用耳前切口入路,6例采用下颌下切口入路,根据肿瘤切除后髁状突与关节顶间距大小的不同,采用直接关节成形术或喙突移植重建术,2例病情严重的患者肿瘤摘除后同期行正颌外科手术。20例患者术后髁状突不适及张口受限症状改善或消失,瘢痕浅,面部外形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症状。复查6~4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颌面部CT对于髁状突肿瘤的定位及诊断至关重要。髁状突肿瘤应根据肿瘤性质、肿瘤大小及肿瘤切除后患者的咬合关系,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肿瘤 CT 手术
下载PDF
下颌骨骨韧带样纤维瘤一例
6
作者 杨薇 张福胤 隋馥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96-698,共3页
骨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来源于骨纤维组织的交界性病变,临床进展一般缓慢,发生于颌面部可出现面型不对称、张口受限、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骨韧带样纤维瘤。
关键词 疼痛麻木 张口受限 临床进展 骨韧带样纤维瘤 骨纤维 下颌骨 颌面部 交界性病变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重建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和预防现状
7
作者 周传清 张福胤 隋馥勇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4-56,68,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E是VTE最严重的不良事件,急性PE的总死亡率约为10%~30%,是心血管性死亡的第...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E是VTE最严重的不良事件,急性PE的总死亡率约为10%~30%,是心血管性死亡的第三大常见病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口腔颌面部 游离皮瓣 总死亡率 常见并发症 常见病因 外科手术 肺栓塞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