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rk1A基因的结构、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新玲 雍雨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63-1567,1574,共6页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Dual-specifically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d kinase 1A,Dyrk1A)位于21号染色体,编码763个氨基酸,在中脑黒质、纹状体中表达丰富。Dyrk1A参与神经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等生理过程。此外,Dyr...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Dual-specifically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d kinase 1A,Dyrk1A)位于21号染色体,编码763个氨基酸,在中脑黒质、纹状体中表达丰富。Dyrk1A参与神经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等生理过程。此外,Dyrk1A基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及信号通路调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Dyrk1A基因编码、结构和表达谱及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神经元发育和细胞周期、突触形成和神经元功能等相关生理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rk1A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下载PDF
新疆哈、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孟新玲 沙拉.胡吉肯 +2 位作者 刘婷 雍雨暄 刘远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62-464,46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哈族)和汉族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依据国际AD诊断标准选择新疆阿勒泰地区370例哈、汉族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患者(AD组),哈族192例,汉族178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1... 目的探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哈族)和汉族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依据国际AD诊断标准选择新疆阿勒泰地区370例哈、汉族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患者(AD组),哈族192例,汉族178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1∶1配对随机选出健康非AD组患者386例为对照组,哈族189例,汉族197例,根据本课题制定的中医体质评定标准进行体质分型,分析哈、汉族A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阳虚质是哈、汉族AD患者最多见的体质,分别占30.21%和28.65%,哈族次之为痰湿质(25.52%),而汉族次之为阴虚质(23.03%),哈、汉族A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哈、汉族AD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类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虚质、痰湿质是哈族AD患者的易患中医体质类型,汉族则为阳虚质和阴虚质,而对照组2个民族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最常见。结论哈、汉族A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倾向性,主要为阳虚质,哈族痰湿质次之,汉族则为阴虚质次之,2个民族A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体质
下载PDF
中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系统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孟新玲 雍雨暄 +2 位作者 房江山 张云桥 刘婷 《河南中医》 2016年第8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自由词和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评价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随机及半随机比较,严格筛选合格的试验,做出最终决策。结果:初...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自由词和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评价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随机及半随机比较,严格筛选合格的试验,做出最终决策。结果:初步检索出文章643篇,最终筛选出23篇RCT论文进行分析,中药组相对安慰剂组能有效降低MCI患者向AD的转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对老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治疗MCI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因为文献质量较差,不具备较高的证据性,不足以应用于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中医药 轻度 系统评价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新玲 蒋森 雍雨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528-1530,共3页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一种由14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由SNCA基因编码。SNCA基因位于4q21.3-q22,由5个外显子构成。它构成的病理性包涵体常见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一种由14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由SNCA基因编码。SNCA基因位于4q21.3-q22,由5个外显子构成。它构成的病理性包涵体常见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以及一些罕见疾病。由于这些疾病中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因此它们统称为α突触核蛋白病。本文从α突触核蛋白在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入手,对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多系统萎缩 路易体痴呆 帕金森病 罕见疾病 疾病病理 氨基酸构成 异常聚集
下载PDF
骨性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娜 钱小娟 +3 位作者 张杨 蒋森 雍雨暄 杨新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3期1181-1185,共5页
帕金森病(Pan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疾病晚期阶段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PD患者不仅骨的钙磷代谢失衡,导致骨密度下降,同时一些骨细胞分泌的骨性蛋白,如骨桥蛋白、骨钙素以及骨... 帕金森病(Pan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疾病晚期阶段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PD患者不仅骨的钙磷代谢失衡,导致骨密度下降,同时一些骨细胞分泌的骨性蛋白,如骨桥蛋白、骨钙素以及骨保护素也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这一发现为PD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将从骨桥蛋白、骨钙素及骨保护素参与PD的发病机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神经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骨桥蛋白 骨钙素 骨保护素
下载PDF
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白睿 张敏 +1 位作者 雍雨暄 杨新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是否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起立-行走测试(TUG)、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对34例接受规... 目的探讨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是否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起立-行走测试(TUG)、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对34例接受规范操作下rTMS治疗患者(rTMS+药物组)及45例未给予rTMS治疗患者(药物组)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基线、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所有参与者均完成研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基线相比,rTMS+药物组治疗结束时UPDRS第三部分(19.35±5.91)、TUG时间(12.37±4.44)及PSQI总分(18.62±7.64)均显著改善(P<0.05)。rTMS干预后UPDRS-Ⅲ总分、TUG时间及PSQI总分的改善维持了1个月。2组治疗结束时的症状比较显示,药物组UPDRS-Ⅲ总分(22.38±6.73)、TUG时间(16.94±5.16)及PSQI总分(21.31±6.26)均明显高于rTMS+药物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规律的左侧DLPFC高频rTMS治疗,对PD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症状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循环胆固醇及其相关基因变异在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赛米热·沙塔尔 布祖克拉·阿布都艾尼 +3 位作者 穆妮热·沙塔尔 雍雨暄 孟新玲 杨新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50-554,共5页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是65岁之前发病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E0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研究表明胆固醇及其相关基因变异参与E0AD发病。胆固醇可能通过载脂蛋...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是65岁之前发病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E0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研究表明胆固醇及其相关基因变异参与E0AD发病。胆固醇可能通过载脂蛋白E基因e4等位基因(ApoE崗)介导促进E0AD发生,也可能是EOAD独立于ApoE s4的危险因素,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对E0A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载脂蛋白A1(ApoA1)基因、载脂蛋白B(ApoB)基因、载脂蛋白C1(ApoC1)基因、载脂蛋白C2(ApoC2)基因、载脂蛋白D(ApoD)基因、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I转运蛋白(ABCA1)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2转运蛋白(ABCA2)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7转运蛋白(ABCA7)基因、3-径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基因、分拣蛋白相关受体1(SORL1)均与EOAD有关。现将胆固醇及相关基因变异在EO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EOAD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思路,为EOAD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胆固醇 基因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孟新玲 刘婷 +5 位作者 刘远新 马娜 沙拉·胡吉肯 雍雨暄 杜帅 沙迪克·沙吾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老年期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新疆北疆的阿勒泰地...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老年期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新疆北疆的阿勒泰地区15个乡镇哈萨克族、汉族2个民族≥55岁的调查对象3 663人.调查采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根据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标准诊断痴呆,AD诊断采用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的标准,应用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的标准诊断血管性痴呆(VaD).结果 (1)哈萨克族、汉族AD粗患病率分别为5.88%(149/2 532)、4.45% (48/1 078),经年龄构成标化,分别为5.64%、4.73%;VaD粗患病率分别为2.69% (68/2 532)、1.95% (21/1 078),标化率为2.43%、1.99%,两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哈萨克族女性与男性AD患病率比较分别为7.32% (96/1 311)、4.34% (53/1 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07,P<0.01);汉族女性与男性AD患病率比较分别为6.02%(35/581)、2.62% (13/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71,P<0.01);无论是哈萨克族还是汉族,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AD患病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相同文化程度、不同民族间A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民族VaD患病率与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3)两民族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上升,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AD患病率高达30.28% (66/218).结论 AD是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老年人的主要痴呆类型,VaD次之;两民族中女性A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AD的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AD和Va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患病率 抽样研究
原文传递
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孟新玲 刘婷 +2 位作者 雍雨暄 沙拉 刘远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94-2696,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哈、汉两民族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探讨在相同生活环境下的哈、汉不同民族中医辨证分型的差异。方法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汉两民族≥55岁常住居民进行AD流行病学调查,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中医...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哈、汉两民族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探讨在相同生活环境下的哈、汉不同民族中医辨证分型的差异。方法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汉两民族≥55岁常住居民进行AD流行病学调查,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量表评分,依据得分评定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根据哈、汉两民族AD中医7种证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分析,髓海不足证是两民族最常见的证型,占74.11%;但哈族痰浊蒙窍证为第二,占51.68%;而汉族次之为脾肾两虚证,占52.08%。二个民族AD患者中医证候组合形式以二证、三证复合证者居多。哈族AD患者以髓海不足证复合痰浊蒙窍或脾肾两虚证较多,而汉族AD患者以髓海不足证复合脾肾两虚证或气血亏虚证为主。结论哈、汉两民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为髓海不足证、痰浊蒙窍证、脾肾两虚证,与以往研究相比,哈族患者辨证痰浊蒙窍者较多,可能与新疆地域特色及哈族饮食习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汉族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证候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汉族帕金森病患者基因组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表达谱筛查分析
10
作者 王丹 雍雨暄 +5 位作者 孟新玲 高华 李艳霞 罗琴 蒋森 杨新玲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第1期8-20,共13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情况,根据lncRNA的差异表达并结合mRNA表达数据预测其可能的功能。方法收集中国新疆地区汉族帕金森病患者55例(帕金森病组)和健康志愿者55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提取总RNA。...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情况,根据lncRNA的差异表达并结合mRNA表达数据预测其可能的功能。方法收集中国新疆地区汉族帕金森病患者55例(帕金森病组)和健康志愿者55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提取总RNA。用微阵列法测定10个样本(帕金森病组5例和对照组5例)中全基因组lncRNA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检测100例(帕金森病组50例,对照组50例)lncRNA的表达水平。依据lncRNA微阵列芯片分析结果,建立帕金森病的lncRNA表达谱,筛选出具有差异表达的lncRNAs,应用临床大样本数据验证其结果与芯片数据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组共鉴定出171个上调和120个下调的lncRNA,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同表达的mRNA注释结果显示,GO分析中"生物过程调控"为一类显著相关的基因产品属性,炎症免疫反应是最显著的相关通路。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帕金森病组外周血中lncRNA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长链非编码RNA 中长链非编码RNA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