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铼钼合金管双轴应力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研究
1
作者 姜玮 王卫军 +3 位作者 张国栋 雷华桢 杨文 高进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82,共6页
为了获得低铼钼合金管在高温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了低铼钼合金管在1350 K、双轴应力(环向应力分别为36 MPa和60 MPa)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EBSD、TEM、XRD和EDS对双轴应力实验前后的低铼钼合金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 为了获得低铼钼合金管在高温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了低铼钼合金管在1350 K、双轴应力(环向应力分别为36 MPa和60 MPa)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EBSD、TEM、XRD和EDS对双轴应力实验前后的低铼钼合金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样品晶粒尺寸、晶体取向、晶胞参数和位错等特征变化,推测了其变形机制与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原材料去应力退火态微观组织为柱状晶粒,且沿轴向具有<101>方向性;环向应力36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8%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再结晶与晶粒长大,并失去<101>方向性,变形机制以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为主;环向应力60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19%过程中,部分晶粒发生再结晶,部分晶粒发生大量变形并失去结晶性,除此之外,变形机制还包含晶界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铼钼合金 双轴应力 再结晶 变形机制
下载PDF
模糊自整定PID在单晶炉温度控制中的仿真 被引量:9
2
作者 雷华桢 王东方 郑凤琴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针对焦炉温度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和时变性等特点,结合PID和模糊控制两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对模糊自整定PID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对焦炉生产的简化模型做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系统的... 针对焦炉温度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和时变性等特点,结合PID和模糊控制两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对模糊自整定PID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对焦炉生产的简化模型做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系统的调节时间缩短,响应速度加快,抗干扰能力和适应参数变化的能力都优于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少了炉温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PID 单晶炉 仿真
下载PDF
板料冲压成形及回弹数值模拟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雷华桢 王东方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07年第6期52-56,共5页
介绍了板料冲压成形及回弹数值模拟的研究背景,详细论述了板料冲压成形与回弹分析的基本理论。在Dynaform中对U形冲压件进行了冲压成形和回弹过程的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了数值模拟参数对回弹的影响规律,并总结出了控制回弹的... 介绍了板料冲压成形及回弹数值模拟的研究背景,详细论述了板料冲压成形与回弹分析的基本理论。在Dynaform中对U形冲压件进行了冲压成形和回弹过程的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了数值模拟参数对回弹的影响规律,并总结出了控制回弹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 回弹 冲压成形 数值模拟 DYNAFORM
下载PDF
单晶拉伸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华桢 王东方 郑凤琴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98,共3页
文章针对某单晶拉伸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单晶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数据的测量和转换作了详细的描述。该系统能针对不同外界条件进行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控制效果良好,保障了单晶... 文章针对某单晶拉伸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单晶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数据的测量和转换作了详细的描述。该系统能针对不同外界条件进行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控制效果良好,保障了单晶炉的稳定运行和不同批次之间单晶管的性能。这套装置具备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控制性能好等特点,且控制系统硬、软件维护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炉 PLC 自动化控制 单晶
下载PDF
燃料与包壳高温热循环试验装置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华桢 《中国高新科技》 2018年第17期74-77,共4页
高温热循环引起的燃料与包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燃料元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文章根据反应堆内燃料与包壳的热循环条件,介绍了试验装置的热工、结构、真空设计,最终设计完成了一种能在堆外电加热条件下开展燃料与包壳高温热循环的试验装置。
关键词 热循环 热工设计 燃料 包壳
下载PDF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燃料质量迁移及其对元件性能影响
6
作者 雷华桢 钟武烨 +1 位作者 姜玮 赵振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2-1605,共14页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静态热电转换,但运行温度高,燃料发生质量迁移,影响燃料元件性能。针对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几何特点建立燃料质量迁移模型和热电转换模型,开发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稳态性能分析程序,将计算结果与中国...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静态热电转换,但运行温度高,燃料发生质量迁移,影响燃料元件性能。针对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几何特点建立燃料质量迁移模型和热电转换模型,开发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稳态性能分析程序,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内试验数据对比验证后,开展了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稳态性能分析。研究发现燃料轴向质量迁移使燃料元件功率发生轴向再分布,从而展平轴向温度分布,使热电转换效率发生小幅下降。燃料元件运行功率越高,中心孔道初始直径越小,中心孔道堵塞风险越高。径向质量迁移使燃料芯块和发射极在运行早期即发生接触,发射极在接触下发生蠕变,蠕变量受燃料芯块轴向质量迁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 燃料质量迁移 热离子转换 发射极变形
下载PDF
高温真空电极接头的设计与研制
7
作者 雷华桢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17期75-76,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工作在高温状态下的真空电极接头的设计和研制。针对电极接头的应用环境,选择了高纯氧化铝金属陶瓷封接件作为绝缘材料、铜及可伐作为导体材料,铜和可伐之间采用焊接以减小接触电阻,并在结构设计引入波纹管组件用于补偿... 本文介绍了一种工作在高温状态下的真空电极接头的设计和研制。针对电极接头的应用环境,选择了高纯氧化铝金属陶瓷封接件作为绝缘材料、铜及可伐作为导体材料,铜和可伐之间采用焊接以减小接触电阻,并在结构设计引入波纹管组件用于补偿高温条件下电极接头的热变形。同时开展了电极接头运行下的热工和力学分析。设计完成后按照真空器件的要求进行电极接头的研制,研制出的电极接头通过寿命考验,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接头 热工设计 高温
下载PDF
单晶Al_2O_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钎焊工艺和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齐立君 郑剑平 雷华桢 《真空电子技术》 2016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钎焊质量的影响,分析了钎料Pd与金属化W层及Nb-1Zr的合金化作用,并对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进行了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钎焊质量的影响,分析了钎料Pd与金属化W层及Nb-1Zr的合金化作用,并对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进行了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直接影响到陶瓷-金属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和钎料Pd与W、Nb-1Zr的合金化反应过程;1565℃、保温2min是比较理想的钎焊工艺参数;Pd与Nb-1Zr之间的相互作用较Pd与W层之间更为强烈,使得W层与钎料层的界面清晰,无反应过渡层,而钎料层与Nb-1Zr之间有明显的反应过渡层;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的真空密封、耐温、绝缘、抗热震、耐铯腐蚀、耐中子辐照等应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氧化铝 封接 钎焊 应用性能
下载PDF
CuMn基钎料对TZM与Kovar合金的钎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鲁盛会 郑剑平 +3 位作者 齐立君 曲博 王振东 雷华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4-2058,共5页
采用研制的CuMn基钎料对TZM与Kovar合金进行了高频真空钎焊研究。利用DTA、氦质谱捡漏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M、EDS等分析手段,测试了钎料的熔点、对TZM与Kovar合金润湿性,分析了钎缝的气密性、微观组织形貌、界面组织成分等。结果表... 采用研制的CuMn基钎料对TZM与Kovar合金进行了高频真空钎焊研究。利用DTA、氦质谱捡漏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M、EDS等分析手段,测试了钎料的熔点、对TZM与Kovar合金润湿性,分析了钎缝的气密性、微观组织形貌、界面组织成分等。结果表明:在965℃时,CuMn基钎料在TZM与Kovar合金样品上的润湿角θ分别为30.77°和12.30°。在最大钎焊感应电流为430 A时,焊料对钎缝铺展均匀,钎缝区域无裂纹、无气泡等缺陷,焊件气密性测试漏气率优于6×10-11Pa·m3/s。钎缝中间层区域为CuMn基钎料凝固组织,钎料与TZM反应界面区域较窄,与Kovar合金的界面反应区域较宽。钎料中的Mn、Cu元素与Kovar合金中的Fe元素更容易相互扩散迁移发生冶金熔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ZM合金 Kovar合金 CuMn基钎料 钎焊
原文传递
1600℃下Mo合金-W涂层的互扩散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博 郑剑平 +6 位作者 张华锋 王振东 雷华桢 姜玮 王卫军 钟武烨 饶立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2-935,共4页
对w涂层和Mo合金在1600℃下的互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单晶样品长期(最长5000h)高温退火后仍然保持单晶形貌,多晶材料w晶界多垂直于Mo表面方向。由线扫描结果:w向Mo基体的扩散深度大于Mo向w涂层的扩散深度。根据电子探针数据使用DenB... 对w涂层和Mo合金在1600℃下的互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单晶样品长期(最长5000h)高温退火后仍然保持单晶形貌,多晶材料w晶界多垂直于Mo表面方向。由线扫描结果:w向Mo基体的扩散深度大于Mo向w涂层的扩散深度。根据电子探针数据使用DenBroeder方法对Mo.W的互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1600℃时Mo-W的互扩散系数在10^-15-10^-16cm2/s量级,且lnD与yw成线性关系,斜率为-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b单晶 W涂层 互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