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藏天然裂缝刻画与储层改造对策
1
作者 雷启鸿 马福建 +8 位作者 何右安 王书宇 牛利 罗引 叶坡 黄天镜 黄哲远 刘原 冯张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5,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页岩和重力流砂体的交互沉积,储层的分布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同时又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对该区科学压裂、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压窜、砂堵等工程问...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页岩和重力流砂体的交互沉积,储层的分布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同时又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对该区科学压裂、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压窜、砂堵等工程问题与降本增产成为目前重要攻关方向。文章总结了近两年来针对该区天然裂缝刻画方面的工作和认识,以及在压裂改造方面的最新理念和对策。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学模型,进行合理的压裂设计、施工、压裂后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更好地了解天然裂缝和水力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力缝的扩展规律,达到定制化的压裂设计和施工优化。最终实现施工井与同平台邻井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支撑剂的用量减少20%左右、压裂液用量减少10%左右。这种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流程使“一井一策”和“一段一法”真正落到实处,从长远来看,这将成为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达到单井和井场EUR最佳效果的基础性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地质工程一体化 三叠系延长组 长7段 天然裂缝 井间干扰
下载PDF
庆城页岩油后期补能注伴生气吞吐注采参数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雨奇 陈哲伟 +5 位作者 雷启鸿 徐振华 罗二辉 雷征东 熊维亮 何右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33-5040,共8页
页岩油的开发缓解了中国石油能源供应紧张的局势,是未来重要的接替资源。长7页岩油开发方式以天然能量为主,随着开发的进行存在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等问题;长期天然能量开发地层能量亏空较大,亟须补充地层能量实现二次有效开发。针对... 页岩油的开发缓解了中国石油能源供应紧张的局势,是未来重要的接替资源。长7页岩油开发方式以天然能量为主,随着开发的进行存在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等问题;长期天然能量开发地层能量亏空较大,亟须补充地层能量实现二次有效开发。针对以上问题,为探索有效补充能量、提高采收率方式,基于长庆某页岩油区块,开展室内实验对比不同种类气体与原油体系性质差异,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建立矿场尺度数值模拟模型,优化伴生气吞吐补能技术政策。优化参数为注气量90×10^(4)m^(3)、注入速度3×10^(4)m^(3)/d、焖井时间20 d、吞吐轮次10轮。在整体统一优化的基础上,针对补能效果较差的井进行个性化注气量优化设计,单井注气量增大至150×10^(4)m^(3),保障所有吞吐井整体能量补充水平一致,进一步提升了注气吞吐增油效果,注气吞吐较衰竭开发累产油量可提高33%。研究探索了页岩油后期有效补能提采方式,研究成果为长庆页岩油实现注伴生气吞吐有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伴生气吞吐 数值模拟 注采参数优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及沉积展布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雷启鸿 高琼瑶 +3 位作者 成良丙 李继红 杨永兴 高军锋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6,91,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15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粒度特征等的综合研究,结合轻、重矿物组合平面展布特征、数据结构变差函数分析及砂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规律等,对该区物源及古水流方向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15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粒度特征等的综合研究,结合轻、重矿物组合平面展布特征、数据结构变差函数分析及砂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规律等,对该区物源及古水流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物源与古水流方向为北东向和南西向,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随双向水流强弱的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相展布特征 长8油层组 马岭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沈84块沙三下非均质油藏储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雷启鸿 宋子齐 +1 位作者 谭成仟 李能根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1,共5页
雷启鸿 ,宋子齐等 .沈 84块沙三下非均质油藏储量计算研究 .测井技术 ,2 0 0 0 ,2 4(1) :47~ 5 1以沈 84块沙三下 S43 、S43 非均质油藏岩心和试油资料为基础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 ,对该区沙三下S43 、S43 油组开发初期和... 雷启鸿 ,宋子齐等 .沈 84块沙三下非均质油藏储量计算研究 .测井技术 ,2 0 0 0 ,2 4(1) :47~ 5 1以沈 84块沙三下 S43 、S43 非均质油藏岩心和试油资料为基础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 ,对该区沙三下S43 、S43 油组开发初期和后期 170多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进行处理 ,求取了油藏含油面积、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及原始油、剩余油饱和度等储量参数 ;按小层为储量计算单元 ,提取和集总了各小层储量参数 ,并采用克里金模型网络化参数 ,以网格积分法计算了 S43 、S43 油组 16个小层油藏原始油和剩余油储量 ,分析了 S43 油组 S43 5 、S43 3、S43 4、S43 2 、S43 6 、S43 8、S43 7小层及 S43 油组 S43 1 、S43 2 小层的剩余油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参数 神经网络 饱和度 储量 非均质油藏
下载PDF
利用流动单元建立渗透率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雷启鸿 宋子齐 +2 位作者 谭成仟 吴少波 高兴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在不同区块,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不同,不能毫不区发地用同一渗透率模型描述,利用流动带指标(IFZ),将真武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E2S1^6)储集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每一类流动单元代表...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在不同区块,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不同,不能毫不区发地用同一渗透率模型描述,利用流动带指标(IFZ),将真武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E2S1^6)储集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每一类流动单元代表着不同的岩性和物性,在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该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参数精度更高,且反映了储集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非均质 渗透率 模型 流动单元
下载PDF
油藏描述中的随机模拟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雷启鸿 宋子齐 谭成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随机模拟是现代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手段.与传统插值方法比较,它具有自身的优势,即能够反映出储层属性参数的细微变化,能产生多个实现(模型).从而,可以有效地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及不确定性.介绍了随机模拟的概念、分类及其建模... 随机模拟是现代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手段.与传统插值方法比较,它具有自身的优势,即能够反映出储层属性参数的细微变化,能产生多个实现(模型).从而,可以有效地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及不确定性.介绍了随机模拟的概念、分类及其建模思想、步骤和常用的几种方法,并讨论了在随机建模中应考虑的问题,指出了随机模拟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拟 油藏描述 储层参数 非均质性 插值
下载PDF
长庆低渗透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雷启鸿 孙华岭 +2 位作者 李晶 唐华 范绍雷 《低渗透油气田》 2006年第1期94-97,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长庆低渗透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庆低渗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平均达45.2%,且以Ⅰ、Ⅱ类储层为主。与国内其他低渗透油田相比,长庆低渗透储层同样具有较高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展示...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长庆低渗透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庆低渗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平均达45.2%,且以Ⅰ、Ⅱ类储层为主。与国内其他低渗透油田相比,长庆低渗透储层同样具有较高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展示出较大的开发潜力。同时指出了长庆低渗透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微裂缝普遍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 长庆 低渗透储层
下载PDF
长庆油田安83区块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有效驱替研究
8
作者 雷启鸿 黄潇 +2 位作者 陈文龙 夏儒锋 赵国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3期99-102,共4页
长庆油田安83区块是具有典型的"三低"(低压、低渗、低产)特征。由于储层物性差、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水平井注水开发过程中难以建立有效驱替,产量递减严重。以研究有效驱替的建立为目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 长庆油田安83区块是具有典型的"三低"(低压、低渗、低产)特征。由于储层物性差、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水平井注水开发过程中难以建立有效驱替,产量递减严重。以研究有效驱替的建立为目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井网参数下大、小注采单元中生产井的流线场图和压力场图,发现小注采单元更容易建立有效驱替,同时也研究得到了单个注采单元内X、Y方向上的极限有效驱替距离,从而为该地区及类似区块水平井网的合理部署及水平井有效驱替的建立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驱替 注采单元 井网
下载PDF
白豹油田长6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
9
作者 雷启鸿 谢启超 +1 位作者 何小娟 孙华岭 《低渗透油气田》 2007年第3期89-93,共5页
白豹油田长6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其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针对白豹油田长6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储层综合评价、井网优化、超前注水和优化压裂等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通过储层综合评价,认为优选目标区是油藏实现高效开... 白豹油田长6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其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针对白豹油田长6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储层综合评价、井网优化、超前注水和优化压裂等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通过储层综合评价,认为优选目标区是油藏实现高效开发的前提。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通过超前注水、优化压裂技术提高单井产量,可以实现白豹长6油藏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豹油田 长6油藏 特低渗透 开发对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合理开发方式探讨 被引量:113
10
作者 李忠兴 屈雪峰 +3 位作者 刘万涛 雷启鸿 孙华岭 何右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层微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采用丛式井网超前注水开发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有效动用。以鄂尔多斯盆地A井区长7致密油为例,通过物质平衡理论计算、...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层微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采用丛式井网超前注水开发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有效动用。以鄂尔多斯盆地A井区长7致密油为例,通过物质平衡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以及矿场实践数据分析,认为水平井体积压裂后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但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联合井网开发,水平井见注入水风险大,见水比例达到65%;水平井衰竭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快,前期单井产量平稳,生产12个月后单井产量递减大,4个月单井产量累计下降50.3%。由此提出了水平井体积压裂后衰竭式开采,待地层能量不足时,运用注水吞吐采油的开发方式,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注水吞吐第1周期单井日产油量比吞吐前增加78.3%,注水吞吐采油取得初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体积压裂 开发方式 水平井 数值模拟 注水吞吐
下载PDF
致密储集层渗吸影响因素分析与渗吸作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1
11
作者 杨正明 刘学伟 +3 位作者 李海波 雷启鸿 骆雨田 王向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9-745,共7页
为了探索如何有效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集层开发效果,采用高压大模型物理模拟系统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建立了不同尺度岩心渗吸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致密储集层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水驱油时渗吸作用的定量... 为了探索如何有效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集层开发效果,采用高压大模型物理模拟系统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建立了不同尺度岩心渗吸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致密储集层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水驱油时渗吸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逆向渗吸过程中,渗透率越低,油滴析出越晚,渗吸平衡时间越长,采出程度越低;裂缝可有效扩大致密基质与水接触的渗吸面积和渗吸前缘的范围,减小油排出的阻力,提高渗吸速度和采出程度;岩石越亲水,岩样的渗吸速度和采出程度越高。顺向渗吸过程中,渗透率越低,渗吸作用越明显;驱替采出程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而渗吸采出程度与渗透率呈负相关。注水吞吐的渗吸距离要大于单纯的逆向渗吸距离,渗透率和注入倍数越大,渗吸距离越大。致密储集层大规模体积压裂与改变储集层润湿性、注水吞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致密储集层的渗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集层 物理模拟 核磁共振 渗吸作用 影响因素 作用距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有效裂缝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47
12
作者 樊建明 屈雪峰 +3 位作者 王冲 雷启鸿 成良丙 杨子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0-748,共9页
依据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裂缝类型以高角度构造剪切缝为主,多呈连续台阶式分布,受岩石力学非均质性和现今应力场的影响,北东向裂缝为优... 依据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裂缝类型以高角度构造剪切缝为主,多呈连续台阶式分布,受岩石力学非均质性和现今应力场的影响,北东向裂缝为优势渗流方向。天然裂缝主要具有"高角度、小切深、小开度、延伸短"特征;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和单砂层厚度控制,一般粉砂岩中天然裂缝最发育,泥岩中相对不发育,单砂层厚度越小,天然裂缝越发育。在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特征参数定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借助油藏基质和天然裂缝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考虑天然裂缝的油藏综合地质模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反演技术,确定了符合生产特征的有效天然裂缝平面分布规律,定量评价了天然裂缝对单井产量的贡献率(30.0%~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 天然裂缝 分布特征 有效天然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岩心渗吸试验 被引量:23
13
作者 屈雪峰 雷启鸿 +3 位作者 高武彬 张龙 何右安 王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根据对水渗吸理论和渗吸试验的研究,渗吸作用力主要为重力和毛管力,两种作用力在不同渗吸条件和渗流阶段占不同的主导地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长7致密油岩心渗吸试验,在核磁分析岩心内部孔喉结构和精确度量油水饱和度变化的前提下... 根据对水渗吸理论和渗吸试验的研究,渗吸作用力主要为重力和毛管力,两种作用力在不同渗吸条件和渗流阶段占不同的主导地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长7致密油岩心渗吸试验,在核磁分析岩心内部孔喉结构和精确度量油水饱和度变化的前提下对渗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态渗吸采收率与Bond数的倒数密切相关,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岩心渗吸采收率为30%~35%,最佳渗吸采收率时的Bond数倒数值约为1。对比动态渗吸驱替与静态渗吸试验结果发现,驱替速率越小,大孔喉内原油采收率越低,而小孔喉内的油水饱和度基本相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长7储层渗吸规律的研究,为致密油注水吞吐开发、提高裂缝性水湿油藏的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核磁共振 自发渗吸 注水吞吐 渗流机制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田井网形式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53
14
作者 史成恩 李健 +1 位作者 雷启鸿 张爱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61,共3页
根据长庆油区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 ,运用数值模拟、驱动压力梯度研究等油藏工程方法 ,按照最佳配置裂缝系统、井网系统、注采压力系统的原则 ,提出 3种井网形式 ,即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和矩形井网。在油田开发实践中 ,根据裂缝不... 根据长庆油区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 ,运用数值模拟、驱动压力梯度研究等油藏工程方法 ,按照最佳配置裂缝系统、井网系统、注采压力系统的原则 ,提出 3种井网形式 ,即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和矩形井网。在油田开发实践中 ,根据裂缝不发育、较发育和发育 3种不同情况 ,分别采用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矩形井网形式开发 ,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田 井网形式 研究 裂缝
下载PDF
致密油藏混合润湿性测试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正明 黄辉 +2 位作者 骆雨田 雷启鸿 李海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3,共6页
致密油储层矿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分布的随机性决定了岩石孔隙表面的润湿性是不均匀的。将致密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提出了致密油藏混合润湿性测试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混合润湿指数的分类界限,探讨了致密油藏... 致密油储层矿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分布的随机性决定了岩石孔隙表面的润湿性是不均匀的。将致密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提出了致密油藏混合润湿性测试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混合润湿指数的分类界限,探讨了致密油藏岩心原始润湿性测量方法。研究表明:致密油岩心经过洗油后,所测试的混合润湿指数大多数位于0~0.4,处于弱亲水;而未洗油的新鲜岩样,同一块致密油岩心所测试初始状态下的混合润湿指数要大于原始状态下的混合润湿指数;所测试的致密油岩心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大部分呈弱亲油,少部分呈弱亲水。这种测试新方法可以对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混合润湿 核磁共振 实验 分类界限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和分类评价方法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芳玉 程时清 +3 位作者 雷启鸿 潘杰 刘丽丽 李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针对特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特点,引入注水见效周期、水平段产液率新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水平井网注水开发效果的9个评价指标。基于直井与水平井开发的动态差异性以及特低渗油藏与常规油藏开发的不同点,采用类比分析、水平井等效评价、虚拟... 针对特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特点,引入注水见效周期、水平段产液率新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水平井网注水开发效果的9个评价指标。基于直井与水平井开发的动态差异性以及特低渗油藏与常规油藏开发的不同点,采用类比分析、水平井等效评价、虚拟开发等综合方法,初步给出了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分类评价指标。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等价、因果、过程等关系,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采用模糊数学法,构建了水平井开发的综合评价体系。实际油田应用效果表明新体系评价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注采井网 注水见效周期 水平段产液率 开发效果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8_1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7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3 位作者 雷启鸿 张茜 张瑞 赵国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1-598,共8页
在综合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图像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庆油田长81段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砂岩岩性以中细砂岩与细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类型以中孔隙和小孔隙为主,... 在综合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图像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庆油田长81段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砂岩岩性以中细砂岩与细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类型以中孔隙和小孔隙为主,优势孔隙具有双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类型为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岩性油藏,储层孔喉半径与物性具有正相关的分带性。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共同影响着储层的发育特征,较好的物性发育在中粒岩屑长石砂岩、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与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的砂体中,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度损失21.92%,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度损失8.61%,溶蚀作用使孔隙度提高了4.46%。继续研究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将有利于认识和处理同类储层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华庆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54
18
作者 王道富 付金华 +1 位作者 雷启鸿 罗安湘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126-13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勘探开发对象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气藏。由于储层物性差、油气藏隐蔽性强及复杂的黄土、沙漠地表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勘探开发难度愈来愈大。近年来,长庆油...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勘探开发对象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气藏。由于储层物性差、油气藏隐蔽性强及复杂的黄土、沙漠地表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勘探开发难度愈来愈大。近年来,长庆油田成功实现了0.5×10-3μm2以上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形成了高分辨率地震预测、隐蔽性油气藏综合勘探、井网优化、超前注水等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岩性油气藏 勘探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特低渗砂岩储层储集特征及其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以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茜 孙卫 +2 位作者 任大忠 屈雪峰 雷启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2-1198,共7页
应用常规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着重分析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区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孔;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以及相应... 应用常规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着重分析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区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孔;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以及相应的参数,将储层孔隙结构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四类孔隙结构对应储集空间不同,其储集性能和渗流能力依次变差;核磁共振测得T_2谱图形态与其所对应孔喉半径进汞饱和度分布形态相似,T_2值大小与孔喉半径大小呈正相关性,孔喉半径是影响可动流体分布的主要因子,渗透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较好的正相关性,是表征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的直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地区 长6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饱和度 孔喉半径 渗透率
下载PDF
华庆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屈雪峰 孙卫 +2 位作者 雷启鸿 黄海 霍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8,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资料分析华庆油田长81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物性岩心的T2谱形态表现为3种类型;可动流体饱和度低且级差较大,可动流体孔隙度非均质性强于可动流体饱和度,渗透率对可动... 利用核磁共振、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资料分析华庆油田长81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物性岩心的T2谱形态表现为3种类型;可动流体饱和度低且级差较大,可动流体孔隙度非均质性强于可动流体饱和度,渗透率对可动流体参数的敏感性显著强于孔隙度;矿物成分成熟度、胶结及溶蚀作用是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孔率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关键参数;喉道具有连通性与储集性,喉道结构特征是引起微观孔隙结构内部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喉道结构特征的优劣直接体现在喉道的结构形态、分布尺度、大小、类型、分选性方面。喉道半径及结构特征制约着可动流体赋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赋存特征 非均质性 喉道结构特征 长81储层 华庆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