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晋“碑文似赋”说补证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恩海 欧阳一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碑文于两晋之时多为叙述性,近于赋之铺陈,故易受赋影响,常主动借鉴赋之写法。两晋碑文沿袭汉碑传统,在题材、句式、用韵上多与辞赋“同体异用”,且常以赋家笔法叙述碑主家族功勋、描绘历史背景、敷陈碑主德行事业,使得碑文辞采增华,赋... 碑文于两晋之时多为叙述性,近于赋之铺陈,故易受赋影响,常主动借鉴赋之写法。两晋碑文沿袭汉碑传统,在题材、句式、用韵上多与辞赋“同体异用”,且常以赋家笔法叙述碑主家族功勋、描绘历史背景、敷陈碑主德行事业,使得碑文辞采增华,赋化倾向更为明显。“碑文似赋”实与魏晋文学自觉相关,援赋笔破体为文,虽使碑文一改汉魏体制,篇幅增长,但在整体上增强了其文学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强化了其文学张力,使得泛文学观念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碑文似赋 赋心 赋迹 补证
下载PDF
《龙筋凤髓判》句意疏解商辨
2
作者 雷恩海 欧阳一锋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张鷟《龙筋凤髓判》是迄今为止传世最早的一部官定判例,由蒋宗许等五人合作的《龙筋凤髓判笺注》一书,于2013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应对张鷟其人其作乃至对中国古代法律史、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张鷟《龙筋凤髓判》是迄今为止传世最早的一部官定判例,由蒋宗许等五人合作的《龙筋凤髓判笺注》一书,于2013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应对张鷟其人其作乃至对中国古代法律史、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大有裨益,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在句意疏解方面仍有些许疏误,兹将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讹误之处加以整理,并以按语形式为之纠谬,以期补苴阙漏,供学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鷟 《龙筋凤髓判》 笺注 句意 举正
下载PDF
《沧浪诗话》结构、主旨与《文心雕龙》之关系新论
3
作者 雷恩海 田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杂论补充,而《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实乃《序志》。如此,《沧浪诗话》则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有意味的结构形式,其具体论述,也效法学习,体大虑周,折衷群言,深于诗学之理,由资闲谈的随笔式札记转变为比较有理论体系的诗学专著。《沧浪诗话》理论体系严密,努力解决古典诗学“什么是诗”这一根本性问题,彰显其理论内涵以及对唐风宋调不同特质的体认,以盛唐诗为典范,不仅重其风格,亦重其精神与思想内容,是对古典诗歌发展所做的理论上的反拨,以一个新的视阈探讨宋诗发展之路,寄予热切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文心雕龙》 严羽 诗学 诗道 诗体
原文传递
石韫玉归田原因探析
4
作者 雷恩海 杨晓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官运显赫一时的石韫玉在嘉庆十二年(1807)革职后骤然辞官,为时人所不解。详细考察其革职原由,乃是广兴诬陷,嘉庆皇帝听信谗言。此次辞官对石韫玉的影响深远,将其人生明显分成了经世致用以立功和著书山林以立言两部分。通过对朝廷政治、... 官运显赫一时的石韫玉在嘉庆十二年(1807)革职后骤然辞官,为时人所不解。详细考察其革职原由,乃是广兴诬陷,嘉庆皇帝听信谗言。此次辞官对石韫玉的影响深远,将其人生明显分成了经世致用以立功和著书山林以立言两部分。通过对朝廷政治、社会民生以及石韫玉个人性格、遭遇的综合考察,其辞官原因在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与其远大志向、高洁自守之间的矛盾。有志而无望,遭受打击,心灰意冷下辞官以明哲保身,而这也是嘉庆一朝有志之士的普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韫玉 归田 政治社会 原因
下载PDF
论唐朝文化共同体建设——以萧颖士“化理”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2,共7页
唐帝国以其内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维持统一帝国近三百年之久,隐性地存在于政治、制度、管理、科举、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文化共同体,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萧颖士推崇"化理"思想,涵盖了唐代文化共同体得以实... 唐帝国以其内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维持统一帝国近三百年之久,隐性地存在于政治、制度、管理、科举、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文化共同体,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萧颖士推崇"化理"思想,涵盖了唐代文化共同体得以实现的诸多要素。这一"化理"思想是在盛、中唐之际针对社会现实,对唐代文化共同体的有力补充,从中可以解析唐朝文化共同体在初唐奠基、盛中唐继承并完善的过程,及其如何成为大唐帝国凝聚华夏民族精神,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东亚历史的最为核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萧颖士 化理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重建文化共同体的学术自觉——陆德明《经典释文》与隋唐文化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雷恩海 曹志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陆德明《经典释文》针对魏晋以来经学之讹误、义疏之歧出,以科学的方法,辩证经学之源流,明其传授之次第,諟正音读、文字、义训。陆德明以个人之力而推行了一项国家语言文字规划和思想统一行动,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自觉要求,也是实现天下... 陆德明《经典释文》针对魏晋以来经学之讹误、义疏之歧出,以科学的方法,辩证经学之源流,明其传授之次第,諟正音读、文字、义训。陆德明以个人之力而推行了一项国家语言文字规划和思想统一行动,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自觉要求,也是实现天下一统的儒学治世的现实需求;是文化行为,也是思想统一行动,而且援道入儒,以开放的学术理性,开启了一个思想文化统一的新时代,成为唐代重建文化共同体的蓝本,直接启迪了《五经正义》官方意识形态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德明 《经典释文》 隋唐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20世纪唐文研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雷恩海 李天保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唐代是中国散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2 0世纪的唐文研究,走过了百年艰难探索的漫长历程,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唐文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与唐诗研究相比较、与唐文的丰厚遗存相比较,仍然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弱点,存在着许... 唐代是中国散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2 0世纪的唐文研究,走过了百年艰难探索的漫长历程,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唐文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与唐诗研究相比较、与唐文的丰厚遗存相比较,仍然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弱点,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百年唐文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与反思,按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造成唐文研究滞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唐代 散文 中国 文学研究 历史发展
下载PDF
会当凌绝顶:杜甫早期诗歌创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雷恩海 李天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4-28,共5页
杜甫早期诗歌创作丰富 ,虽传世甚少 ,却足以见出其真诚的情性怀抱与杰特诗艺 ,是天才诗人步入文场的阶梯 ,对于了解少陵一生的成就颇有裨益 ,亦有助于理解文学创作的纷繁复杂的情况。
关键词 杜甫 早期诗歌 情怀 诗艺
下载PDF
崇经重史 惟真惟实——王若虚文学观与其经学、史学思想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王若虚是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见重于当时。本文就王若虚文学思想与其经学、史学之间的关系,从立足经学、审视理学、借鉴史学等方面具体论述,认为经学培养了王若虚的思辨性和独立思考... 王若虚是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见重于当时。本文就王若虚文学思想与其经学、史学之间的关系,从立足经学、审视理学、借鉴史学等方面具体论述,认为经学培养了王若虚的思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史学培养其求真精神,作用于文学则形成了王氏重思辨、不盲从,求真务实而又重情性抒发的宏通文学观,使其文论思想在重情、理、诗意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经学思辨色彩,亦带有史学求真惟实的光芒,能够切入文学本体,在金源诗学而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文学观 经学 史学 真实 辩证关系
下载PDF
体道行志:刘勰文学本原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的高远追求与形而下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体大虑周的巨著,为后世揭示了伟大文学应具备的基本因素,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有其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体道行志 文学本原
下载PDF
唐孙华的诗歌与诗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恩海 曾贤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32,共7页
唐孙华是继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娄东诗学之大成而又另辟蹊径的杰出诗人,其诗歌情词梗概,思理精致,专崇质实,生新自铸,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批判现实;在诗学精神与诗学方法上,有浓厚的史学色彩。唐氏论诗主张天真自然和有为而作,反对模拟雕琢... 唐孙华是继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娄东诗学之大成而又另辟蹊径的杰出诗人,其诗歌情词梗概,思理精致,专崇质实,生新自铸,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批判现实;在诗学精神与诗学方法上,有浓厚的史学色彩。唐氏论诗主张天真自然和有为而作,反对模拟雕琢和门户之见,是清代中期性灵思潮的先行者,其创作和诗论主张都体现出从清初诗坛向清中叶过渡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孙华 诗歌 诗史 诗论
下载PDF
文化共同体视阈下唐初文学理想的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恩海 陆双祖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唐初文学理想建构是唐帝国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途径。唐初贞观君臣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学观念,以纠正不良文风为契机,积极探索与新的时代相适应的文学发展道路。他们通过修史,反思前代文学,思考当下的文学现状,追求文学"... 唐初文学理想建构是唐帝国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途径。唐初贞观君臣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学观念,以纠正不良文风为契机,积极探索与新的时代相适应的文学发展道路。他们通过修史,反思前代文学,思考当下的文学现状,追求文学"人文化成"的社会现实价值,肯定文学"缘情绮靡"的审美功能,在综合兼容的基础上,建构了与新的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文质彬彬"的文学理想,明确了文学发展的方向,对唐代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文化共同体 文学理想 建构
下载PDF
杜甫的夔州七律与盛唐气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恩海 李天保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1,58,共4页
杜甫的夔州七律是其生命创作高峰期间的代表作 ,虽然此期已跨入中唐 ,但诗人的夔州七律仍然体现了盛唐气象的特点 ,这也说明盛唐气象不仅是时代的特征 。
关键词 杜甫 夔州七律 盛唐气象 美学范畴
下载PDF
悲风为我从天来——杜甫陇右诗歌的悲苦色彩蕴涵暨美学意蕴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恩海 张云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3-91,共9页
陇右生活是杜甫一生之关键时期,亦是形成其独特诗歌内涵、风格的重要时期。诗人将社稷民生之忧患、个人的生活艰辛和内心苦闷哀愁,深刻地融入诗中,赋予承载苦难的悲悯情怀,处处体现出一种悲苦的色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崇高与优美的结合... 陇右生活是杜甫一生之关键时期,亦是形成其独特诗歌内涵、风格的重要时期。诗人将社稷民生之忧患、个人的生活艰辛和内心苦闷哀愁,深刻地融入诗中,赋予承载苦难的悲悯情怀,处处体现出一种悲苦的色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崇高与优美的结合,正是杜甫的感人之处,具有很高的美学意蕴。本文以审慎的态度,探讨陇右诗歌悲苦色彩之形成缘由、蕴涵及其美学意蕴,并进而展现杜甫独特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陇右 诗歌 悲苦 美学意蕴
下载PDF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恩海 薛宝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高棅《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 高棅《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解 体例 分期 选录 唐诗品汇 渊源
下载PDF
论盛唐开基者张说的宏通文学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恩海 姜朝晖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文学思想 全唐文 文学创作 盛唐文学 《大唐新语》 盛唐诗歌 张九龄 指导意义 言不尽意 河岳英灵集
下载PDF
纵横术对李白思想及行事之影响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恩海 张志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116,共15页
李白青少年时期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学,其一生思想及行事皆深受影响。《长短经》乃纵横之学的集大成,李白的帝王师思想,激励其得君行道,经世济民,积极追求建功立业;婚赘于许氏、宗氏及入永王幕也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李白的政治理想是帝... 李白青少年时期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学,其一生思想及行事皆深受影响。《长短经》乃纵横之学的集大成,李白的帝王师思想,激励其得君行道,经世济民,积极追求建功立业;婚赘于许氏、宗氏及入永王幕也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李白的政治理想是帝王师,建功立业,其生活理想乃高蹈隐居,问道求仙,因而功成身退乃其人生的最高理想。平交王侯的思想,是对士之才具的自信与肯定,乃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纵横之学以宏阔的视野,通达的知识,秉要执本,颇具辩证性思维,不拘一格,能够认识矛盾的互相转化。因而,李白能够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于一身,对战争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对孔子与儒学亦能见其本质,既有赞扬亦有批评;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李白怀有强烈的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焦虑,对现实的昏暗与不公,予以强烈的批判。纵横之学,使李白高迈的情性和疏放的天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赵蕤 《长短经》 纵横术 帝王师 高蹈隐居
原文传递
论韩愈对陆贽的认同与接受 被引量:4
18
作者 雷恩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8,共7页
陆贽与韩愈年辈相接,且有座主门生之谊,而现存文献并没有二人直接的文字交往。考察韩、陆之关系,非仅仅止于二人交谊之薄厚,亦关乎中唐复杂政局及文学发展之内在因缘。陆贽非凡的经历和杰出的才能,颇易引起韩愈的认同。而陆氏儒学纯粹,... 陆贽与韩愈年辈相接,且有座主门生之谊,而现存文献并没有二人直接的文字交往。考察韩、陆之关系,非仅仅止于二人交谊之薄厚,亦关乎中唐复杂政局及文学发展之内在因缘。陆贽非凡的经历和杰出的才能,颇易引起韩愈的认同。而陆氏儒学纯粹,与韩愈有着相近的思想基础,亦便于认同与接受。陆贽幼年孤苦,勤学自励,终以一介书生而位极人臣,不同于梁肃等文人,给一生求仕宦的韩愈树立了切近的人生榜样。此外,陆贽赋予了传统骈文新的生命活力,以其巨大的创作成就,启迪了韩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韩愈对陆贽的认同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陆贽 韩愈 政事 文学 认同 接受
下载PDF
咏史诗渊源的探讨暨咏史诗内涵之界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雷恩海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0-74,85,共6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传统的民族.对历史的观照是华夏人民一个永恒的主题.修史,则是这一主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太史公自序》云:“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传统的民族.对历史的观照是华夏人民一个永恒的主题.修史,则是这一主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太史公自序》云:“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也就是说修史是有为而作的,它会对人事产生积极的模范作用(直接的取法)和消极的儆戒作用(间接的借鉴).因此,史学就具有两方面的效用:一是属于道德批判的“褒贬”,一是属于经验教训的“资治”.故梁启超曰:“史者何?纪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相体,校其总成绩,求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故而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修史的优良作风对历代政治亦产生了相当的作用力.因此,对前贤的追慕,对成败兴亡的感叹,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唐代诗人周昙的咏史组诗的这首《叙吟》正说明了这一点,可见咏史诗能够折射出士人的心态及社会心态,从中间接地看出后人对自己时代所持态度及所负责任.研究咏史诗,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抽纬出那个时代之所以兴盛抑或败亡的综合力量,以便更好地研究了解那个时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为新时代服务.否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怀古诗 《咏史》 陈子昂 李商隐 渊源 《离骚》 社会心态 永恒的主题 《太史公自序》
下载PDF
论唐代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必然性——以萧颖士“化理”说的思想与文化渊源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盛唐萧颖士所推崇的"化理"思想,涵盖了唐代文化共同体得以实现的诸多要素,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思想与文化渊源。萧氏此论的提出,既得益于世家大族世代传袭的家族文化品行,又和萧梁后裔与李唐政权间的合作与背离有着密切联系。... 盛唐萧颖士所推崇的"化理"思想,涵盖了唐代文化共同体得以实现的诸多要素,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思想与文化渊源。萧氏此论的提出,既得益于世家大族世代传袭的家族文化品行,又和萧梁后裔与李唐政权间的合作与背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以萧颖士为核心的学术文化圈进行儒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探讨,可以折射出唐代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萧颖士 化理 文化共同体 必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