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小学生蛲虫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成果 谢君 +4 位作者 罗兴建 雷群建 刘庆蓉 肖邦忠 李珊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的蛲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于2011年10~12月选择重庆市主城区的北碚和远郊区的长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所小学。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连续检查3 d...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的蛲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于2011年10~12月选择重庆市主城区的北碚和远郊区的长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所小学。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连续检查3 d。同时对受检对象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卫生习惯和学校生活环境等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重庆市小学生蛲虫总感染率为6.7%(71/1 071),其中农村学生的感染率(7.9%,60/755)显著高于城区(3.8%,12/316)(χ2=6.1169,P〈0.05)。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6.3%(34/536)和7.1%(38/53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3,P〉0.05)。被调查者年龄6~12岁,其中6岁组学生感染率最高(16.0%),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92,P〈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重庆市小学生蛲虫感染的因素有地区(OR=0.411)、年龄(OR=0.714)、母亲文化程度(OR=0.568)、教室地面材料(OR=0.116)和儿童寄托方式(OR=0.272)等5个因素(均P〈0.05)。 结论 重庆市应将农村、低年龄组、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水泥地教室地面和寄托的小学生作为蛲虫感染的重点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小学生 蛲虫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07年重庆市土源性寄生虫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蒋诗国 罗飞 +8 位作者 肖邦忠 罗兴建 李继艮 陈英 谢辉 雷群建 许静茹 游茂林 廖云贞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重庆市地理环境状况在东南山区、中部城郊、西部丘陵分别选择梁平、长寿、永川各设1个监测点,监... 目的了解和掌握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重庆市地理环境状况在东南山区、中部城郊、西部丘陵分别选择梁平、长寿、永川各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内年龄在3周岁以上的常驻居民,采集粪便1000人以上,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三检,计数检查钩虫、蛔虫、鞭虫虫卵,检查到的其它虫种一并记录。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必检查蛲虫卵。各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场所土壤各1份,每份30g,离心取沉淀液镜检受精或未受精蛔虫卵,土壤培养法区别死活受精蛔虫卵。结果3个监测点共调查3142人,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者975人,感染率为31.03%。其中蛔虫感染者736人,感染率为23.42%;钩虫感染率为7.89%;鞭虫感染率为5.41%;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6.54%。蛔虫和鞭虫性别感染率无差异,钩虫感染女性高于男性;蛔虫和钩虫50岁以上年龄组显著低于低年龄组,鞭虫感染年龄组间无差异。菜园地、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各监测点均检出蛔虫卵,各场所间检出率无差异。结论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且渝东山区重于渝中和渝西,环境土壤蛔虫卵检出结果与人群感染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寄生虫 监测 分析
下载PDF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成果 谢君 +4 位作者 罗兴建 雷群建 刘庆蓉 肖邦忠 李珊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69,17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蛲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蛲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同时对受检对象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卫生习惯、学校生活环境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为7.10%,单因素结果显示农村、5~6岁组、父母亲外出打工、饭前和便后间断洗手、干扫教室地面、半托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重庆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的因素有年龄、不同地区、母亲职业、饭前洗手、儿童寄托方式5个因素。结论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显著低于农村地区,应把农村、高年龄组、父母外出打工、卫生习惯不好、寄托儿童作为防治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蛲虫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峡大坝建成前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测结果 被引量:9
4
作者 蒋诗国 肖邦忠 +7 位作者 吴成果 罗兴建 陈伟 雷群建 李继艮 罗飞 龚一顺 付亚琴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7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 目的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测疟疾疫情和按蚊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结果三峡库区历史上曾有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无恶性疟发生,建国后发生过4次大流行,20世纪80年代末控制流行。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监测结果显示,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控制在1/万以下;发热病人血检和儿童IF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疟媒介只有中华按蚊,5~9月叮人率在1~9.6只/人·夜之间,牛房密度在9~326只/小时人工之间。结论三峡水库蓄水前,传染源存在,媒介广泛分布,水库建成蓄水后,流速减缓、水面增宽、消落带积水均为按蚊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监测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疟疾 按蚊 监测
下载PDF
2006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罗飞 蒋诗国 +3 位作者 雷群建 罗兴建 吴成果 李继艮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的监测点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 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的监测点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以监测土壤污染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粪检1019人,检出虫种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4种。感染者59人,感染率为5.99%。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为14.10%,其次是蛔虫,3.53%。检测土壤43份,庭院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63.63%,厨房检出率为9.09%,菜园地检出率54.55%,厕所检检出率为63.63%。结论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呈下降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 感染率 监测
下载PDF
2011-2019年重庆市长寿区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娜 邓静 +3 位作者 雷群建 杨亮 毛晓锋 张磊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长寿区2011-2019年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防控主要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9年重庆市长寿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 目的分析重庆市长寿区2011-2019年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防控主要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9年重庆市长寿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以及构成比、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11-2019年长寿区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寿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2011年的17.11%下降至2019年的12.29%,APC为-2.7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早死概率波动于16.93%~21.90%,APC为-1.49%,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早死概率由2011年的13.23%下降至2019年的7.48%,APC为-5.07%,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寿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为-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以年均4.97%的速度下降(P<0.05);而恶性肿瘤与糖尿病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1-2019年重庆市长寿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明显,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重点加强该区人群恶性肿瘤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糖尿病 早死亡概率
下载PDF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的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雷群建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0,共1页
关键词 腮腺炎 疾病爆发流行 学生
下载PDF
2004年上半年重庆市长寿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雷群建 蒋和宏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传染病 疫情报告
下载PDF
2004年重庆市长寿区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雷群建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1-531,共1页
为防止非碘盐流入市场,了解居民碘盐的食用率,进一步巩固重庆市长寿区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成果,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重庆市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长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3~4月开展了全区居民... 为防止非碘盐流入市场,了解居民碘盐的食用率,进一步巩固重庆市长寿区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成果,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重庆市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长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3~4月开展了全区居民户碘盐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症 流行病学监测
下载PDF
2009年重庆长寿区土源性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群建 蒋和宏 马周俊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长寿区土源性寄生虫病人群感染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抽取4个乡镇的4个村为调查点: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对... 目的了解重庆长寿区土源性寄生虫病人群感染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抽取4个乡镇的4个村为调查点: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对象.每个点调查人数不少于5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常规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随机抽取一个点.进行感染因素调查和环境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在调查点内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1份检查蛔虫卯。结果本次检查共粪检2545人,检出虫种有蛔虫、钩虫、和蛲虫3种;感染者219人,感染率为8.61%.其中钩虫感染率最高,为7.82%:其次是蛲虫,为4.09%;蛔虫感染率为0.43%。检测土壤40份。菜园、厕所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40%,庭院、厨房检出率为20%。结论长寿区人体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呈下降态势.但是钩虫和蛲虫感染率仍较高.应用对农村人群集体服驱虫药治疗.尽快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寄生虫病 现状调查 结果分析
下载PDF
重庆长寿湖铁人三项赛医疗卫生保障策略
11
作者 周小容 雷群建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4期69-69,共1页
近年来.重庆长寿湖铁人三项赛多次在我区举办.该赛事的规格也逐步升级。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是成功举办该赛事的重要保证因素之一。总结六届铁人三项赛医疗保障工作经验,力求为该类赛事的医疗保障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长寿湖铁人三项赛 医疗卫生 保障工作
下载PDF
2016-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例报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鹏 许钟芸 +2 位作者 雷群建 王奎 杨曦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3年第2期72-78,共7页
目的 基于重庆市长寿区2016-2021年艾滋病(HIV/AIDS)的病例报告来分析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1年重... 目的 基于重庆市长寿区2016-2021年艾滋病(HIV/AIDS)的病例报告来分析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50岁及以上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病例特征分布、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6-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累计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654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57.47%;50岁及以上病例报告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13.22,P<0.001)。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2.32∶1;年龄集中在50~69岁(78.60%);职业以农民及民工为主(65.7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2.84%;已婚有配偶者占69.42%;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96.20%)。不同性别病例高危行为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26,P<0.001),男性病例以非婚商业性接触为主(53.39%),女性以配偶或固定性伴阳性为主(66.50%)。病例样本来源以术前/受血前/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58.56%);各年份样本来源(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P=0.017);主动检测发现占24.16%,呈逐年递减趋势(χ^(2)_(趋势)=6.66,P=0.01)。结论 2016-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50岁及以上病例占比增长迅速,已成为艾滋病感染和防控的重点人群,且防控形势严峻,需制定符合该人群特征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50岁及以上 病例报告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儿童蛲虫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成果 罗兴建 +3 位作者 谢君 雷群建 刘庆蓉 蒋诗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地区儿童的蛲虫流行特征。方法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东、西、南、北、中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50名3~12岁儿童,每个点750名以上。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地区儿童的蛲虫流行特征。方法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东、西、南、北、中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50名3~12岁儿童,每个点750名以上。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分析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结果重庆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85%,城市(2.14%)低于农村地区(12.13%)(χ2=62.14,P<0.01)。城市及农村儿童的性别间比较,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城市=0.21,χ2农村=1.32,P均>0.05);同一性别间,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农村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城市=12.65,χ2农村=34.22,P均<0.01);在同一年龄组间比较,除1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各个年龄段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动不大(χ2趋势=0.89,P>0.05);农村儿童感染率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χ2趋势=3.36,P<0.01)。结论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具有不同特征,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农村 儿童 蛲虫 感染率
原文传递
2015年与2018年长寿区2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不足归因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静 毛晓锋 +3 位作者 雷群建 杨亮 马周俊 陈娜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2015年与2018年长寿区2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水平以及其对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2018年长寿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死因监测数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身体活动不足相关疾病及其相对危险度... 目的分析并比较2015年与2018年长寿区2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水平以及其对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2018年长寿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死因监测数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身体活动不足相关疾病及其相对危险度数据,计算长寿区≥25岁人群身体活动不足相关疾病的归因分值,及其造成的归因死亡数和期望寿命损失。结果2018年总人群身体活动充分比例为17.21%,比2015年的30.77%有所下降。身体活动不足归因死亡总数2018年为296人,2015年为243人,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数最多,其次为缺血性脑卒中。身体活动不足导致全死因归因分值2018年总人群为4.66%,男性为4.53%,女性为4.58%,与2015年相比总人群、男性的归因分值均上升,女性有所下降。身体活动不足造成的人群期望寿命损失2018年为0.41岁,与2015年的0.35岁相比有所增加。结论身体活动不足对长寿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加剧,增加身体活动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归因死亡,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不足 人群归因分值 归因死亡 期望寿命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重庆市长寿区30~79岁居民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静 毛晓锋 +3 位作者 雷群建 杨亮 马周俊 陈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82-689,共8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长寿区30~79岁及以上居民BMI、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为制定相应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09/11按重庆市2018年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在重庆市长寿区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30~79岁常驻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目的分析重庆市长寿区30~79岁及以上居民BMI、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为制定相应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09/11按重庆市2018年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在重庆市长寿区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30~79岁常驻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现场调查居民基本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并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统一录入到“西南自然人群队列研究调查信息管理平台”,采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2018年重庆市长寿区30~7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6.63%,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FPG、HbA1c水平与BMI、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经多因素模型调整后,一般性肥胖(OR=1.95,95%CI:1.17~3.27)、腰围过大的中心性肥胖(OR=1.89,95%CI:1.32~2.72)、腰臀比过高的中心性肥胖(OR=2.17,95%CI:1.33~3.54)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一般性肥胖、腰围过大、腰臀比过高的中心性肥胖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腰臀比过高的中心性肥胖对糖尿病患病风险更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质指数 中心性肥胖 腰臀比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1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及首例病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文利 邱建平 +3 位作者 吴成果 李珊珊 雷群建 梅连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对重庆市布鲁氏菌病(布病)进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发展趋势,为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畜牧业较发达的荣昌县、长寿区、垫江县作为监测点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 目的对重庆市布鲁氏菌病(布病)进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发展趋势,为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畜牧业较发达的荣昌县、长寿区、垫江县作为监测点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疫情监测。结果 2011年在3个监测点内共主动搜索重点职业人群6 002人,未发现符合布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病例;采集血清标本988份,血检率为16.46%,检出阳性血清15份,检出率为1.52%;奶牛饲养员的感染率为最高2.93%(13/443),其次为配种兼兽医人员0.69%(2/290),饲养员阳性率高于其它职业(χ2=19.508 7,P<0.000 1);对15份阳性血样进行病原分离,血培养1份生长,分离鉴定为布鲁氏菌牛种变异株。结论重庆市首次发现布病本地感染病例,职业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奶牛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加强购入牲畜检疫,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控制布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监测
原文传递
重庆市长寿区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群建 马周俊 +3 位作者 熊丹 杨亮 邓静 毛晓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了解长寿区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及主要流行危害因素。方法在辖区范围按东、西、南、北、中各抽1个街镇的1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设检查点,每点检查儿童150人,共750人,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连续三采样,镜检蛲虫卵;通过调查表方... 目的了解长寿区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及主要流行危害因素。方法在辖区范围按东、西、南、北、中各抽1个街镇的1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设检查点,每点检查儿童150人,共750人,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连续三采样,镜检蛲虫卵;通过调查表方式进行蛲虫主要流行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对感染率最高街镇幼儿园老师和学生家长,采用牛皮纸圆孔透明胶纸肛拭检查蛲虫卵。结果此次共调查3~12岁儿童750人,总感染率为12.1%。男372人、女378人,感染率分别为10.8%和1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岁年龄组均有感染,其中6周岁组儿童感染率最高为26.7%,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街镇感染率从0%~21.3%不等,各街镇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儿童150人和农村儿童600人,其感染率分别为0%和1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家长及老师蛲虫调查,均无阳性发现。结论重庆市长寿区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其中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幼儿,饭前是否洗手是蛲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蛲虫 感染
原文传递
2006—2016年重庆市长寿区碘缺乏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雷群建 杨亮 李维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2006—2016年重庆市长寿区盐碘含量、尿碘含量、甲状腺肿大率等监测数据,为巩固长寿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掌握碘缺乏病病情及流行趋势、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居民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 目的综合分析2006—2016年重庆市长寿区盐碘含量、尿碘含量、甲状腺肿大率等监测数据,为巩固长寿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掌握碘缺乏病病情及流行趋势、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居民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随机抽检居民食用盐,按照GB/T 13025.7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测定盐中碘含量。儿童甲状腺肿大采用触诊法或B超法,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测定。结果 2006—2016年长寿区共监测居民户盐样3 660份,非碘盐率1.58%,碘盐合格率94.06%,碘盐覆盖率98.42%,合格碘盐食用率92.57%,碘盐中位数28.63mg/kg。儿童尿碘中位数255.35μg/L,甲状腺触摸法肿大率4.39%、B超法3.38%。孕妇尿碘中位数203.02μg/L。结论长寿区人群碘营养水平基本处于适宜水平,各项碘缺乏病监测指标均位于国家控制指标以内,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监测
原文传递
重庆市长寿区首起羊群养殖户家庭聚集性布鲁菌病疫情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群建 杨亮 毛晓峰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长寿区首起羊群养殖户家庭聚集性布鲁菌病(布病)疫情,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感染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和畜间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畜间共检疫46头羊,布病血清学阳性率39.13%(18/46)。该家庭... 目的了解重庆市长寿区首起羊群养殖户家庭聚集性布鲁菌病(布病)疫情,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感染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和畜间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畜间共检疫46头羊,布病血清学阳性率39.13%(18/46)。该家庭5口人,共发现4例布病感染者,无现症病例。男女各两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4岁。感染者最长接触时间为2年。结论应加强羊群养殖人员和羊群布病疫情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羊群养殖户 家庭聚集性
原文传递
2011—2015年重庆长寿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群建 杨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掌握重庆市长寿区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预测布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从事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布病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高危人群1 ... 目的掌握重庆市长寿区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预测布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从事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布病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高危人群1 213人,感染39人,感染率为3.22%。以青壮年感染为主,年龄、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间感染率比较,奶牛饲养员感染率最高(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3,P<0.01)。共监测6 688头奶牛,血清阳性率为5.95%。结论长寿区奶牛是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饲养奶牛人员为主要受威胁人群,应加强牲畜检疫,加强人群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减少人群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监测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