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伴发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雷革胜 宿长军 +2 位作者 苗建亭 林宏 李柱一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伴发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8~2010年我院神经内科专科门诊38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性别、发作类型、病程进行亚组分型,分别统计伴发枕大神经痛的发生率。将偏头痛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封闭+药物组(发作性偏头... 目的:观察偏头痛伴发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8~2010年我院神经内科专科门诊38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性别、发作类型、病程进行亚组分型,分别统计伴发枕大神经痛的发生率。将偏头痛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封闭+药物组(发作性偏头痛30例、慢性偏头痛50例)和药物组(发作性偏头痛20例、慢性偏头痛50例),比较枕大神经封闭对总疗效影响。结果:男性、女性偏头痛并发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36%和37%;先兆性和无先兆性偏头痛合并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42%和36%;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合并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25%和56%(P〈0.001)。发作性偏头痛总疗效86%,慢性偏头痛总疗效71%(P〈0.05);慢性偏头痛亚组中,封闭+药物组有效率84%,药物组有效率58%(P〈0.05)。结论:偏头痛并发枕大神经痛与否与其病程有关,枕大神经痛可能是偏头痛慢性化临床指标之一。合并治疗枕大神经痛可有效提高偏头痛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枕大神经痛 慢性化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雷革胜 杨鸿顺 +2 位作者 苗建亭 刘煜 井晓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86-1287,共2页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电生理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评价。方法已确诊的36例ALS患者常规进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复频率刺激试验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LS的EMG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如运动时限延长...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电生理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评价。方法已确诊的36例ALS患者常规进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复频率刺激试验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LS的EMG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如运动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纤颤电位、巨大电位等。小部分患者可出现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部分患者存在重复频率刺激试验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对了解其病生理机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重复频率刺激试验 电生理改变 ALS
下载PDF
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雷革胜 万业宏 +2 位作者 王玉英 朱俊玲 胡三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 :建立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 ,初步观察大鼠海马CA1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方法 :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 ,结合脑片膜片钳记录 ,对健康SD大鼠海马CA1细胞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 ,并分析影响记录成功的主要因素 .结果 :红外可视膜片钳... 目的 :建立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 ,初步观察大鼠海马CA1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方法 :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 ,结合脑片膜片钳记录 ,对健康SD大鼠海马CA1细胞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 ,并分析影响记录成功的主要因素 .结果 :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可实时观察到脑细胞形态结构 ,有助于对封接过程的判断 .大鼠海马脑片CA1细胞可分为多种类型 .生理条件下 ,锥体细胞处于静息或自发低频状态 ,具有膜阻抗低、频率适应现象、后放电等特点 ;中间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高、膜阻抗高、无频率适应现象 .结论 :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克服了盲法膜片钳的缺陷 ,实现了实时、直视的特点 ,可操作性强 .应用该项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微分干涉相差 膜片钳 CA1神经元 电生理
下载PDF
偏头痛间歇期外周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1水平及脑血管功能测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雷革胜 朱娟妮 苗建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8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间歇期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及与脑血管功能状态之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分别测定36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外周血NO和ET-1含量,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功能状态,并以30例健康... 目的观察偏头痛间歇期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及与脑血管功能状态之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分别测定36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外周血NO和ET-1含量,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功能状态,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ET-1水平增高,而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CD显示偏头痛患者脑动脉(MCA)流速增快,血管阻力指数下降。结论在间歇期,偏头痛患者颅内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其发生可能与血浆高水平ET-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治疗方法 偏头痛 间歇期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1 脑血管功能
下载PDF
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雷革胜 林宏 +2 位作者 苗建亭 宿长军 李柱一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观察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偏头痛病人在正规预防性治疗的同时进行生活质量量表SF-36随访6个月。结果:36例患者中无1例观察期间因副作用换药,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9.16/月和2.4/... 目的:观察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偏头痛病人在正规预防性治疗的同时进行生活质量量表SF-36随访6个月。结果:36例患者中无1例观察期间因副作用换药,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9.16/月和2.4/月,SF-36评价的四个维度如健康状况、体力角色、躯体疼痛和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预防性治疗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SF-36可作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预防性治疗 生活质量 SF-36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的个性特征及情绪障碍 被引量:14
6
作者 雷革胜 王者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4期2112-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个性特征及情绪障碍。方法应用艾克森个性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例偏头痛患者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后分别评分、比较,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EPQ中N量表分值、SDS分值和SA...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个性特征及情绪障碍。方法应用艾克森个性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例偏头痛患者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后分别评分、比较,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EPQ中N量表分值、SDS分值和SAS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量表分值无明显变化。EPQ的N量表分值与SDS分值、SAS分值分别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情绪不稳定,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特点。这些心理学改变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可对其进行干预,以保持长期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特征 情绪障碍 偏头痛 焦虑 抑郁 艾克森个性问卷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下载PDF
帕金森病血抗氧化系统变化及L-多巴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雷革胜 苗建亭 李柱一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2-173,176,共3页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血抗氧化系统变化及 L-多巴的影响。方法 对 3 0例病程 1~ 5年的轻、中度PD采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 L-多巴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血抗氧化系统变化及 L-多巴的影响。方法 对 3 0例病程 1~ 5年的轻、中度PD采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 L-多巴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脂质过氧化物 (LPO)血浆活性 ,并与同时期 2 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PD患者 NOS、SOD、GSH-Px降低 ,LPO增高 (P <0 .0 1 ) ;L-多巴治疗后 ,NO、NOS、SOD、GSH-Px进一步降低 ,LPO进一步增高 (P <0 .0 5 )。 结论 PD存在抗氧化酶活性降低 ,过氧化脂质代谢增强现象 ;L-多巴可加强这一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脂质过氧化物 L-多巴 PD
下载PDF
小剂量藜芦碱诱发大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异常放电癫痫脑片模型的特征(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雷革胜 朱俊玲 +2 位作者 万业宏 王文挺 胡三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238-239,共2页
背景:阵发性去极化漂移是癫痫活动的脑神经元的细胞学特征,过去认为其产生与突触传递异常有关。近年来,阵发性去极化漂移的内因机制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目的:观察小剂量藜芦碱诱发大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活动的特征,探... 背景:阵发性去极化漂移是癫痫活动的脑神经元的细胞学特征,过去认为其产生与突触传递异常有关。近年来,阵发性去极化漂移的内因机制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目的:观察小剂量藜芦碱诱发大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活动的特征,探讨其可能的离子机制。设计:探索性观察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10/2004-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出生后14d 的健康SD 大鼠40只,所需试剂购自天津市医药公司和Sigm a 公司。干预:大鼠经腹腔麻醉后取脑切片,通过0.5μm ol/L 藜芦碱诱发癫痫样活动。在6张脑片上诱发产生阵发性去极化飘移样放电后,灌流液中加入80nmol/L 河豚毒素,在另外5张脑片上,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5μm ol/L)替换河豚毒素,观察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放电模式。②电压钳模式下通过细胞I-V 反应计算河豚毒素敏感性持续性钠电流的大小。结果:小剂量藜芦碱细胞外灌流后,随着神经元膜的超极化,大鼠CA1区锥体细胞表现出固定模式的阵发性去极化漂移串样放电,这种电活动可被小剂量(80nm ol/L)河豚毒素或(5μm ol/L)苯妥英所阻断。电压钳模式下测量阈下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在膜电位-55,-60,-65m V 范围内,癫痫放电神经元测值明显增大,表明小剂量藜芦碱可增强持续性钠电流,并具有电压依赖性。结论:小剂量藜芦碱可在大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上诱发出阵发性去极化漂移样癫痫活动。小剂量河豚毒素或苯妥英可阻断这种癫痫活动,其离子机制可能与持续性钠电流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藜芦碱 膜片钳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雷革胜 苗建亭 李柱一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酵母菌花环法分别测定 2 0例 PD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 ,并对其中 1 0例服用 L-多巴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酵母菌花环法分别测定 2 0例 PD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 ,并对其中 1 0例服用 L-多巴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 CD3、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而 RBC-ICR水平增高。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表明 ,服药后 CD3、CD8水平升高 ,RBC-ICR水平降低。结论  PD存在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多。应用多巴胺制剂可改善 PD的免疫学异常 ,提示 PD的免疫功能异常与体内多巴胺递质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T淋巴细胞亚群 红细胞免疫
下载PDF
偏头痛发作间期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雷革胜 周菲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0期1463-1463,共1页
目的观察发作间期偏头痛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能力。方法对34例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进行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和Muller呼吸抑制实验,以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1)患者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 目的观察发作间期偏头痛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能力。方法对34例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进行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和Muller呼吸抑制实验,以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1)患者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呈轻度增高,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下降(P<0.05);(2)约1/3患者椎基底动脉(VA、BA)有类似改变;(3)患者组MCA呼吸抑制指数(BHI)明显增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液动力学处于广泛、轻度的异常状态,脑血管的二氧化碳反应性存在缺陷,对其适当干预有可能预防偏头痛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间期 偏头痛 血液动力学 脑血管反应性 经颅多谱勒超声
下载PDF
偏头痛间歇期经颅多谱勒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瞬目反射改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革胜 井晓荣 +1 位作者 刘思扬 张丽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8期2740-2741,共2页
目的观察间歇期偏头痛脑血管功能障碍及脑干功能改变。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首先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筛选,对TCD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瞬目反射(BR)检查。并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间歇期存... 目的观察间歇期偏头痛脑血管功能障碍及脑干功能改变。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首先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筛选,对TCD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瞬目反射(BR)检查。并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间歇期存在颅内血管流速的异常改变。30例TCD异常的偏头痛中,BAEP异常12例,占40%。主要表现为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Ⅰ~Ⅲ波、Ⅲ~Ⅴ波波间期异常,均提示脑干病变。BR异常22例,占73.3%。其中R2、R2,均异常15例,提示三叉神经传入通路功能障碍。结论偏头痛的TCD改变反映了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异常,BAEP和BR改变提示脑干功能损害。两者可能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瞬目反射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脑脊液中相关因子含量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革胜 苗建亭 +1 位作者 孟晓梅 刘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5期664-664,共1页
目的测定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脑脊液(CSF)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36例ALS患者脑脊液中Asp、Glu和NSE水平,并... 目的测定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脑脊液(CSF)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36例ALS患者脑脊液中Asp、Glu和NSE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ALS患者CSF中Asp、Glu和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水平明显增高。且NSE水平与Asp、Glu分别存在相关。结论Asp、Glu可能参与了ALS的发病过程,NSE可能作为脊髓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指标。ALS患者CSF中NSE增高可能与Asp、Glu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偏头痛颅内外和肢端血管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革胜 游国雄 +1 位作者 唐丽君 阮骊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偏头痛发病与颅内血管功能失调有关,已有定论。但患者同时还有全身植物神经特别是血管功能紊乱,虽也早有发现[1,2],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利用超声检查技术,对偏头痛患者间歇期的颅内外和肢体末梢血管功能进行了检测,并观... 偏头痛发病与颅内血管功能失调有关,已有定论。但患者同时还有全身植物神经特别是血管功能紊乱,虽也早有发现[1,2],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利用超声检查技术,对偏头痛患者间歇期的颅内外和肢体末梢血管功能进行了检测,并观察治疗以后的变化及其疗效的关系,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颅内外 肢端血管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小剂量藜芦碱致大鼠海马癫痫样活动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革胜 王文挺 +1 位作者 李柱一 胡三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藜芦碱(Ver)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并对其诱发产生癫痫样放电的离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小剂量(0.3~0.8μmol/L)Ver灌流后SD大鼠(2~3周龄,共30只)海马CA1锥体神经元... 目的观察小剂量藜芦碱(Ver)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并对其诱发产生癫痫样放电的离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小剂量(0.3~0.8μmol/L)Ver灌流后SD大鼠(2~3周龄,共30只)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放电特征。通过Schaffer侧支突触前刺激,观察突触受体阻断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5μmol/ L)、2-氨基-5-磷酸基戊酸(AP-5,12.5μmol/L)、牡丹荷包碱(Bic,10μmol/L)以及钠通道阻断剂河鲀毒素(TTX,40~80nmol/L)对藜芦碱致痫的影响,绘制Ⅰ-Ⅴ曲线,探讨Ver诱发放电的电生理机制。结果小剂量Ver灌流后随着膜电位的超极化,大鼠CA1锥体神经元产生模式相对固定的慢波样癫痫样活动。这种放电不被突触阻断剂CNQX+AP-5+Bic阻断,但能被小剂量TTX阻断。Ver诱发癫痫样活动后,Ⅰ-Ⅴ关系非线性化,去极化矫正增强,小剂量TTX可逆转此改变。Ver灌流可增强TTX敏感的阈下持续性钠电流,并与膜电位水平有关。结论小剂量Ver可明显改变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放电模式,诱发慢波样癫痫电活动。这种癫痫样放电的产生不受突触传递阻断剂的影响,但与持续性钠电流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藜芦碱 海马 膜片钳术
下载PDF
应用脑片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革胜 王文挺 +1 位作者 李柱一 胡三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应用脑片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和膜片钳技术实时观察40只SD大鼠脑片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形态(与生物素染色对照),记录全细胞电流;通过青霉素、藜芦碱、无钙人工脑脊液、无... 目的应用脑片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和膜片钳技术实时观察40只SD大鼠脑片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形态(与生物素染色对照),记录全细胞电流;通过青霉素、藜芦碱、无钙人工脑脊液、无镁人工脑脊液、甲基四乙胺等不同致痫药物胞外灌流,观察其诱发的癫痫活动。结果红外可视条件下,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清晰可见,与生物素染色的细胞形态一致。青霉素、藜芦碱、无钙人工脑脊液、无镁人工脑脊液、甲基四乙胺胞外灌流均可诱发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活动。结论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可实时观察神经元形态,有效提高其封接成功率,同时可实时观察不同药物诱发的神经元癫痫样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膜片钳 海马 癫痫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1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革胜 苗建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0期3094-3094,共1页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发作期ET-1和NO水平明显增高,间歇期NO水平降至正常而ET-1仍持续在较高水平。结论偏头痛在发作期、间歇期存在外周静脉血NO和ET-1的动态改变。这种变化可能是其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外周静脉血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1 测定
下载PDF
偏头痛发作期的TCD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雷革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对32例偏头痛患者(先兆型12例、无先兆型20例)发作期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屏气试验检查,发现:(1)先兆型(MA)病人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无先兆型(MO)病人则增高(P<0.... 对32例偏头痛患者(先兆型12例、无先兆型20例)发作期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屏气试验检查,发现:(1)先兆型(MA)病人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无先兆型(MO)病人则增高(P<0.05)。(2)MO组舒张末期流速的屏气指数(VdBHI)较对照组增大(P<0.05),MA组的VdBHI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标准差增大,变异系数是对照组的两倍。提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存在颅内大中血管的舒缩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TCD 血管功能
下载PDF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征(附165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雷革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征(附165例临床资料分析)雷革胜作者单位: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是老年常见疾患之一。急性期易并发心脏功能改变加重病情,本文对16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进行血清心肌酶...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征(附165例临床资料分析)雷革胜作者单位: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是老年常见疾患之一。急性期易并发心脏功能改变加重病情,本文对16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ECG)监测,探讨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心综合征
下载PDF
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雷革胜 罗宇 井晓荣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1例已经临床确诊的VBI病人在间歇期进行BR、BAEP及TCD检查。结果:TCD、... 目的:观察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1例已经临床确诊的VBI病人在间歇期进行BR、BAEP及TCD检查。结果:TCD、BR、BAEP异常率分别为83%、80%、68%。BR提示脑桥损害1例、延髓损害15例、广泛性脑干损害17例;BAEP发现内耳听力减退20例、脑干病变13例;TCD发现多血管流速异常14例、一支流速改变16例,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13例。结论:由于BR、BAEP反射路径不同,检测结果不尽一致。联合检查有助于对病损部位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I 瞬目反射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TCD
原文传递
普瑞巴林、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革胜 胡晓辉 +1 位作者 杨伟毅 宿长军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9期4-5,7,共3页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联合头痛宁胶囊对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头痛专科门诊收治的96例偏头痛患者,按ICHD-Ⅲbeta标准分为发作性偏头痛(EM)组和慢性偏头痛(CM)组,对每组患者分别予以头痛...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联合头痛宁胶囊对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头痛专科门诊收治的96例偏头痛患者,按ICHD-Ⅲbeta标准分为发作性偏头痛(EM)组和慢性偏头痛(CM)组,对每组患者分别予以头痛宁胶囊、头痛宁胶囊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疗程6周.对治疗前4周、治疗2周后6周内患者的头痛程度、头痛频率或头痛累计时间进行疗效评定.三者任一评分减少30%即判定为有效.结果:EM组内,单药治疗16例有效,联合治疗19例有效,总有效率76%,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CM组内,单药治疗15例有效,联合治疗22例有效,总有效率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比较,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靶点联合用药防治偏头痛,尤其对于慢性偏头痛,可能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普瑞巴林 头痛宁胶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