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科危重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霍习敏 吕丽格 +2 位作者 石晓娜 杨帆 孙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在儿科危重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患儿均使用瑞典出产的珠海红陹FH-400血液净化机,置换液自行配置,根据患儿血气和电解质情况及时调整置换液成分;对中毒患儿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其余均为...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在儿科危重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患儿均使用瑞典出产的珠海红陹FH-400血液净化机,置换液自行配置,根据患儿血气和电解质情况及时调整置换液成分;对中毒患儿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其余均为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所有患儿在血液滤过前后检查肾功能、渗透压、血气、电解质,并记录患儿生命体征。结果22例患儿中18例存活,5例中毒患儿全部治愈,肾功能全部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CBP对儿童危重症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中毒、急性肾衰竭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危重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症评分与简易评分法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霍习敏 张应谦 +3 位作者 黄波 刘建华 田利远 胡皓夫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38-438,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危重症评分 简易评分法
下载PDF
萘普生治疗小儿发热100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霍习敏 梁银素 胡岩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目的 :比较萘普生与赖氨匹林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 :萘普生组 10 0例 (男性 60例 ,女性40例 ;年龄 4.5a±s 2 .8a) ,给萘普生片剂 8~ 10mg/(kg·次 ) ,最大量 0 .2 5 g/次 ,po ;赖氨匹林对照组 30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4... 目的 :比较萘普生与赖氨匹林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 :萘普生组 10 0例 (男性 60例 ,女性40例 ;年龄 4.5a±s 2 .8a) ,给萘普生片剂 8~ 10mg/(kg·次 ) ,最大量 0 .2 5 g/次 ,po ;赖氨匹林对照组 30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9a± 2 .4a)给赖氨匹林针剂 10~ 2 5mg/(kg·次 ) ,im ;2组均于用药 1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用药 0 .5h体温降至 <38℃ ,分别占 5 %与 33% ,用药 2h分别占8 %与 97% (P >0 .0 5 ) ,维持疗效时间分别为 9.0h± 2 .0h与 5 .0h± 1.0h(P <0 .0 1)。结论 :2药均为较好解热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普生 赖氨匹林 发热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21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霍习敏 曹利静 +6 位作者 耿文锦 郭艳梅 孙慧 郭鹏 徐梅先 刘建华 田利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自2009年11月4日—2010年1月1日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确诊病例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自2009年11月4日—2010年1月1日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确诊病例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结果 21例患儿均无明确接触史,病程中均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突出特点为很快出现呼吸发憋或喘息,均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肺部啰音,症状重、体征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可增高或不高。CRP及心肌酶可不同程度增高,X线胸片:多为肺纹理增多或片状渗出影,个别病例肺部病变在短时间内呈游走性变化。21例患儿经早期抗病毒、抗其他病原体感染、抗炎、对症及支持等综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起病急,进展快,重症、危重症病例死亡风险高,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甲型H1N1 儿童 重症
下载PDF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治疗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霍习敏 张应谦 张中馥 《河北医药》 CAS 199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常见、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提高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的治愈率是儿科重要课题。我们在常规治疗肺炎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疗效显著,现将资料完整的3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常见、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提高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的治愈率是儿科重要课题。我们在常规治疗肺炎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疗效显著,现将资料完整的3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4例患儿中男51例,女13例,29天~1岁53例,~2岁8例,>2岁3例,≤1岁占89.3%,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28例。 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符合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肺炎并心衰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有呼吸超过60次/分,心率超过180次/分,心音低钝,明显紫绀及烦躁不安,肝脏增大,右肋下超过3cm以上。胸片有点片状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肺炎 心力衰竭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疗效
下载PDF
小儿急性中毒108例诊治体会
6
作者 霍习敏 徐梅光 《河北医药》 CAS 1996年第6期356-357,共2页
小儿急性中毒108例诊治体会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霍习敏,徐梅光我科自1989年10月~1993年1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中毒10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急性中毒108例,男64例,女44例... 小儿急性中毒108例诊治体会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霍习敏,徐梅光我科自1989年10月~1993年1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中毒10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急性中毒108例,男64例,女44例,<1岁15例,l~3岁38例,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急性 农药中毒 药物中毒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 第六讲 植物性中毒(下)
7
作者 霍习敏 曹利静 孙慧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6期55-56,共2页
菜豆角中毒 菜豆角又称四季豆、芸扁豆、六月鲜等,各地皆有生产。中毒多发生在秋季。 一、毒理菜豆角内所含毒性物质主要有豆素与皂素。豆素为一种毒蛋白,具有凝血功能,经过长时间煮沸才可被破坏。皂素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含有能... 菜豆角中毒 菜豆角又称四季豆、芸扁豆、六月鲜等,各地皆有生产。中毒多发生在秋季。 一、毒理菜豆角内所含毒性物质主要有豆素与皂素。豆素为一种毒蛋白,具有凝血功能,经过长时间煮沸才可被破坏。皂素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含有能破坏红细胞的溶血素,此种毒素常含于豆荚(外面的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角中毒 危重急症 讲座 急救 儿科 物性 毒性物质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 第四讲 植物性中毒(上)
8
作者 霍习敏 李君娥 石晓娜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4期47-48,共2页
霉变甘蔗中毒 甘蔗味甜可口,人们多喜爱,儿童尤甚。但若误食霉变甘蔗则致中毒,常能危及生命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霉变甘蔗外皮无光泽,呈灰暗色,瓤部质软,有霉味或呈酒糟及酸辣味,剖面呈淡黄、橘红、棕褐、灰黑色斑,有时可见黑色霉点... 霉变甘蔗中毒 甘蔗味甜可口,人们多喜爱,儿童尤甚。但若误食霉变甘蔗则致中毒,常能危及生命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霉变甘蔗外皮无光泽,呈灰暗色,瓤部质软,有霉味或呈酒糟及酸辣味,剖面呈淡黄、橘红、棕褐、灰黑色斑,有时可见黑色霉点或白色菌膜,在显微镜下常可见到真菌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变甘蔗中毒 危重急症 神经系统后遗症 讲座 急救 儿科 物性 真菌菌丝
下载PDF
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 第五讲 植物性中毒(中)
9
作者 霍习敏 石晓娜 曹利静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5期47-48,共2页
蓖麻子中毒 俗称大麻子,是蓖麻的成熟种子,性平、味甘、辛,有小毒。外用可拔腐、提脓。榨油内服,可作泻药。中毒多因生食蓖麻子而致。小儿吃生蓖麻子5~6g即可致死。
关键词 蓖麻子中毒 危重急症 讲座 急救 儿科 物性 成熟种子 生蓖麻子
下载PDF
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 第三讲 食物中毒(下)
10
作者 霍习敏 郭艳梅 李君娥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3期43-44,共2页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存在于土壤、鱼及家畜的肠内和其粪便中,在缺氧的环境下可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为嗜神经毒素)。肉毒杆菌依其血清型不同而分为A、B、D、E、F、G等8型,引起人类中毒的...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存在于土壤、鱼及家畜的肠内和其粪便中,在缺氧的环境下可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为嗜神经毒素)。肉毒杆菌依其血清型不同而分为A、B、D、E、F、G等8型,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血清型是A、B、E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危重急症 讲座 急救 儿科 梭状芽孢杆菌 嗜神经毒素 血清型
下载PDF
昏迷、抽搐、反复呼吸无力
11
作者 霍习敏 刘玲 胡皓夫 《小儿急救医学》 2001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BARTTER综合征 低钾血症 病理 昏迷 抽搐 反复呼吸无力
下载PDF
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 第二讲 食物中毒(上)
12
作者 霍习敏 郭艳梅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2期41-43,共3页
沙门菌是肠道致病菌之一,亦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沙门菌属种类繁多,其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沙门菌属在水、乳、肉类等食品中生存时间较长,特别是病死牲畜肉(健康畜、禽肠... 沙门菌是肠道致病菌之一,亦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沙门菌属种类繁多,其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沙门菌属在水、乳、肉类等食品中生存时间较长,特别是病死牲畜肉(健康畜、禽肠内也含有此种细菌)。本类细菌一般在22-30℃时繁殖尤为迅速,发病季节多在夏、秋两季。沙门菌不耐热,在55℃1小时、60℃15-30分钟即被杀死;但在水、牛乳中,可生存数月,冰冻禽肉中可存活1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危重急症 沙门菌属 讲座 急救 儿科 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下载PDF
腹内压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晓冬 罗家鑫 +5 位作者 霍习敏 曹利静 徐梅先 耿文锦 郭艳梅 李君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5-560,共6页
背景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 背景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护治疗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ICU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信息,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予相应处理及适当的氧疗,并根据氧疗通气方式分为A组(鼻导管吸氧)、B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C组(机械通气),每组50例。监测入院后24 h、72 h 3组IAP。根据入院72 h IAP,将C组分为IAP增高亚组(>10 mm Hg,1 mm Hg=0.133 kPa,32例)及IAP正常亚组(≤10 mm Hg,18例),记录患儿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峰压(PIP)、氧浓度(FiO2)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发生率,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A、C组年龄低于B组,入院时C组CRP、PCT、PaCO2高于A组与B组,SaO2、PaO2低于A组与B组(P<0.05)。3组患儿入院时I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通气24 h及通气72 h 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通气24 h及通气72 h C组IAP水平高于A组与B组(P<0.05)。不同时间点B组及C组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通气24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通气72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及通气24 h(P<0.05)。C组入院72 h IAP增高亚组PIP、FiO2、MODS发生率高于IAP正常亚组(P<0.05)。结论不同给氧方式(鼻导管吸氧、经鼻CPAP及机械通气)所致气道压力不同对IAP可能会产生影响;在机械通气中PIP及FiO2两个参数对IAP影响明显,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下调此两项参数,减少医源性损害。动态监测肺炎患儿IAP水平,对重症患儿病情演变及脏器损害程度有监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儿童 机械通气 腹内压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早期血清白介素1受体1和活性蛋白C及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石晓娜 徐梅先 +4 位作者 霍习敏 王晓冬 刘刚 张静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入院24 h时、对照组体检时血清IL-1R1、APC、PCT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24 h时IL-1R1、APC、PCT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3组入院24 h时IL-1R1、APC、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IL-1R1、PCT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IL-1R1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 IL-1R1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与AUC=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入院24 h APC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686,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24 h PCT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17,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24 h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34,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IL-1R1、PCT、APC水平较正常儿童存在差异。PCT及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1受体1 活性蛋白C 降钙素原 儿童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在婴幼儿重症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耿文锦 曹利静 +2 位作者 徐梅先 王晓冬 霍习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婴幼儿重症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重症麻疹肺炎合并ARDS婴幼儿62例,随机分为HFOV组及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HFOV组在此基础上进行HFOV,CMV组行CMV。...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婴幼儿重症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重症麻疹肺炎合并ARDS婴幼儿62例,随机分为HFOV组及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HFOV组在此基础上进行HFOV,CMV组行CMV。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24、48 h氧合指数(OI),统计两组最终死亡例数,计算病死率;比较两组存活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存活病例出院随访3个月,比较出院后3个月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24、48 h OI降低,以HFOV组为著(P均<0.05)。两组病死率比较,P﹥0.05。HFOV组、CMV组存活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15±3.17)、(11.85±3.06)d,两组比较,P<0.05;出院后3个月,HFOV组的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较CMV组均升高(P均<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重症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后3个月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24、48 h OI降低,以HFOV组为著(P均<0.05)。两组病死率比较,P﹥0.05。HFOV组、CMV组存活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15±3.17)、(11.85±3.06)d,两组比较,P<0.05;出院后3个月,HFOV组的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较CMV组均升高(P均<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重症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婴幼儿
下载PDF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儿的血清miR-182-5p、miR-21-3p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艳梅 李君娥 +3 位作者 孙慧 霍习敏 徐梅先 王晓冬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0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儿血清miR-182-5p、miR-21-3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3例脓毒症患儿,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89例和NAKI组24例,采集患儿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miR-18... 目的观察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儿血清miR-182-5p、miR-21-3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3例脓毒症患儿,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89例和NAKI组24例,采集患儿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miR-182-5p、miR-21-3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肾功能指标肾损伤分子-1(KIM-1)、胱抑素C(Cys-C)、肌酐(Scr),分析血清miR-182-5p、miR-21-3p表达与脓毒症并发AKI患儿血清KIM-1、Cys-C、Scr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症并发AK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82-5p、miR-21-3p表达对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NAKI组血清miR-182-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0.98,1.98)、0.35(0.28,0.39),血清miR-21-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6(1.83,3.28)、0.85(0.75,1.00),二者比较,P均<0.05。脓毒症并发AKI患儿的血清miR-182-5p、miR-21-3p表达与血清KIM-1、Cys-C、Scr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NAKI组比较,AKI组患者24小时尿量少,血清KIM-1、Cys-C、Scr水平升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增加(P均<0.05)。血清miR-182-5p、miR-21-3p、KIM-1、Cys-C、Scr为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530,1.247,1.249,1.473,1.741;95%CI分别为1.134~1.913,1.011~1.707,1.021~1.529,1.103~2.987,1.062~3.517;P均<0.05)。miR-182-5p+miR-21-3p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血清miR-182-5p、miR-21-3p单独预测(Z=3.039、2.864,P=0.002、0.004)。结论脓毒症并发AKI患儿血清miR-182-5p、miR-21-3p表达降低。血清miR-182-5p、miR-21-3p表达降低是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182-5p、miR-21-3p可作为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微小RNA-182-5p 微小RNA-21-3p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并发症 脓毒症
下载PDF
手足口病危重症凝血功能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晓冬 霍习敏 +7 位作者 徐梅先 张银瑞 耿文锦 曹丽静 孙慧 郭艳梅 李君娥 康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凝血系统状态与肺出血的关系,探讨临床凝血指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病例89例,按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凝血系统状态与肺出血的关系,探讨临床凝血指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病例89例,按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6例)及危重症组(43例),将危重症组再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6例和死亡组17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44例同龄健康儿童。患儿入院后立即取血,进行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重症组、危重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T、TT、APTT及F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和危重症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15;109/L:245&#177;130、237&#177;156比389&#177;120),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g/L:0.34&#177;0.67、0.41&#177;0.08比0.24&#177;0.13),且危重症组D-二聚体高于重症组(均P<0.05)。危重症组病死率为39.5%,存活组和死亡组PT、APTT、Fg、TT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mg/L:0.60&#177;0.09比0.12&#177;0.09,P<0.05)。结论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处于启动动员状态、轻度消耗状态,并存在纤溶抑制状态,尚未出现全身出血倾向,即处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代偿期,不是肺出血的发生机制;监测D-二聚体对病情评估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危重症 儿童 凝血状态 肺出血
下载PDF
头孢吡肟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耿文锦 霍习敏 田利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共1页
关键词 头孢吡肟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慧 郭艳梅 +2 位作者 李君娥 霍习敏 徐梅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混合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15例MPP患儿,所有患儿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衣原体/支原体IgM检测及痰细菌培养。结果615例确诊MPP患儿中,单一...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混合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15例MPP患儿,所有患儿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衣原体/支原体IgM检测及痰细菌培养。结果615例确诊MPP患儿中,单一感染组489例,混合感染组126例。混合感染组中,混合病毒组72例、混合细菌组33例、混合衣原体组21例。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各组的年龄、发热>10 d及肺外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各组的性别、喘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细菌组WBC和CRP水平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混合病毒组NEU水平低于单一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0.732,P<0.01)是混合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肺外并发症(OR=1.429,P<0.05)是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548,P<0.01)是混合细菌感染的保护因素,发热>10 d(OR=3.593,P<0.05)、WBC(OR=2.593,P<0.05)是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3.392,P<0.01)是混合衣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地区MPP混合感染检出率较低,年龄越小混合感染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其次为细菌感染,年幼儿以混合病毒和细菌感染为主,年长儿应警惕混合衣原体感染,发热时间长、WBC升高须注意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混合感染 肺炎 儿童
下载PDF
痰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判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喜英 解启莲 +3 位作者 甄素芬 安淑华 霍习敏 安会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429-1430,共2页
目的 探讨痰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判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诱导痰技术 ,对 6 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痰液嗜酸细胞测定 ,并随访 4年 ,记录再发喘息例数 ,比较其再喘发病率。结果 2 2嗜酸细胞增高者 ,再次... 目的 探讨痰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判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诱导痰技术 ,对 6 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痰液嗜酸细胞测定 ,并随访 4年 ,记录再发喘息例数 ,比较其再喘发病率。结果 2 2嗜酸细胞增高者 ,再次喘息的发病率为 17/ 2 2 ,38例非增高者 ,发病率为 4 / 3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痰液嗜酸细胞检查可作为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的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 痰液 毛细支气管炎 患儿 预后 发病率 喘息 结论 判断 显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