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牧交错带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模拟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1
作者 周雪婷 沈莹莹 +3 位作者 白雁翎 刘浏 李佳奇 霍再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4,67,共10页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农牧交错带水文循环演变规律,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采用地质、水文、气象、人工取用水等数据构建了地表水(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Large river basin,WEP-L)-地下水(Visual Modular Finite Differe...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农牧交错带水文循环演变规律,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采用地质、水文、气象、人工取用水等数据构建了地表水(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Large river basin,WEP-L)-地下水(Visual Modular Finite Difference Groundwater Flow,Visual-MODFLOW)联合模拟模型,基于白家川水文站地表水月径流量和地下水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WEP-L模型率定和验证期月径流过程的模型模拟的结果NSE都在0.40以上,R2都在0.65以上,相对误差都控制在±15%以内,模型对白家川水文站枯季月径流量过程模拟较为准确。Visual MODFLOW模型模拟的研究区域内4个代表井模拟时段内地下水位模拟值与实测水位的R2基本都在0.58以上,MAE小于0.3 m,RMSE在0.028~0.265 m之间,表明建立的地表水-地下水模型可用于毛乌素沙地水文循环过程分布式模拟。基于此,进一步探究毛乌素沙地地表水-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不同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位差异性显著,地表径流量大的地方地下水位低。2019-2020年毛乌素沙地径流量减小,但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呈现从西到东逐渐增加的趋势,且沙地东南角的径流量最大;2019-2020年沙地地下水位几乎不变,表明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开采量基本一致,空间上,沙地东南、东北角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的差值较大,水位下降速度较快,与地形变化类似。研究成果可为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配置,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L Visual-MODFLOW 地表水 地下水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ET_0时空变化与相关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霍再林 史海滨 +2 位作者 陈亚新 魏占民 屈忠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63,共4页
该文根据内蒙古135个站点,30年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在此基础上,对ET0在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区时空上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就ET0与4项主要气象因子(温度T、湿度RH、风速U、日照时数N)的关系进行了... 该文根据内蒙古135个站点,30年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在此基础上,对ET0在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区时空上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就ET0与4项主要气象因子(温度T、湿度RH、风速U、日照时数N)的关系进行了分区分月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不同条件下的ET0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寒冷地区 ET0 时空变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参考作物潜在蒸散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霍再林 史海滨 +4 位作者 陈亚新 魏占民 屈忠义 孔东 刘晓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根据河套灌区多年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法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对影响ET0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比较了以4因子(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2m处风速)和3因子(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为输入向量,由Pen... 根据河套灌区多年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法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对影响ET0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比较了以4因子(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2m处风速)和3因子(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为输入向量,由Penman—Monteith法计算所得ET0为输出向量的BP网络ET0预报模型。研究表明,BP网络可以用于ET0的预报计算,四因子法和三因子法均简便可行,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相比之下,四因子法的精度更高。此研究是对传统ET0计算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参考作物蒸散量 模型
下载PDF
神经网络与地下水流动数值模型在干旱内陆区地下水位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霍再林 冯绍元 +1 位作者 康绍忠 蒋静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4-728,共5页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FEFLOW)的考虑动态边界的干旱内陆区地下水位动态模型(ANN-FEFLOW),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模型中将地下水位动态边界运用ANN表征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多个因子非线性影响作用的结果...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FEFLOW)的考虑动态边界的干旱内陆区地下水位动态模型(ANN-FEFLOW),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模型中将地下水位动态边界运用ANN表征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多个因子非线性影响作用的结果。运用ANN-FEFLOW模型对我国典型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地下水位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ANN-FEFLOW模型在临近动态边界区域地下水位模拟精度明显高于FEFLOW模型。相对静态边界条件区域地下水模型,ANN-FEFLOW模型能较为真实的反应边界地下水动态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FEFLOW 地下水动态 干旱内陆区
下载PDF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霍再林 史海滨 +2 位作者 李为萍 佟长福 徐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6-438,共3页
根据河套灌区多年气象资料和Penman -Monteith法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ET0 ) ,回归分析了影响ET0 的主成分。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以 4因子 (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2m处风速 )和 3因子 (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 )为输... 根据河套灌区多年气象资料和Penman -Monteith法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ET0 ) ,回归分析了影响ET0 的主成分。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以 4因子 (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2m处风速 )和 3因子 (平均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 )为输入向量 ,由Penman -Monteith法计算所得ET0 为输出向量的BP网络ET0 预报模型 (BP -ET0 )。研究表明 ,BP网络可以用于ET0 的预报计算 ,4因子法和 3因子法均简便可行 ,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相比之下 ,4因子法的精度更高。此研究是对传统ET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预报模型 内蒙古河套灌区
下载PDF
ET_0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霍再林 史海滨 +3 位作者 陈亚新 魏占民 屈忠义 乔冬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年第2期5-9,共5页
在对内蒙古135个站点,30年气象资料及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获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中最成熟的BP网络对内蒙古各区域在作物生育期(4~9月)建立了方便可行的ET0计算模型。并利用辐射项(ETr)和空气... 在对内蒙古135个站点,30年气象资料及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获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中最成熟的BP网络对内蒙古各区域在作物生育期(4~9月)建立了方便可行的ET0计算模型。并利用辐射项(ETr)和空气动力学项(ETa)对所建模型进行了评估与适用条件的分析。研究表明,大量样本训练而得的作物生育期模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分区与分月建立的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满足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网络 ET0 作物生育期
下载PDF
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在水文地质参数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霍再林 史海滨 刘晓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遗传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一地区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潜水给水度μ)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建立了与数值方法耦合的数学模型。同时与基于实码遗传算法(RGA)、人工调参法在水文地质参数反演中的应用进... 采用遗传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一地区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潜水给水度μ)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建立了与数值方法耦合的数学模型。同时与基于实码遗传算法(RGA)、人工调参法在水文地质参数反演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与其它2种方法相比,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在水文地质参数的反演中具有全局优化,加快收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水文地质参数 地下水流 反演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作物水—盐响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霍再林 史海滨 +4 位作者 孔东 张丽辉 陈亚新 魏占民 屈忠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6-70,共5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最成熟的BP网络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油葵的水—盐响应进行初步研究,以油葵的6个生育阶段的土壤溶液相对浓度为输入样本,油葵的相对产量为输出样本,训练并确定了具有6个输入向量,3个隐含结点,1个输出向量的...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最成熟的BP网络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油葵的水—盐响应进行初步研究,以油葵的6个生育阶段的土壤溶液相对浓度为输入样本,油葵的相对产量为输出样本,训练并确定了具有6个输入向量,3个隐含结点,1个输出向量的3层BP网络。经检验,该模型能正确表达油葵的相对产量和各个生育阶段土壤溶液相对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的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是对传统的作物水—盐响应模型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经济作物 水—盐响应 BP网络 油葵 生育阶段 土壤溶液 相对浓度 节水灌溉
下载PDF
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被引量:56
9
作者 梅旭荣 康绍忠 +5 位作者 于强 黄元仿 钟秀丽 龚道枝 霍再林 刘恩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9-1157,共9页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维持高产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量,对缓解地区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淮海平原现状,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维持高产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量,对缓解地区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淮海平原现状,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实现地区农田节水增产增效的对策及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理论与技术难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控制作物群体奢侈蒸腾耗水量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降低农田非生产性耗水的理论与途径;缓解地区淡水资源危机的非常规水安全持续利用机理与途径;基于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水分生产力均衡提升的机理与途径。最后提出黄淮海平原农田高效用水基础研究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水资源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遥感反演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分布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8
10
作者 黄权中 徐旭 +5 位作者 吕玲娇 任东阳 柯隽迪 熊云武 霍再林 黄冠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土壤盐渍化信息是评价灌区节水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该文主要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于2015年4—8月在全灌区布设了281个监测点,开展了灌区尺度的逐月土壤盐分、作物生长等野外系统的采样工作,... 土壤盐渍化信息是评价灌区节水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该文主要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于2015年4—8月在全灌区布设了281个监测点,开展了灌区尺度的逐月土壤盐分、作物生长等野外系统的采样工作,并结合开展了基于Landsat OLI数据的土壤盐分反演,分析了土壤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灌溉、地下水埋深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盐分含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遥感反演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与样点分析的土层含盐趋势基本一致,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87;结合样点分析与遥感反演可得出重度盐化土和盐土占灌区面积的14%左右,呈零散的斑状分布,主要受灌溉、排水条件及地下水埋影响;当地下水埋深在2.0 m以下时,土壤表层及其主根区含盐量基本在0.20%以内;土壤含盐量对种植结构、作物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对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向日葵则因耐盐性强而广泛种植于高含盐区,而玉米高产田的根区盐分基本均在0.05%~0.20%之间。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的盐渍化防治、水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渍化 遥感 时空分布 地下水 大尺度
下载PDF
不同类型微型蒸发器测定土壤蒸发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11
作者 李王成 王为 +2 位作者 冯绍元 陈绍军 霍再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3,共8页
利用微型蒸发器(Micro-Lysimeter,简称ML)测定土壤蒸发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中国西北旱区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ML设计标准,所以寻求适合西北旱区使用的ML类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利用不同直径、不同长度、不... 利用微型蒸发器(Micro-Lysimeter,简称ML)测定土壤蒸发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中国西北旱区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ML设计标准,所以寻求适合西北旱区使用的ML类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利用不同直径、不同长度、不同材料以及不同封底情况的ML在西北旱区进行了砂土和壤土的蒸发测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得的土壤蒸发量随ML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直径ML测得的蒸发量在0.05的水平下有显著差异,测量砂土蒸发采用直径为15cm的ML效果较好,壤土采用10cm的较为理想。直径较小的情况下,ML的长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显著,直径较大时则不显著,ML的长度以20cm为宜。ML的制作材料和是否封底对蒸发测量也有显著影响,在西北旱区,采用PVC不封底的ML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蒸发器 西北旱区 土壤蒸发 田间试验
下载PDF
灌溉水量和水质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春玉米耗水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蒋静 冯绍元 +1 位作者 王永胜 霍再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70-2279,共10页
【目的】研究灌溉水量和水质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耗水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中游,通过2007—2008两年的灌溉试验,对供试春玉米采取不同的水量和水质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及玉米生长指标。【结果】灌溉水量对土壤含水量变... 【目的】研究灌溉水量和水质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耗水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中游,通过2007—2008两年的灌溉试验,对供试春玉米采取不同的水量和水质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及玉米生长指标。【结果】灌溉水量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在60—100cm土层较为明显,2008年9g·L-1处理和6g·L-1处理20—1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保持在25%以上;土壤含盐量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灌溉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供水不足时,作物耗水量及土壤储水变化主要受水量的影响,供水充足时则主要受灌溉水质的影响;咸水灌溉条件下,一定的水分亏缺同样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是当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水平时,WUE将随灌溉水矿化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咸水灌溉使春玉米产量降低19.4%—57.9%,连续两年充分灌溉下矿化度为9g·L-1处理的产量仅为淡水的42%。【结论】咸水灌溉下,合理的降低灌溉水量有利于提高WUE,减少盐分积累,3g·L-1的水配合适当的淋洗可以作为后备灌溉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分布 土壤盐分分布 产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分转化SWAP模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冯绍元 马英 +1 位作者 霍再林 宋献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8,共9页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规律与水分转化过程,并应用模型得到了研究区不同降水年型的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的实施促使作物消耗大量土壤贮水,当降雨或灌溉量较小时,土壤水可占作物耗水量的46.1%;根区和储水区之间土壤水分交换明显,转化通量变化范围为-2.67~0.45mm/d,而储水区底部水分通量较小且无明显变化,根区土壤水分渗漏出现在灌溉或较大的降雨之后,储水区水分向上补给主要发生在作物需水关键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节水375、225和225mm,储水区底部深层水分渗漏量分别减少了89%、17%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水分 模型 非充分灌溉 冬小麦-夏玉米农田 水分转化 深层渗漏 SWAP模型
下载PDF
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蒋静 冯绍元 +1 位作者 孙振华 霍再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37-2642,共6页
通过不同矿化度的咸水灌溉春玉米试验,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中游咸水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峰值均出现在灌溉期,充分灌溉变化幅度高于非充分灌溉;土壤含盐量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相... 通过不同矿化度的咸水灌溉春玉米试验,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中游咸水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峰值均出现在灌溉期,充分灌溉变化幅度高于非充分灌溉;土壤含盐量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灌水矿化度下,非充分灌溉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均较充分灌溉处理低;非充分灌溉处理土壤盐分累积层较充分灌溉处理上移;80~100cm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保持稳定,不受灌溉水量和水质的影响.与淡水充分灌溉相比,咸水灌溉下玉米产量降低约15~22;9g.L-1、6g.L-1、3g.L-1咸水非充分灌溉下玉米收获后1m土层平均土壤含盐量分别比充分灌溉降低8.1、12.4和18.4,而产量仅分别降低3.4、6.8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非充分灌溉 土壤水盐分布 春玉米产量 石羊河流域中游
下载PDF
干旱区不同水盐处理对向日葵生理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孔东 史海滨 +5 位作者 魏占民 陈亚新 张丽辉 霍再林 李延林 王长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6,51,共4页
以美国油料向日葵G101为材料,研究在干旱区不同水盐处理对作物(油葵)的生理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群体叶面积、叶片水势和产量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水盐处理下,轻度盐土结合(55%~65%)θfc的水分处理... 以美国油料向日葵G101为材料,研究在干旱区不同水盐处理对作物(油葵)的生理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群体叶面积、叶片水势和产量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水盐处理下,轻度盐土结合(55%~65%)θfc的水分处理是适宜的。含水率在(65%~75%)θfc,含盐量在0.3%~0.5%时对油葵的生长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影响不大,其叶面积指数、叶水势和产量与轻度盐土的分别相差5.90%、0.27MPa和5.92%。而含盐量超过0.5%时,高水分处理也对油葵的生长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产生严重抑制,其产量是轻盐土的57.39%,低水分处理减产率达6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盐分胁迫 节水灌溉 叶面积指数 叶水势 油料向日葵
下载PDF
向日葵株高和茎粗的空间结构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为萍 史海滨 +4 位作者 霍再林 乔冬梅 佟长福 李延林 张义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3,共4页
通过对向日葵的株高、茎粗两生育指标田间系统采样研究,将影响系数法进行补充后应用到对两生育指标的原始数据特异值处理中。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探讨了株高、茎粗两生育指标的空间结构性并建立了变差函数模型。结果显示两变量具有较明... 通过对向日葵的株高、茎粗两生育指标田间系统采样研究,将影响系数法进行补充后应用到对两生育指标的原始数据特异值处理中。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探讨了株高、茎粗两生育指标的空间结构性并建立了变差函数模型。结果显示两变量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化变量特征和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可用区域化变量理论来分析研究,经特异值处理后块金常数(C0)值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弥补了单纯采用经典概率统计法对作物生育指标进行分析的不足,对作物信息进行空间结构性和定量化研究可为精确农业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株高 茎粗 区域化变量 影响系数法 空间结构性
下载PDF
干旱内陆区自然-人工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的ANN模型 被引量:22
17
作者 冯绍元 霍再林 +1 位作者 康绍忠 陈绍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3-878,885,共7页
根据我国干旱内陆区自然-人工条件下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动态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附加动量法和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策略对反向传播算法(BP)进行改造,以提高计算速度。该模型以前期地下水位、降雨量... 根据我国干旱内陆区自然-人工条件下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动态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附加动量法和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策略对反向传播算法(BP)进行改造,以提高计算速度。该模型以前期地下水位、降雨量、蒸发量、地表来水量、灌溉面积、灌水定额、人口数量作为输入变量,采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了上述各个因子对地下水位影响的敏感性,模拟了不同灌溉发展面积及地表来水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人类活动及地表来水是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子,灌溉面积的扩大及地表来水的减少会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地下水位动态与上述各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该地区地下水系统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石羊河流域 自然-人工条件 地下水动态模拟
下载PDF
基于SWAP模型的春小麦咸水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绍元 蒋静 +1 位作者 霍再林 张超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5,共10页
为探讨石羊河流域春小麦适宜的咸水非充分灌溉制度,该文利用2008年、2009年的田间试验资料对SWAP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应用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年型、不同灌水方案对土壤水盐平衡、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时... 为探讨石羊河流域春小麦适宜的咸水非充分灌溉制度,该文利用2008年、2009年的田间试验资料对SWAP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应用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年型、不同灌水方案对土壤水盐平衡、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时,适宜的非充分灌溉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土体盐分增加量明显降低;而咸水灌溉时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灌水量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降低。春小麦最优灌水方案为:1)25%降水年型(丰水年),灌水矿化度0.7、3、6 g/L的最优方案均为灌3次水,灌溉定额322 mm;2)50%降水年型(平水年),灌水矿化度0.7、3、6 g/L的最优方案均为灌3次水,灌溉定额分别为328、287、246 mm;3)75%降水年型(枯水年),灌水矿化度0.7和3 g/L的最优方案为灌4次水,灌溉定额分别为440和396 mm,灌水矿化度6g/L对应的最优方案为灌3次水,灌溉定额352mm。该文提出的灌溉方案对于该地区咸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灌溉 优化 春小麦 模拟
下载PDF
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BP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乔冬梅 史海滨 霍再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2-46,共5页
针对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根系层土壤水盐动态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水盐动态的模拟和预报中,建立了根系活动层0~60 cm和0~100 cm深度内土壤水盐动态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以生育时段初平均土壤含水率、平... 针对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根系层土壤水盐动态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水盐动态的模拟和预报中,建立了根系活动层0~60 cm和0~100 cm深度内土壤水盐动态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以生育时段初平均土壤含水率、平均土壤盐分指标、地下水水位埋深、地下水盐分指标、时段内水面蒸发量、降雨量(包括灌水量)、生育期日序列7个因素为输入因子,以生育时段末平均土壤水分、平均土壤盐分指标为输出因子的BP网络模型可有效表征土壤水盐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复杂关系,并且有较高的精度.该研究为分析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对传统土壤水盐动态研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动态 BP网络 模型 浅地下水埋深
下载PDF
不同防渗措施对渠道渗漏量及周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立强 毛晓敏 +1 位作者 冯绍元 霍再林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0-1366,共7页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的石羊河流域采用静水法进行了复杂层状土情况下混凝土衬砌、卵石衬砌、渠床压实处理及黏土衬砌和渠床压实处理4种渠道的渗漏试验,并实时监测了入渗影响下周边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渠道渗漏过程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响应数据...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的石羊河流域采用静水法进行了复杂层状土情况下混凝土衬砌、卵石衬砌、渠床压实处理及黏土衬砌和渠床压实处理4种渠道的渗漏试验,并实时监测了入渗影响下周边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渠道渗漏过程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响应数据均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渠床压实处理渠道和渠床压实处理及黏土衬砌渠道渗漏强度均小于混凝土和卵石衬砌渠道渗漏强度。其中,渠床压实处理及黏土衬砌渠道渗漏量最小,渠床压实处理渠道渗漏量次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衬砌渠道渗漏量要稍大于卵石衬砌渠道。结合对各渠段进行的土壤机械组成和饱和导水率的分层测试结果以及双环入渗试验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在该地区,当渠床附近土壤呈压实和弱透水特性时,会显著降低渠道渗漏强度,而其他防渗措施(如混凝土、卵石衬砌)产生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渗漏 静水法入渗试验 不同防渗措施 渠床压实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