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霍路遥 于大伟 +6 位作者 冯天笑 符碧峰 张超 苏瑾 李远栋 杨光 王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靶点射频热凝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对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为临床制定精准化...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靶点射频热凝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对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为临床制定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PETD和CN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ETD治疗107例,CN治疗112例,依据年龄将两种不同手段治疗的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和老年组(≥60岁)。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及1、6个月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红外热成像温差值(△T)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结果:VAS和JOA评分观察:(1)同年龄段组内比较。①同年龄段、同一治疗方法、不同时刻的VAS和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②同年龄段、不同治疗方法,老年组PETD治疗后VAS较CN治疗后低、JOA评分较CN后高(P<0.05),青年组及中年组患者中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①PETD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N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治疗后1、6个月老年组VAS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JOA评分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低(P<0.05)。红外热成像温差和腰椎活动度观察:(1)同年龄段组内比较。①同年龄段、同一治疗方法△T和ROM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②同年龄段、不同治疗方法,PETD和CN治疗后△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内PETD治疗后的ROM较CN治疗后高(P<0.05)。(2)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①PETD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T和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N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治疗后△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ROM小于青年和中年组(P<0.05)。结论:PETD和CN治疗包容型LDH均有较好的疗效,术后6个月内老年患者接受PETD治疗的疗效收益大于CN,CN更适用于青、中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内窥镜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王平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天笑 符碧峰 +3 位作者 霍路遥 王槐旌 高玉萍 王平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王平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SR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王平教授门诊治疗CSR的248则病案为基础,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王平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SR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王平教授门诊治疗CSR的248则病案为基础,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处方数量及中药使用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iquorice系统对核心药物配伍及随证加减配伍规律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医案共涉及药物88味,累计使用中药共2672频次,王平教授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为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黄芪、桂枝、葛根、栀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或桂枝加葛根汤加减。结论:王平教授认为CSR的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治疗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为基本原则,以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益气养阴、消食导滞、清热泻火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用药规律 复杂网络 数据挖掘 王平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王平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3
作者 于大伟 杨宇航 +4 位作者 霍路遥 冯天笑 张久国 吴思 王平 《药物资讯》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核心算法对王平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用药组方规律、配伍特点、核心理念进行深度挖掘与探索,为中医药治疗LDH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王平教授在2021年...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核心算法对王平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用药组方规律、配伍特点、核心理念进行深度挖掘与探索,为中医药治疗LDH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王平教授在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骨伤科门诊中治疗LDH患者的信息,将收集到的中药方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记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统计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核心方剂的聚类及关联度与中药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有效中药方剂233个,共计92味中药饮片。从药物使用频次方面分析,共计用药2648次,其中用药频率 ≥ 50次的药物有川芎、生地黄、当归、白芍、甘草、黄芪、桂枝等12味,中药药性主用温性(57.6%)和寒性(27.48%),平性(14.31%)则次之;药味以甘味(30.63%)、辛味(29.67%)、苦味(29.28%)居多;主要归经为肝经(1441次)、脾经(1197次)、心经(1157次),频率高于200的药物组合有17组,中药核心配伍组合12组,新方方剂2首。结论:王平教授治疗LDH以“本虚标实”为本病核心病机,认为气血不足为本,风寒痹阻、瘀血阻滞为标;以益气补血、健脾养肝、化瘀行气为主要治法,用药首重川芎,多用甘温、辛散之品;同时注重调理肝脾、濡润宗筋。处方多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为本病的核心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经验 数据挖掘 王平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天笑 黄湘龙 +5 位作者 霍路遥 符碧峰 高玉萍 苏瑾 杨光 王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5-21,共7页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建库至2020年12月4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文献,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高频被...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建库至2020年12月4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文献,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高频被引文献,采用VOSviewer1.6.15和CiteSpace5.7.R2生成相关文献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的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44篇,该领域研究自1982年开展并逐渐受到重视。涉及作者684名,其中核心作者13名,主要形成以朱立国、王平、詹红生、林定坤、孙武权为代表的5个作者集群;涉及研究机构544所,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涉及关键词730个,形成16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热点集中于不同手法或联用其他干预措施的临床研究,手法量化、效应机制及循证评价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 VOSviewer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天笑 霍路遥 +4 位作者 符碧峰 苏瑾 李远栋 杨光 王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5期2754-2758,2768,共6页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周期为2周。评估2组总体疗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及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疼痛缓解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ASC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疼痛,提高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颈型颈椎病 CASCS评分 疼痛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从经筋理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被引量:10
6
作者 符碧峰 霍路遥 +4 位作者 冯天笑 苏瑾 张君涛 高玉萍 王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812-816,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痹”“腰腿痛”“筋伤”等范畴,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1种,经筋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经筋理论,认为经筋失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痹”“腰腿痛”“筋伤”等范畴,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1种,经筋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经筋理论,认为经筋失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病机,平衡经筋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力学平衡 病机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天笑 黄湘龙 +1 位作者 霍路遥 王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10期1157-1164,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芪-熟地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OP相关靶点,将两者相互映射后获得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分别利用Funrich 3.1.3软件和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19个,作用靶点117个,OP相关靶点3630个,中药-疾病交集靶点83个。经网络拓扑学分析后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IL-6、JUN、VEGFA、TNF、TP53、MAPK1、MAPK8、IL-1β、EGF和PTG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到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影响类固醇受体通路、免疫反应和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层面表明黄芪-熟地黄药对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配体依赖性核受体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活性等分子途径发挥抗OP作用。细胞成分层面表明细胞外、核质等细胞组分可能与黄芪-熟地黄药对抗OP的机制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基因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和代谢相关通路有关。结论: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机制呈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代谢等途径维持机体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发挥抗O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黄芪-熟地黄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携川芎嗪导电水凝胶促进脊髓损伤后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邓博文 蒋昇源 +6 位作者 刘港 李筱叶 白惠中 霍路遥 徐杰 徐林 穆晓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目的探索携川芎嗪导电水凝胶(简称“TGTP”)修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潜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SCI组(B组)、SCI+导电水凝胶组(C组)和SCI+TGTP组(D组)。A组仅切除椎板,其余组构建切除2... 目的探索携川芎嗪导电水凝胶(简称“TGTP”)修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潜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SCI组(B组)、SCI+导电水凝胶组(C组)和SCI+TGTP组(D组)。A组仅切除椎板,其余组构建切除2 mm长脊髓的全横断模型。通过BBB评分法和改良Rivlin-Tator斜板实验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28 d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7、28 d动物取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新生血管,采用Western blot评估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Tie-2蛋白表达;术后28 d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评估促血管新生相关蛋白PDGF-B、PDGF受体β(PDGF receptorβ,PDGFR-β)、VEGF-A、VEGF受体2(VEGF receptor 2,VEGFR-2)的表达情况。术后28 d,采用Masson染色评估损伤区域瘢痕增生,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LFB染色检测髓鞘分布和再生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评估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术后3 d起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D组术后3~28 d BBB评分和斜坡角度显著高于B组,术后14、28 d显著高于C组(P<0.05)。Masson染色示B~D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A组,D组显著低于B、C组(P<0.05);D组断端可见少量散在黑色导电颗粒,周围胶原纤维成分少于C组。Nissl和LFB染色示D组损伤区域脊髓组织神经元及髓鞘结构相对完整、连续,尼氏体数量和髓鞘阳性表达面积明显优于B、C组(P<0.05)。NF200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示,D组损伤区域NF200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优于B、C组(P<0.05)。CD31免疫荧光染色示D组术后28 d荧光强度优于B、C组,可见管状或线性新生血管影。Western blot检测示术后7 d和28 d D组Ang-1、Tie-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 D组PDGF-B、PDGFR-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B、C组,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 D组VEGF-A和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优于B、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仅VEGF-A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仅VEGFR-2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TP可能增强损伤区域再血管化,同时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从而减轻脊髓组织结构损伤,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川芎嗪 水凝胶 神经保护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用于旋提手法规范化培训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霍路遥 符碧峰 +7 位作者 冯天笑 卜寒梅 苏瑾 吴思 李远栋 王平 冯敏山 杨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在颈椎旋提手法操作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已熟练掌握颈椎治疗手法且临床工作5 a以上的20名骨伤科医师,通过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采集每位医师在体质量指数(BMI)设定为正常状态下的手法操作的关键力...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在颈椎旋提手法操作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已熟练掌握颈椎治疗手法且临床工作5 a以上的20名骨伤科医师,通过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采集每位医师在体质量指数(BMI)设定为正常状态下的手法操作的关键力学参数(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然后通过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对20名医师进行2周手法规范化培训,培训后再次使用该系统进行考核并采集数据。比较培训前和培训后总合格率、合格次数、变异系数(CV)等数据指标。结果:培训前总合格率为25%,合格次数为1.30(1,1.75);培训后总合格率为90%,合格次数为2.50(2,3),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Z=-3.510)。培训前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合格率分别为73.30%、36.70%、26.70%,培训后分别为95.00%、91.70%、90.00%,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后的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合格率经检验P值分别为0.079、0.591、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预牵引力(15.41±5.42)N、提扳力(9.75±4.77)N、最大作用力(19.15±6.72)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52、0.489、0.351,培训后预牵引力(16.46±1.44)N、提扳力(9.98±1.99)N、最大作用力(26.70±3.72)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87、0.199、0.139,培训后受力作用参数更加稳定。结论: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用于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良好,经过培训可达到手法操作的标准统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旋提手法 教学机器人 规范化培训 自身对照
原文传递
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10
作者 于大伟 冯天笑 +2 位作者 霍路遥 杨宇航 王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0083-0086,共4页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trigger finger, TF)是手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患者受累的手指关节往往出现疼痛、肿胀以及屈伸活动受限并经常伴有弹响声。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短期内是有效的,但复发率较...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trigger finger, TF)是手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患者受累的手指关节往往出现疼痛、肿胀以及屈伸活动受限并经常伴有弹响声。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短期内是有效的,但复发率较高,尽管外科开放手术可能复发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和副损伤风险无法避免,这使得经皮松解技术治疗TF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满意度。目前中西医治疗TF的松解技术种类颇多,治疗理念亦有不同,本文通过对中西医松解技术治疗TF的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TF的临床松解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扳机指 经皮松解术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