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农药学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1
作者 霍静倩 安泽秀 +1 位作者 陈来 张金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针对部分农药学基础课程偏重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植保人才。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以农药学基础课程为对象,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指导,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对农药学基础课程... 针对部分农药学基础课程偏重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植保人才。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以农药学基础课程为对象,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指导,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对农药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并探讨课程建设路径,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目的在于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植保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农药学基础
下载PDF
Co1.5-玉米秸秆生物炭活化过一硫酸盐高效降解莠去津的研究
2
作者 段伟迪 张志欣 +5 位作者 赵旺 杨冬臣 安泽秀 霍静倩 陈来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为解决莠去津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通过水热、煅烧法成功制备出负载型钴基催化剂复合材料Co1.5-玉米秸秆生物炭并构建了过一硫酸盐高效降解体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和比表面积及孔径表征,获得Co1.5-... 为解决莠去津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通过水热、煅烧法成功制备出负载型钴基催化剂复合材料Co1.5-玉米秸秆生物炭并构建了过一硫酸盐高效降解体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和比表面积及孔径表征,获得Co1.5-玉米秸秆生物炭催化剂的结构特征信息。对Co1.5-玉米秸秆生物炭/过一硫酸盐体系降解性能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Co1.5-玉米秸秆生物炭浓度为0.010 g/L、过一硫酸盐浓度为0.075 g/L时,Co1.5-玉米秸秆生物炭/过一硫酸盐体系30 min对莠去津的降解率达到97.96%。本研究为新型高效、绿色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案,并为实际废水的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钴基催化剂 生物炭 过一硫酸盐 OSID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来 马树杰 +3 位作者 霍静倩 安泽秀 刘秀梅 张金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168-170,178,共4页
新农科建设的提出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涉农相关的实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探索性、综合性,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 新农科建设的提出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涉农相关的实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探索性、综合性,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以及课堂教学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从优化实验内容设计、融入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实验知识的认知深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 专创融合 教学改革探讨
下载PDF
2-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测定
4
作者 高青青 李浩彤 +4 位作者 霍静蕾 王彤萱 王凯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8,110,共7页
本试验采用“一锅法”合成6个2-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结构均经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验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杀菌活性进行评价。在1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3a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0.3%;化合物3a和3f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 本试验采用“一锅法”合成6个2-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结构均经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验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杀菌活性进行评价。在1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3a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0.3%;化合物3a和3f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0%左右,优于阳性对照药剂三唑酮、氰烯菌酯和啶酰菌胺(P<0.05);化合物3a、3e和3f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均在84%以上,与阳性对照相当。然后对化合物进行EC_(50)的测定,化合物3a对禾谷丝核菌EC_(50)为3.290μg/mL,优于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P<0.05)。化合物3e和3f对黄瓜灰霉病EC_(50)值分别为7.408和9.662μg/mL,与阳性对照效果相当(P>0.05)。在100μg/mL浓度下评估了化合物3a、3e和3f对黄瓜灰霉病的活体防治效果,其中化合物3a防效达90%,与对照药剂啶酰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效果相当(P>0.05)。本研究对新型杀菌活性化合物发现和新型杀菌作用靶标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芳基吲哚类化合物 设计合成 杀菌活性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花中叶黄素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霍静倩 王会君 +3 位作者 李永国 龚占虎 赵香莲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明确黄顶菊花中叶黄素的含量及最佳提取方法,经过溶剂筛选,采用石油醚∶无水乙醇=5∶1为提取溶剂,分别在震荡提取、超声波提取和微波提取3种条件下得到叶黄素酯粗品,然后经皂化处理得到叶黄素粗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以确定黄... 为明确黄顶菊花中叶黄素的含量及最佳提取方法,经过溶剂筛选,采用石油醚∶无水乙醇=5∶1为提取溶剂,分别在震荡提取、超声波提取和微波提取3种条件下得到叶黄素酯粗品,然后经皂化处理得到叶黄素粗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以确定黄顶菊花中叶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效率最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叶黄素粗品中叶黄素的含量为83.16%,从而计算出黄顶菊花中叶黄素的含量为8.291mg/100g。该研究为防控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丰富了我国叶黄素资源,降低了叶黄素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叶黄素 提取方法
下载PDF
拟南芥转酮醇酶蛋白AtTKL1的同源建模及与α-三联噻吩结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斌 霍静倩 +3 位作者 邢继红 齐萌 张金林 董金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2-686,共5页
以玉米转酮醇酶(1ITZ)的晶体结构为模板,对拟南芥转酮醇酶(At TKL1)的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和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其氨基酸结合位点为His143,Gly234,Asn263,Arg434,Ser461,Gln488,Phe515,His539,Asp547和Arg598,催化氨基酸位点为Hi... 以玉米转酮醇酶(1ITZ)的晶体结构为模板,对拟南芥转酮醇酶(At TKL1)的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和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其氨基酸结合位点为His143,Gly234,Asn263,Arg434,Ser461,Gln488,Phe515,His539,Asp547和Arg598,催化氨基酸位点为His103和His340.通过分子模拟确定α-三联噻吩与At TKL1的活性口袋可有效结合,且At TKL1的催化位点和结合位点为其与α-三联噻吩结合的关键位点.利用荧光猝灭光谱技术确定At TKL1与α-三联噻吩之间存在结合作用;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加入α-三联噻吩后转酮醇酶蛋白的活性降低,进一步验证了At TKL1与α-三联噻吩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酮醇酶 α-三联噻吩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拟南芥转酮醇酶Transket结构域家族基因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斌 霍静倩 +2 位作者 张哲 齐萌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植物转酮醇酶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酶类,在卡尔文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HMMER程序,对拟南芥转酮醇酶Transket的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获得了12个Transket家族成员,其中AT3G60750是一个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基因。利用MapInspect绘... 植物转酮醇酶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酶类,在卡尔文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HMMER程序,对拟南芥转酮醇酶Transket的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获得了12个Transket家族成员,其中AT3G60750是一个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基因。利用MapInspect绘制了各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拟南芥芯片信息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各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此类蛋白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及分子机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转酮醇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葫芦科杂草小马泡危害玉米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哲 霍静倩 +2 位作者 张志强 王艳辉 张金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4-256,共3页
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属于葫芦科黄瓜属的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属于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和安徽等地,喜生于山坡、田边和路旁。2014年作者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玉米田间调查时发现了小马泡的危害。目前,小马泡对玉米... 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属于葫芦科黄瓜属的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属于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和安徽等地,喜生于山坡、田边和路旁。2014年作者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玉米田间调查时发现了小马泡的危害。目前,小马泡对玉米的生长构成严重影响,常规的防除技术很难防治,因此,亟须制定小马泡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马泡 危害 玉米
下载PDF
噻吩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哲 霍静倩 +3 位作者 赵斌 董海焦 张金林 敖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75,79,共5页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噻吩类化合物,本试验合成了6种噻吩甲酰胺类化合物,命名为Sa^Sf,其结构均经过了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采用油菜平皿法、小杯法、小球藻法和茎叶处理法分别对以上6种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筛选。平皿法结果显...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噻吩类化合物,本试验合成了6种噻吩甲酰胺类化合物,命名为Sa^Sf,其结构均经过了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采用油菜平皿法、小杯法、小球藻法和茎叶处理法分别对以上6种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筛选。平皿法结果显示,化合物Sa^Sf对油菜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Sd的抑制效果较明显。小杯法结果显示,Sa和Sb对马唐和反枝苋的根茎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0%以上;茎叶法处理结果显示,Sa、Sb和Sd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表现出较强的除草活性;小球藻法结果表明,Sa、Sb和Se对小球藻的活性较高。经活性测试,6种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活性,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新的除草作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甲酰胺 合成 除草活性
下载PDF
反枝苋乙酰乳酸合成酶与烟嘧磺隆分子结合模式分析及抗性位点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冬臣 霍静倩 +2 位作者 张哲 齐萌 张金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研究反枝苋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的抗性机制,本研究根据反枝苋的ALS氨基酸序列,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其三维结构,并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预测了反枝苋ALS与烟嘧磺隆分子的结合模式。根据结合模式对已报道的P... 为研究反枝苋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的抗性机制,本研究根据反枝苋的ALS氨基酸序列,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其三维结构,并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预测了反枝苋ALS与烟嘧磺隆分子的结合模式。根据结合模式对已报道的Pro 197和Trp 574等位点突变产生抗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Pro 197和Trp 574等位点的残基与烟嘧磺隆分子之间存在重要的疏水作用和π-π作用等其他相互作用,或该位点的残基具有特殊结构影响着通道形状。分析表明,ALS与烟嘧磺隆之间的氢键、疏水作用等非共价相互作用以及通道形状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二者结合稳定性,从而使杂草产生抗性。基于此结论,本研究预测Val 196、Met 200、Phe 206和Lys 256突变同样可能使杂草对ALS抑制剂敏感度发生变化。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了ALS抗性机制,为反抗性除草剂的分子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乙酰乳酸合成酶 烟嘧磺隆 靶标抗性 同源模建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黄顶菊中除草活性成份Ⅱ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建强 霍静倩 +4 位作者 龚占虎 张静 任承才 康占海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4,共6页
为了控制和利用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并发现新的除草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黄顶菊花中提取并分离出一种除草活性很强的成份Ⅱ。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成份Ⅱ对马唐叶片膜透性、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丙二醛、超氧自由基... 为了控制和利用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并发现新的除草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黄顶菊花中提取并分离出一种除草活性很强的成份Ⅱ。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成份Ⅱ对马唐叶片膜透性、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丙二醛、超氧自由基、含水量、根系活力的变化,以明确其除草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成份Ⅱ在光照条件下对马唐叶片膜透性、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丙二醛、超氧自由基的影响均高于其在黑暗条件下对这些物质的影响。成份Ⅱ是一种光活化物质,其对杂草的除草活性主要是影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本试验为发现新的除草剂作用靶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除草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异香豆素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时佳妹 霍静倩 +1 位作者 张哲 张金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0-534,共5页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6个新型异香豆素噁二唑类化合物4a^4p,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 mg/L下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6个新型异香豆素噁二唑类化合物4a^4p,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 mg/L下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4j(4-[5-(4-氯-苯基)-[1,2,4]噁二唑-3-基]-3-己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的活性最好,对马唐和反枝苋的致死率分别为64%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香豆素 噁二唑 合成 除草活性
下载PDF
细菌HY2除草活性物质发酵条件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海焦 商爱苹 +2 位作者 敖兰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筛选出具有较好除草活性的微生物并对其除草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和分离纯化进行研究,本试验通过分离纯化带鱼体内微生物,测定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进而对影响代谢产物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以明确其最适发酵条件,并对微生物所产生的... 为筛选出具有较好除草活性的微生物并对其除草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和分离纯化进行研究,本试验通过分离纯化带鱼体内微生物,测定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进而对影响代谢产物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以明确其最适发酵条件,并对微生物所产生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菌株HY1、HY2、HY3均为细菌,HY2的除草活性较HY1和HY3强,其代谢产物对马唐的除草活性高于反枝苋。通过对HY2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发现该菌产生除草活性代谢产物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盐加糖培养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5、发酵温度25℃、摇瓶培养3-4d。培养滤液经液-液萃取、薄层层析分离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得到了一种保留时间为3.395min的除草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除草活性物质 发酵条件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卫 李晓天 +5 位作者 任达 赵国存 陈来 霍静倩 王彦恩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设计筛选出具有高除草活性化合物,本研究以前期发现的高除草活性化合物4u为先导,设计合成8个结构新颖的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即3-(噻吩-2-基)-1-嘧啶-1H-吡唑-5-胺衍生物。所有结构均经过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小杯法对上... 为设计筛选出具有高除草活性化合物,本研究以前期发现的高除草活性化合物4u为先导,设计合成8个结构新颖的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即3-(噻吩-2-基)-1-嘧啶-1H-吡唑-5-胺衍生物。所有结构均经过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小杯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测定,分别以4u和莠去津作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在200 mg/L浓度下,化合物5a、5d、5f、5g和5h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5g和5d对油菜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和77%,显著优于对照药4u(60%);化合物5d对反枝苋根长的抑制率为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莠去津(32%);同时,5d对反枝苋茎长的抑制率为64%,优于对照药4u(59%)。由此可知,5d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 合成 除草活性
下载PDF
异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存涛 时佳妹 +5 位作者 高卫 邱辉 郝风娇 杨喜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48,共6页
本课题组前期合成得到3-己基-4-碘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1)和3-己基-4-氰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2)。为得到更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利用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衍生合成,得到5种结构新颖的异香豆素衍生... 本课题组前期合成得到3-己基-4-碘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1)和3-己基-4-氰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2)。为得到更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利用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衍生合成,得到5种结构新颖的异香豆素衍生物3a-3c和4a-4b。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进行确证。利用茎叶处理法、小杯法和水生藻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对马唐和拟南芥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4a和4b对油菜根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化合物3c对马唐茎的生长、3b对反枝苋茎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所有化合物对藻的活性均没大的影响。化合物3a对马唐和拟南芥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可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香豆素类衍生物 衍生合成 除草活性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代谢途径除草剂靶标库的建立及其在反向寻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存涛 高卫 +2 位作者 霍静倩 张金林 曾思瑜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9,共8页
为实现除草剂先导化合物的作用靶标快速、精准预测以及活性分析,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基于化合物结构的反向寻找除草剂靶标的计算机模拟方法。通过分析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氨基酸代谢... 为实现除草剂先导化合物的作用靶标快速、精准预测以及活性分析,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基于化合物结构的反向寻找除草剂靶标的计算机模拟方法。通过分析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氨基酸代谢通路图(ath00460),筛选出调节氨基酸生物合成中的关键蛋白;利用YASARA软件对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进行同源模建以及Autodock vina 4.0软件模拟化合物小分子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方法,对筛选得到调节生成氨基酸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的专一性蛋白进行靶标库的建立,随后利用已知作用靶标的化合物分子进行了可行性与可靠性的验证,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合物结构的反向寻找靶标的计算机模拟方法。通过筛选分析得到了166个调节生成关键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的专一性蛋白(涵盖已报道的18种与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除草剂靶标酶),其中18个蛋白从PDB数据库中下载晶体结构,148个蛋白利用YASARA同源模建;利用烟嘧磺隆、甲磺隆、苯磺隆、灭草喹、多菌灵、毒死蜱六个已知作用靶标的化合物分子进行了可行性与可靠性的验证。本试验得到一种快速高效的基于化合物结构的反向寻找除草剂靶标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预测小分子化合物的靶点与未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为新农药创制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靶标库 反向分子对接 氨基酸代谢
下载PDF
驼源莠去津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萌 周惠 +1 位作者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构建莠去津的快速监测技术,本试验通过美洲驼免疫,成功建立了基于美洲驼多克隆抗体的莠去津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通过棋盘法确定了最佳包被抗原和抗血清稀释倍数,对影响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交叉反应性试验和添加回收试... 为构建莠去津的快速监测技术,本试验通过美洲驼免疫,成功建立了基于美洲驼多克隆抗体的莠去津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通过棋盘法确定了最佳包被抗原和抗血清稀释倍数,对影响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交叉反应性试验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确定最优NaCl浓度为0.2 mol/L,最优甲醇浓度为5%,最佳缓冲液pH值为7.4,在最优条件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的IC_(50)为12.13 ng/mL;同时利用其他3种三氮苯类除草剂及常见环境代谢物进行了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试验,其对特丁津、西玛津和对去异丙基莠去津的交叉反应率较高,其他化合物交叉反应率较低;取河流水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添加回收试验,试验结果与LC-MS比对,添加回收率在90.1%~114.2%之间,说明驼源多克隆抗体的莠去津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可用于检测环境实际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骆驼免疫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分析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党晶晶 许文超 +3 位作者 王亚楠 张红芹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44-46,共3页
为了筛选出对玉米穗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6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拟轮生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为了筛选出对玉米穗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6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拟轮生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毒力较高的杀菌剂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复配,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3种病原真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噻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的毒力较高。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吐丝后期喷施45%噻菌灵·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1 000倍液能够有效控制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平均防效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杀菌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党晶晶 许文超 +4 位作者 张红芹 陈世宇 王亚楠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53-55,共3页
为了明确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利用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杀虫单混用防治... 为了明确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利用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杀虫单混用防治玉米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虫嗪与杀虫单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为1∶1时共毒系数最高,效果最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0%噻虫嗪·杀虫单悬浮剂施用剂量135~270 g/hm^2条件下对玉米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郑单958生长安全,因此,可用于玉米蚜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杀虫单 玉米蚜 农药防治
下载PDF
基于转酮醇酶为靶标的除草活性分子筛选及其除草活性评价
20
作者 高卫 李晓天 +4 位作者 任达 董存涛 陈来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发现新颖结构的转酮醇酶抑制剂,本研究采用swiss-MODE同源模建拟南芥的转酮醇酶蛋白模型,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虚拟筛选。基于转酮醇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预测值,筛选并购买SPECS数据库中的16个化合物。利用小杯法对所筛选出的化合... 为发现新颖结构的转酮醇酶抑制剂,本研究采用swiss-MODE同源模建拟南芥的转酮醇酶蛋白模型,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虚拟筛选。基于转酮醇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预测值,筛选并购买SPECS数据库中的16个化合物。利用小杯法对所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验证。结果显示,在250 mg/L浓度下,化合物1a、1b、1d、1e、1f、1g、1k、1l和1n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1l和1n对反枝苋根长抑制率分别为70%和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45%)和莠去津(56%),同时1l对稗草根长抑制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62%)和莠去津(55%)。另外,油菜经1b处理后表现出叶片黄化失绿等现象,其除草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基于新型的靶标转酮醇酶,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分子对接技术和除草生物活性验证策略,可高效筛选得到除草剂先导化合物,对新型除草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酮醇酶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除草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