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中肌松药使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靳三庆 谭洁芳 +2 位作者 陈秉学 刘颜 邓天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3-54,共2页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首选疗法[1],术中肌松药的应用和一般病例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对47例MG患者术中肌松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4~71岁,...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首选疗法[1],术中肌松药的应用和一般病例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对47例MG患者术中肌松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4~71岁,体重13~78kg。术前用药为哌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肌松药
下载PDF
不同新鲜气体流量对潮气量及通气相关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靳三庆 陈明全 王钟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24-1526,共3页
目的观察新鲜气体流量(FGF)对不同类型麻醉机输出潮气量和通气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 ̄Ⅱ级全麻下拟行脑部手术病人40例,年龄18-60岁。根据使用麻醉机的类型随机分为两组:潮气量非补偿型麻醉机(A组);潮气量补偿型麻醉机(B组),每... 目的观察新鲜气体流量(FGF)对不同类型麻醉机输出潮气量和通气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 ̄Ⅱ级全麻下拟行脑部手术病人40例,年龄18-60岁。根据使用麻醉机的类型随机分为两组:潮气量非补偿型麻醉机(A组);潮气量补偿型麻醉机(B组),每组20例。在FGF为1L/min时调整每个病人的设定潮气量(VTs),使A组病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8-42mmHg,B组病人PETCO2维持在30-35mmHg,VTs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固定不变。两组呼吸频率均为12/min,I∶E为1∶2。20min后依次调整FGF为2、3、4、5、6L/min。每次FGF通气20min,每5min观察记录吸入潮气量(VTi)、呼出潮气量(VTe)、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肺顺应性(C)和PETCO2。结果A组随着FGF增大,潮气量、VTe、Ppeak、Pplat、PEEP均随之增大,而PETCO2随之减少,且在不同FGF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顺应性基本不变(P>0.05);潮气量、Vte均与FGF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B组随着FGF增大,潮气量、VTe、Ppeak、Pplat、PEEP、PETCO2、肺顺应性的变化非常小,在不同FGF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FGF对潮气量补偿型和非补偿型麻醉机的实际输出潮气量和通气相关参数的影响不同。当FGF增加时,潮气量非补偿型麻醉机的输出潮气量随着增加,PETCO2则减小,其他各通气相关参数都会发生改变;而潮气量补偿型麻醉机的各通气相关参数不会随着FGF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气体流量 麻醉机 潮气量 通气相关参数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靳三庆 陈秉学 +1 位作者 谭洁芳 黄文起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方法:分析55例患者术前准备经过,包括抗胆碱酯酶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补钾及麻醉前用药等。比较了术前使用激素(激素组,n=20)和不用者(非激素组,n...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方法:分析55例患者术前准备经过,包括抗胆碱酯酶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补钾及麻醉前用药等。比较了术前使用激素(激素组,n=20)和不用者(非激素组,n=35)术后呼吸恢复经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和因危象或呼吸恢复差而需呼吸支持)。结果:本组患者术前40%存在低钾;术前应用哌替啶不会造成呼吸抑制;术前使用激素与否对术后呼吸恢复无影响(P>005)。结论:MG患者易出现低钾,应予重视;哌替啶1mg·kg-1肌注作为经过充分准备的MG患者术前用药是安全的;本组病例中术前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并未能改善术后呼吸恢复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 术前用药
下载PDF
微低温超极化停跳对犬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靳三庆 徐颖琦 +4 位作者 吴金浪 郭隽英 朱艳玲 陈秉学 王治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从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的角度,比较超极化停跳和去极化停跳(钾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8只纯种比格犬,体质量8.5~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对照组8例。全麻后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 【目的】从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的角度,比较超极化停跳和去极化停跳(钾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8只纯种比格犬,体质量8.5~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对照组8例。全麻后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20mL/kg,全心缺血45min后,恢复灌注60min。实验组的停跳液为温血(34℃)尼可地尔(含尼可地尔400滋mol/L),对照组的停跳液为传统的4℃高钾停跳液(含钾22mmol/L),停跳后两组心脏均局部冰敷以保持低温。心脏停跳期间若出现心电活动,则追加停跳液首量的三分之一。在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40min、主动脉开放30min,用活检针穿刺取右室全层心肌行电子显微镜检查,每个标本随机选取6个视野照片,用图象分析系统分析计算线粒体的面积和周长,并计算得出线粒体体积密度、比表面和单位面积线粒体计数。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因主动脉阻断不全而被剔除,其它各例在实验中均无须追加停跳液。每组3个时间点之间、两组间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olume-density,V/V)、比表面(Rsv)和单位面积线粒体计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们的实验方案下,超极化停跳和高钾停跳都能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且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线粒体 超极化停跳 保护作用 犬心肌 微低温 主动脉阻断 电子显微镜检查 心肌保护效果 体外循环模型 尼可地尔 体积密度 停跳液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开放 实验组 对照组 全心缺血 心电活动 心脏停跳 系统分析 图象分析
下载PDF
尼可地尔停跳心脏效果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靳三庆 黄文起 +8 位作者 陈秉学 徐颖琦 朱艳玲 黄伟明 王治平 顾勇 金沐 华海音 杨广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14-915,共2页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停跳心脏的效果。方法 选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5 例,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200 μmol/L温血尼可地尔(Ⅰ组)500 mL,观察心脏停跳情况。30 min 后开放,观察心脏复跳...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停跳心脏的效果。方法 选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5 例,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200 μmol/L温血尼可地尔(Ⅰ组)500 mL,观察心脏停跳情况。30 min 后开放,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复跳30 min 再阻断升主动脉,灌注100 μmol/L温血尼可地尔( Ⅱ组) ,其他同Ⅰ组。第2 次复跳30 min 后第3 次阻断,造成单纯全心缺血,观察心跳情况。结果 两组浓度的药物均可使犬心停跳,再灌注后可复跳;单纯全心缺血30 min 未见停跳。结论 200 μmol/L和100 μmol/L的尼可地尔均可使犬心停跳,再灌注后可复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心脏麻痹 超极化 心脏停跳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成人术后急性疼痛PCIA治疗规范化管理建议 被引量:32
6
作者 黑子清 靳三庆 +9 位作者 李雅兰 刘克玄 刘中杰 彭书崚 屠伟峰 吴先平 肖晓山 徐建国 徐世元 赵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operative pain,APP)是患者受到手术刺激后的一种包括生理、心理及行为等的一系列反应,其主要集中在术后24~72h,增加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严重者可影响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急性疼痛 规范化管理 PCIA 治疗 成人 手术刺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时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镇静对血糖和皮质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宏 钟凤华 +2 位作者 梁慧明 靳三庆 蒋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7-851,共5页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时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镇静对患者血糖、皮质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以探讨椎管内麻醉时复合静脉镇静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入镇静组(n=20)与对照组(n=20):镇静组按首量咪...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时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镇静对患者血糖、皮质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以探讨椎管内麻醉时复合静脉镇静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入镇静组(n=20)与对照组(n=20):镇静组按首量咪哒唑仑40μg/kg+布托啡诺15μg/kg及维持量每小时咪哒唑仑20μg/kg+布托啡诺7.5μg/kg给药;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按盲法要求给药。测定术前1d上午9时、入手术室后10min、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糖、血清皮质醇浓度;入手术室后15min、术后24h分别调查患者术前、术中的焦虑程度;记录麻醉前、给药后0、5、10、20、30、60min以及手术结束后0、10、20、30min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镇静警觉评分(OAA/S)。【结果】麻醉前各项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静组患者术中OAA/S3~4分,BIS70~90,处于浅镇静状态;术中、术毕镇静组的血糖、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组术中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期间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浅镇静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水平及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咪达唑仑 布托啡诺 术中镇静 血糖 血清皮质醇 焦虑情绪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塞 被引量:43
8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7 位作者 钟雪云 钟立业 陈惠珍 彭龙云 曾武涛 靳三庆 张希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4h、48h和 2周后杀死大鼠 ,取出心脏 ,检测心肌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对照组可见散在心肌梗塞灶 ,坏死区周围有多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而治疗组大鼠心肌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 ,浸润的细胞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48h后对照组心肌梗塞灶进一步扩大 ,呈散在片状分布 ,而治疗组心肌梗塞灶扩大不明显 ,呈散在灶性分布 ,并可见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 ;2周后 ,治疗组未见明显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 ,可见新生的心肌细胞生长。结论 :G -CSF对缺血濒死心肌有保护作用 ,用G -CSF动员骨髓来源的干细胞进行“自我移植”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髓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MI
下载PDF
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莫晓飞 梁慧明 +3 位作者 肖艳红 文依 袁毅 靳三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回肠造口关闭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镇静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镇静组静脉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0.6 mg·kg^(-1)·min^(-...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回肠造口关闭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镇静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镇静组静脉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0.6 mg·kg^(-1)·min^(-1),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2~3分时调整为维持量3 mg·kg^(-1)·h^(-1),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使用状态焦虑量表(SAI)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天分别评定患者术前和术中焦虑程度;记录入室安静5 min(T_0)、椎管内穿刺时(T_1)、穿刺完成平卧位时(T_2)、给静脉药后20(T_3)、40(T_4)、60(T_5)s、手术开始后2(T_6)、4(T_7)、6(T_8)、8(T_9)、10(T_(10))、40(T_(11))min患者的MBP、HR、SpO_2、OAA/S评分以及脑功能状态指标:小波指数(WLi)、焦虑指数(ANXi)、舒适指数(CFi)和疼痛指数(Pi)。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于术后第1天调查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测定麻醉前和术毕血清皮质醇浓度,计算△皮质醇浓度=麻醉前皮质醇浓度-术毕皮质醇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患者术中SAI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患者T_6~T_(10)时间点的MBP、HR、SpO_2和T_6~T_(11)时间点的OAA/S、WLi、ANXi、CFi、P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其余时间点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静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较高(Z=2.07,P<0.05)。镇静组患者△皮质醇浓度为正值,说明患者皮质醇浓度术毕较麻醉前低,而对照组患者△皮质醇浓度为负值,说明患者皮质醇浓度术毕较麻醉前高,两组间△皮质醇浓度有统计学差异(t=4.75,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时辅以丙泊酚镇静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麻醉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镇静 心理应激 皮质醇
下载PDF
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麻对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郡兴 蓝绮云 +1 位作者 靳三庆 陈裕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行腰麻对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及寒颤等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1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与非芬太尼组(N组),每组70例,产妇入室后随机进行保温并行腰硬联合麻醉。F组以重比重布比卡因...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行腰麻对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及寒颤等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1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与非芬太尼组(N组),每组70例,产妇入室后随机进行保温并行腰硬联合麻醉。F组以重比重布比卡因9mg与芬太尼20μg行腰麻,N组以重比重布比卡因9mg行腰麻,调节产妇痛觉阻滞平面达胸6节段后开始手术。记录两组术中硬外用药量、发生牵拉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寒颤、需要静脉辅助芬太尼的例数与术毕按压子宫底部时的疼痛评分;记录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结果:F组牵拉反应评分、术毕压宫底时产妇的疼痛评分、需静脉辅助芬太尼的例数以及硬外追加药量均低于N组、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多于N组(P<0.05),两组其余的观察指标无差别(P>0.05)。结论:芬太尼20μg联合重比重布比卡因9mg行腰麻,能提高麻醉质量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的风险,但不能减少产妇寒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腰麻 剖宫产 麻醉效果 寒颤
下载PDF
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1
作者 黑子清 黄焕森 +7 位作者 靳三庆 李雅兰 彭书崚 屠伟峰 肖晓山 肖金仿 徐世元 赵国栋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533-2535,共3页
该专家共识经多方多次征询意见,几经易稿,形成此稿。作者排名按拼音为序,徐世元教授执笔,供麻醉临床工作着参考。
关键词 抗胆碱能药物 麻醉前 专家 应用 临床工作
下载PDF
无痛肠镜麻醉中不同给药方法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白虹 李飞 +3 位作者 靳三庆 文依 李欣洋 康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88-2290,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滴定麻醉和传统麻醉方法用于无痛肠镜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寻找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给药方法;评估不同滴定诱导终点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差别。方法:拟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MOAA/S评分达1分为诱导终点组(M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滴定麻醉和传统麻醉方法用于无痛肠镜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寻找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给药方法;评估不同滴定诱导终点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差别。方法:拟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MOAA/S评分达1分为诱导终点组(M组)、睫毛反射消失为诱导终点组(E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记录各组呼吸抑制、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和苏醒时间。记录不同时点的平均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结果:和C组相比,M组和E组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少(P<0.05),苏醒时间短(P<0.05)。M组和E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用药方法,丙泊酚滴定麻醉用于肠镜检查可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苏醒迅速。以MOAA/S达到1分或睫毛反射消失为诱导终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肠镜 麻醉
下载PDF
利多卡因含漱并雾化吸入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单热爱 靳三庆 +2 位作者 叶军明 彭道珍 黄志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含漱并雾化吸入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ASA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麻成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喷喉组,每组20例.呼吸道黏膜的表面麻醉方法为...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含漱并雾化吸入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ASA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麻成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喷喉组,每组20例.呼吸道黏膜的表面麻醉方法为:雾化组用2%利多卡因10 ml含漱2 min,再用1.5%利多卡因0.1 ml/kg雾化吸入;喷喉组咽喉部喷入1%丁卡因3次后再用2%利多卡因2 ml环甲膜穿刺注射;其余麻醉措施相同.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插管失败例数、插管时有无呛咳反应等.结果雾化组呛咳反应轻、发生例数少,喷喉组呛咳反应剧烈、发生例数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雾化组20例患者全部完成清醒气管插管,而喷喉组16例完成清醒气管插管,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BP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雾化组的DBP,HR较平稳,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可提供较好的插管条件,优于传统咽喉喷雾后环甲膜穿刺注射局麻药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雾化 气管插管 清醒 全麻
下载PDF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肺开放策略对肺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宏 王薇 +3 位作者 廖耀军 郑志楠 张南荣 靳三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7,共7页
[目的]探索外科手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断肺复张手法(RM)联合中等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构成的肺开放策略(OLS)对血浆中肺损伤标志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及Clara细胞蛋白(CC16)浓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行择... [目的]探索外科手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断肺复张手法(RM)联合中等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构成的肺开放策略(OLS)对血浆中肺损伤标志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及Clara细胞蛋白(CC16)浓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1:1)分为开放策略组(OLS)和非开放策略(NOLS)组.两组均使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OLS组机械通气期间间断给予RM并设置PEEP为6~8 cmH2O,NOLS组不予RM及PEEP.麻醉诱导前(T1)、术毕后即刻(T2)及术后第3天(T3)分别取血检测血浆sRAGE、CC16浓度.[结果]在T1、T2、T33个时间点,血浆sRAGE、CC16浓度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T2、T3 sRAGE浓度高于T1,T3sRAGE浓度高于T2,T3 CC16浓度高于T1、T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断RM联合中等水平PEEP的肺开放策略不能改变术后三天内血浆肺损伤标志物sRAGE和CC16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开放策略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 肺损伤标志物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 Clara细胞蛋白
下载PDF
饱胃急诊剖宫产麻醉选择现状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郡兴 白虹 +2 位作者 庞婷 詹鸿 靳三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48-3650,共3页
目的:调查饱胃(禁食时间不足)产妇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选择现状,包括选用的麻醉方式及其理由与顾虑、反流误吸的情况、相关争议等问题,以初步了解我国饱胃急诊剖宫产麻醉方法的选择情况。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参加2011年12月于西安... 目的:调查饱胃(禁食时间不足)产妇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选择现状,包括选用的麻醉方式及其理由与顾虑、反流误吸的情况、相关争议等问题,以初步了解我国饱胃急诊剖宫产麻醉方法的选择情况。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参加2011年12月于西安举行的第七届《中华麻醉学杂志》学术论坛的麻醉学者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后回收得到三甲综合医院麻醉科行政主任的答卷30份,分别来自全国16个省(直辖市)。在三甲综合医院中,近1年来90%的医院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数量多于每月5台;腰-硬联合麻是此类手术主要的麻醉方式(P<0.05);66.7%的医院在该类手术中从未发生过误吸(P<0.05);80%的医院在5年前已经选择椎管内麻醉作为此类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P<0.05);由于担心产妇术中发生误吸,大部分的麻醉科主任对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仍存有较大的顾虑(P<0.05)。结论:目前在三甲综合医院中,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已经较为常见,腰-硬联合麻醉是其主要的麻醉方式;大部分麻醉科主任仍然对此类手术的麻醉有可能产生呕吐误吸抱有较大的顾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剖宫产 饱胃 调查
下载PDF
全麻诱导时丙泊酚滴定给药与传统给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丽红 田京灵 +3 位作者 靳三庆 芦坤 梁慧明 胡琼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全麻诱导时滴定给药和传统给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求更安全、合理的麻醉诱导方案。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Ⅱ级、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 目的:比较丙泊酚全麻诱导时滴定给药和传统给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求更安全、合理的麻醉诱导方案。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Ⅱ级、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Ⅰ组为传统给药组,按丙泊酚传统量2 mg.kg-1以250 mg.min-1的速度静脉泵注;Ⅱ组为滴定给药组,丙泊酚以1 mg.kg-1.min-1的速度静脉泵注,滴定至患者镇静警觉(OAA/S)评分1分,改为1 mg.kg-1.h-1维持。2组均在泵注丙泊酚的同时,给予芬太尼4μg.kg-1以注射泵注入。传统组给丙泊酚后1 min、滴定组入睡后给予顺阿曲库铵2 mg.kg-1静推,4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插管期间各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血压下降超过30%的例数。术后第2 d询问患者对插管过程是否有记忆。结果:2组均在一次试插即完成气管插管,术后随访均对插管过程无记忆。Ⅱ组SBP和MBP在给药后1 min、3 min及DBP在给药后1 min下降幅度均较Ⅰ组小(P<0.01)。Ⅱ组血压下降超过30%的例数较Ⅰ组少(P<0.01)。结论:和传统的给药方法相比,全麻诱导时丙泊酚滴定给药既能满足气管插管所需要的麻醉深度,又能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全麻诱导 滴定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单纯高胆固醇或其合并玉米油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文依 周燕 +4 位作者 刘翔 张南荣 王红丽 吕保峰 靳三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胆固醇饮食与胆固醇合并玉米油饮食用于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靠性及其所形成斑块面积的大小,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提供基本数据。方法: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即普通饲料组(C组)、单纯高胆固... 目的:比较单纯胆固醇饮食与胆固醇合并玉米油饮食用于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靠性及其所形成斑块面积的大小,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提供基本数据。方法: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即普通饲料组(C组)、单纯高胆固醇饲料组(H1组)和高胆固醇玉米油饲料组(H2组)。实验开始前至第12周,每周末称动物体重。分别于实验开始前、第12周末时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12周末将动物麻醉后,从主动脉根部起取胸主动脉8 cm行脂肪染色,观察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测定斑块面积(PA)占主动脉内膜面积(IA)百分比(PA/IA)。结果:实验第12周末,H1组和H2组的HDL-C、LDL-C和TC水平均高于C组(P<0.05),H2组TG高于C组(P<0.05);H2组HDL-C水平高于H1组(P<0.05),但2组间LDL-C、TC及T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H1组和H2组兔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模成功率为100%。H1组及H2组PA/IA分别为(49.74±18.78)%和(56.95±26.74)%,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C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高胆固醇饮食或高胆固醇加玉米油饮食均能成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饲养12周的建模成功率均为100%,且2种方法对形成斑块的面积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动物 胆固醇 玉米油
下载PDF
不同滴定终点在无痛取卵术滴定麻醉中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红斌 白虹 +4 位作者 文依 李冬雪 李子嘉 陈丽红 靳三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麻醉中不同滴定终点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探索无痛取卵术麻醉时的最佳滴定麻醉方案.[方法]150例拟行无痛取卵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MOAA/S评分组(M组)、Ramsay镇静评分组(...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麻醉中不同滴定终点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探索无痛取卵术麻醉时的最佳滴定麻醉方案.[方法]150例拟行无痛取卵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MOAA/S评分组(M组)、Ramsay镇静评分组(R组)及脑电双频谱指数组(B组),每组50例.3组病人于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1 min后开始诱导,采用丙泊酚滴定给药方式,以1 mg· kg-1· min-1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分别以MOAA/S评分达1分、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以及BIS值达40 ~ 50为诱导终点.麻醉维持阶段3组均在丙泊酚4 mg· kg1·h-1持续静脉泵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记录患者各时间点时平均动脉压(M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不良反应例数并记录操作者和患者术后对麻醉的满意度情况.记录丙泊酚诱导用药量、维持用药量及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结果]MAP的变化在诱导完毕时、进针后3 min R组较B组平稳(P<0.05),SBP的变化诱导完毕时R组较B组平稳(P<0.05).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氧血症、低血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B组操作者及患者术后满意度均高于M组(P<0.05),而R组和B组间操作者及患者术后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丙泊酚诱导用药量、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用药总量及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3种滴定麻醉的给药方案在无痛取卵术中均可获得较满意的麻醉.相对地,以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作为滴定诱导终点应用于无痛取卵术滴定麻醉时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获得患者及操作者更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诱导 滴定给药 无痛取卵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子嘉 芦坤 +3 位作者 王凯 赵颖茵 黄霞 靳三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探索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预计无困难气道并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常规... 目的探索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预计无困难气道并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常规用纯氧行预给氧(n=40);Ⅱ组患者全麻诱导前空气面罩通气(n=40)。两组患者均由两位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诱导期间进行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由助手进行气体的调整(给纯氧或给空气)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及相关指标的观察记录。在完成气管插管前SpO_2低于90%则认定为失败病例,同时给予纯氧面罩通气。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均不予通气,直至SpO_2降至90%。记录失败病例数,无通气安全时限(即无通气状态下SpO_2≥90%的持续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长。结果两组均无失败病例。Ⅰ组和Ⅱ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分别为469.5±143.0 s和63.6±20.0 s,气管插管时长分别为34.4±12.6 s和32.8±9.6 s。两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均显著大于气管插管时长(P<0.01)。两组的气管插管时长的差异以及气管插管完成时SpO_2≥90%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著小于Ⅰ组(P<0.01),且和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空气面罩通气情况下的全麻诱导可提供较充足的无通气安全时限以完成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给氧 全身麻醉 无通气 插管法 气管内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剖宫产的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京灵 李飞 +2 位作者 靳三庆 赵阳 陈郡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61-4163,共3页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价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腰麻联合硬外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患者30例,入手术室后万汶500mL扩容。选择L2-3间隙行椎管内穿刺...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价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腰麻联合硬外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患者30例,入手术室后万汶500mL扩容。选择L2-3间隙行椎管内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外针置入腰麻针,向头端注射0.5%罗哌卡因2.2mL(0.1mL/s),记录麻醉前后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记录麻醉平面、肌松效果、舒适程度、并发症、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30例麻醉效果均为优,肌松均为1级,产妇舒适度评分为3分的有26例。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发生低血压4例,恶心3例,寒战2例。结论:0.5%罗哌卡因2.2mL腰麻联合硬外麻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麻醉效果满意,肌松条件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