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四味黄芪散通过AMPK蛋白诱导的自噬信号通路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生花 杨全余 +1 位作者 嘎琴 靳国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藏药四味黄芪散(SW)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药物组,两低氧组根据暴露低氧时间又各分为d 1、3、7、15、30组,共10个小组。常氧组置于海拔2260 m的大气环境,不予干预... 目的探讨藏药四味黄芪散(SW)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药物组,两低氧组根据暴露低氧时间又各分为d 1、3、7、15、30组,共10个小组。常氧组置于海拔2260 m的大气环境,不予干预;低氧10个组置于模拟海拔5000 m的低压氧舱,低氧药物组给予SW混悬液(0.42 g/100 g)灌胃,低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每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测定Ppa、RV/(LV+S);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p-AMPK、ULK-1、LC3Ⅰ/LC3Ⅱ蛋白水平。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大鼠Ppa、RV/(LV+S)比值随暴露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并与肺动脉平滑肌层厚度和肺组织亚细胞器变化保持一致。肺组织p-AMPK蛋白表达水平也轻度上调(P<0.05),ULK-1、LC3Ⅱ明显上调(P<0.01),尤以急性低氧期变化明显;与低氧对照组相比,低氧药物组Ppa升高幅度和肺动脉平滑肌层增厚程度明显减缓(P<0.05~0.01),而肺组织中p-AMPK、ULK-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随暴露低氧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增高(P<0.05~0.001),尤以慢性低氧为甚。结论SW可通过上调AMPK自噬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四味黄芪散 干预 AMPK 自噬信号通路 低氧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AMPK自噬信号通路在藏药四味黄芪散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清月 姜欣宇 +1 位作者 李生花 靳国恩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目的研究AMPK自噬信号通路在藏药四味黄芪散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变化特点,探究自噬活动是否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方法将130只大鼠(雄性Wistar)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四味黄芪散组和低氧红景天组。将... 目的研究AMPK自噬信号通路在藏药四味黄芪散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变化特点,探究自噬活动是否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方法将130只大鼠(雄性Wistar)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四味黄芪散组和低氧红景天组。将作为常氧对照组的10只大鼠暴露于2260 m海拔环境(室内)饲养并测定相关指标;另三组大鼠置于低压氧舱(模拟5000 m海拔),每组再根据暴露低压低氧时间又分为1、7、15、30 d组,每组10只,测定各时间点相关指标。测定指标包括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和eNOS、ET-1、AMPK、ULK1、Bcl-2、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四味黄芪散组和低氧红景天组mPAP和RV/(LV+S)均降低(P<0.05)。低氧四味黄芪散组eNOS、AMPK于后期升高,前期ET-1、ULK1和Beclin1低于低氧红景天组(P<0.05),后期高于低氧红景天组(P<0.05),前期Bcl-2高于低氧红景天组(P<0.05),后期低于低氧红景天组(P<0.05),LC3高于低氧红景天组(P<0.05)。结论1.藏药四味黄芪散和红景天均能减缓低氧性肺动脉压的升高和右心室增厚,其作用与上调eNOS和下调ET-1水平有关,前者略优于后者。2.低氧能上调AMPK的表达,藏药四味黄芪散和红景天均能影响ULK1的自噬活动,藏药四味黄芪散可激活低氧后期的自噬活动,而红景天可影响低氧早期的自噬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四味黄芪散 红景天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自噬信号
下载PDF
十五味沉香散等5种藏药抗慢性缺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靳国恩 张伟 +4 位作者 杨应忠 杨全余 周晓梅 多杰 格日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十五味沉香散 慢性缺氧 藏药 实验研究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病理生理特征 慢性高原病 细胞过度增殖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理功能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靳国恩 韵海霞 +4 位作者 马兰 白振中 杨应忠 曹越 格日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713-4716,共4页
背景:国内外关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研究主要以模拟海拔进行,少数情况下进行现场研究,但在现场究竟多长时间可以使平原大鼠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功能反应进行初步... 背景:国内外关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研究主要以模拟海拔进行,少数情况下进行现场研究,但在现场究竟多长时间可以使平原大鼠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功能反应进行初步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09在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和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160~200g,雌雄各半。10只高原鼠兔(Pika)于青海玛多县4300m现场捕获,体质量100~180g。促红细胞生成素试剂盒由美国R&DSystems公司提供。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原15和30d两组(雌雄分开),每组各15只,运至海拔4300m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饲养。余20只大鼠为对照组在西宁海拔2260m饲养。另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对照组。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原15d组和高原30d组中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阳性数。②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比较。③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氧饱和度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原15,30d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升高,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原15d对照组中血红蛋白>207g/L,红细胞压积>65%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占75%,高原30d组中占93%。高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值显著高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30d才可完全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在不同海拔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模型 动物 生理功能
下载PDF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压力升高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靳国恩 杨全余 +3 位作者 曹成珠 严云飞 杨春燕 李生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观察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压力升高干预作用,从而证实ET-1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方法:将16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二十味沉香丸藏药组和平原对照组,于给药后第1、3、7、15、30天用生理信号采集系... 目的:观察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压力升高干预作用,从而证实ET-1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方法:将16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二十味沉香丸藏药组和平原对照组,于给药后第1、3、7、15、30天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肺动脉压并计算左右心室质量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HIF-1α和ET-1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ETA受体水平。结果:与高原对照组比较,藏药二十味沉香丸组动物肺动脉压自给药后第7天显著降低(P<0.01),自第3天左右心室比及血清HIF-1α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第3、7天血清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时间点肺组织ETA受体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01)。结论:ET-1是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壁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只在低氧早期发挥作用,并不参与低氧后期的肺动脉压升高。藏药二十味沉香丸能够防止大鼠肺动脉压过度升高和右心室壁增厚,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ET-1和ETA受体水平或抑制HIF-1α后间接引起ET-1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 ET-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高原肺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理机能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靳国恩 马兰 +3 位作者 韵海霞 白振忠 杨应忠 格日力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建立高原病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机能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5天和30天2个组后运至海拔4300m处饲养。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Pap、RV/(LV+S)比值等测定。另外,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较低海拔(2260m)对照... 目的建立高原病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机能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5天和30天2个组后运至海拔4300m处饲养。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Pap、RV/(LV+S)比值等测定。另外,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较低海拔(2260m)对照组,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4300m)对照组。结果30只Wistar大鼠经15天和30天饲养后,两个实验组Pap、RV/(LV+S)比值分别为42.80±6.09、0.50±0.06(15天);50.0±10.20、0.50±0.08(30天),显著高于高原对照组(21.88±6.09,0.32±0.03)和较低海拔组(24.50±8.06,0.30±0.01),P值均小于0.01。15天和30天组HAPH患病率分别为87%和100%,但体循环压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15天就可完全建立高原肺动脉高压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与高原特有动物具有对低氧环境的不同生理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动脉高压症 动物模型 生理机能反应
下载PDF
西宁地区TBM患者血清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靳国恩 李生花 +3 位作者 耿排力 杨泽洲 毛辉青 汪如源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 1 8例结核病患者血清Zn、Cu、Fe、Mn、Al等 5种微量元素水平。结果 结核感染患者血清中 ,Fe、Mn水平明显高于正...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 1 8例结核病患者血清Zn、Cu、Fe、Mn、Al等 5种微量元素水平。结果 结核感染患者血清中 ,Fe、M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Zn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u、Al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区 结核性脑膜炎 微量元素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靳国恩 陈国俊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Varian -6 4 0AA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11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Zn、Cu、Fe、Mg等微量元素水平。结果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 ,Zn、Cu、Fe...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Varian -6 4 0AA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11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Zn、Cu、Fe、Mg等微量元素水平。结果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 ,Zn、Cu、Fe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Mg无明显变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清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细胞氧感受器最新研究进展
9
作者 靳国恩 李生花 格日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6-538,共3页
关键词 细胞氧感受器 研究进展 科学假设 研究方向 血红蛋白 氧感受器
下载PDF
纳洛酮可阻断低氧对室旁核刺激的降压效应
10
作者 靳国恩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室旁核的阿片肽在家兔急性低氧下的循环反应。方法 动物麻醉制动 ,经人工呼吸机吸入含量为 11%的低氧混合气。对照组 (n =10 )在PVN注射生理盐水 10 0 μl;实验组 (n =10 )PVN注射纳洛酮 (4 0 μg/10 0 μ1)。 结果 两组动... 目的 探讨室旁核的阿片肽在家兔急性低氧下的循环反应。方法 动物麻醉制动 ,经人工呼吸机吸入含量为 11%的低氧混合气。对照组 (n =10 )在PVN注射生理盐水 10 0 μl;实验组 (n =10 )PVN注射纳洛酮 (4 0 μg/10 0 μ1)。 结果 两组动物PVN注射后MAP和HR无显著改变 ;低氧 5分钟后 ,对照组与实验组MAP和HR均有一定的降低 ,但对照组MAP下降更为明显 ,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HR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VN除具有AVP的升压作用外 ,还参与了低氧性心血管调节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阻断 PVN 低氧 降压
下载PDF
藏羚羊肌红蛋白(MGB)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兰 白振忠 +3 位作者 杨应忠 靳国恩 韵海霞 格日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探讨藏羚羊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骨骼肌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MGB基因编码区cDNA片段,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DH5α菌。扩增培养后鉴定... 为了探讨藏羚羊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骨骼肌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MGB基因编码区cDNA片段,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DH5α菌。扩增培养后鉴定阳性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MGB基因编码区由465bp组成,编码154个氨基酸。其序列与绵羊、牛、猪、人、小鼠、大鼠的同源性分别是98%、97%、90%、86%、82%、81%。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牛有98%同源性,而与猪、人、小鼠及大鼠分别有89%、85%、80%、79%的同源性。与NCBI数据库登录的绵羊的MGB cDNA序列比较发现,藏羚羊MGB基因的21位和78位密码子分别发生了突变(GGT→GAT和GAA→AAG),其对应的氨基酸分别由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及谷氨酸变为赖氨酸。至此,成功克隆出藏羚羊MGB基因编码区,为进一步揭示藏羚羊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羊 肌红蛋白 基因克隆 低氧适应
下载PDF
三味檀香水提液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韵海霞 靳国恩 +3 位作者 杨梅 马兰 王海洁 格日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三味檀香水提液(ESWTX)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张力记录法,观察ESWTX对去甲肾上腺素(NE)、KCl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ESWTX能使NE、KCl收缩血管平滑肌的最大反应下降,作用机制与维... 目的探讨三味檀香水提液(ESWTX)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张力记录法,观察ESWTX对去甲肾上腺素(NE)、KCl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ESWTX能使NE、KCl收缩血管平滑肌的最大反应下降,作用机制与维拉帕米相似;对NE、KCl收缩达峰值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对NE引起的依赖于细胞内钙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外钙收缩的抑制作用比较弱。结论ESWTX的作用类似于维拉帕米,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钙离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味檀香 主动脉环 血管平滑肌 收缩
下载PDF
常氧和急性低氧下大鼠传导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颖 邹飞 +5 位作者 蔡春青 吴航宇 韵海霞 陈云天 靳国恩 格日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7-482,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大鼠传导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电生理特征及对急性低氧的反应。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出1-2级分支的PASMCs,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研究常氧及急性低氧状况下细胞钾电流的差异... 本文旨在研究大鼠传导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电生理特征及对急性低氧的反应。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出1-2级分支的PASMCs,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研究常氧及急性低氧状况下细胞钾电流的差异,并在常氧下先后使用iBTX和4-AP阻断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large conductance Ca-activated K^+,BKCa)通道及延迟整流性钾离子(delayed rectifier K^+,KDR)通道后,观察细胞钾电流特征。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及电生理特征可将PASMCs分为Ⅰ、Ⅱ、Ⅲ类。iBTX对Ⅰ类细胞几乎无作用,而4-AP几乎完全阻断它的钾电流;Ⅱ类细胞的钾电流在加入iBTX后大部分被抑制,其余的对4.AP敏感;Ⅲ类细胞的钾电流对iBTX及4-AP均敏感。急性低氧对三类细胞的钾电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使Ⅰ类细胞的膜电位显著升高,而Ⅱ、Ⅲ类细胞膜电位升高的程度不如Ⅰ类显著。结果表明,传导性肺动脉有3种形态及电生理特性不同的PASMCs,在急性低氧时其钾电流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同时静息膜电位也有不同程度去极化,这些可能参与急性低氧时传导性肺动脉舒缩反应的调节。KDR及BKCa通道在3种细胞中的比例不同可能是急性低氧对3种PASMCs影响不同的离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低氧 钾通道
下载PDF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对暴露高原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生花 曹成珠 +4 位作者 杨春燕 杨全余 严云飞 王建新 靳国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78-2281,共4页
目的探讨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是否能够上调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而发挥舒张血管、防止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高原药物组和平原对照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H... 目的探讨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是否能够上调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而发挥舒张血管、防止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高原药物组和平原对照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用ELASA方法测定血清e NOS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e NOS蛋白水平。结果高原对照组和高原药物组大鼠Pap随在高原饲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1),高原对照组Pap增长幅度远大于高原药物组(P<0.01)。高原对照组大鼠血清e NOS水平在低氧早期升高明显(P<0.05),但后期并不升高,甚至低于正常水平,而高原药物组大鼠血清e NOS的量低氧早期升高明显,并在30d内一直保持于较高水平(P<0.05)。e NOS蛋白在高原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特别是在低氧后期而非早期,其结果不同于血清;高原药物组大鼠肺组织中呈现先高后低的特征,但总体表达量低于高原对照组,与血清水平不同,其原因不十分清楚。结论 e NOS可通过舒张血管和防止肺血管壁增厚而降低大鼠肺动脉压,其只在低氧早期发挥作用,并不参与低氧后期以血管重建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可能够通过间接或直接上调血清e NOS水平防止大鼠肺动脉压过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八味沉香散水提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永芳 杨梅 +2 位作者 寇毅英 靳国恩 格日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观察八味沉香散水提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八味沉香散水提液对大鼠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心电图Ⅱ导联T波、J点变化情况及其对血清乳酸脱氢... 目的观察八味沉香散水提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八味沉香散水提液对大鼠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心电图Ⅱ导联T波、J点变化情况及其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的影响。结果八味沉香散水提液能明显改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J点位移和T波变化,降低大鼠血清CK和LDH水平。结论八味沉香散水提液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味沉香散 心肌缺血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藏药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生花 靳国恩 李卫东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在高原现场对藏药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AMS)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来自格尔木的登山队员41名,其中男性35名,女性6名。随机分为红景天组、醋氮酰胺组和未服药组。分别在海拔2 900 m、5 050 m和5 600 m不同高度检... 目的在高原现场对藏药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AMS)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来自格尔木的登山队员41名,其中男性35名,女性6名。随机分为红景天组、醋氮酰胺组和未服药组。分别在海拔2 900 m、5 050 m和5 600 m不同高度检测登山队员的SaO2、HR、BP和调查AMS症状,并结合一些体征、登山成功率及AMS发生率评价红景天抗缺氧作用。结果在海拔5 050 m,红景天组SaO2〔(74.7±8.5)%〕明显高于未服药组〔(66.0±8.9)%〕(P<0.01),略低于醋氮酰胺组;在5 600 m略下降,仍比未服药组高(P<0.05),与醋氮酰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海拔5 050 m,红景天组HR〔(94.2±14.7)b/min〕显著低于未服药组〔(110.1±11.0)b/min〕(P<0.01);在海拔2 900 m和5 600 m,3个组HR无明显差异。3个组成功登上6 178 m顶峰的人数中,醋氮酰胺组占本组队员84.6%;红景天组占本组队员66.7%,未服药组仅占本组队员36.8%。根据AMS评分,未服药组2人患AMS,而红景天和醋氮酰胺组未出现AMS。结论红景天不仅有预防AMS作用,而且能提高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急性高原病(AMS) 运动能力 高原
下载PDF
急性高原脑水肿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云天 胡颖 +3 位作者 靳国恩 张雪峰 张梅 格日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脑水肿(HACE)和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0名登山队员进行调查,统计该人群HACE和HAPE的患病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海拔2 800 m地方测定7人血清中的IL-6,在海拔5 050 m地方测...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脑水肿(HACE)和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0名登山队员进行调查,统计该人群HACE和HAPE的患病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海拔2 800 m地方测定7人血清中的IL-6,在海拔5 050 m地方测定27人血清中的IL-6(不包括海拔2 800 m地方测定的7人),并进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测量,以评价他们的缺氧程度。结果海拔5 050 m地方的HACE总患病率是3.8%,HACE同时伴HAPE的患病率是2.3%,单纯HACE的患病率是1.5%。HACE患者其中包括并发HAPE患者的IL-6水平为(144.06±29.43)ng.mL-1,明显高于海拔2 800 m地方的正常组〔(70.88±11.59)ng.mL-1〕(P<0.01)和海拔5 050 m地方的正常组〔(89.35±36.29)ng.mL-1〕(P<0.01);SaO2为(50.20±3.96)%,显著低于海拔2 800 m地方的正常组〔(90.14±2.54)%〕(P<0.01)和5 050 m地方的正常组〔(75.55±6.33)%〕(P<0.01)。结论在高原低氧状态下,IL-6因子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HACE和HAPE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急性高原脑水肿 急性高原肺水肿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白振忠 靳国恩 +7 位作者 芦殿香 马爽 杨梅 杨全余 嘎琴 韵海霞 魏玉海 格日力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9-31,43,共4页
目的观察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讨论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七十味珍珠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及侧脑室注射Aβ25-35制作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用... 目的观察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讨论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七十味珍珠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及侧脑室注射Aβ25-35制作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用七十味珍珠丸灌胃(1.65g/kg)治疗,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中SOD活力、MDA含量。结果七十味珍珠丸能够显著增强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SOD活力(P<0.01)。结论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通过降低自由基水平发挥抗老年痴呆模型大鼠的新的药效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七十味珍珠丸 老年痴呆症 学习 记忆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藏羚羊α-珠蛋白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应忠 白振中 +3 位作者 靳国恩 马兰 韵海霞 格日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克隆藏羚羊α-珠蛋白基因编码区,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从藏羚羊肝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获得藏羚羊α-珠蛋白cDNA,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构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扩增培养后,鉴定阳性质粒并进行测序。将测... 目的:克隆藏羚羊α-珠蛋白基因编码区,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从藏羚羊肝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获得藏羚羊α-珠蛋白cDNA,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构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扩增培养后,鉴定阳性质粒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的结果与NCBI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获得α-珠蛋白编码区cDNA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并取得注册号为DQ650713。与绵羊α-珠蛋白基因相比较,其在16、53、132、134处出现核苷酸密码子突变(GAC→GGC)、(TCG→TCC)、(AGC→GGC)、(AAC→AGC)。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132位的天冬酰胺酸(Asn)突变为丝氨酸(Ser),134位的丝氨酸(Ser)突变为甘氨酸(Gly);与人类的α-珠蛋白相比较,有19处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成功地克隆出藏羚羊α-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为高原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适应 藏羚羊 Α-珠蛋白 基因克隆 同源性分析
原文传递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端粒长度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英成 罗朋立 +3 位作者 靳国恩 杨慧莲 韩淑芬 格日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量端粒长度。方法随机选取63例健康人外周血样本,采用定量PCR方法测量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DNA印迹法测定端粒限制性片段(TRF)长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定量PCR测量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为0.76... 目的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量端粒长度。方法随机选取63例健康人外周血样本,采用定量PCR方法测量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DNA印迹法测定端粒限制性片段(TRF)长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定量PCR测量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为0.76±0.27,DNA印迹法测量平均TRF值为9.20±1.12,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相关性分析R2=0.575,P<0.01。结论采用定量PCR方法测量端粒长度具有重复性好、省时、简便、可靠,可高通量的处理大量样品的特点,端粒的长短同癌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于癌症的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实时定量PCR 癌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