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1
1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曹虹 舒小秋 余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单纯开窗、间断开窗、连续开窗和交叉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73例,随访了168例,优良率达92.7%。不同开窗潜行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较好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既解除了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又维持了腰椎稳定性及其活动程... 采用单纯开窗、间断开窗、连续开窗和交叉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73例,随访了168例,优良率达92.7%。不同开窗潜行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较好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既解除了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又维持了腰椎稳定性及其活动程度,减少了瘢痕粘连,达到了椎管减压的目的。临床随访表明不同开窗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单双侧小关节分级切除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靳安民 袁野 +1 位作者 曹虹 童斌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目的 :研究单双侧小关节部分和全部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 (L3~L4 )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 :全部切除L3~L4 节段间小关节 ,椎间盘纤维环的最大应力由 0 .72MPa上升为 0 .81MPa。活动节段的运... 目的 :研究单双侧小关节部分和全部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 (L3~L4 )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 :全部切除L3~L4 节段间小关节 ,椎间盘纤维环的最大应力由 0 .72MPa上升为 0 .81MPa。活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单、双侧小关节切除时有明显增大 ,其最突出的倾向表现在轴向旋转和后伸旋转时 ,而前屈时最小。结论 :小关节不同程度切除后 ,腰椎活动节段纤维环最大VonMises应力的变化与其相对应的活动范围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一侧小关节主要是限制活动节段向外侧扭转和向对侧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小关节切除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腰椎活动节段
下载PDF
新型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对松质骨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靳安民 姚伟涛 +2 位作者 张辉 王瑞 时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8-41,i001,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并测试该骨水泥的成分、理化学特性及其在松质骨内的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探讨该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的代谢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合成一种含有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碳酸钙和纳米相羟基磷...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并测试该骨水泥的成分、理化学特性及其在松质骨内的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探讨该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的代谢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合成一种含有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碳酸钙和纳米相羟基磷灰石的磷酸钙骨水泥,并用含藻酸钠的液相成分将该骨水泥调制成可用注射器和16号穿刺针操作的注射物.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为2mm的骨洞,注入该骨水泥.在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标本,骨脱钙后石蜡包埋并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该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再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水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采用Gillmore双针法测试该型骨水泥的初凝时间为25~30min,终凝时间为17~20h,扫描电镜发现该骨水泥的颗粒较小、孔隙率较高.术后切片见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相容性良好.4周时骨水泥在体内开始降解,12周为降解反应的高峰期,16周降解反应基本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的骨小梁生成.结论:该型磷酸钙骨水泥可操作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有望成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较好的填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 松质骨 骨替代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68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5
4
作者 靳安民 张辉 刘成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屈曲位经椎板间隙侧方入路椎间盘摘除术、双开窗扩大减压治疗中央宽基底型椎间盘突出钙化、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等三种方法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 815例。结...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屈曲位经椎板间隙侧方入路椎间盘摘除术、双开窗扩大减压治疗中央宽基底型椎间盘突出钙化、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等三种方法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 815例。结果6 815例患者中5 324例经过半年至14年(平均6.3年)随访,优4 260例(80.02%)、良855例(16.06%)、进步209例(3.92%),优良率达96.08%。随访中X线检查显示手术后相应椎间隙不同程度的变窄,未见腰椎失稳和腰椎滑脱。结论采用的三种方法与传统术式比较创伤小,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且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开窗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自制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裂(附10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靳安民 朱立新 +3 位作者 童斌辉 周初松 刘成龙 张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临床疗效。方法 峡部原位植骨 后应用IMAF固定有峡部裂的腰椎,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1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病人临 床症...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临床疗效。方法 峡部原位植骨 后应用IMAF固定有峡部裂的腰椎,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1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病人临 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示峡部完全融合。结论IMAF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术 腰椎脊柱裂 自制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 IMAF
下载PDF
脊神经后支形态特点及其阻滞麻醉下腰椎间盘手术4063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靳安民 陈仲 +1 位作者 李奇 张志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腰椎间盘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 :0 .5 %普鲁卡因 10 0ml和 2 %利多卡因 2 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 5ml麻药 ,再于开窗侧阻滞 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 (上 3下 2 ) ,麻药用量 3~...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腰椎间盘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 :0 .5 %普鲁卡因 10 0ml和 2 %利多卡因 2 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 5ml麻药 ,再于开窗侧阻滞 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 (上 3下 2 ) ,麻药用量 3~ 5ml。脊神经后支主干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其体表投影点的确定方法是通过上下棘突连线的上中 1 3交界点作一水平线 ,该线是横突的上缘线的体表投影 ;旁开腰 1棘突 2cm取一点 ;再旁开腰 5棘突 3cm取一点 ;通过这两点作一直线 ,该线与各横线的交点即为各脊神经后支主干部的发出点。结果 :40 63例麻醉效果 :优 72 .2 % ,良 2 4.6% ,中 3 % ,差 0 .2 %。效果差者 ,经静脉使用镇痛镇静类药也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腰椎间盘手术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经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手术治疗 麻醉 脊神经后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减压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靳安民 曹虹 +1 位作者 姚伟涛 朱立新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比较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外科手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  10 6例患者通过信函、电话采访和复诊等方式进行了采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38月 (5~ 79月 ) ,年龄分组为大于 5 5岁和小于 5 5岁组 ;按照 JOA评分系统... 目的 比较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外科手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  10 6例患者通过信函、电话采访和复诊等方式进行了采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38月 (5~ 79月 ) ,年龄分组为大于 5 5岁和小于 5 5岁组 ;按照 JOA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术前症状时间与恢复率有显著相关性 (R =- 0 .5 4 4 ) ,术后 1月随访时 ,76例前路手术患者 6 1例有改善 ,30例后路手术患者 2 7例有改善 ;最后一次随访时 ,前路 5 7例有改善 ,后路 2 1例有改善 ,年龄组间的症状时间、下肢状症时间和术后 JOA评分显著差异。结论 前后路手术在早期均有好的疗效 ,其疗效在晚期呈进行性下降 ,且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后路减压 预后
下载PDF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食管瘘 被引量:9
8
作者 靳安民 刘成龙 +3 位作者 朱立新 童斌辉 张辉 闵少雄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食管瘘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以来5例患者,采用手术清创、钢板取出,瘘口修补或旷置,术后严格禁食水,加强支持治疗及抗感染等。结果经0.5-6个月全部病例均愈合恢复进食,随访3-24个月无复发...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食管瘘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以来5例患者,采用手术清创、钢板取出,瘘口修补或旷置,术后严格禁食水,加强支持治疗及抗感染等。结果经0.5-6个月全部病例均愈合恢复进食,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食管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关键在于预防,发生后常需取出内固定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 食管瘘
下载PDF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9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余斌 舒小秋 朱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6-18,共3页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切除部位瘢痕组织粘连增生可造成医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减压术 开窗减压 椎板开窗 潜行减压 神经根 狭窄症 腰椎不稳 侧隐窝狭窄 腰椎稳定性
原文传递
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靳安民 袁野 +1 位作者 曹虹 童斌辉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3期181-183,267,共4页
目的 建立 L3 - L4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 ,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Auto CAD进行造型形成 L3 - L4活动节段的 CAD模型 ,转换成有限元分析模型 ,在模型绘出韧带及小关节囊。结果 模型的总节点数为 2 12 8,包括 1478个点块单元... 目的 建立 L3 - L4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 ,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Auto CAD进行造型形成 L3 - L4活动节段的 CAD模型 ,转换成有限元分析模型 ,在模型绘出韧带及小关节囊。结果 模型的总节点数为 2 12 8,包括 1478个点块单元 ,16个边界元 ,髓核与整个椎间盘的横切面积之比为 35 .5 %。结论 通过 CT断层扫描、图像数字化自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活动节段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屈曲位经椎板间隙侧方入路椎间盘摘除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1 位作者 曹虹 余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2-122,共1页
椎间盘摘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所采用的经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可使腰椎赖以获得稳定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病例遗留有神经根粘连、硬膜纤维化、腰椎不稳定,导致腰腿痛不能缓解。我们采用... 椎间盘摘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所采用的经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可使腰椎赖以获得稳定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病例遗留有神经根粘连、硬膜纤维化、腰椎不稳定,导致腰腿痛不能缓解。我们采用屈曲位经椎板间隙侧方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6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继发椎间隙感染,也称为椎间盘炎,临床比较少见。我院自1983年以来共施行腰椎间盘摘除术630例,并发椎间隙感染20例,占3.1%。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男13例...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继发椎间隙感染,也称为椎间盘炎,临床比较少见。我院自1983年以来共施行腰椎间盘摘除术630例,并发椎间隙感染20例,占3.1%。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男13例,女7例。年龄28~53岁,平均39.5岁。腰椎间隙9例,腰骶椎间隙11例。术后4d出现症状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手术 椎间隙感染
下载PDF
椎间盘炎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6期277-277,284,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炎 腰椎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小切口潜行式开窗术摘除椎间盘髓核1200例报告 被引量:21
14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颈腰痛杂志》 1993年第4期218-220,260,共4页
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导致腰椎不稳。本文报告采用小切口潜行式开窗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1200例,其中男984例,女216例;年龄17~72岁,平均39.5岁;手术证实单发椎间盘突出1084例,多发突出116例,中... 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导致腰椎不稳。本文报告采用小切口潜行式开窗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1200例,其中男984例,女216例;年龄17~72岁,平均39.5岁;手术证实单发椎间盘突出1084例,多发突出116例,中央性突出123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121例,椎间盘吸收症8例。随访913例,随访10个月至7.6年,平均3.8年,优良率876例(9696)。本手术具有定位准、手术创伤和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手术无误诊率和阴性探查,远期效果好等优点,维持了腰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苏肯内固定器械治疗腰椎滑脱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靳安民 曹虹 +1 位作者 姚伟涛 童斌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苏肯椎弓根地钉系统器械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1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苏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X片。结果16例达到解剖复位,临床综合疗效优15例、良3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苏肯椎弓根地钉系统器械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1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苏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X片。结果16例达到解剖复位,临床综合疗效优15例、良3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苏肯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苏肯内固定器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腰椎间盘手术定位错误的预防 被引量:5
16
作者 靳安民 陈仲 李奇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3期236-236,共1页
目的 介绍防止定位错误的方法。方法 总结两年来定位错误发生的原因。结果 定位错误的发生有以下原因 ( 1) X线定位时成角度照射。 ( 2 )错把腰 5椎板斜坡当作骶骨斜坡。 ( 3)错把第一骶孔当成腰 5 ,骶 1椎间隙。结论 注意以下几点... 目的 介绍防止定位错误的方法。方法 总结两年来定位错误发生的原因。结果 定位错误的发生有以下原因 ( 1) X线定位时成角度照射。 ( 2 )错把腰 5椎板斜坡当作骶骨斜坡。 ( 3)错把第一骶孔当成腰 5 ,骶 1椎间隙。结论 注意以下几点可防止错误的发生 ( 1)术前定位时 ,X线垂直投照到手术间隙。 ( 2 )术前通过 X线片了解 L4棘突与髂嵴最高点的关系。 ( 3)掌握腰骶椎板的形态特点 ( 4 )尽量用局麻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并发症 定位
下载PDF
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4
17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曹虹 余斌 舒小秋 《颈腰痛杂志》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采用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43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腰_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_5骶_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术后随访8个月~5年,平均2年7个月,优3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 采用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43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腰_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_5骶_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术后随访8个月~5年,平均2年7个月,优3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7.67%(42例)。临床结果显示双开窗潜行减压达到了减压的目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全椎扳切除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减压 治疗
下载PDF
迟发性椎间盘炎 被引量:4
18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曹虹 舒小秋 余斌 《颈腰痛杂志》 1996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为了观察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表现并提出其诊断依据,本文报道了8例迟发性椎间盘炎,年龄38~56岁,平均46.5岁,腰4,5椎间隙6例,腰5骶1椎间隙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椎板融合治疗方法,随访11个月~5年,全部恢复... 为了观察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表现并提出其诊断依据,本文报道了8例迟发性椎间盘炎,年龄38~56岁,平均46.5岁,腰4,5椎间隙6例,腰5骶1椎间隙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椎板融合治疗方法,随访11个月~5年,全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是椎间盘炎经积极治疗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椎间盘手术 椎间盘炎 治疗
下载PDF
脊髓造影、CT、CTM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安民 余斌 +2 位作者 舒小秋 何冰 童斌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脊髓造影 CT CTM NMR
下载PDF
人工髓核置换腰椎间盘成形术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33例随访观察(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靳安民 张辉 吴继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8-209,共2页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对象:2002-01/20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33例,男21例,女12例。方法:患者均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X射线观察椎间隙高度和形态。随访8个月。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优、良、进步、差)进行腰椎功能测评。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优29例,良好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7%(32/33)。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29例保持正常形态和高度,3例未达到正常的高度,但较术前有增高,未发现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加重。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假体和植入物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