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降压机理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2
1
作者 靳聪妮 张天生 +1 位作者 冀来喜 田岳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7-470,共4页
就近10年有关针灸降压作用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外周血管阻力调节等不同起效途径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目前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3个方面:降压穴位筛选与组合的机制研究、针灸降压时效和量效关系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 就近10年有关针灸降压作用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外周血管阻力调节等不同起效途径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目前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3个方面:降压穴位筛选与组合的机制研究、针灸降压时效和量效关系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的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针灸疗法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 综述 指导性
下载PDF
针刺降压组穴治疗轻 中度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靳聪妮 安玉兰 +3 位作者 张天生 高小爱 田岳凤 冀来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降压组穴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上针灸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提供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首次治疗采用太冲+合谷+曲池,先针刺太冲+合谷10min后针刺曲池再留20min,取针后观察1h,记录血压变化,第2~15... 目的:观察针刺降压组穴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上针灸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提供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首次治疗采用太冲+合谷+曲池,先针刺太冲+合谷10min后针刺曲池再留20min,取针后观察1h,记录血压变化,第2~15次均采用太冲+合谷+曲池留针30min,针刺前后观察血压变化。结果:针刺治疗早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显效38.71%,有效35.48%,总有效率74.19%。结论:针刺降压组穴可以有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 降压组穴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隔药饼灸对红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靳聪妮 田岳凤 +1 位作者 李雷勇 王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适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机体红细胞SOD...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适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机体红细胞SOD活性与MDA含量与灸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加强SOD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机体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 SOD MDA 隔药饼灸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调节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靳聪妮 田岳凤 +1 位作者 李雷勇 王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460-1461,共2页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年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RFER和RFIR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RFER与灸前比较,有...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年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RFER和RFIR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RFER与灸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FIR变化不明显。结论:隔药饼灸能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机体正常状态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 RFER RFIR 隔药饼灸
下载PDF
师怀堂新九针疗法学术创新概要 被引量:16
5
作者 靳聪妮 张天生 +1 位作者 张夏毅 师爱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07年第9期37-39,共3页
本文对师怀堂新九针疗法的学术创新点进行了概述,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针具的研制与开发、疗法的继承与创新三方面详细探究了师怀堂教授创立新九针针具及疗法体系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针灸器械 针具 新九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心包经前臂段经脉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测定 被引量:8
6
作者 靳聪妮 胡翔龙 陈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分布是否具有共同的规律,为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温度测试仪",对25名健康受试者心包经前臂段经线上郄门穴、郄门穴上2寸、郄门穴上4寸三点及其... 目的:进一步了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分布是否具有共同的规律,为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温度测试仪",对25名健康受试者心包经前臂段经线上郄门穴、郄门穴上2寸、郄门穴上4寸三点及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部位皮下1cm处深部组织温度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观察激光照射内关穴对它的影响。结果:心包经前臂段经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多数高于两侧旁开非经对照部位,但也有低于两侧旁开非经对照部位者,有循经的表现;激光照射内关穴时经脉线上的温度上升较非经线快,停止照射后还可持续一段时间。结论:经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与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部位显著不同,有循经分布的特点;激光照射穴位,温度反应有沿经传导的趋势,说明经脉组织可能具有较好的导热性。本实验结果为阐明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提供一方面的实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温度 深部组织温度 激光针刺 手厥阴心包经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下载PDF
圆利针扬刺与水针并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靳聪妮 朱少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11期149-149,共1页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利针扬刺 梨状肌综合征 针刺疗法 水针方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头痛38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靳聪妮 《福建中医药》 2002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头痛 穴位刺激
下载PDF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钙泵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田岳凤 王荣 +3 位作者 李雷勇 王军 靳聪妮 郝重耀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 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针灸疗法 基因表达/针灸效应 钙/代谢 穴位 心包经
下载PDF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岳凤 王荣 +3 位作者 李雷勇 靳聪妮 郝重耀 王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3-715,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PKC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电针大鼠手厥阴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 目的研究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PKC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电针大鼠手厥阴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细胞蛋白激酶C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K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高,针刺手厥阴经穴后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对PKC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针刺疗法 手厥阴经穴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田岳凤 王荣 +3 位作者 李雷勇 靳聪妮 郝重耀 王军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阐明电针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阐明电针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在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穿线,电针大鼠穴位20 min后,造模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与针刺“内关”及针刺“郄门”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沟”组ST段变化趋势与模型组近似,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线粒体内室水肿、空泡变,嵴减少,形成较宽的电子透亮区。“内关”及“郄门”治疗组嵴排列整齐,仅见部分线粒体轻度水肿。结论:电针手厥阴经穴可明显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下载PDF
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离子泵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岳凤 李雷勇 +3 位作者 王军 靳聪妮 王荣 郝重耀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支沟穴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相应穴位20min,恢复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min、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膜,定磷法观察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针刺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提高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程度,有效地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NA^+-K^+-ATP酶 CA^2+-MG^2+-ATP酶 针刺 手厥阴经穴
下载PDF
灸法对红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岳凤 靳聪妮 +1 位作者 李雷勇 王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40-541,共2页
艾灸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作用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现代医家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对艾灸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药物与艾灸结合对机体红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可持续拓展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 艾灸 红细胞免疫 药物
下载PDF
针刺结合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小爱 靳聪妮 +1 位作者 张天生 安玉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325-32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结合行为疗法组,针刺穴位:曲池、风池、太冲等,用泻法;对照组用行为疗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9.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结合行为疗法组,针刺穴位:曲池、风池、太冲等,用泻法;对照组用行为疗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9.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结合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ATP、ADP和AMP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田岳凤 李雷勇 +3 位作者 王军 靳聪妮 王荣 郝重耀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组织ATP、ADP和AMP含量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取心尖部心...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组织ATP、ADP和AMP含量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取心尖部心室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3种物质的含量。结果:模型组ATP含量明显降低,而ADP和AMP含量显著升高;针刺心包经穴组ATP含量升高,ADP和AMP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改变ATP、ADP和AMP含量,保护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针灸疗法心肌/针灸效应 内关 郄门 支沟 心包经 大鼠
下载PDF
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ET和NO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田岳凤 李雷勇 +3 位作者 靳聪妮 王军 王荣 郝重耀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取静脉血4ml...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取静脉血4ml,分离血浆,观察NO、ET、ET/NO的变化。结果:针刺心包经穴组血浆ET、NO含量变化明显,ET/NO比值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使体内ET含量降低,NO含量增高,纠正ET/NO平衡失调,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有效地保护了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素 一氧化氮 针刺 手厥阴经穴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田岳凤 靳聪妮 +2 位作者 李雷勇 程艳婷 王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年第6期598-599,共2页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抗免疫黏附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年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RBC-C3b花环形成率和IC花环率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机...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抗免疫黏附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年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RBC-C3b花环形成率和IC花环率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机体RBC-C3b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IC花环率有下降趋势。结论:隔药饼灸能改变红细胞免疫调控状态,增强机体红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 RBC-C3b花环形成率 IC花环率 隔药饼灸
下载PDF
三伏贴治疗肺系疾病280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重耀 张天生 +1 位作者 靳聪妮 关芳 《光明中医》 2012年第4期765-766,共2页
目的探讨三伏贴治疗冬季容易加重或复发的慢性肺系疾病疗效。方法纯中药按照特定方法配制成三伏贴,在夏季伏前、初伏、中伏、末伏,根据特定疾病选择不同组穴各贴一次,连贴3年为1个疗程。结果 280例肺系疾病患者中,三种病症的治疗组和对... 目的探讨三伏贴治疗冬季容易加重或复发的慢性肺系疾病疗效。方法纯中药按照特定方法配制成三伏贴,在夏季伏前、初伏、中伏、末伏,根据特定疾病选择不同组穴各贴一次,连贴3年为1个疗程。结果 280例肺系疾病患者中,三种病症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均为P<0.05。结论长期疗效上三伏贴治疗肺系疾病优于常规西药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贴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变态反应性鼻炎
下载PDF
不同间隔火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关芳 张天生 +1 位作者 靳聪妮 冀来喜 《光明中医》 2013年第4期680-68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间隔火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间隔火针点刺"百会"、"大椎"、"命门"、"足三里"、"悬钟",相应时间均治疗5次后制作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不同间隔火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间隔火针点刺"百会"、"大椎"、"命门"、"足三里"、"悬钟",相应时间均治疗5次后制作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4小时后腹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流变。结果隔两日针刺组全血粘度明显低于MCAO再灌注模型组和隔日组(P<0.05),隔日针刺组全血粘度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间隔火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降低全血粘度具有差异性,且隔两日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不同间隔 缺血再灌注 血流变
下载PDF
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2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琳 赵晓晨 靳聪妮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2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个~3个疗程。结果:246例患者中治愈186例,显效4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2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个~3个疗程。结果:246例患者中治愈186例,显效4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埋线疗法 穴位植入疗法 哮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