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味板蓝根颗粒浸膏制备工艺改良研究
1
作者 陈斯宁 陈舒茵 +3 位作者 梁国成 杨红梅 覃翔 韦世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6期145-149,共5页
目的改良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浸膏中间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选浸膏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再以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浸膏醇沉工艺。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的浸膏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0倍量水(初次浸泡... 目的改良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浸膏中间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选浸膏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再以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浸膏醇沉工艺。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的浸膏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0倍量水(初次浸泡0.5 h),沸腾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h。经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浸膏最佳醇沉工艺为: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以95%乙醇将药液的终点醇浓度调至65%,醇沉静置时间48 h。结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联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的提取和醇沉工艺,达到预期效果,可为实际扩大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味板蓝根颗粒 L_(9)(3^(4))正交试验 单因素实验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醇沉工艺
下载PDF
壮药尖锐湿疣外洗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2
作者 陈壮 林忆龙 +4 位作者 韦世民 黄鸿敖 朱闽 刘雪莹 韦骁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3期15-18,34,共5页
目的:建立壮药尖锐湿疣外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中的白花蛇舌草和白花丹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建立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白花蛇舌草和白花丹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0... 目的:建立壮药尖锐湿疣外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中的白花蛇舌草和白花丹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建立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白花蛇舌草和白花丹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0.01910~0.509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7%,RSD为3.32%。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壮药尖锐湿疣外洗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尖锐湿疣外洗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壮药前列舒外洗剂质量标准研究
3
作者 黄蓓 符军 +2 位作者 黄鸿敖 梁国成 韦世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1期40-44,共5页
目的:建立壮药前列舒外洗剂质量标准,并进行洗剂的常规检查。方法:对壮药前列舒外洗剂进行最低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壮药前列舒外洗剂中姜黄、三叉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壮药前列舒外洗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目的:建立壮药前列舒外洗剂质量标准,并进行洗剂的常规检查。方法:对壮药前列舒外洗剂进行最低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壮药前列舒外洗剂中姜黄、三叉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壮药前列舒外洗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壮药前列舒外洗剂最低装量、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薄层色谱中,姜黄、三叉苦的特征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以HCl-Mg法显色,芦丁为对照品,282 nm波长条件下测定,芦丁在22.18~133.08μg/mL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好(R^(2)=0.9995,n=6),样品平均回收率98.14%(RSD=1.04%,n=6)。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壮药前列舒外洗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前列舒外洗剂 薄层色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40例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秀群 韦世民 +1 位作者 唐云峡 唐秀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6期134-135,共2页
目的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14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归纳总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果 140例药... 目的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14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归纳总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果 14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中,≥60岁发生率最高占52.8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92.86%);头孢菌素类药物(30.00%)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25.00%);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43%),其次是消化系统(17.14%)及神经系统(12.86%)损害。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三味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国成 陈斯宁 +5 位作者 陈舒茵 杨红梅 黄小鸥 覃忠桂 秦辛 韦世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8期938-943,共6页
目的:研究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升该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三味板蓝根颗粒进行原药材的定性鉴别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目的:研究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升该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三味板蓝根颗粒进行原药材的定性鉴别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对该制剂的总有效成分之一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该制剂的活性成分(R,S)-告依春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经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研究,三味板蓝根颗粒中板蓝根、山芝麻均与相应的对照药材及对照品在同一位置呈相同斑点,且阴性无干扰;经UV-Vis法测定,该制剂的多糖含量为6.31%,RSD为0.67%;经HPLC法测定,该制剂中(R,S)-告依春的含量为0.0355 mg/g,RSD为5.98%。结论:与三味板蓝根颗粒原有的质量标准相比,本研究增加了TLC、UV-Vis和HPLC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可纳入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味板蓝根颗粒 薄层色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提升
下载PDF
医院制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体会
6
作者 陈壮 黄敏 +3 位作者 韦世民 冯婷 胡叶娜 范丽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4期196-197,共2页
本文主要从岗前培训、师资要求及培训、因材施教、实习沟通交流、实践教学设备、日常考勤与考核等方面综合分析并总结出医院制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的经验与体会,为今后提高医院制剂实践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院制剂 实践教学 平台建设
下载PDF
醒脑通脉胶囊质量标准的提升 被引量:1
7
作者 覃翔 韦世民 +2 位作者 黄鸿敖 韦胡丹 陈壮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12期2223-2229,共7页
目的:提升醒脑通脉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法鉴别冰片;薄层色谱法鉴别石菖蒲、地龙、胆南星;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 GIS C18柱(4.6 mm×250 mm, 5μm),... 目的:提升醒脑通脉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法鉴别冰片;薄层色谱法鉴别石菖蒲、地龙、胆南星;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 GIS C18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03 nm。以三七皂苷R1为内标参照物,建立其与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醒脑通脉胶囊中3种皂苷的含量,将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一测多评法(QAMS)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结果:冰片反应显色,阴性无干扰;石菖蒲、地龙、胆南星图谱清晰,阴性无干扰,重现性好;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分别在39.069~312.552μg·ml^(-1)(r=0.999 4)、160.899~1 287.192μg·ml^(-1)(r=0.999 7)、80.859~646.872μg·ml^(-1)(r=0.999 3)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3.55%(1.12%)、102.69%(1.25%)、102.45%(1.54%)(n=6);以三七皂苷R1为内标,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15 6、1.472 3,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测定值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耐用性和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醒脑通脉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通脉胶囊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策略
8
作者 唐志清 周海峰 +3 位作者 韦世民 胡庆荣 胡继忠 蒋永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市灵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情况,对救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73例患者中GOS...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市灵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情况,对救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73例患者中GOS分级良好26例(35.6%),中残17例(23.3%),重残14例(19.2%),植物生存7例(9.6%),死亡9例(12.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在诊治过程中,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多学科协作,加强监护,优化气道、血压管理,优先处置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颅脑损伤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9
作者 韦世民 《饲料博览》 2017年第10期57-57,共1页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为犊牛白痢病。常见于新生畜及幼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新生犊牛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出现消化障碍时极易感染本病。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血症及败血症等,多...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为犊牛白痢病。常见于新生畜及幼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新生犊牛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出现消化障碍时极易感染本病。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血症及败血症等,多发于〈2周龄的新生犊牛。患病牛犊生长发育迟缓乃至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16年3月,广西柳州市郊某奶牛饲养场存栏能繁母牛126头,1-21日龄出生牛犊17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大肠杆菌病 犊牛白痢 牛犊 消化障碍 生长发育迟缓 急性传染 肠毒血症 抵抗力 败血症 广西柳州
下载PDF
生态化养羊模式分析
10
作者 韦世民 韦志敏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01-101,共1页
在分析当前传统养羊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基于羊草养羊的生态养殖理念,分别从牧草的种植与储存、舍饲肥育养羊技术和防疫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详细的探讨了现代化的养羊策略,形成了完善的生态化养羊模式。
关键词 生态养羊 牧草存储 养殖模式
下载PDF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腹泻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淑芳 韦世民 +7 位作者 陆晶山 江林源 李长喜 韦巧燕 龙海宁 黄春柳 吴静 俸祥仁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30日龄健康、体重一致的杜×长×大三元仔猪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期11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期间,试验...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30日龄健康、体重一致的杜×长×大三元仔猪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期11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期间,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的仔猪腹泻头次相差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的平均增重与对照组仔猪的平均增重分别显著提高了17.24%、10.34%和17.24%(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料肉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22%、3.34%和5.74%,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肠道的大肠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肠道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逐渐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仔猪生长性能 腹泻 肠道菌群 试验
下载PDF
高效、生态零排放生物床肉鸽养殖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丽丽 夏春波 +13 位作者 麦喜汶 韦巧燕 梁淑芳 朱志雄 韦世民 李长喜 兰群丽 李乃勇 韦淑华 农绍锋 吴静 陆晶山 俸祥仁 刘伟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第5期180-182,共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态零排放生物床肉鸽养殖的效果。试验选择720日龄、健康、活力强、体重相近、产蛋正常的美国王鸽480为研究对象。全自动化养殖为对照组,生物床+全自动化养殖为试验组,预试期7d,试验期100d。结果表明,亲鸽在哺育乳鸽数...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态零排放生物床肉鸽养殖的效果。试验选择720日龄、健康、活力强、体重相近、产蛋正常的美国王鸽480为研究对象。全自动化养殖为对照组,生物床+全自动化养殖为试验组,预试期7d,试验期100d。结果表明,亲鸽在哺育乳鸽数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窝料比降低了1.53%(带4只组降低了1.34%),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乳鸽重提高了1.44%(带4只组提高了1.12%),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亲鸽产蛋间隔较少了5.91%(带4只组减少了1.63%),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率提高0.93%(带4只组提高0.34%),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乳鸽成活率提高了0.39%(带4只组提高1.07%),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青年鸽末重相比较提高了2.10%,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1.31%,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生物床+全自动化有利于提高肉鸽生产性能、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鸽 生物床 生产性能 养殖效果
下载PDF
猪场生产中存在的弊端及处理对策
13
作者 韦巧燕 周志元 韦世民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8期29-29,共1页
在猪场的实际生产中,生产管理或生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猪场的生产效益有很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在猪场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与观察发现,生产中存在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现将这些弊端及处理对策介绍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生产效益 猪场 生产管理 经验积累 建筑结构 管理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