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09年西北地区基于SPI指数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8
1
作者 任余龙 石彦军 +4 位作者 王劲松 李忆平 朱拥军 杨子和 韦伯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8-948,共11页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的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统计了逐月、春末夏初、初夏、夏季及秋季的干旱、重旱、特旱的频率及面积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青海的中部及甘肃河西是西北地区干...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的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统计了逐月、春末夏初、初夏、夏季及秋季的干旱、重旱、特旱的频率及面积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青海的中部及甘肃河西是西北地区干旱频率较高的区域,干旱频率在15个月以上,新疆南部除个别月份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外,总体干旱发生频率较低;干旱发生区域随月份有由南到北、由西向东变化的趋势;除新疆、青海、及甘肃个别区域重旱频率超过5月外,其他区域基本上都在5月以下;新疆南部重旱频率仍然较低;夏季发生范围高于其他季节;新疆北部、甘肃河西是特旱的高发区.不同等级的月及季节干旱面积率其逐年变化具有相似的特征,西北干旱面积率的变化总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961-1980年干旱面积率比较高,平均在35%左右;1981-1990年为转折期,干旱面积率下降到15%左右;而1991-2009年为稳定期,干旱面积率变化不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北地区降水量、冰川融水量、河川径流量增加和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是1987年以来干旱面积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 西北地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对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玉莲 边学军 +3 位作者 黄成秀 杨文凯 陈思宇 韦伯龙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51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全膜双垄沟播(T1)、平铺覆膜(T2)以及露地平作(不覆膜,CK)3种种植方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探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0-2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看,全...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全膜双垄沟播(T1)、平铺覆膜(T2)以及露地平作(不覆膜,CK)3种种植方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探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0-2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看,全生育期和出苗-吐丝期均以T1处理的平均值最高,比T2和CK高1.0和0.9个百分点,出苗-吐丝期高0.9和1.5个百分点;处理间0-200cm土层含水率以七叶期差异最大,T1比T2和CK高1.4和2.6个百分点,以拔节期差异最小,T1比T2和CK高0.4和0.3个百分点,乳熟-成熟期T1比T2高0.9个百分点、比CK低0.6个百分点。(2)全生育期浅层土壤(0-40cm)各层平均含水率看,T1比T2和CK高1.0和1.7个百分点,以0-20cm差异最大,T1比T2和CK高1.2和2.2个百分点,30-40cm,T1比T2和CK高0.9和1.3个百分点,80-200cm,T1比T2高0.7而比CK低1.0个百分点。(3)从全生育期0-40cm土层温度平均值看,T1比T2和CK高0.7和2.7℃,其中以苗期差异最大,T1比T2和CK高0.6和5.1℃,吐丝期差异最小,T1比T2和CK高0.6和0.5℃。试验说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明显改善土壤温、湿度状况,是旱区玉米的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覆膜方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下载PDF
苹果不同生育期综合气象资源对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杰 李晓静 +2 位作者 强玉柱 韦伯龙 吴婷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8期199-203,共5页
为定量确定综合气候资源对苹果产量的影响,运用1981—2010年秦州区苹果单产资料及苹果主要生育期(4—8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综合气象资源指数,分析了苹果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对苹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为定量确定综合气候资源对苹果产量的影响,运用1981—2010年秦州区苹果单产资料及苹果主要生育期(4—8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综合气象资源指数,分析了苹果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对苹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苹果生长前期的热量因子的变化幅度大于生长后期。坐果之前,开花时的低温冷害对苹果产量影响较大。苹果前期生长阶段(4—6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后期生长阶段(7—8月)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后期降水量与产量相关性明显。苹果前期生长阶段(4—6月)日照时数为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后期生长阶段(7—8月)日照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综合资源指数与苹果产量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90年代,综合气候资源不利于苹果产量的形成,从21世纪初,综合气候资源指数开始增加,苹果产量也开始上升。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利于苹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不同生育期 气候资源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甘肃临夏地区花椒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产量动态气候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玉莲 边学军 +2 位作者 韦伯龙 刘洪 张锦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6-851,共6页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1996-2008年临夏地区花椒产量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分析、研究甘肃临夏地区影响花椒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做出适生种植区划,建立临夏地区花椒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甘肃临夏地区花椒...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1996-2008年临夏地区花椒产量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分析、研究甘肃临夏地区影响花椒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做出适生种植区划,建立临夏地区花椒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甘肃临夏地区花椒种植最适宜区永靖县小川、古城及黄河沿岸;适宜区永靖水库区、川塬地,东乡县唐汪、河滩、洮河沿岸,积石山部分黄河沿岸,临夏市东川及1800 m以下川塬区,次适宜区永靖山区,积石山、临夏县、康乐县东北部,临夏市西川,广通河中下游地区,可种植区康乐县中部,和政县东北部,临夏县和积石山中部阳坡区,不可种植区临夏县、和政、康乐、积石山中部偏南区。建立的花椒安全越冬期、萌动发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5个阶段的产量气候预测方程,预测准确率达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气候条件 产量 预测模式
下载PDF
甘肃临夏地区2次沙尘寒潮天气成因对比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玉莲 任余龙 +2 位作者 韦伯龙 张立禄 马新荣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50-155,162,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天气诊断方法,对甘肃中部临夏地区出现的2次沙尘、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活动是沙尘、寒潮天气的主要动力来源,高空急流是大风的动量来源;地面冷锋是触发2次天气过程的重...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天气诊断方法,对甘肃中部临夏地区出现的2次沙尘、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活动是沙尘、寒潮天气的主要动力来源,高空急流是大风的动量来源;地面冷锋是触发2次天气过程的重要系统。但由于2次过程中,冷空气的源地,高空槽位置、强度,高低空冷暖平流的空间配置,急流位置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强度和受灾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位涡在2次过程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寒潮 触发成因 天气诊断 临夏 甘肃
下载PDF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气候相关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玉莲 边学军 +2 位作者 韦伯龙 马玉坤 黄成秀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5-108,113,共5页
采用统计分析与χ2检验方法,根据临夏地区1950-2012年63年的气候资料,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临夏地区气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降水、夏季平均气温(7月)、冬季(1月)平均气温之间有显著关系。... 采用统计分析与χ2检验方法,根据临夏地区1950-2012年63年的气候资料,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临夏地区气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降水、夏季平均气温(7月)、冬季(1月)平均气温之间有显著关系。厄尔尼诺与临夏降水呈负相关,有86.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冬季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有69.6%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夏季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有65.2%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造成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减小,气候有大陆性减弱趋势。拉尼娜事件与临夏降水呈正相关,有78.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冬季月平均气温呈反相关,有66.7%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夏季气温呈正相关,有55.6%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临夏地区往往降水增多,气温年较差增大,气候有大陆性增强趋势。在每个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为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临夏气候 相关性
下载PDF
干旱年份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模式对玉米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莲 边学军 +4 位作者 贾小琴 黄成秀 韦伯龙 李芸 闫旭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干旱年份全膜双垄沟播(T1)、平铺覆膜(T2)以及露地平作(不覆膜,CK)3种种植方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探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0∽200 cm...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干旱年份全膜双垄沟播(T1)、平铺覆膜(T2)以及露地平作(不覆膜,CK)3种种植方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探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看,全生育期以T1处理的平均值最高,比T2和CK高0.3和0.5个百分点;处理间0∽200 cm土层含水率以出苗∽7叶期差异最大,T1比T2和CK高0.7和3.2个百分点,以吐丝期差异最小,T1比T2和CK高0.4和0.0个百分点,乳熟∽成熟期T1比T2高0.4个百分点、比CK低0.5个百分点。(2)从全生育期浅层土壤(0∽40 cm)各层平均含水率看,T1比T2和CK高0.5和0.9个百分点,以20∽40 cm差异最大,T1比T2和CK分别高0.5和1.3个百分点,40∽80 cm土层,T1比T2和CK分别高0.4和0.5个百分点,80∽200 cm土层,T1高出T2 0.5而低于CK 0.4个百分点。(3)全生育期0∽40 cm土层温度平均值看,T1比T2和CK高0.7℃和2.5℃,其中以苗期差异最大,T1比T2和CK分别高0.8℃和4.9℃,吐丝期差异最小,T1比T2和CK分别高0.8℃和0.7℃。说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明显改善土壤温、湿度状况,是旱区玉米的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覆膜方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下载PDF
临夏地区降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玉莲 韦伯龙 +2 位作者 祁晓龙 张锦泉 汪琪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251-252,共2页
根据1951—2014年临夏地区的气候资料,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显著相关,其置信水平达97.5%。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成负相关。各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厄... 根据1951—2014年临夏地区的气候资料,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显著相关,其置信水平达97.5%。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成负相关。各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研究分析厄尔尼诺的活动规律,为临夏地区下年度的降水趋势预测,提供较为科学的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降水 相关分析 甘肃临夏
下载PDF
甘肃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韦伯龙 孙玉莲 边学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49-251,254,共4页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Micaps再分析资料对甘肃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了强对流过程中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广,出现灾害性天气种类多...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Micaps再分析资料对甘肃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了强对流过程中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广,出现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危害性强。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冷空气活动是造成强对流及冰雹灾害的主要动力,高空锋区及高空急流在北纬35°~40°之间,位于甘肃省上空,大气斜压性强。差动温度平流的存在及其强度,对不稳定层结的形成和加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量锋区与冰雹及短时暴雨落区位置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天气过程 特征 甘肃省
下载PDF
2016年6月13日甘肃省河东地区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伯龙 刘宏伟 +2 位作者 张淑芳 闫旭东 马俊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91-193,195,共4页
采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RAPES_LZ、甘肃河东区域站观测实况、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结合甘肃河东地区的地形特点对2016年6月13日8:00至14日8:00的雷雨大风和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东降雹主要是受蒙古西部冷涡后部冷平流南... 采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RAPES_LZ、甘肃河东区域站观测实况、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结合甘肃河东地区的地形特点对2016年6月13日8:00至14日8:00的雷雨大风和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东降雹主要是受蒙古西部冷涡后部冷平流南亚东移的影响,水汽条件较好(700 h Pa河东比湿>8 g/kg),CAPE>1 000 J/kg,T_(700-500)>20℃产生深厚不稳定层结,同时河东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高低空西北风急流明显创造了抬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天气类型 物理量参数 甘肃河东 2016年6月13日
下载PDF
临夏市雾霾天气现状及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伯龙 马俊强 +2 位作者 孙玉莲 马玉坤 文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36-239,共4页
利用2014—2015年环境监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情况、污染物的构成及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与地形、大气环流形势、风速、... 利用2014—2015年环境监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情况、污染物的构成及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与地形、大气环流形势、风速、降水、城市热岛效应都有紧密的联系,其中风速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简述了气象条件对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影响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现状 气象因子 甘肃临夏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城镇精细化预报自动管理系统研究
12
作者 韦伯龙 《电子世界》 2014年第7期88-88,共1页
为适应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的需求,结合目前省、市级气象台站业务的实际和需要,临夏州气象台基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城镇精细化短期预报自动管理系统。该系统模块包括集体、个人预报结果管理、实况数据提取、预报预测评分... 为适应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的需求,结合目前省、市级气象台站业务的实际和需要,临夏州气象台基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城镇精细化短期预报自动管理系统。该系统模块包括集体、个人预报结果管理、实况数据提取、预报预测评分及结果输出等三大功能模块;预报预测评分模块功能分实时评分和月、季、年评分。目前此系统在临夏州使用情况良好,可以灵活地设定预报人员数量、预报时间段、预报类型,满足不同的测评需求,并且评分结果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自2008年7月以来,每月初对上月每个预报员的精细化天气预报质量检验一直采用本系统下的预报预测评分模块自动评分、排名,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解决了人工评分引起的误差,大大提高了评分结果的靠性,各项评定标准及办法均符合中国局评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预报管理 预报评分 预报业务流程
下载PDF
甘肃中部“2·18”暴雪物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吉录 任余龙 +1 位作者 韦伯龙 马玉坤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利用地面与高空实况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地面环流形势和部分物理量反映等方面对甘肃省中部2013年2月17—18日暴雪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发生在新疆北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上有强盛西南暖湿气流配合的有利环流形势下,主要... 利用地面与高空实况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地面环流形势和部分物理量反映等方面对甘肃省中部2013年2月17—18日暴雪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发生在新疆北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上有强盛西南暖湿气流配合的有利环流形势下,主要降雪区与500 h Pa辐合线相一致;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500 h Pa附近,700 h Pa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只是有益的补充;对流层中层500 h Pa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极值出现和维持的时间与主要降雪时段一致;暴雪发生前在甘肃中部有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聚,而冷空气的突然加速南压触发了本次暴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暴雪 物理特征
下载PDF
临夏州水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淑芳 刘宏伟 +3 位作者 马旭洁 韦伯龙 刘洪 闫旭东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57-59,共3页
对临夏州水资源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水资源减少的因素。提出了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科技投入等保护利用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 保护利用 对策 临夏州
下载PDF
“20130810”甘肃中部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月 任玉龙 +2 位作者 杨文凯 韦伯龙 张淑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08-7510,共3页
利用MICAPS业务平台的地面、高空、雷达、云图及自动站实况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0日17:40出现在甘肃中部临夏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由一支低空急流轴侵入临夏地区上空深厚的潜湿层,产生强烈... 利用MICAPS业务平台的地面、高空、雷达、云图及自动站实况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0日17:40出现在甘肃中部临夏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由一支低空急流轴侵入临夏地区上空深厚的潜湿层,产生强烈的流场动力不稳定形势加剧,触发剧烈的强对流运动,在地形作用下造成突发性很强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及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系统 强对流 触发机制
下载PDF
甘肃省“2015·6·9”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16
作者 马玉坤 杨建才 +1 位作者 孙玉莲 韦伯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252-255,共4页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产品资料以及物理量场特征,对发生在2015年6月9日甘肃省一次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涡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层冷平流和低层暖湿气流作用下形成...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产品资料以及物理量场特征,对发生在2015年6月9日甘肃省一次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涡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层冷平流和低层暖湿气流作用下形成对流不稳定层结,地面冷锋、低层辐合切变、中低层急流为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机制;低层辐合、中高层为深厚辐散的配置为上升运动提供动力抬升条件;下湿上干且有明显水汽辐合的配置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适宜的特征层高度也为冰雹的形成和降落创造了条件;分析雷达产品资料发现,河东地区影响降雹的回波单体不尽相同,垂直累积含水量的大值区与强回波中心及冰雹落点对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冰雹 蒙古冷涡 对流单体 诊断分析 甘肃省 2015年
下载PDF
临夏州一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玉坤 李菲 +1 位作者 韦伯龙 马俊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54-256,260,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4年4月14—21日临夏州出现范围广、降水强度大的连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演变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此次连阴雨天气形成的原因:2次东移的乌拉尔山低槽与南支槽相结合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位置较常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4年4月14—21日临夏州出现范围广、降水强度大的连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演变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此次连阴雨天气形成的原因:2次东移的乌拉尔山低槽与南支槽相结合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强使冷暖空气交汇于川北及甘肃南部地区;西南暖湿气流的发展为连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环流形势 水汽输送 地形作用 甘肃临夏
下载PDF
临夏县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18
作者 张淑芳 邓吉录 +4 位作者 韦伯龙 刘洪 杨文月 张锦泉 文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2期184-185,187,共3页
通过1968—2008年气象灾害资料,分析临夏县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具有多样性、高频次、重叠性。灾害分布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突出的特点,整个县成灾面积不是很大,但累积损失较大。地理位置、当地气候、人文环境是形成临夏县气象灾害的主要... 通过1968—2008年气象灾害资料,分析临夏县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具有多样性、高频次、重叠性。灾害分布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突出的特点,整个县成灾面积不是很大,但累积损失较大。地理位置、当地气候、人文环境是形成临夏县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山高坡陡、降雨集中是形成临夏县气象灾害的地理环境因素。临夏县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因素随地势高度变化十分明显,是决定临夏县气象灾害的主要气候背景。人口逐增、植被分布不均、北部水土流失严重是加剧临夏县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和损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因素。同时,总结了临夏县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 特征 成因 甘肃临夏
下载PDF
2016年5月10-11日临夏州极端高温天气分析
19
作者 李菲 韦伯龙 +1 位作者 祁萍 闫旭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2期213-214,216,共3页
利用实时常规观测资料以及物理量场特征,针对2016年5月10日—11日临夏州极端高温天气过程出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区域垂直方向上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垂直配置使高压区的强下沉运动明显,空气的下沉绝热增温作用是形成临夏地区极... 利用实时常规观测资料以及物理量场特征,针对2016年5月10日—11日临夏州极端高温天气过程出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区域垂直方向上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垂直配置使高压区的强下沉运动明显,空气的下沉绝热增温作用是形成临夏地区极端高温天气的主要物理机制。中低层较好的正变温区域配合地面相对湿度仅为22%的异常干燥空气,与北方高层干空气南下的叠加,是导致此次过程中临夏地区最高温度极值被打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地面受热低压或热低压前部影响,地面要素场天空状况为晴天到少云,测站基础气温较高,相对湿度不大,地面风力不大,对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为产生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下沉增温 热低压 干燥空气 甘肃临夏 2016年5月10—11日
下载PDF
2015年7月16日和政县冰雹成因分析
20
作者 张淑芳 韦伯龙 +3 位作者 刘洪 马丽婷 马俊强 孙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261-263,267,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和政县自动站观测实况、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结合和政地区的地形特点对2015年7月16日18:30发生在和政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和政县是甘肃省临夏州冰雹多发地带,出现冰雹天气的月变化特征明显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和政县自动站观测实况、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结合和政地区的地形特点对2015年7月16日18:30发生在和政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和政县是甘肃省临夏州冰雹多发地带,出现冰雹天气的月变化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7—8月,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多。主要天气类型可以分为3类:冷涡型、低槽型及偏西气流型。从大尺度形势特征来看,和政地区冰雹日各层均有动力辐合系统,并且整层系统配置近似垂直或略前倾。冰雹天气的发生并不需要较强的湿度条件,地面风场、0℃层高度、-20℃层高度、850 h Pa与500 h Pa温差等对冰雹天气发生有着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天气类型 物理量参数 成因 甘肃和政 2015年7月16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