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zrin、MMP-2及TIMP-2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姚济芬 余明华 +3 位作者 张弢 韦兰芳 王水英 周彩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埃兹蛋白(Ezrin)、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细胞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水平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子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子宫颈鳞癌,20例腺癌,29例子... 目的通过观察埃兹蛋白(Ezrin)、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细胞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水平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子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子宫颈鳞癌,20例腺癌,2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Ezrin、MMP-2及TIMP-2蛋白主要表达在子宫颈鳞癌、腺癌、上皮内瘤变的异型细胞质内,各实验组中的表达量与正常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和MMP-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量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P〈0.01),而TIMP-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却相反。同时发现Ezrin、MMP-2及TIMP-2蛋白水平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有正相关性。结论Ezrin、MMP-2及TIMP-2蛋白在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高。Ezrin和MMP-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中高表达,而TIMP-2为低表达,提示它们在子宫颈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Ezrin、MMP-2及TIMP-2蛋白水平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有正相关性,这三者在子宫颈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埃兹蛋白 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宫颈鳞癌和腺癌中微血管密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抑制剂-1、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姚济芬 韦兰芳 +3 位作者 付晓敏 王水英 郑伟 石一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3,T000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MMP-2、MMP-9和TIMP-1、TIMP-2在宫颈鳞癌与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蛋白水平探讨宫颈腺癌较鳞癌恶性程度高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40例宫颈鳞癌和20例宫颈腺癌组织的MVD和MM...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MMP-2、MMP-9和TIMP-1、TIMP-2在宫颈鳞癌与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蛋白水平探讨宫颈腺癌较鳞癌恶性程度高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40例宫颈鳞癌和20例宫颈腺癌组织的MVD和MMP-2、MMP-9、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VD在宫颈腺癌中较鳞癌高。MMP-2在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强度较腺癌高(P=0.006);MMP-9、TIMP-1在腺癌的阳性表达较鳞癌高(P=0.078,P=0.000);TIMP-2在两组间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MMP2和MMP9在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不一,而TIMP1始终是在腺癌中的表达较鳞癌高。结论:宫颈腺癌较鳞癌恶性程度高的原因,可能与较高的MVD和TIMP1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微血管密度 金属蛋白酶类 金属蛋白酶类抑制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水英 周彩云 +2 位作者 付晓敏 姚济芬 韦兰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3期211-21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及2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Ang-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2在内异症和腺肌病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g-1和Ang-2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和微血管密度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济芬 周彩云 +2 位作者 韦兰芳 王水英 张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AQP)1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子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QP1和MVD在74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6例,子宫颈...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AQP)1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子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QP1和MVD在74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6例,子宫颈腺癌28例),34例CIN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以腺癌表达量最大,鳞癌与CIN的表达量基本一致,而在其他各组间都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MVD逐渐增大,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现在子宫颈鳞癌、腺癌和正常组织中MVD的表达量要比AQP1大,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IN中的表达量相对一致。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淋巴转移阳性者AQP1和MVD的表达量较阴性者高(P<0.01)。结论AQP1主要表达于子宫颈癌组织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其表达量较微血管密度低,并与微血管一起在子宫颈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水通道蛋白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水英 周彩云 +2 位作者 傅晓敏 姚济芬 韦兰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和早期正常妊娠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示:HDAC1主要定位于...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和早期正常妊娠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示:HDAC1主要定位于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子宫蜕膜细胞、腺上皮细胞的胞核;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HDAC1的表达强度低于早期正常妊娠组,而蜕膜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织HDAC1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blot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HD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38±0.63,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1.9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HD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2±0.53,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0.7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1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自然流产 绒毛 蜕膜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水英 姚济芬 韦兰芳 《健康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70-72,共3页
现代高等医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妇产科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兴趣,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妇产科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傅晓敏 韦兰芳 黄丽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年第6期538-540,共3页
血管生成素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生成和稳定性的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子宫和卵巢内以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生成素-2的存在为主。目前妇产科领域对这两者的研究发现其可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和修复,同时影响卵泡的发育... 血管生成素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生成和稳定性的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子宫和卵巢内以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生成素-2的存在为主。目前妇产科领域对这两者的研究发现其可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和修复,同时影响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及黄体的生成和发育。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生成素-2的异常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子宫内膜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傅晓敏 韦兰芳 《健康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368-37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iopoietin-1,2,Ang-1,2)及其受体Tie-2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5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及3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中Ang-1、Ang-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iopoietin-1,2,Ang-1,2)及其受体Tie-2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5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及3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中Ang-1、Ang-2、Tie-2的表达。结果Ang-1、Ang-2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血管壁上都有表达,而Tie-2则主要表达于腺体上皮细胞和血管壁。出血组的各项指标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仅Ang-1的表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中Ang-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异常出血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出血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TIE-2
下载PDF
色氨酸W129在匍枝根霉内切葡聚糖酶EGⅡ降解纤维素过程中的作用
9
作者 韦兰芳 汤斌 +1 位作者 李松 周若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通过对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内切葡聚糖酶EGII进行结构功能分析,发现其活性中心入口处的色氨酸W129在水解纤维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该位点进行定点突变(W129A),并研究了它对EGII和催化区(CD)的影响。经原核表达及纯化,... 通过对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内切葡聚糖酶EGII进行结构功能分析,发现其活性中心入口处的色氨酸W129在水解纤维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该位点进行定点突变(W129A),并研究了它对EGII和催化区(CD)的影响。经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目的蛋白EGII-W129A和CD-W129A。酶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比酶活、kcat和kcat/Km均低于EGII和CD,比酶活分别下降了23.8%和35.7%,同时Km值均有所提高。W129A导致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下降,使酶活力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其减弱了活性中心入口处纤维素链的"载入"效率,即Trp129在EGII水解纤维素过程中起到加载纤维素链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枝根霉 内切葡聚糖酶 色氨酸 结构与功能 定点突变
下载PDF
建立卵泡刺激素受体单位点基因突变体的卵巢癌SKOV3细胞和裸鼠模型
10
作者 姚济芬 俞利平 +6 位作者 董小龙 卢玲芬 张晓光 王亚云 韦兰芳 王水英 黄荷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771,共5页
目的建立转染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307和680位点突变的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系和裸鼠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卵巢颗粒细胞(来自体外受精取卵时废弃的颗粒细胞),行原代培养后用于FSHR RNA提取;FSHR和FSHR307、680位点突变重组蛋白构建;将FSH... 目的建立转染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307和680位点突变的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系和裸鼠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卵巢颗粒细胞(来自体外受精取卵时废弃的颗粒细胞),行原代培养后用于FSHR RNA提取;FSHR和FSHR307、680位点突变重组蛋白构建;将FSHR和FSHR307、680位点突变蛋白转染SKOV3细胞株;将处理后的3组SKOV3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8周后处死裸鼠,并取瘤组织验证。结果建立了307和680位点突变的FSH受体高表达的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系和裸鼠动物模型。结论成功地建立了307和680位点突变的FSH受体高表达的SKOV3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和裸鼠移植瘤模型,为FSH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刺激素受体 突变 上皮性卵巢癌 SKOV3细胞系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裸鼠
原文传递
外阴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11
作者 姚济芬 韦兰芳 +2 位作者 王水英 郑伟 石一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96,共2页
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以下简称鳞癌)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其浸润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 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以下简称鳞癌)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其浸润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生长、黏附性、浸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分泌与降解等转移因素相关。细胞外基质(extracell matrix,ECM)成分的降解被认为是肿瘤浸润和开始转移的信号。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ECM成分的降解依赖于MMPs。在VSCC发生发展中,EGFR和MMP-9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少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ER、PR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12
作者 王水英 姚济芬 +2 位作者 韦兰芳 付晓敏 周彩云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宫内节育器下移无出血组及宫内节育器正常组(t分别为2.24、3.42,均P〈0.05);而孕激素受体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1.59,均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移位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13
作者 王水英 姚济芬 +1 位作者 韦兰芳 周彩云 《健康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3A(DNMT1,DNMT3A)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早期自然流产和正常妊娠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DNMT1,DNMT3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DNMT1,DNMT3A主要定位于绒毛细...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3A(DNMT1,DNMT3A)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早期自然流产和正常妊娠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DNMT1,DNMT3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DNMT1,DNMT3A主要定位于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子宫蜕膜细胞、腺上皮细胞的胞核;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DNMT1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早期正常妊娠组(P均﹤0.05)。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DNMT3A的表达强度(3.17±0.99)低于早期正常妊娠组(4.1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NMT1、DNMT3A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自然流产 绒毛 蜕膜 DNA甲基转移酶1 DNA甲基转移酶3A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HPV16/18感染与MMP-2、9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关系
14
作者 姚济芬 陈利友 +1 位作者 韦兰芳 王水英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6期362-366,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在子宫颈癌中的感染情况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抑制因子TIMP-1、2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57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0例、子宫颈腺癌20例、子宫颈腺鳞癌7例),29例宫颈...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在子宫颈癌中的感染情况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抑制因子TIMP-1、2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57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0例、子宫颈腺癌20例、子宫颈腺鳞癌7例),29例宫颈上皮内肿瘤(C IN)和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MMP-2、9蛋白及TIMP-1、2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18在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C IN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感染情况分别为67.50%(27/40)、35.00%(7/20)、5/7、68.97%(20/29)、6.25%(1/16)。MMP-2、9及TIMP-1、2在正常宫颈组织细胞浆、C IN、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渐增高,各病变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MMP-2鳞癌组的表达较腺癌组高(P=0.006),而MMP-9却相反(P=0.048);TIMP-1在C IN组的表达较鳞癌组高(P=0.042);TIMP-2在病变各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18感染与MMP-2、9与TIMP-1、2蛋白表达没有相关性;在MMP-2、9与TIMP-1、2间都有正相关。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HPV感染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淋巴结有转移者中MMP-2、9的表达较未转移者高(P=0.017、0.002),而在TIMP-2中未转移者较有转移者高(P=0.004),但TIMP-1在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HPV16/18的感染起一定的作用。MMP-2、MMP-9的表达水平的明显上调和TIMP-1、TIMP-2相对弱表达在子宫颈癌浸润和淋巴转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金属蛋白酶类抑制因子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妇产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反馈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济芬 王水英 +2 位作者 韦兰芳 倪有娣 郑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2期67-68,共2页
妇产科是属于外科片,手术是每个妇产科医生的基本功,我们设计了离体"猪肛门"模拟"会阴侧切缝合术"和"母兔子宫"模拟"输卵管绝育术"两个有创模拟实验,实验用材与人体非常接近,手术操作"手... 妇产科是属于外科片,手术是每个妇产科医生的基本功,我们设计了离体"猪肛门"模拟"会阴侧切缝合术"和"母兔子宫"模拟"输卵管绝育术"两个有创模拟实验,实验用材与人体非常接近,手术操作"手感"真实,运用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在妇产科实验教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学 临床技能 动物模拟实验 猪肛门 母兔子宫
下载PDF
女童外阴阴道炎病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莉颖 华春珍 韦兰芳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1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女童 外阴阴道炎 病原体 细菌分布 细菌培养 阴道分泌物
下载PDF
关于荧光定量关于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兰芳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预测微生物学是由计算机、微生物与统计学等学科综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学科,主要利用数学语言对微生物生长与死亡规律进行预测、描述。荧光定量PCR主要利用荧光信号对聚合酶链式反应进程进行监测,通过标准曲线定量分析位置模板。本文主要... 预测微生物学是由计算机、微生物与统计学等学科综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学科,主要利用数学语言对微生物生长与死亡规律进行预测、描述。荧光定量PCR主要利用荧光信号对聚合酶链式反应进程进行监测,通过标准曲线定量分析位置模板。本文主要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研究,并对其在预测微生物学中运用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微生物学 运用分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走进大自然——奏响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旋律
18
作者 韦兰芳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年第17期00193-00193,共1页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教学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解放幼儿天性,培养幼儿的动脑和动手能力。那么在农村幼儿园...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教学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解放幼儿天性,培养幼儿的动脑和动手能力。那么在农村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又该如何高效的开展呢?本文,将从走进大自然的角度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区域活动 大自然
下载PDF
50例经口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体会
19
作者 韦兰芳 《桂林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翠 黄华娟 +1 位作者 叶巧章 韦兰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后发生呕吐的7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呕吐原因主要有喂养方式不当,咽下综合征,胃食道反流,肠道感染,颅内出血和便秘等。所有患儿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控制,...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后发生呕吐的7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呕吐原因主要有喂养方式不当,咽下综合征,胃食道反流,肠道感染,颅内出血和便秘等。所有患儿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控制,呕吐现象均在1个月内消失。结论:新生儿发生呕吐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育的不成熟和外部因素的刺激,我们通过临床观察,配合治疗,给予对症护理,均得到了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呕吐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