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疗效及对CA19-9、GP73、SO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克净 唐乾利 +3 位作者 韦杨年 莫世发 石清兰 李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429-443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疗效及对糖链抗原(CA)19-9、高尔基糖蛋白(GP)7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肝细胞癌患者92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疗效及对糖链抗原(CA)19-9、高尔基糖蛋白(GP)7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肝细胞癌患者92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血清CA19-9、GP73、SOD水平变化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月,分析两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为28.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6)。治疗前,两组IgA、IgG、IgM及血清CA19-9、GP73、SO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CA19-9及GP73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CA19-9及GP7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gA、IgG、IgM、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机体CA19-9、GP73水平、提高SO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肝细胞癌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老年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莫世发 韦杨年 +5 位作者 张洪昌 王克净 李泉 谭新华 曾艳 曹利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3期55-56,共2页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普遍应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开始报道后,腹腔镜手术拓宽了道路。随着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双镜联...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普遍应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开始报道后,腹腔镜手术拓宽了道路。随着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双镜联合手术技术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使部分既往需开腹完成手术的原发性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患者,可以在不开腹的状态下得到与开腹手术同样效果。我科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使用腹腔镜联合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老年原发性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患者共52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手术 胆道镜取石 老年原发性 临床应用 取石治疗 结石患者 开腹手术
下载PDF
不同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黄孙辉 韦杨年 黄艺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1-0064,共4页
探究不同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甲状腺癌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入路手术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观察组行腋下入路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满意... 探究不同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甲状腺癌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入路手术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观察组行腋下入路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术后3天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无差异性变化,P>0.05;术后1、2天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在疗效上没有明显差异,但腋下入路手术的疼痛程度较低,且美容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甲状腺癌 全乳晕入路 腋下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韦杨年 卢榜裕 +2 位作者 黄海 莫世发 张洪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预防胰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09年5月6年间26例行LPD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 26例LPD中行22例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式的手术时间(490.7±77.8)(382~660)min,胃肠... 目的探讨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预防胰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09年5月6年间26例行LPD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 26例LPD中行22例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式的手术时间(490.7±77.8)(382~660)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2±1.3)d,胰漏发生率9.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住院时间(29.3±14.5)d,无死亡病例。结论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作为LPD术中胰肠吻合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可靠的安全的外科治疗术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术式 胰漏
下载PDF
精准肝切除结合肝门上径路手术在治疗双侧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韦杨年 黄海 +4 位作者 莫世发 张洪昌 王克净 谭新华 李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291-3294,3298,共5页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结合肝门上径路手术在治疗双侧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年来行精准肝切除结合肝门上径路手术的36例双侧肝胆结石患者的资料,以分析术前肝切除评估量与术后肝实际切除量的差异来评价其短期效果,以...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结合肝门上径路手术在治疗双侧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年来行精准肝切除结合肝门上径路手术的36例双侧肝胆结石患者的资料,以分析术前肝切除评估量与术后肝实际切除量的差异来评价其短期效果,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价其远期效果。结果该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前肝切除评估量与术后肝实际切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4.4%,结石复发率为9.4%。结论精准肝切除结合肝门上径路手术治疗双侧肝胆管结石病是安全有效的,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肝切除术 肝门上径路手术 双侧肝胆管结石病
下载PDF
腹腔镜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韦杨年 袁美凤 蔡海权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0年第1期J0028-J0029,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韦杨年 张洪昌 +4 位作者 黄海 莫世发 王克净 谭新华 李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2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8+、NK细胞及Tregs细胞比例。结果 120例肝细胞癌患者Tregs细胞比例...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2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8+、NK细胞及Tregs细胞比例。结果 120例肝细胞癌患者Tregs细胞比例为(16.63±2.12)%,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7.62±1.12)%(P<0.01)。随疾病进展肝癌患者外周血肝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I期为(15.46±1.21)%,II期为(16.04±2.31)%,III期为(17.65±0.72)%,IV期为(18.11±2.52)%],I、II期与III、IV期比较,均P<0.05;I期与II期,III期与IV期比较,P>0.05。合并肝硬化Tregs细胞比例为(17.14±3.02)%与无肝硬化Tregs细胞比例为:(16.01±2.32)%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肝癌组中Tregs细胞比例分别与CD4+T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Tregs细胞可能是肝癌患者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肝癌免疫逃逸有关。外周血Tregs细胞比例的检测可作为肝细胞癌的发展及预后判断指标,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预后
下载PDF
十二指肠腺癌诊治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韦杨年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2期16-19,共4页
十二指肠腺癌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属于十二指肠粘膜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起病较隐匿,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认识该疾病对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对十二指肠腺癌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 十二指肠腺癌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属于十二指肠粘膜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起病较隐匿,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认识该疾病对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对十二指肠腺癌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认为目前对该病的诊疗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缺乏大宗病例,尚未能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提倡多中心联合研究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靶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缩短腹腔镜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初学者学习曲线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韦杨年 《华夏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75-777,共3页
微创医学是21世纪的医学,代表着医学发展的方向和未来。2000年Ohgami等报道了颈部无疤痕双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获得了很好的美容效果,随后该手术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但对于初学者类似甲状腺腹腔镜手术等非自然腔隙手术,如何学习... 微创医学是21世纪的医学,代表着医学发展的方向和未来。2000年Ohgami等报道了颈部无疤痕双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获得了很好的美容效果,随后该手术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但对于初学者类似甲状腺腹腔镜手术等非自然腔隙手术,如何学习和开展手术仍有一定的难度。笔者现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治疗 甲状腺良性肿瘤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韦杨年 黄海 +4 位作者 张洪昌 王克净 莫世发 谭新华 刘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54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按照各自的适应证行腹腔镜手术40例,其中三孔法21例,单孔法19例;行小切口手术14例。结果腹腔镜三孔法组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54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按照各自的适应证行腹腔镜手术40例,其中三孔法21例,单孔法19例;行小切口手术14例。结果腹腔镜三孔法组手术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为P<0.05),而手术时间、总花费均较高(均为P<0.05);腹腔镜单孔法组与腹腔镜三孔法组比较,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住院天数更少(均为P<0.05),而手术时间、总花费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结论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腹腔镜单孔胆囊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美观、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手术操作难度较传统腹腔镜手术高,应谨慎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三孔法 单孔法 小切口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胸前入路腔镜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韦杨年 卢榜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07年第1期32-33,41,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经胸前入路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在全麻下,1个5mm、2个10mmTrocar经胸前入路。CO2持续注入,气压在6~8mmHg维持手术空间,行腔镜下经胸前入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1例及文献复习。结果:在腔镜下经胸前入路成... 目的:探讨腔镜下经胸前入路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在全麻下,1个5mm、2个10mmTrocar经胸前入路。CO2持续注入,气压在6~8mmHg维持手术空间,行腔镜下经胸前入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1例及文献复习。结果:在腔镜下经胸前入路成功切除甲状旁腺腺瘤。术中视野清晰,出血少,无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随访血清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正常,美容效果佳。结论:腔镜下经胸前入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胸前入路 甲状旁腺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预防胰漏中的应用
12
作者 韦杨年 卢榜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预防胰漏的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5月~2009年5月间26例行LPD中胰肠吻合术的术式和结果。其中22例进行了包卷式胰肠吻合术,2例行捆绑术... 目的探讨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预防胰漏的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5月~2009年5月间26例行LPD中胰肠吻合术的术式和结果。其中22例进行了包卷式胰肠吻合术,2例行捆绑术式,2例行套入术式胰肠吻合术。结果26例中3例发生胰漏,其中1例行捆绑术式出现胰漏,22例包卷式胰肠吻合发生2例胰漏。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作为LPD术后预防胰漏上为一种积极的可靠的外科治疗术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D 腹腔镜下胰肠吻合术 胰漏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黄飞 韦杨年 +7 位作者 卢榜裕 蔡小勇 陆文奇 黄玉斌 靳小建 晏益核 雷宇 陈永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LRG)与开腹胃癌根治术(ORG)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10年12月进行的85例LRG与同期ORG85例,比较LRG与ORG在手术中、手术后恢复、术后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LRG组和ORG组手术时间分别(275.5...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LRG)与开腹胃癌根治术(ORG)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10年12月进行的85例LRG与同期ORG85例,比较LRG与ORG在手术中、手术后恢复、术后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LRG组和ORG组手术时间分别(275.5±57.3)和(221.9±39.2)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LRG组和ORG组分别为(179.76±56.23)和(204.12±86.53)mL,差异有显著性(P<0.05);LRG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4.3±9.9)枚,ORG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2.3±9.1)枚,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恢复情况LRG组和ORG组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3.7±1.6)和(5.1±1.5)d,差异有显著性(P<0.05);LRG组和ORG组止痛剂使用分别为(1.2±1.1)和(2.9±1.8)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最高体温LRG组与ORG组中分别是(38.1±0.5)和(38.5±0.5)℃,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LRG组中与ORG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8.2%和9.4%,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RG组随访6年,LRG组随访存活49例,l、3及5年生存率为89.3%、76.1%和62.1%;ORG组随访存活50例,1、3及5年生存率为90.2%、75.4%和56.6%。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RG是安全可行的,且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飞 韦杨年 +5 位作者 张海春 卢榜裕 黄玉斌 靳小建 苏海兵 梁水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5例应用HIFU技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AFP阳性患者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或转阴的患者占80%(24/30...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5例应用HIFU技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AFP阳性患者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或转阴的患者占80%(24/30);术后B超﹑CT、MRI复查肿瘤坏死的有27例,占77.1%(27/35);肿瘤缩小者19例,占54.2%(19/35);35例患者中治疗后,有10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烧伤,1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随访时间2~60个月,平均42个月,5年生存率为60%(21/35)。结论对于不宜行手术切除或不愿意手术的肝癌患者,HIFU治疗肝癌同样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细胞癌 超声治疗
下载PDF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新华 莫世发 +2 位作者 韦杨年 王克静 张洪昌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4 d AST的水平、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等,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规则组少[(120.16±15.45)min vs(130.26±8.48)min,t=2.77,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非规则组少[(252.40±81.25)ml vs(493.44±100.96)ml,t=8.42,P<0.05];联合组术后1 d、4 d AST水平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 d AST:(143.76±49.48)U/L vs(253.82±77.79)U/L,t=5.90,P<0.05;4 d AST:(79.36±24.51)U/L vs(129.57±45.66)U/L,t=4.80,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和8.7%(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12.00%vs 39.13%,P<0.05);术后1年复发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20.00%vs 47.83%,P<0.05);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0%vs78.26%,P>0.05)。结论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 非规则性肝切除 疗效
下载PDF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在肝癌病人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海 谭新华 +4 位作者 韦杨年 王克净 莫世发 张洪昌 刘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联合应用的临床资料。首先解剖出拟切除肝段的肝蒂,B超引导...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联合应用的临床资料。首先解剖出拟切除肝段的肝蒂,B超引导下从肝段门脉注入美蓝染色后阻断肝蒂,使拟切除肝段染色,按染色的界限行肝段切除。结果 Glisson鞘内注射美蓝染色的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其中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6例,Ⅱ、Ⅲ段肝切除5例,Ⅲ段肝切除1例,Ⅴ、Ⅷ段肝切除3例,Ⅴ段肝切除3例,Ⅵ、Ⅶ段肝切除5例,Ⅶ段肝切除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25±32)min,出血量为(250±55)ml。术后并发症:中等量(800~2500ml)腹腔积液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住院时间为(19±5)d。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的联合应用对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切面选择具有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肝切除的精准性,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癌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 蓝染色法 腹腔积液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miR-96与miR-10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维 李泉 +1 位作者 张洪昌 韦杨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探讨miR-96与miR-10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96和miR-103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 目的探讨miR-96与miR-10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96和miR-103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肝癌组织中miR-96和miR-103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肝癌组织中miR-96和miR-103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合并肝硬化等无关(P>0.05);所有患者随访60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7.8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miR-96和miR-10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低分化、淋巴结转移、miR-96和miR-103高表达是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组织中miR-96和miR-103的高表达是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6 miR-103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新华 韦杨年 +2 位作者 莫世发 张洪昌 王克净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8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同一手术组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3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1年。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美蓝染色...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同一手术组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3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1年。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完成手术,其中13例行右半肝切除,6例行右后叶切除,5例行左半肝切除,6例行左外叶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32.60±20.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85±114.98)m L,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复发率16.7%(5/30);术后1年生存率83.3%(25/30)。结论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具有控制出血好、减少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其操作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蒂横断式 肝切除术 肝癌
下载PDF
联合使用胸腺肽α_1与艾迪对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莫世发 黄海 +4 位作者 韦杨年 王克净 谭新华 张洪昌 张青柳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0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胸腺肽α1和艾迪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术后第1天开始联合用胸腺肽α1及艾迪进行治疗2疗程,B组22例除不使用胸腺肽α1外,其他治疗同A...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胸腺肽α1和艾迪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术后第1天开始联合用胸腺肽α1及艾迪进行治疗2疗程,B组22例除不使用胸腺肽α1外,其他治疗同A组,C组35例为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癌患者免疫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A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测定CD3^+、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CD3^+CD8^+、NK细胞(CD16^+5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无明显变化,(P>0.053)。结论:联合使用胸腺肽α1与艾迪可提高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艾迪 肝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治疗脾脏囊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莫世发 韦杨年 +4 位作者 黄海 张洪昌 王克净 李泉 谭新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脾脏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关脾脏囊肿诊治的经验。结果脾脏囊肿,特别是巨大囊肿患者选择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脾脏囊肿(特... 目的探讨脾脏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脾脏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关脾脏囊肿诊治的经验。结果脾脏囊肿,特别是巨大囊肿患者选择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脾脏囊肿(特别是巨大和/或累及脾蒂)的治疗,为达到根除囊肿、避免复发的目的,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囊肿 腹腔镜 脾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