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香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韦弟 韦莉萍 +4 位作者 周维 黄素梅 何章飞 李朝生 韦绍龙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3-229,共7页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香蕉生产周期短、收益高,其产业已成为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不可多得的成熟产业。广西香蕉产业具有自然条件适宜、区位优势明显、规模化程度高、科技支撑力强等发展优势,但同时也存...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香蕉生产周期短、收益高,其产业已成为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不可多得的成熟产业。广西香蕉产业具有自然条件适宜、区位优势明显、规模化程度高、科技支撑力强等发展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寒害频发、收获期集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近年来广西香蕉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阶段,即将迎来平稳发展期,可通过加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香蕉产业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产业发展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抗枯萎病中秆香蕉新品种桂蕉8号的选育
2
作者 周维 韦绍龙 +7 位作者 韦莉萍 韦弟 李朝生 覃柳燕 田丹丹 李佳林 何章飞 黄素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94-2499,共6页
桂蕉8号香蕉(AAA Cavendish)是从引进香蕉品系GCTCV-217-1不定芽通过^(60)Co-γ辐射诱变,再经病原菌高压筛选选育而成。桂蕉8号新植蕉株高为252.7 cm,叶柄长度约32.4 cm,假茎中围、基围分别为45.3 cm、66.4 cm。假茎底色为深绿色。叶姿... 桂蕉8号香蕉(AAA Cavendish)是从引进香蕉品系GCTCV-217-1不定芽通过^(60)Co-γ辐射诱变,再经病原菌高压筛选选育而成。桂蕉8号新植蕉株高为252.7 cm,叶柄长度约32.4 cm,假茎中围、基围分别为45.3 cm、66.4 cm。假茎底色为深绿色。叶姿直立,雄花蕾形状为卵圆形。果穗呈长圆柱形,把间距稍短,果把紧凑。常规种植条件下,新植蕉平均株产可达21.5 kg,宿根蕉平均株产可达23.9 kg,生果皮颜色为绿色,熟果皮颜色为金黄色,果肉颜色为黄白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0.10%,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9.42%,总酸含量为0.26 g·100 g^(-1),淀粉含量为1.05 g·100 g^(-1),维生素C含量为11.0 mg·100 g^(-1),蔗糖含量为4.80 g·100 g^(-1),钾含量为332.00 mg·100 g^(-1)。盆栽及大田抗枯萎病试验评价,桂蕉8号均表现为高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新品种 桂蕉8号 中秆 抗枯萎病
下载PDF
菌土接种法在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评价中的应用及效果
3
作者 周维 韦莉萍 +7 位作者 黄素梅 韦弟 覃柳燕 李佳林 田丹丹 何章飞 李朝生 韦绍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7,共8页
【目的】建立一套稳定可靠且更符合自然条件下发病的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的筛选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4,Foc4)为供试病原菌,分别... 【目的】建立一套稳定可靠且更符合自然条件下发病的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的筛选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4,Foc4)为供试病原菌,分别采用伤根淋菌接种法、浸根接种法及菌土接种法接种感病香蕉品种巴西蕉,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种植基质中病原菌孢子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植株发病情况,优选最佳的接种方法。采用Foc4不同孢子浓度菌土接种抗、感种质材料,统计发病情况,比较抗性评价效果;应用菌土接种法对31份香蕉种质进行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考察其评价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接种方法,巴西蕉杯苗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变化、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采用菌土接种法,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稳定保持在原始接种浓度1.0×10^(6)~1.1×10^(6)个/g土;采用浸根接种法,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21 d达最大值(1.0×10^(6)个/g土),28 d降至0.5×10^(6)个/g土,35 d后稳定在0.4×10^(6)个/g土;采用淋菌接种法,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在0~14 d内由1.5×10^(6)个/g土迅速下降至0.5×10^(6)个/g土,35 d后稳定在0.6×10^(6)个/g土。接种42 d后菌土接种法的蕉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8.9%和67.3,浸根接种法次之,分别为86.7%和51.6,淋菌接种法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最低,分别为76.7%和44.1。在Foc4孢子浓度为1.1×10^(4)、1.1×10^(5)、1.1×10^(6)个/g土条件下,采用菌土接种法的高感品种巴西蕉发病率均在80.0%以上,高抗种质GCTCV-119的发病率分别为16.7%、35.6%和54.4%。在孢子浓度为1.1×10^(4)个/g土条件下,巴西蕉及GCTCV-119外观发病症状均不明显;综合高感和高抗品种(系)的发病情况,菌土接种法Foc4孢子浓度宜在1.0×10^(5)~1.0×10^(6)个/g土。采用菌土接种法对31份香蕉种质进行抗性评价,其中有中抗种质11份、感病种质14份、高感种质6份。【结论】菌土接种法具有稳定、准确、高效、简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作为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评价及抗性种质筛选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菌土接种 苗期抗性评价 种质筛选
下载PDF
粉蕉—果蔗轮作对粉蕉、果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覃柳燕 吴启军 +5 位作者 田丹丹 李朝生 韦莉萍 陈家慧 韦绍龙 李佳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88,共4页
针对广西玉林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粉蕉、果蔗存在严重连作障碍的问题,探索合理轮作模式,采用3年2茬粉蕉+2年2茬果蔗及2年2茬果蔗+3年2茬粉蕉轮作模式,分别以果蔗和粉蕉连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轮作模式对粉蕉和果蔗病害发生、产量、品质及经济... 针对广西玉林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粉蕉、果蔗存在严重连作障碍的问题,探索合理轮作模式,采用3年2茬粉蕉+2年2茬果蔗及2年2茬果蔗+3年2茬粉蕉轮作模式,分别以果蔗和粉蕉连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轮作模式对粉蕉和果蔗病害发生、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模式可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果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发生,轮作处理的粉蕉枯萎病发病率仅0.33%,而连作的枯萎病发病率高达48.67%;轮作的果蔗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基本不发生,连作的宿根矮化病发病率27.34%,花叶病发病率21.42%。轮作的粉蕉产量达到53 766 kg/hm2,而连作减产了22.72%;轮作的商品果蔗产量达到194 384.75 kg/hm2,是连作的1.94倍。建议当地在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作物时采用和推广这两种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蕉 果蔗 轮作 产量 香蕉枯萎病 成本
原文传递
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生长、产量及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
5
作者 田丹丹 李朝生 +5 位作者 韦绍龙 覃柳燕 何章飞 韦莉萍 周维 李佳林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0,共5页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蕉9号 抗枯萎病 不同叶龄二级组培苗 吸芽苗 农艺性状 枯萎病发病率
原文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
6
作者 覃柳燕 郭成林 +5 位作者 田丹丹 韦莉萍 李朝生 李宝深 何章飞 吴启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目的】筛选降低香蕉株高而不影响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使用次数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检测适宜浓度烯效唑对香蕉叶片中几种防御性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钾、钙、镁、磷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解析除矮化作用外,烯效唑... 【目的】筛选降低香蕉株高而不影响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使用次数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检测适宜浓度烯效唑对香蕉叶片中几种防御性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钾、钙、镁、磷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解析除矮化作用外,烯效唑对香蕉植株生长的正向辅助作用,为在香蕉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根部淋施法评价烯效唑(XX)、多效唑(DX)、矮壮素(AZ)、甲哌(JP)、复配剂0802和0501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施用0.3 g/株烯效唑15、20、25 d后,测定香蕉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可溶性蛋白、钾、钙、镁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根据矮化效果评价标准判断,香蕉植株矮化后可在节间距3~5级别内正常生长。1次矮化处理中,XX1、XX3、DX1、AZ1、JP2、JP4、0501、0802处理香蕉株高降幅在11.67~24.00 cm;2次矮化处理中,JP2、DX1、JP4、0802、AZ1、0501、XX3处理香蕉株高降幅在29.67~39.00 cm,均可正常生长。香蕉株高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XX3、0802、0501处理可促使香蕉提早抽蕾,生育期较对照提前6~19 d,且抽蕾整齐;XX3 2次处理和0802处理的抽蕾率分别可达62.01%、89.32%。随着烯效唑使用浓度的提高,香蕉单株产量呈下降趋势,在1次矮化处理中,XX1、XX3、XX5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7.26、25.62和23.45 kg,XX3、XX5的单株产量与对照(27.45 k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稍有降低;0802与0501处理香蕉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7.37 kg和26.99 kg,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次矮化处理香蕉单株产量结果相似。矮壮素和多效唑在低浓度处理下,可促进香蕉提早抽蕾,但浓度超过0.2 g/株时反而使香蕉抽蕾延迟,且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甚至造成减产。烯效唑可提高香蕉叶片中PPO、CAT、PAL活性及可溶性蛋白、钾、钙、镁、和磷含量,具有增强植株抗性作用。【结论】生产上推荐烯效唑、复配剂0802、0501作为香蕉矮化剂,浓度可控制在0.2~0.3 g/株,新植蕉矮化1次。香蕉对多效唑、矮壮素较为敏感,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植物生长调节剂 烯效唑 多效唑 矮壮素 矮化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3
7
作者 韦莉萍 靳士英 +2 位作者 李春梅 徐德兴 齐小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5-176,174,共3页
目的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 调查广州市 3所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资料 ,按 1∶ 1病例 -对照配比原则 ,对 14个危险因素进行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目的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 调查广州市 3所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资料 ,按 1∶ 1病例 -对照配比原则 ,对 14个危险因素进行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所医院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2 2 6株 ,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118株 ,其中MRSA4 5株 ,MSSA73株 ;确定为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8株 ,医院感染的 MRSA6 4株 ;MSSA4 4株 ,经χ2检验 (P<0 .0 5 )显示医院感染 MRSA所占的比例高于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 ICU病房 ;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 ,其次为手术切口、血液感染和皮肤感染 ,医院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呼吸机、感染前发生其他医院感染、使用多种抗生素、住 ICU病房。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重点科室的监测 ,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医院内真菌深部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9
8
作者 韦莉萍 桂希恩 +2 位作者 杨自成 万建成 柯亨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近年培养出262例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比较深部真菌感染与其它院内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深部真菌感染73例,占同期医院感染8.7%。死...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近年培养出262例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比较深部真菌感染与其它院内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深部真菌感染73例,占同期医院感染8.7%。死亡12例,病死率16.4%,显著高于其它医院感染平均病死率。部分真菌感染患者死后尸检才确定诊断,近半数死亡患者未作抗真菌治疗。结论单因素分析发现,9项因素与真菌感染有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人及1岁以内的婴幼儿,致死性疾病以及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原有其他医院感染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深部
下载PDF
兰州百合鳞茎再生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韦莉萍 韦绍龙 +3 位作者 苏宾 闭志强 韩沅杉 张进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2-748,共7页
[目的]建立兰州百合鳞茎快繁体系,并测定丛芽与鳞茎的淀粉含量,为系统研究兰州百合鳞茎离体再生过程中淀粉的代谢奠定基础.[方法]以兰州百合鳞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剂组合、激素与蔗糖用量对鳞茎诱导培养过程的影响.[结果]随着75%... [目的]建立兰州百合鳞茎快繁体系,并测定丛芽与鳞茎的淀粉含量,为系统研究兰州百合鳞茎离体再生过程中淀粉的代谢奠定基础.[方法]以兰州百合鳞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剂组合、激素与蔗糖用量对鳞茎诱导培养过程的影响.[结果]随着75%乙醇(10~30 s)与0.1%升汞消毒时间(7~10min)的延长,外植体鳞片污染数不断下降,但诱导芽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75%乙醇消毒30 s+0.1%升汞消毒10 min组合的消毒效果最好,外植体污染率和芽诱导率分别为12.33%和91.00%.使用1000倍多菌灵处理10 min后,再使用75%乙醇30 s +0.1%升汞7~13 min组合进行消毒,可明显降低鳞片污染率3.00%~5.00%(绝对值).在MS+0.03 mg/L NAA+30.0 g/L蔗糖+5.0 g/L琼脂培养基中添加6-BA 0.5~1.0 mg/L,可显著提高平均芽诱导数;在MS+5.0 g/L琼脂培养基中添加30.0~60.0 g/L蔗糖,对外植体芽诱导无明显影响;培养基MS+1.0 mg/L 6-BA+0.03 mg/L NAA+30.0 g/L蔗糖+5.0 g/L琼脂是外植体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MS+0.50 mg/L 6-BA+0.03 mg/L NAA+30.0 g/L蔗糖+5.0 g/L琼脂为适宜增殖培养基,芽增殖系数达最高,为3.67.在MS培养基中添加60.0~90.0 g/L蔗糖可明显促进鳞茎的形成,以添加90.0 g/L蔗糖处理的鳞茎重量最高(99.30mg).小鳞茎的淀粉质量分数比丛芽增加62.34%.[结论]以鳞片为外植体建立的兰州百合鳞茎再生繁殖体系具有可行性;在丛芽至小鳞茎形成阶段淀粉含量明显升高,小鳞茎的形成与淀粉含量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片 鳞茎 繁殖体系 淀粉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吸毒方式与HIV、HBV、HDV、HCV和HGV感染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韦莉萍 周珉 +3 位作者 周德润 钟洪波 吕永恒 肖浩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3-414,共2页
调查152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方式及HIV、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吸毒者中存在HIV感染。HBVM、HB-sAg、抗-HDIgG和/或HDAg、HCV、HGV感染率分别为69.74%、19.74%、2.63%、4... 调查152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方式及HIV、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吸毒者中存在HIV感染。HBVM、HB-sAg、抗-HDIgG和/或HDAg、HCV、HGV感染率分别为69.74%、19.74%、2.63%、45.39%、35.53%。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相比,除HBVM、HBsAg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吸毒者是4种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以及不消毒或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稀释毒品溶剂不消毒不是造成HBV感染的主要原因,而吸毒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吸毒对肝脏的损害,加之吸毒者特殊群体之间密切接触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静脉吸毒方式对HCV、HGV感染较HBV感染影响更大,提示在易感性及传播途径上HGV与HCV感染方式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吸毒方式 HIV HBV HDV HCV HGV 感染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3
11
作者 韦莉萍 靳士英 +2 位作者 李春梅 徐德兴 齐小红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 :调查了广州市三所综合性医院住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 10 8例的临床资料。按 1∶1病例—对照配比原则对 14个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 :调查了广州市三所综合性医院住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 10 8例的临床资料。按 1∶1病例—对照配比原则对 14个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所占的比例高于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 6倍 (OR =5 .891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 ,以呼吸道最为常见 ,占 5 8.2 % ,其他依次为手术切口 ,占 17.6 % ,血液感染占 14.3%。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 (ICU)。医院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呼吸机、感染前发生其他医院感染、使用多种抗生素及住入ICU。通过趋势 χ2 检验表明 ,随着抗生素使用种类的增多 ,感染的危险性增大 ,说明联合用药或频繁更换抗生素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并发生医院感染 ,在侵袭性操作中 ,动静脉插管与血液感染 ,呼吸机使用与呼吸道感染显著相关 ,而泌尿道插管与泌尿道感染不相关。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的监测 ,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抗生素 临床流行病学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桂鸡蕉1号果肉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莉萍 李朝生 +7 位作者 周维 覃柳燕 田丹丹 黄曲燕 韦绍龙 李佳林 黄素梅 韦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8-2036,共9页
【目的】明确桂鸡蕉1号采后黄熟期果肉挥发性物质成分特点,为系统研究其果品风味物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鸡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果实收获后第6 d(果实完熟阶段),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果肉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目的】明确桂鸡蕉1号采后黄熟期果肉挥发性物质成分特点,为系统研究其果品风味物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鸡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果实收获后第6 d(果实完熟阶段),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果肉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从桂鸡蕉1号果肉中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物质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325%;酯类是果肉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包含38种成分,总含量为55.705%;其次为羰基类、烯类、醛类、烷类、醇类和酚类,分别包含7、7、5、9、6和2种成分,总含量分别为25.410%、8.255%、5.265%、2.690%、1.080%和0.920%。在挥发性酯类成分中,以丁酸酯类为主(18种),而乙酸酯类极少(仅2种);相对含量超过1.000%以上的挥发性酯类有己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Z)-己酸-4-己烯酯、丁酸-4-己烯酯、异戊酸异戊酯、异丁酸异丁酯、n-戊酸顺-3-己烯酯、己酸异丁酯、丁酸异丁酯和异戊酸顺-3-己烯酯等10种,总含量为48.470%。非酯类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二异戊醚、乙烯基环己烷、右旋柠檬烯、E-1-甲氧基-4-己烯和1,3-环辛二烯占其挥发性物质种类总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5.330%、74.089%、12.063%、9.233%、2.139%、16.912%、21.745%、61.587%、0.174%、93.191%和4.366%。【结论】桂鸡蕉1号果肉的候选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有乙酸异丁酯、异丁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己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2-甲基丁酸顺-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和右旋柠檬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鸡蕉1号 果肉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
下载PDF
钼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韦莉萍 李杨瑞 +1 位作者 韦飞燕 杨丽涛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3-617,共5页
选用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对桶栽砂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0.01mg/L钼处理能较明显提高B1叶片叶绿素a含量,而0.02mg/L钼处理则提高B8叶片叶绿... 选用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对桶栽砂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0.01mg/L钼处理能较明显提高B1叶片叶绿素a含量,而0.02mg/L钼处理则提高B8叶片叶绿素a含量;0.04mg/L钼处理对B1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促进效应较明显,而0.01、0.02mg/L钼处理对B8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促进效应较明显;0.01mg/L处理较明显地提高了B1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但所有钼处理几乎都降低了B8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因此,总体上,相对以较低水平的钼处理较能提高两个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促进了甘蔗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甘蔗固氮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叶绿素 净光合速率 可溶性糖
下载PDF
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韦莉萍 李杨瑞 杨丽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桶栽砂培条件下,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较低浓度的钼处理能提高甘蔗根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浓度钼处理则能提...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桶栽砂培条件下,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较低浓度的钼处理能提高甘蔗根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浓度钼处理则能提高B1茎、叶片和B8茎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在无氮条件下,钼处理提高了B1叶片和茎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而B1根及B8根、茎、叶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有所降低。此外,甘蔗根、茎、叶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根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和茎中的都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巴西甘蔗在本地也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在不缺氮条件下,钼处理较利于调节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促进其固氮;而在缺氮条件下,钼处理不利于调节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抑制其固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下载PDF
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韦莉萍 许宏 李振林 《现代医院》 2005年第6期119-120,共2页
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医学科技论文写作训练是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如何培养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培养方法 医学科技论文 写作训练 大学生
下载PDF
接种内生固氮菌A01(Pantoea agglomeras)对甘蔗伸长期固氮生理特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莉萍 吴凯朝 +1 位作者 邢永秀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甘蔗接种内生固氮菌A01的固氮生理特性表现,为内生固氮菌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内生固氮菌株A01分别接种到6个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GT24、GT9、YC84/153、GT18、CP65/357和F172)中,在温室...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甘蔗接种内生固氮菌A01的固氮生理特性表现,为内生固氮菌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内生固氮菌株A01分别接种到6个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GT24、GT9、YC84/153、GT18、CP65/357和F172)中,在温室无氮栽培条件下,于伸长期调查甘蔗固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氮含量。【结果】接种固氮菌A01后,不同时期不同甘蔗品种的+2叶、+3节间和根系的固氮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表现均有不同;GT24、F172、GT9和GT24等4个甘蔗品种的节间、叶片和根系固氮酶活性均明显上升,GT24、GT18和F172的+2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明显增加,其中以GT18增加最明显,其次为F172;GT9、GT24、GT18、F172和CP65/357等5个品种的+3节间、+2叶和根的全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06%-0.20%、0.02%-0.22%和0.02%-0.15%(绝对值)。【结论】接种固氮菌A01对F172和GT18的固氮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可能是F172和GT18的内部环境更适于该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基因型 内生固氮菌A01 固氮生理特性 伸长期
下载PDF
KWL策略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及启示 被引量:15
17
作者 韦莉萍 陈瑜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38-41,共4页
KWL是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它提供学生一个阅读学习的框架,引导学生获取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机和希望要掌握的内容,最后学生列出所学习的知识点和有待学习的内容。文章介绍了KWL阅读策略的相关研究,阐述其在... KWL是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它提供学生一个阅读学习的框架,引导学生获取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机和希望要掌握的内容,最后学生列出所学习的知识点和有待学习的内容。文章介绍了KWL阅读策略的相关研究,阐述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及启示,以期望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WL 阅读策略 实施 启示
下载PDF
钼对甘蔗氮代谢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莉萍 李杨瑞 +2 位作者 满若军 桂意云 杨丽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648-655,共8页
本试验选用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 1和B 8为供试材料,在温室条件下桶栽砂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0m g/L、0.01m g/L、0.02m g/L、0.04m g/L),在不同时期测定甘蔗叶片中硝酸还原酶、G S酶活性及硝态氮、氨态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本试验选用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 1和B 8为供试材料,在温室条件下桶栽砂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0m g/L、0.01m g/L、0.02m g/L、0.04m g/L),在不同时期测定甘蔗叶片中硝酸还原酶、G S酶活性及硝态氮、氨态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棚含氮条件下,三个钼处理都提高了两个甘蔗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而降低了硝态氮含量。0.01m g/L钼处理在拔节期后提高了B 1叶片的G S酶活性,而在幼苗期提高了B 8叶片的G S酶活性,降低了氨态氮含量,促进了氮代谢。在大棚无氮条件下,三个钼处理在拔节期后都提高了两个甘蔗品种的NR酶活性,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了B 1的G S酶活性,降低氨态氮含量;在分蘖期也提高了B 8叶片的G S酶活性而降低了其氨态氮含量。因而在大棚里,无论是含氮或无氮条件下,在不同时期不同钼处理对甘蔗氮代谢和氨同化过程的作用也不同,但是相对以较低水平钼处理较能提高两个甘蔗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而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了B 1与B 8的G S酶活性,降低氨态氮含量,促进了甘蔗的氮代谢和氨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氮代谢
下载PDF
喷施果丰灵对沙田柚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莉萍 黄学 +2 位作者 黄桂香 唐军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以沙田柚成年树为供试材料,在幼果期(4~5月)采用不同浓度对沙田柚树冠叶面进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果丰灵可提高沙田柚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胞间CO2 浓度,改善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用果丰灵处理能增大沙田柚果实,增加... 以沙田柚成年树为供试材料,在幼果期(4~5月)采用不同浓度对沙田柚树冠叶面进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果丰灵可提高沙田柚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胞间CO2 浓度,改善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用果丰灵处理能增大沙田柚果实,增加单果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因此,适时适量使用果丰灵可改善沙田柚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丰灵 沙田柚 产量 品质 气体交换
下载PDF
纳米蒙脱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韦莉萍 钟导雄 +5 位作者 施永德 徐耿明 邱玉超 李玲 路新卫 何肖娟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 :探讨纳米蒙脱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吸附作用。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 (PEG) /蒙脱石插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纳米蒙脱石 ,应用纳米蒙脱石和蒙脱石作细菌吸附实验。结果 :纳米蒙脱石和蒙脱石均无杀菌和抑菌作用 ,蒙脱石吸附率为 6 1.... 目的 :探讨纳米蒙脱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吸附作用。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 (PEG) /蒙脱石插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纳米蒙脱石 ,应用纳米蒙脱石和蒙脱石作细菌吸附实验。结果 :纳米蒙脱石和蒙脱石均无杀菌和抑菌作用 ,蒙脱石吸附率为 6 1.4 % ,PEG4 0 0插层的纳米蒙脱土的吸附率为 90 .3% ,PEG6 0 0 0插层的纳米蒙脱土吸附率为 73.8%。结论 :PEG插层的纳米蒙脱石比蒙脱石对细菌吸附性强 ,用PEG4 0 0插层的纳米蒙脱石的吸附性优于PEG6 0 0 0插层的纳米蒙脱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蒙脱石 插层 纳米蒙脱土 吸附性 吸附率 PEG400 制备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 医药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