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韦钊岚 李富明 +3 位作者 徐攀峰 韦宝琛 苟凌云 李永文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 KOA患者104例在关节镜下行清理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软骨损伤情况并对关节镜清理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104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5个月,术后1年参...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 KOA患者104例在关节镜下行清理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软骨损伤情况并对关节镜清理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104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5个月,术后1年参照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标准,优57例,良31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达84.62%。结论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KOA选择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关节清理 关节镜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在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运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韦钊岚 谢湘涛 +1 位作者 李富明 程珂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2010年3月,对46例肱骨近端Neer 2型以上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其中男1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3(32~84)岁。根据Neer分类,二...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2010年3月,对46例肱骨近端Neer 2型以上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其中男1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3(32~84)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骨折21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6例。结果经术后平均14.5(10~22)个月随访,有1例患者术后5 d发生内固定失效,予再次手术后获骨性愈合。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1例,良1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0.4%。结论肱骨锁定加压钢板的螺钉锁定作用,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但应注意对锁定加压钢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因操作错误引起的内固定效果不佳。只有掌握锁定加压钢板的操作要点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减少和正确处理各种术中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韦钊岚 李富明 +1 位作者 徐攀峰 韦宝琛 《微创医学》 2013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5例残留前抽屉试验阳性,前移0.5 cm;2例Lachman试验阳性,前移0.5 cm左右;所有病例轴移试验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解剖重建的效果优于传统的过顶位重建,经前内侧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准确地将股骨骨道置于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的足迹内,具有更好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
下载PDF
PMMA与CPC构建复合型可注射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韦钊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1-1894,共4页
21世纪进行组织修复的最佳方式是利用组织工程学材料短期内替代自身受损或缺损的组织,待机体自身组织细胞增殖后重新获得修复。虽然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手术创伤、取骨区感染、血肿、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存在,无疑是“... 21世纪进行组织修复的最佳方式是利用组织工程学材料短期内替代自身受损或缺损的组织,待机体自身组织细胞增殖后重新获得修复。虽然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手术创伤、取骨区感染、血肿、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存在,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同种异体骨组织容易获取、且来源广泛,但它依然不是最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因为同种异体骨组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PMMA 组织工程学材料 同种异体骨组织 可注射 复合型 CPC 组织修复材料
下载PDF
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手功能重建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龙 李兵 +4 位作者 江健 唐运鹏 刘华彦 吴康 韦钊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97-898,共2页
目的评估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的效果。方法1987年1月~2005年2月,用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伤25例。其中桡神经主干损伤19例,桡神经深支损伤6例;均伴伸拇及伸指功能障碍,肌力0~1级,前臂... 目的评估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的效果。方法1987年1月~2005年2月,用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伤25例。其中桡神经主干损伤19例,桡神经深支损伤6例;均伴伸拇及伸指功能障碍,肌力0~1级,前臂肌萎缩。肌腱移位术距神经损伤或修复时间为4个月~8年。结果术后23例经3~60个月随访,根据陈德松等制定的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术疗效判定标准,优10例,良9例,手功能恢复基本满意;可2例,差2例,其中1例为移位肌腱张力不足,3例为移位肌腱粘连所致。结论Riordan肌腱移位术可作为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损伤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初步报告
6
作者 韦钊岚 《柳州医学》 2006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用射频汽化仪(Arthrocare System 2000)与刨削手动相结合进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损伤软骨面修整,水肿增厚的滑膜部分切除、皱襞切除并结合传统关节镜技术行游离体...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用射频汽化仪(Arthrocare System 2000)与刨削手动相结合进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损伤软骨面修整,水肿增厚的滑膜部分切除、皱襞切除并结合传统关节镜技术行游离体摘除,骨赘咬除、固缩等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3例术后恢复良好,3天取出加压包扎后,膝关节无肿胀,浮髌试验(-),膝关节无明显疼痛,患者自觉良好。术后1个月随访,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无肿胀及反应性疼痛,获近期满意疗效。结论射频汽化仪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近期疗效好,术中,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射频汽化仪 膝关节镜下 化治疗 反应性疼痛 初步 System 部分切除 术后恢复 半月板成形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联合保留残端前韧带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韦宝琛 韦钊岚 +2 位作者 谢能峰 彭伟秋 李富明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81-2085,共5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陈旧性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陈旧性AC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42),联合...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陈旧性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陈旧性AC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42),联合清除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34)。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受影响程度[200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变化,分析术后12个月时两组治疗效果及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肢膝关节胫前位移松弛度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IKDC主观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内,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效果较为突出,且相较于清除残端术式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肢尽早建立膝关节稳定性及其功能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膝关节镜 滑膜清理 保留残端 前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富明 韦钊岚 +1 位作者 徐攀峰 孙宏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骨折患者22例(骨折23例次)。AO/ASIF分型包括C1型9例、C2型12例和∞型2例。桡骨克氏针固定10例,螺钉固定1例;临近尺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骨折患者22例(骨折23例次)。AO/ASIF分型包括C1型9例、C2型12例和∞型2例。桡骨克氏针固定10例,螺钉固定1例;临近尺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4~40个月。术前尺偏角为-5°~10°,掌倾角为~20°~20°;术后尺偏角为10°~25°,掌倾角为8°~17°。腕关节疗效按Dienst功能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中有限开放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固定获得良好复位和增加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架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肌腱重建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 被引量:3
9
作者 苟凌云 李永文 +1 位作者 韦钊岚 徐攀峰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0期64-66,共3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常见于运动伤、摔伤、坠落伤、交通事故伤,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常导致膝关节失稳而降低或丧失运动能力。若治疗不当,晚期将导致严重的退行性骨关节炎。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腘绳肌肌腱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运鹏 韦钊岚 +3 位作者 李龙 江建 刘华彦 吴康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以及固定融合的选择。方法总结107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25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61例;C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2...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以及固定融合的选择。方法总结107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25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61例;C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21例。结果107例平均随访72个月,三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是76.00%、90.16%、80.9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0%、9.84%、19.00%。所有患者连续行走从术前15min改善到至少30min,95.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的狭窄与患者症状、体征是否相符来决定手术范围。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全椎板减压与腰椎失稳是决定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 减压 腰椎管狭窄 病理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选择性开窗减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富明 谢湘涛 韦钊岚 《微创医学》 2013年第2期167-168,204,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定位,进行选择性多处开窗减压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术... 目的观察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定位,进行选择性多处开窗减压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术后半年的近期疗效均获得了随访,中期有5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24个月,最长47个月,平均34.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62±0.59)分;术后近期JOA评分为(12.45±0.78)分,其中优4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6.7%;术后中期JOA评分为(11.89±0.78)分,其中优42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93.3%。术后近中期JOA评分与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术后近期、中期JOA评分与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既达到了减压目的,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腰椎中后柱结构的完整,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人 减压术 多节段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修复治疗锤状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小文 王义生 +4 位作者 秦小勇 郑洪波 李富明 韦钊岚 孙宏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锤状指是指由于手指的伸肌腱Ⅰ区断裂造成手指末节呈锤状畸形的一种伸肌腱损伤,可伴有或不伴有末节指骨的部分撕脱,临床上较为常见。伸肌腱断裂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由于长期处于屈曲状态,撞击时容易引起疼痛,不但影响... 锤状指是指由于手指的伸肌腱Ⅰ区断裂造成手指末节呈锤状畸形的一种伸肌腱损伤,可伴有或不伴有末节指骨的部分撕脱,临床上较为常见。伸肌腱断裂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由于长期处于屈曲状态,撞击时容易引起疼痛,不但影响患者手的功能,外观也有一定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运鹏 韦钊岚 +4 位作者 李龙 江健 刘华彦 吴康 潘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89-590,共2页
目的寻求脊柱内固定系统矫治脊柱侧凸的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全部病例均进行术前后X线片检查和临床分析。结果Cobb角由术前40-110°,平均62°,... 目的寻求脊柱内固定系统矫治脊柱侧凸的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全部病例均进行术前后X线片检查和临床分析。结果Cobb角由术前40-110°,平均62°,矫正至术后平均31.5°,平均矫正率为73.5%,“剃刀背”畸形消除。结论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弯畸形效果好,固定坚强,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内固定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康 谢湘涛 +1 位作者 韦钊岚 李富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2.4(61~8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2.4(61~89)岁;按Evans-Jensen骨折分型[1]: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Ⅳ型14例,Ⅴ型2例。结果经术后平均11.5(6~18)月随访,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3(4~7)个月。畸形愈合1例,因髋关节功能良好,未予以特殊处理;发生髋内翻2例,予以手术切开复位,DHS内固定,15个月后愈合良好;肢体短缩2例,短缩均在2 cm内,不影响下肢功能;内固定松动、失效2例,予再次手术后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后8个月时复查见骨折线模糊,内置物位置良好。术后6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其中优26例,良17例,差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9.6%。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早期行功能活动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老年人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运鹏 韦钊岚 +3 位作者 李龙 江建 刘华彦 吴康 《柳州医学》 2006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寻求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固定融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46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54.5岁,平均病程54个月。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33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86例;C组:全椎... 目的寻求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固定融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46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54.5岁,平均病程54个月。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33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86例;C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29例。结果146例平均随访72个月,三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是75.7%、91.8%、77.7%。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2%、10.3%、18.5%。结论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日常生活程度决定手术与否。CT和MRI等影像检查显示的狭窄与症状、体征是否相符决定手术范围。全椎板减压与腰椎失稳是决定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不同制动时相兔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的观察检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旭红 瞿宁厚 +6 位作者 何勇 郭英 王纯 刘昌乙 李程 韦钊岚 陈洁英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8-630,635,共4页
探讨制动后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机制与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按照 Sievanen法制备不同时相的制动实验组 ,2 4只实验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 ,实验侧用管形石膏固定 ,自身未固定侧做对照组。在制动后 3、7、14和 2 8d取材 ,应用末端转移... 探讨制动后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机制与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按照 Sievanen法制备不同时相的制动实验组 ,2 4只实验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 ,实验侧用管形石膏固定 ,自身未固定侧做对照组。在制动后 3、7、14和 2 8d取材 ,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 U 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d T— 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 )检测萎缩骨骼肌中有无凋亡的骨骼肌细胞 ,并与形态学的观察结果相对照。对各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制动时相所致的萎缩骨骼肌中均可发现有程度不一的骨骼肌细胞发生凋亡 ,以 14 d组最为显著。不同时相凋亡的肌细胞在空间的分布上呈不一致性。制动所致萎缩的骨骼肌中有时可见呈假阳性 TU NEL染色 ,但与凋亡的肌细胞的表现是不同的。我们认为 (1)制动后骨骼肌萎缩有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参与。 (2 )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多少与制动时相密切相关 ,以制动后 14 d最为明显。 (3)凋亡的骨骼肌细胞在空间分布上随制动时相不同而不同 ,呈不一致性。 (4 )制动后骨骼肌萎缩的程度与肌细胞凋亡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骨骼肌萎缩 细胞凋亡 实验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 检测 骨骼肌细胞
下载PDF
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手功能重建
17
作者 李龙 李兵 +4 位作者 江健 唐运鹏 刘华彦 吴康 韦钊岚 《柳州医学》 2008年第4期193-194,共2页
桡神经损伤应首先采用神经修复,但对损伤严重、失去修复可能或早期修复欠佳,伴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障碍者,可采用肌腱移位术重建手功能。肌腱移位手术方式较多,我们自1987年1月~2005年2月采用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 桡神经损伤应首先采用神经修复,但对损伤严重、失去修复可能或早期修复欠佳,伴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障碍者,可采用肌腱移位术重建手功能。肌腱移位手术方式较多,我们自1987年1月~2005年2月采用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伤25例,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损伤 功能重建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全膝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朝喜 李富明 +3 位作者 彭伟秋 丘立标 韦钊岚 韦宝琛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5期4-7,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2例,用全膝关节置换术(Zimmer全膝关节假体),... 目的: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2例,用全膝关节置换术(Zimmer全膝关节假体),观察组45例,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xford活动平台单髁假体)。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屈伸活动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少(P<0.05);手术治疗后7 d,1、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各项指标良好,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与骨质疏松症骨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钊岚 瞿宁厚 +5 位作者 王纯 郭英 何勇 刘昌乙 李晓勇 李程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41-142,共2页
探讨了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关系.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40例以及42例在校正常大学生血清IL-6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年轻人相比,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血清IL-6浓度明显增高(P... 探讨了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关系.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40例以及42例在校正常大学生血清IL-6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年轻人相比,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血清IL-6浓度明显增高(P<0.01);女患者的血清IL-6浓度又显著高于男患者(P<0.05).(1)血清IL-6的表达增加在O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雌激素的减少则是IL-6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2)建议将IL-6作为"骨生物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OP进行动态监测,并将IL-6的过度升高作为OP骨折的"预警信号",还可作为判断OP病情和验证OP的疗效指标;(3)由于OP的发生与多种遗传基因的不同作用、与IL-6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所以IL-6高水平表达的OP患者也不一定会出现临床骨折,但应纳入高危监管人群,以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索-6 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骨折
下载PDF
S-ROM假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合并股骨近端畸形的髋关节晚期病变 被引量:10
20
作者 彭伟秋 张祥洪 +2 位作者 李富明 丘立标 韦钊岚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组配式S-ROM假体重建股骨近端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合并股骨近端畸形的晚期髋关节病变患者34例(38髋),按Berry分类,原发病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有22例(26髋),其中CroweⅢ...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组配式S-ROM假体重建股骨近端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合并股骨近端畸形的晚期髋关节病变患者34例(38髋),按Berry分类,原发病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有22例(26髋),其中CroweⅢ型14例(14髋),CroweⅣ型8例(12髋);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畸形4例(4髋);创伤后股骨畸形8例(8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均采用组配式S-ROM假体重建股骨近端畸形,术后随访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7.3±4.5)分恢复至术后的(86.8±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肢体平均延长2.58cm,术后未出现坐骨神经损伤、感染、股骨截骨处骨不愈合、假体松动及下沉征象。结论合并股骨近端畸形的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组配式S-ROM假体重建股骨近端畸形,可很好的矫正股骨近端畸形、重建髋关节功能,且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畸形 S-ROM假体 骨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