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 被引量:24
1
作者 宋国君 韩允垒 +1 位作者 何雅琪 王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是政府相关部门促使排污者执行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过程。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实现了"初步达标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但还存在排放监测方案不足以判定"...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是政府相关部门促使排污者执行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过程。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实现了"初步达标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但还存在排放监测方案不足以判定"连续达标排放",实施手段的保障性不强,实施效率较低,缺乏评估和更新机制等问题。建议设计匹配的监测方案以促进污染源"连续达标排放";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以保障排放标准的有效实施;建立排放标准的评估和更新机制以及时合理地推动污染控制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标准 实施 评估
下载PDF
天津市郊不同利用方式农田土壤镉的累积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其文 师荣光 +1 位作者 韩允垒 赵玉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6期182-187,共6页
为揭示天津市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镉的积累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对天津市郊西青、东丽、北辰和津南四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30个农田土壤样品中的Cd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天津市郊四区中土壤Cd含量范围在0.07-3.89 mg/... 为揭示天津市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镉的积累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对天津市郊西青、东丽、北辰和津南四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30个农田土壤样品中的Cd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天津市郊四区中土壤Cd含量范围在0.07-3.89 mg/kg,均值含量为0.33 mg/kg,高于天津土壤Cd背景水平,已经有明显的积累现象。四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北辰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Cd含量的变异系数普遍较小,为0.24-0.34,而东丽菜田、大田和津南菜田、园田土壤Cd含量变异系数较高,均在0.9以上,各样点之间土壤Cd含量变化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内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Cd含量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同一区域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Cd含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四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农田土壤Cd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全部监测点位中,有4%的监测点位处于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36.3%的土壤C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16.2%和15.9%的土壤Cd达到了强和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7.6%则达到了极强的生态风险水平,应采取积极措施对强生态风险水平以上的农田土壤区域进行治理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郊 农田土壤 土地利用 Cd积累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国君 韩允垒 +1 位作者 王晨 李艳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基于循环经济和边际成本排放控制思想,提出包含控制成本、程度和速度要素的排放标准体系框架,覆盖污染物排放全生命周期,主要由原料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生产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末端治理政策(排放标准)和处置技术政策四部分构成,四部分间... 基于循环经济和边际成本排放控制思想,提出包含控制成本、程度和速度要素的排放标准体系框架,覆盖污染物排放全生命周期,主要由原料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生产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末端治理政策(排放标准)和处置技术政策四部分构成,四部分间的控制程度取决于边际控制成本,成本低的污染控制环节优先实施。根据技术先进程度对排放标准进行分级,以持续促进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为社会提供正确预期。排放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制定和更新机制自动识别实施的优先领域,以合适的速度对自身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标准 体系 循环经济
下载PDF
中国农村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龚琼 韩建华 +4 位作者 师荣光 韩允垒 邵超峰 丁永祯 郑向群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7期78-84,共7页
在2006—2013年中国农村10种主要生活能源消费量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EEF、EFC值,构建STIRPAT模型和改进脱钩指数法,分析了2006—2013年的时间序列下中国农村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结果显示:(1)煤炭、秸秆、薪柴的年消费量... 在2006—2013年中国农村10种主要生活能源消费量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EEF、EFC值,构建STIRPAT模型和改进脱钩指数法,分析了2006—2013年的时间序列下中国农村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结果显示:(1)煤炭、秸秆、薪柴的年消费量平均分别以1.58%、3.16%和4.26%的速率降低,电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和太阳能的平均分别以25.99%、8.53%、22.78%、4.02%、34.85%、12.82%、9.11%的速率增长;(2)中国农村能源供给超过需求,生活能源消费未对乡村环境形成生态压力;(3)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和能源碳排放带来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4)适度降低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是建设乡村的有效办法;(5)技术是STIRPAT模型中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的唯一抑制因素,对技术进行创新是当前进行乡村建设重要途径。中国能源消费模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还应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注重引导居民绿色消费观,使中国乡村建设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能源碳排放 STIRPAT模型 改进脱钩指数 生态压力
下载PDF
绿色发展视角下谷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山西沁州黄产地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牛坤玉 韩允垒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33期45-52,共8页
谷子抗旱耐瘠薄,具有节水、抗旱、低化肥农药、绿色等特点,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对未来日愈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战略储备作物,也是当前我国旱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首选作物。目前谷子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种植面... 谷子抗旱耐瘠薄,具有节水、抗旱、低化肥农药、绿色等特点,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对未来日愈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战略储备作物,也是当前我国旱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首选作物。目前谷子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持续下降,本文在分析谷子产业目前发展现状的同时,选择山西沁州黄产地为典型案例地区,分析目前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谷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节水抗旱 绿色 产地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天津污灌区盐分累积对土壤汞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顺安 韩允垒 +3 位作者 李晓华 薛颖昊 段青红 郑向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58-1865,共8页
应用稳定同位素^(202)Hg稀释技术,通过培养试验及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同位素比值R_(Hg)(^(202)Hg/^(200)Hg)的变化情况及同位素可交换态含量(E值),探索盐渍化对外源汞在天津潮土中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盐分NaCl和Na_2SO... 应用稳定同位素^(202)Hg稀释技术,通过培养试验及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同位素比值R_(Hg)(^(202)Hg/^(200)Hg)的变化情况及同位素可交换态含量(E值),探索盐渍化对外源汞在天津潮土中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盐分NaCl和Na_2SO_4,设置的盐度梯度为7个,添加质量分数为0%~5%.结果表明,外源^(202)Hg进入NaCl处理的土壤后,同位素比值R_(Hg)变化最为显著的形态集中在交换态(含水溶态)、胡敏酸结合态和富里酸结合态,对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残渣态的影响较小,其中交换态、富里酸结合态的同位素比值R_(Hg)大幅度上升,富里酸结合态含量显著下降.Na_2SO_4处理的土壤各形态Hg的同位素比值与对照土壤相比均不显著,基本保持稳定.5%NaCl处理下土壤Hg的E值相比对照提高了51%,土壤Hg同位素可交换态含量E值与Cl^-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取对数后的一元回归方程为lny=0.0961lnx+4.895(x为Cl^(-1)含量,y为E值,n=7,R^2=0.918).研究表明,高浓度的NaCl环境对外源Hg在土壤中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土壤的盐渍化趋势会使汞释放及作物吸收风险更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 土壤 赋存形态 盐分
下载PDF
盐渍化环境下秸秆还田对稻米汞及甲基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郑顺安 韩允垒 +4 位作者 袁宇志 倪润祥 吴泽嬴 黄宏坤 师荣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248,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盐渍化环境下秸秆还田对土壤中总汞(THg)、甲基汞(MeHg)含量和转化以及对水稻吸收汞的影响.试验用土采集自天津典型污灌地区,人为添加不同梯度的盐分(0、0.2%、0.5%NaCl)及外源汞(0、5mg/kg~Hg(NO3)2),秸秆还田按照0...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盐渍化环境下秸秆还田对土壤中总汞(THg)、甲基汞(MeHg)含量和转化以及对水稻吸收汞的影响.试验用土采集自天津典型污灌地区,人为添加不同梯度的盐分(0、0.2%、0.5%NaCl)及外源汞(0、5mg/kg~Hg(NO3)2),秸秆还田按照0.1%进行处理.结果显示:1.秸秆还田促进稻田系统中无机汞的甲基化.与未添加秸秆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后土壤Me Hg含量提高了56.8%~76.8%,水稻Me Hg含量增加了127%~171.6%.2.在轻度盐渍化稻田开展秸秆还田,会进一步提高稻田土壤中汞的甲基化水平,进而增加水稻籽粒中甲基汞含量.与不添加盐分处理相比,轻度盐渍化环境中(0.2%NaCl),秸秆还田处理导致土壤Me Hg含量提高了92.2%~101.2%,水稻籽粒Me Hg含量增长了52.8%~132.1%.更高的盐渍化水平会抑制土壤汞甲基化趋势,水稻籽粒中甲基汞含量降低.在中度盐渍化环境中(0.5%NaCl),秸秆还田导致土壤Me Hg含量降低了57.9%~88.6%,水稻籽粒Me Hg含量降低了72.9%~86.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盐渍化且汞污染稻田开展秸秆还田可能大幅度增加该地区汞食物链暴露风险,因此在中轻度盐渍化的污灌区,对秸秆还田等农艺措施需要格外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甲基汞 水稻 秸秆还田
下载PDF
土壤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体外模拟(in vitro)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顺安 韩允垒 +3 位作者 刘代丽 倪润祥 吴泽嬴 师荣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65-2671,共7页
选取22种典型土壤,应用2种in vitro(模拟体外试验)方法——SBET法(simple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和PBET法(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生物原理提取法),定量阐明土壤性质对Hg生物可给性... 选取22种典型土壤,应用2种in vitro(模拟体外试验)方法——SBET法(simple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和PBET法(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生物原理提取法),定量阐明土壤性质对Hg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BET法中Hg的生物可给性为2.91%—35.65%,平均值为13.26%;PBET法中Hg的生物可给性为1.33%—8.69%,平均值为3.93%.所有土壤均表现为SBET法中Hg的生物可给性显著高于PBET法.pH及有机质含量是SBET法和PBET法中决定Hg生物可给性的关键影响因子,分别可以解释67.8%和81.8%的Hg生物可给性的变化;但两种方法中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SBET法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更大,PBET法中,则是pH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Hg的生物可给性可以根据土壤中Hg总量、pH和有机质含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 试验 HG 土壤性质 生物可给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应对 被引量:61
9
作者 金书秦 沈贵银 +1 位作者 魏珣 韩允垒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102,共6页
农业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从表面上看,农户过量使用化学投入、不合理处置畜禽粪便等行为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原因,但是从农业行为到面源污染中间有较为复杂的转化过程。传统农耕文化的迅速瓦解、制度环境、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从表面上看,农户过量使用化学投入、不合理处置畜禽粪便等行为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原因,但是从农业行为到面源污染中间有较为复杂的转化过程。传统农耕文化的迅速瓦解、制度环境、农业经营方式、市场的逆向激励等因素都是面源污染产生的制度原因。客观认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机理、制度背景以及存在的长期性与治理的艰巨性,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完善的制度设计与环境友好型技术进步是未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面源污染 形成机理 制度安排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天津污灌区内气态汞的污染特征及在叶菜类蔬菜中的富集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顺安 韩允垒 郑向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338-4344,共7页
污灌区土壤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汞(Hg)源向水体和大气释放汞,挥发的气态汞可以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严重威胁着当地农产品安全及人类健康.天津污灌区是汞污染的重灾区之一,本研究选取天津污灌区内某稻田(污灌约30a)、菜田(污灌... 污灌区土壤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汞(Hg)源向水体和大气释放汞,挥发的气态汞可以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严重威胁着当地农产品安全及人类健康.天津污灌区是汞污染的重灾区之一,本研究选取天津污灌区内某稻田(污灌约30a)、菜田(污灌约15 a)和污灌区边缘某草地(无污灌史,对照)作为监测地点,以5种常见叶菜(菠菜、苋菜、油菜、生菜、韭菜)作为生物监测实验对象,考察污灌区内产地土壤、大气汞的浓度及其在叶菜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经过长期污灌,稻田和菜田土壤汞含量已显著高于区域土壤汞背景含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但未超过二级.对照草地土壤汞含量在背景含量与一级标准之间.稻田和菜地大气环境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汞污染,气态总汞均值分别为71.3 ng·m-3和39.2ng·m-3,远高于北半球大气总汞含量的背景水平(1.5~2.0 ng·m-3),对照草地总汞含量平均为9.4 ng·m-3.2叶菜汞含量与污灌区气态汞含量对数之间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5种叶菜对污灌区气态汞的敏感程度依次为菠菜>苋菜>韭菜>油菜>生菜.菠菜和苋菜Hg含量的中位值及平均值均超出食品卫生限量标准,其中菠菜的中位值及均值在20μg·kg-1以上,其余3种叶菜中位值及均值在限量值标准以下.3污灌区内叶菜Hg来源主要通过叶片吸收气态汞进入植株体内,而非颗粒态汞.研究表明在污灌地区种植叶菜,不仅需要考虑土壤污染的因素,也需要考虑气态汞暴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 土壤 气态汞 叶菜
原文传递
盐渍化条件下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顺安 韩允垒 +3 位作者 倪润祥 周玮 黄宏坤 郑向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86-3293,共8页
以受盐渍化和重金属双重胁迫的天津污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实验和淋溶实验,探讨盐渍化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对水质安全的影响.研究的盐分种类为污灌区土壤盐渍化进程中的主要盐分Na Cl,设置的盐度梯度为7个,添加质量分数为0(CK... 以受盐渍化和重金属双重胁迫的天津污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实验和淋溶实验,探讨盐渍化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对水质安全的影响.研究的盐分种类为污灌区土壤盐渍化进程中的主要盐分Na Cl,设置的盐度梯度为7个,添加质量分数为0(CK)~5%,污染土壤中Cd、Pb和Hg含量分别为2.21、234.1和0.601 mg·kg^(-1).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处理下产流所需时间为(51'25″±15″),盐度对径流产流时间影响不显著;(2)随着Na Cl盐度梯度的提高,土壤径流和淋溶液中Cd、Pb和Hg的累计释放量均显著上升.Cd累计释放量从CK的53.40μg·kg^(-1)(径流)和55.63μg·kg^(-1)(淋溶)分别提高到5%Na Cl盐度处理的122.56μg·kg^(-1)(径流)和135.79μg·kg^(-1)(淋溶),Pb的累计释放量从CK的168.30μg·kg^(-1)(径流)和94.44μg·kg^(-1)(淋溶)分别提高到5%Na Cl盐度处理的340.68μg·kg^(-1)(径流)和201.93μg·kg^(-1)(淋溶),Hg的累计释放量从CK的39.66μg·kg^(-1)(径流)和9.60μg·kg^(-1)(淋溶)分别提高到5%Na Cl处理的89.37μg·kg^(-1)(径流)和11.97μg·kg^(-1)(淋溶).同时,径流及淋溶液中可溶态重金属含量显著上升,颗粒态含量有所下降,其所占比例也显著下降.Cl-含量与重金属累计释放量之间关系可以用线性或对数模型拟合.(3)高盐度处理下径流和淋出液中Cd浓度超过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对环境及地下水存在一定威胁;径流和淋溶前期Pb浓度超过Ⅲ类标准;径流和淋溶过程中Hg浓度均超过Ⅲ类标准,风险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强度下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释放风险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土壤 重金属 径流 淋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