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进路 被引量:7
1
作者 韩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进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内在主线,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清醒的现实精...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进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内在主线,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清醒的现实精神与敏锐的未来意识确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实现的光辉灿烂的华丽蝶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构成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命题,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坚守与权变的辩证统一,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真正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引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建构离不开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场域,亲邻善仁、协和万邦的中华文明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互鉴中实现了延续发展,并变得愈发璀璨丰盈、熠熠生辉。总之,要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有机统一中全面理解和积极拓展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中国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 文化强国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总体性呈现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的核心概念,要从更悠远的历史纵深、更宽阔的时代视野、更美好的未来图景的协调贯通中加以总体性呈现。中华文化主体性以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为立基之本,以铸牢中华...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的核心概念,要从更悠远的历史纵深、更宽阔的时代视野、更美好的未来图景的协调贯通中加以总体性呈现。中华文化主体性以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为立基之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现实关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着讲”为核心命题,由此确立了本土化定位的基本依据。中华文化主体性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在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确立了高度的主体自觉,在深化“第二个结合”的理解中坚定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在推进全体人民精神富有的历程中找准了明确的价值目标,由此明确了现代化追求的内生动力。中华文化主体性渗透着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原则,蕴含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彰显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明前景,由此展现了全球化发展的开放胸怀。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传统赓续发展、精神独立自主和文明交流互鉴三方面贯通融合、有机统一的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本土化 第二个结合 现代化 全球化
下载PDF
文明冲突的破解与超越: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文明观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升 李斌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冲突的原因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在于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论为西方霸权服务,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破坏性,对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和极大挑战。... 20世纪90年代,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冲突的原因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在于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论为西方霸权服务,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破坏性,对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和极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把握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在协调推进内政外交国防的具体实践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新型文明观在政治格局、思维方式、历史观念、观察视野、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归上实现了对文明冲突论的全面超越,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文明交往范式,为引领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文明观
下载PDF
全面理解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四重维度
4
作者 韩升 阚京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立场、思想方法、话语原则和实践旨归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基础上超越了西方纯粹工具理性导致单向...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立场、思想方法、话语原则和实践旨归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基础上超越了西方纯粹工具理性导致单向度物质文明和维护资本利益的社会治理价值偏差,实现了“人”的价值理性的回归;秉持守正创新的思想方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社会治理模式和传统社会治理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拓展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空间;坚持自信自立,不断推进社会治理话语创新,消除对西式话语的依赖,强化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做到既不封闭僵化,也不食洋不化;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凝聚社会治理价值共识,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共享社会治理发展成果,筑牢社会治理道路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守正创新 自信自立 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21世纪全球化生存的主体间性逻辑
5
作者 韩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21世纪的全球化生存需要实现一种从西方“普世价值”主导到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的范式变迁。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成于人类普遍交往日趋加剧的全球化语境中,蕴含破解共同发展难题、优化全球生存环境、构建美好未来世界的主体间性逻辑。全人... 21世纪的全球化生存需要实现一种从西方“普世价值”主导到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的范式变迁。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成于人类普遍交往日趋加剧的全球化语境中,蕴含破解共同发展难题、优化全球生存环境、构建美好未来世界的主体间性逻辑。全人类共同价值内蕴着与当前世界历史迈向更高阶段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关系论原则、实践论旨趣和生存论意向:立足普遍交往的经验现实,以平等的关系理性涵容人类“相遇”的客观发生;着力于视域融合的交流互鉴,以明确的实践理性促进人类“相知”的共识达成;落脚于差异共在的世界图景,以积极的生存理性构思人类“相融”的和谐未来。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的21世纪全球化生存,将充分展开世界历史发展的崭新篇章,有力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全球化生存 关系理性 实践理性 生存理性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发生学阐释
6
作者 韩升 段昀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近代以来,构建中华文化主体性经历了萌动、探索、确立和巩固的长期历史发生过程,纵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的历史。该过程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萌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 近代以来,构建中华文化主体性经历了萌动、探索、确立和巩固的长期历史发生过程,纵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的历史。该过程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萌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等四个阶段,并且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同时,面向未来的中华文化主体性仍处在拓展过程之中。构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生动体现,以历史发生学考察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发生过程有利于理顺中华文化主体性构建的思想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 历史发生学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7
作者 韩升 阚京田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14,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个人”、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以及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创造主体的原理,以人民性作为本质属性,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高度重视“两个结合”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围绕社... 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个人”、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以及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创造主体的原理,以人民性作为本质属性,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高度重视“两个结合”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把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告别故步自封,把中华文化不断推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逻辑
8
作者 韩升 王晨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建设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选择,是推进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自然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是以“现实的人”为根基的真实主体力量在人类文明实践中的展现,其中蕴含的“人民之我”“民族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建设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选择,是推进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自然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是以“现实的人”为根基的真实主体力量在人类文明实践中的展现,其中蕴含的“人民之我”“民族之我”“人类之我”等多层次的“为我逻辑”关照是对资本强制下以原子式自我为支撑、以资本同一逻辑为核心、以自由主义为表象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为我逻辑”的根本超越。建设具有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充分激活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变革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为此,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中华文化的思想引领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激活中华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必须坚持体用贯通,激活中华文化的现实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主体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文明逻辑
9
作者 韩升 李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文明内涵,贯穿着辩证自洽的文明逻辑,渗透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自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展现着习近平...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文明内涵,贯穿着辩证自洽的文明逻辑,渗透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自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展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和引领世界历史演进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由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进步成果基因的文明样态所孕育,承载和传播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新发展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既有对19、20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有机传承与重大创新,更有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充分展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着眼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接轨与融通,是书写和呈现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协调统一关系的关键叙事样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要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话语体系的具体质料,在现实发展中不断完善话语体系的实践运行,在思想激荡中始终坚守话语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主体自觉中不断增强话语体系的发展动力,由此在不断地自我超越与完善中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在逻辑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10
作者 韩升 王雪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把握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表达,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定、重要根基、关键环节、价值旨向、根本依托、未来发展,形成了逻辑严密、自洽而内求的理论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把握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表达,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定、重要根基、关键环节、价值旨向、根本依托、未来发展,形成了逻辑严密、自洽而内求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为历史限定,在破除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中厚植中华文明底色,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展开的新时代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对人民历史主体性的深刻认知,习近平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其内在逻辑的个体结构,呈现其内蕴的丰富意涵,既有助于厘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更有助于站在世界历史维度,着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内在逻辑
下载PDF
开拓东亚与中国互动的研究道路——韩昇教授访谈
11
作者 韩昇 张达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4-160,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道路 东亚 学术背景 求学经历 大学生 留学生 老师 韩昇 历史学
下载PDF
人民本位、共同体追求与德性政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意涵
12
作者 韩升 李斌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政治哲学旨在以筹划和设计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哲学意涵。中国式现代化有力地纠正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人”与“物”关系错位,实现了人民本位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肯定主体间... 政治哲学旨在以筹划和设计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哲学意涵。中国式现代化有力地纠正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人”与“物”关系错位,实现了人民本位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肯定主体间与主客体间的交往意义,积极推动各层次共同体建设,彰显了对共同体的实践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近代以来政治领域去道德化的弊端,坚持发扬德性政治的价值感召力,实现了对政治道德的理性重建,展现出鲜明的道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本位 共同体追求 德性政治
下载PDF
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个向度
13
作者 韩升 王朋朋 《实事求是》 2024年第3期25-32,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形态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发挥了巩固文化主体性、促进文明开放对话的重要作用。从二者的内在关联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形态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发挥了巩固文化主体性、促进文明开放对话的重要作用。从二者的内在关联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维交织存在着三个基本的契合向度,即在文明生长向度上,都是在合折与开折的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文明相遇向度上,都是在文明的挑战与回应机制下擦出了创造性的火花;在文明比较向度上,都是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比较中明确了自身特色。三个向度交织耦合,形成总体性效应,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关联,更为如何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舜的中国意义
14
作者 韩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舜形象的建构对中国历史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是以孝为核心的家族伦理发展出国家政治原则;第二是树立以文化提升为本的民族融合原则,形成“用夏变夷”的理论。前者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传统;后者建立文化民族自强不息、日... 舜形象的建构对中国历史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是以孝为核心的家族伦理发展出国家政治原则;第二是树立以文化提升为本的民族融合原则,形成“用夏变夷”的理论。前者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传统;后者建立文化民族自强不息、日益向上的文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形象 民族融合 意义
下载PDF
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与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的热物性
15
作者 刘泽鹏 曾纪珺 +4 位作者 廖袁淏 唐晓博 赵波 韩升 张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4-1062,共9页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3.15~353.15K)、电导率和表面张力(293.15~343.15K)。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体积性质,包括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熵和晶格能。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采用线性方程关联表面张力,并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的表面熵和表面焓。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的分解温度(T_(onset))分别为271.0℃和259.2℃,玻璃化温度(T_(g))分别为-84.87℃和-85.00℃,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Walden规则分析表明,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均符合Walden规则,且均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 密度 黏度 电导率 表面张力
下载PDF
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
16
作者 刘泽鹏 曾纪珺 +4 位作者 唐晓博 赵波 韩升 廖袁淏 张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4-1491,共8页
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 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BMIM][DBP])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293.15~353.15K)和电导率(293.15~343.15K),并且测定了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四种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到了离子液体体积性质;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其中密度与电导率的实验值与模型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黏度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9,实验测定的数据与模型一致;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相近,分解温度均在271.9~278.6℃范围内;瓦尔登规则分析表明,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符合Walden规则,而[EMIM][DMP]和[EMIM][DEP]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 密度 黏度 电导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自觉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升 王晨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现代化发展方向的选择是一场事关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业,再次站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自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自觉实现了对“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把... 现代化发展方向的选择是一场事关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业,再次站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自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自觉实现了对“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把握,在历史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完成了现代化方案的时代创新;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自觉超越了资本增殖逻辑主导下的“现代化悖论”,在对现代化发展理性的系统整合中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根本克服;以主动引领全人类解放的文明自觉破除了西方优先的历史占位,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历史实践中实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潮流,符合人类社会演进的价值旨向,是引领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的人间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全球化生存的类价值自觉:时代彰显与实践引领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3,共9页
当今时代的全球化生存正处于从资本扩张的单向支配到普遍交往的互动共建转型之中,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中全球化生存的类价值自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内,奠基于人的类本质存在的类价值生成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 当今时代的全球化生存正处于从资本扩张的单向支配到普遍交往的互动共建转型之中,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中全球化生存的类价值自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内,奠基于人的类本质存在的类价值生成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全球化生存的类主体内在地蕴涵着一种积极的他者意识,由此而拥有了一种正确认识、分析和推进人类社会发展整体进程的更加广阔、开放、包容的生存视域。在世界历史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生存的类价值主体的成长发展体现为交往意识深化所带来的开放精神的增强、平等精神的彰显和自由精神的成熟完善。在全球普遍交往的共同生存语境中,唯有一种基于平等承认的视域融合才能生成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具有充盈张力的类价值标准。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全球化生存的现实,理顺了全球化演进的机制,廓清了全球化发展的路径,是全球化和谐共在生存实践的重要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全球化生存 全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本质主义异化观的论争及反思——由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对马克思的误读展开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升 段昀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分析和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围绕马克思异化理论展开的论争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未止息过。以莱恩·弗斯特、哈特穆特·罗萨和拉埃尔·耶吉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认为,马克思异化观...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分析和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围绕马克思异化理论展开的论争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未止息过。以莱恩·弗斯特、哈特穆特·罗萨和拉埃尔·耶吉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认为,马克思异化观深陷本质主义危机,需要对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批判性诠释,祛除其类本质概念及其造成的僵化目的论和独断家长制。对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内部存在三种反驳路径,但由于其自身预设的静态性,仍不足驳倒批判本身。回到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进行考察,马克思并非先预设某种类本质再去对照现实,而是在生活实践中自由生成对类本质的动态理解。由此可见,马克思异化理论并非本质主义残余,而是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的代表人物们对其存在严重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本质主义 马克思 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
下载PDF
“高度契合”与“互相成就”——论“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提与根本任务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升 李斌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8,共10页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第二个结合”是一个历史与逻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提。“第二个结合”的根本任务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确立坚实的文化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中华文明的充盈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第二个结合”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