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态分散凝胶驱油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71
1
作者 韩大匡 韩冬 +1 位作者 杨普华 钱玉怀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型凝胶驱油技术及其在油田的应用。通过与常规聚合物驱油技术和堵水技术的对比,论述了该方法优于现有驱油方法的特点;针对胶态分散凝胶的特殊结构,逐一讨论了现有的各种交联剂体系制备胶态分散凝胶的方法。该项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型凝胶驱油技术及其在油田的应用。通过与常规聚合物驱油技术和堵水技术的对比,论述了该方法优于现有驱油方法的特点;针对胶态分散凝胶的特殊结构,逐一讨论了现有的各种交联剂体系制备胶态分散凝胶的方法。该项技术已有29例先导试验,成功率为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态分散凝胶 驱油 交联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开发特征与技术发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韩大匡 贾文瑞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从中国陆上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油田注水开发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策、综合调整方法和技术系列,并分别阐述了各种特殊类型油气藏,如复杂断块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重质油藏、天然气藏以及西部沙漠地区新油田的开发... 从中国陆上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油田注水开发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策、综合调整方法和技术系列,并分别阐述了各种特殊类型油气藏,如复杂断块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重质油藏、天然气藏以及西部沙漠地区新油田的开发特点和技术系列,并且阐述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新技术的进展情况,还提出了今后开发各类油藏,特别是深度开发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老油田的技术发展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高含水 采收率 中国
下载PDF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被引量:227
3
作者 韩大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3-591,共9页
中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偏高,注水开发采收率较低,提高采收率有很大潜力。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呈"总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因此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应该通过深化油藏描述、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 中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偏高,注水开发采收率较低,提高采收率有很大潜力。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呈"总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因此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应该通过深化油藏描述、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来重构油藏地下认识体系,结合油藏井网系统的重组,对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和分散的剩余油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和方法。提出"3个结合"综合治理方法,即:不均匀井网(在剩余油富集区钻高效调整井)与均匀井网(指整装油田)或相对均匀(断块油田)井网相结合;均匀或相对均匀井网与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或其他高效的剩余油驱替方式相结合;直井与水平井相结合。为此需要综合运用和发展地质、地震、测井、精细数值模拟等学科的新技术确定剩余油相对富集部位和规模,对此提出了比较系统、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水驱采收率 二次开发 油藏描述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准确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80
4
作者 韩大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8,共6页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国内主要的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甚至特高含水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处于十分复杂分布状态的地下剩余油。因此,准确预测油层中剩余油...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国内主要的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甚至特高含水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处于十分复杂分布状态的地下剩余油。因此,准确预测油层中剩余油、特别是其富集部位的分布状态,将是高含水油田进行调整挖潜、提高注水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综合运用地质、开发地震、测井、精细数值模拟等技术,搞清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剩余油富集部位钻出各种类型的不均匀高效调整井(包括直井、侧钻井、水平井或分支井)或实施其他综合调整措施,可以更有效地采出剩余油,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预测 开发地震的应用 精细数值模拟 提高注水采收率
下载PDF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99
5
作者 韩大匡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55,共9页
本文从我国陆相油藏的具体地质条件出发,回顾了老油田的开发历程和发展的阶段性,提出当前高含水老油田已进入深度开发的新阶段。分析了这个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总格局和总特点,指出油层内剩余油已呈高度分散状态,但仍有相对富集的... 本文从我国陆相油藏的具体地质条件出发,回顾了老油田的开发历程和发展的阶段性,提出当前高含水老油田已进入深度开发的新阶段。分析了这个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总格局和总特点,指出油层内剩余油已呈高度分散状态,但仍有相对富集的部位;分析了新阶段油田开发在工作目标、挖潜对象、研究深度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文中还进一步根据我国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和构造的复杂性,着重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的规律,提出要发展精细油藏描述、水淹层测井、精细数值模拟等配套的新技术,针对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位进行综合治理,才能经济有效地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文中提出了各种旨在提高采收率的配套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老油气区 高含水期 采油率
下载PDF
发展三次采油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被引量:25
6
作者 韩大匡 杨普华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4年第1期12-18,共7页
发展三次采油为主的提高果收率新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通过各种三次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12.4%,那么由此增加的可采储量相当于全国目前剩余可采储量的56%。鉴于各种三次采油方法中,聚合物驱非常适合我国陆相储层的地质条... 发展三次采油为主的提高果收率新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通过各种三次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12.4%,那么由此增加的可采储量相当于全国目前剩余可采储量的56%。鉴于各种三次采油方法中,聚合物驱非常适合我国陆相储层的地质条件,在当前应首先抓紧矿场聚合物驱的工业化试验应用,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其次是加强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因为这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是聚合物驱的两陪多。但是此法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量太大,机理复杂,技术难度大,目前推广使用困难多,故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第三是积极探索微生物采油技术、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热采、各种物理场提高采收率等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驱油 油田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开发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53
7
作者 韩大匡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5期51-57,共7页
回顾了我国油气田开发所走过的不平凡光辉历程,简要叙述了我国油气田的储层地质特点、主要类型和已形成的技术系列,揭示了近年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对策和开发好高含水、低渗透、稠油、海洋等主要类... 回顾了我国油气田开发所走过的不平凡光辉历程,简要叙述了我国油气田的储层地质特点、主要类型和已形成的技术系列,揭示了近年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对策和开发好高含水、低渗透、稠油、海洋等主要类型油田和各种复杂气田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气田开发 技术系列 高含水油田 低渗透油田 稠油油田 海洋油田 复杂气田 技术发展方向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文岭 韩大匡 +3 位作者 胡水清 王大兴 朱文春 李树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0-554,559,共6页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在高含水油田有必要开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横向上要精确识别和预测对剩余油富集具有遮挡作用的小断层、微幅度构造、砂体边界和岩性隔挡(如废弃河道),纵向上要精细预测控制剩余油丰度的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参数,...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在高含水油田有必要开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横向上要精确识别和预测对剩余油富集具有遮挡作用的小断层、微幅度构造、砂体边界和岩性隔挡(如废弃河道),纵向上要精细预测控制剩余油丰度的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参数,重点解决河道边界预测和薄互层储层单砂体厚度预测精度问题。并结合高含水油田开发的需求,提出了关于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研究为例,说明了在高含水油田应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储层物性参数 剩余油预测 预测精度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
下载PDF
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与评价——以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一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33
9
作者 徐安娜 董月霞 +4 位作者 韩大匡 姚逢昌 霍春亮 汪泽成 戴晓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1-551,共11页
以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一段油藏为例,针对工区油藏特征和现有资料情况,确立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和评价思路。通过井-震结合,搭建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层序界面解释和层序约束叠前反演,建立工区储集层地质概念模式;利用储集层... 以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一段油藏为例,针对工区油藏特征和现有资料情况,确立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和评价思路。通过井-震结合,搭建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层序界面解释和层序约束叠前反演,建立工区储集层地质概念模式;利用储集层地质建模软件,建立等时地层框架构造模型和储集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对比优选随机建模方法,设计9个实现模型,开展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的沉积相模拟和相控物性模拟,进行油藏储量估算和评价以及主要油砂体精细描述。结果显示,东一段油藏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层状边水油藏,其砂层厚度大,物性好,发育多套油水系统;9个实现模型所估算的地质储量是一组服从某种统计概率分布的蒙特卡洛实现,利于合理评价油藏储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1号构造 东一段油藏 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和评价 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井震联合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文岭 韩大匡 +5 位作者 程蒲 胡水清 王玉学 侯伯刚 王经荣 王继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0-937,1012+833,共8页
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需求的角度,将高含水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划分为重构地下构造认识体系、重构地下储层认识体系和重构地下流体认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井震联合研究方法———以井上断点数据指示和引导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和解... 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需求的角度,将高含水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划分为重构地下构造认识体系、重构地下储层认识体系和重构地下流体认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井震联合研究方法———以井上断点数据指示和引导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和解释方法;以地震标准层解释数据为约束的微幅度构造成图方法;以地质小层约束和随机地震反演为特色的高精度薄互层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以地震解释的断层、构造和储层预测成果为约束的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以地震约束建立的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油藏数值模拟分层历史拟合小层剩余油预测方法。以在我国东部Z油田的应用为例,综合发挥井震资料分别在纵横向具有密集采样的优势,在开展井震联合攻关对断层、微幅度构造、单砂体横向边界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取得新认识的基础上,重构了研究区地下新的认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二次开发 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剩余油预测 提高采收率 油藏地球物理 开发地震 地震反演
下载PDF
建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8
11
作者 邹存友 韩大匡 +2 位作者 盛海波 汪萍 张爱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7,共5页
油田(或区块)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建立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油田开发调整的成败。经过研究和实践,可用水驱曲线法或递减法先确定某一确定井网条件下的可采储量,结合油田动用的地质储量,可以求得该井网密度下的采收率,再利用线性... 油田(或区块)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建立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油田开发调整的成败。经过研究和实践,可用水驱曲线法或递减法先确定某一确定井网条件下的可采储量,结合油田动用的地质储量,可以求得该井网密度下的采收率,再利用线性回归确定谢尔卡乔夫公式中的系数,进而可以确定整个油田(或区块)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油田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这2种方法建立的关系式,能够准确反映采收率随井网调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加密调整潜力及经济技术界限合理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井网密度 可采储量 水驱曲线 递减法
下载PDF
相干体技术在火山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玉学 韩大匡 +2 位作者 刘文岭 冉启全 庞彦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岩相变化快,物性变化大,地震响应特征复杂,规律性差,预测困难。三维相干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同相轴的不连续性,对断层、特殊岩性体进行识别。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的研究中,利用体属性多算子相干... 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岩相变化快,物性变化大,地震响应特征复杂,规律性差,预测困难。三维相干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同相轴的不连续性,对断层、特殊岩性体进行识别。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的研究中,利用体属性多算子相干分析技术计算了高分辨率相干体、倾角体和方位角体,并采用HLS(色调、光亮度和饱和度)彩色模型显示这些地震属性体;然后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火山岩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在相干体切片上,断层清楚,火山口和火山岩体分布范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相干体技术 三维可视化 体属性多算子相干算法 属性体切片
下载PDF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类型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冬梅 韩大匡 +2 位作者 侯维虹 曹瑞波 武力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99,共4页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注入剖面变化在注聚初期,其吸水剖面与水驱基本相同,聚合物溶液还是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随着高渗透层渗流阻力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开始进入低渗透层,注入剖面得到改善。随着低渗透层聚合物溶液的不断进入,其渗流阻力增加,...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注入剖面变化在注聚初期,其吸水剖面与水驱基本相同,聚合物溶液还是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随着高渗透层渗流阻力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开始进入低渗透层,注入剖面得到改善。随着低渗透层聚合物溶液的不断进入,其渗流阻力增加,导致其吸水比例逐渐下降,吸水剖面出现返转。其吸水变化类型主要有一次返转型、二次或多次返转型和不返转型。通过对现场实际资料的研究表明:①在注聚过程中,各沉积单元相对吸水量往复变化;②注聚过程中,低渗透层剖面返转时机先于中渗透层;③低渗透层注聚剖面第二次返转时相对吸水量峰值低于第一次返转时的峰值;④高渗透层的厚度比例越大,聚合物调整低渗透层吸水剖面能力越差;⑤聚驱全过程中,高渗透层的累积吸水量仍大于中、低渗透层;⑥绝大多数单元的吸水剖面在吸水指数、含水下降期发生初次返转。另外,相对于一类油层聚合物驱,二类油层具有返转出现时间早于一类油层、返转幅度大于一类油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返转 返转规律 返转类型 吸水剖面
下载PDF
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的块压缩存储及求解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宝华 吴淑红 +5 位作者 韩大匡 桓冠仁 李巧云 李小波 李华 周久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2-467,共6页
针对三相黑油模型模拟时大规模对角稀疏线性方程组存储占用大量内存、求解耗时的问题,研究大规模稀疏系数矩阵的压缩存储及求解方法。提出了有效节点压缩和块压缩存储结合的压缩存储方法,以油藏节点为单元,利用3个实数组分别存储稀疏矩... 针对三相黑油模型模拟时大规模对角稀疏线性方程组存储占用大量内存、求解耗时的问题,研究大规模稀疏系数矩阵的压缩存储及求解方法。提出了有效节点压缩和块压缩存储结合的压缩存储方法,以油藏节点为单元,利用3个实数组分别存储稀疏矩阵块主对角元素、下三角及上三角的非零块元素;由于模拟中形成的系数矩阵具有位置对称性,利用3个整型数组存储下三角非零块元素的地址信息,减少了内存损耗及运算中非零元素的搜索次数。在此基础上,采用Krylov子空间块广义极小余量GMRES迭代法结合块不完全LU预处理方法求解上述线性方程组。结果表明,解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可以提高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速度。经过黑油模型标准考题的测试证实,该方法能够有效求解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黑油模型 有效节点压缩 块压缩存储 块ILU分解 块广义极小残量法
下载PDF
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综述 被引量:39
15
作者 马淑芳 韩大匡 +2 位作者 甘利灯 张征 杨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0-471,共12页
由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发展,最近十多年岩石物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它有机地把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地震特性联系起来.理论模型是进行岩石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基于岩石弹性性质的各种模型,主要包... 由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发展,最近十多年岩石物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它有机地把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地震特性联系起来.理论模型是进行岩石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基于岩石弹性性质的各种模型,主要包括层状模型、球形孔隙模型、包含体模型和接触模型,以及它们的假设条件、适用范围、局限性和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最后预测了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等效介质 弹性特性
下载PDF
应用谱分解技术预测河道砂体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水清 韩大匡 +1 位作者 刘文岭 王玉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基于河流相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时频四维数据体的成像特征来预测具有一定规模的河道砂体分布的目标。利用港东一区一断块地震频谱分解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南部少井控条件下... 基于河流相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时频四维数据体的成像特征来预测具有一定规模的河道砂体分布的目标。利用港东一区一断块地震频谱分解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南部少井控条件下河道横向展布特征,预测结果已被钻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窗 离散傅里叶变换 频谱分解 河道砂体 时频四维数据体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α-烯烃磺酸钠泡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冬梅 韩大匡 +1 位作者 许关利 杨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38,共4页
选择油田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作为发泡剂,系统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α-烯烃磺酸钠的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加入α-烯烃磺酸钠溶液中,在提高体系黏度的同时,使体系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用... 选择油田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作为发泡剂,系统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α-烯烃磺酸钠的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加入α-烯烃磺酸钠溶液中,在提高体系黏度的同时,使体系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用气流法评价二元体系的泡沫性能发现存在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浓度,α-烯烃磺酸钠的最佳浓度在1000 mg/kg左右,此时产生的泡沫体积和泡沫稳定性最大。在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少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α-烯烃磺酸钠泡沫的稳定性,泡沫性能的增效作用最好。虽然黏度较大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较好,但是用罗氏泡沫仪评价时该体系的发泡能力降低,产生的泡沫较大且不均匀。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仅是通过增大体系黏度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体系黏度相同时,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对α-烯烃磺酸钠的泡沫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泡沫体系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油藏开发阶段河流相基准面旋回划分与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龙国清 韩大匡 +3 位作者 田昌炳 刘卓 王守泽 段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3-967,共5页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油藏开发中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河流相地层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划分及储层细分对比一直是该项研究的难点,主要源于各种自旋回的干扰。从分析河流相构成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出发,探讨...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油藏开发中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河流相地层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划分及储层细分对比一直是该项研究的难点,主要源于各种自旋回的干扰。从分析河流相构成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依据河型与河道砂体叠置样式变化、相序与相组合、自旋回特征及冲积平原特征等河流相结构要素进行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的方法。在基准面旋回等时格架约束下的储层细分对比中,提出要依据自旋回特征识别基准面旋回变化趋势,将短期旋回(自旋回)纳入较长期高级别旋回(基准面旋回)中分层次逐级对比。根据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河道砂体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相对保存程度的规律性,归纳了不同可容空间条件下河道砂体的对比模式,用以指导河流相储层的细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河流相 基准面旋回 储层细分对比
下载PDF
水平井油藏内三维势分布及精确产能公式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望明 韩大匡 闫存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2,共4页
过去常利用保角变换、等值渗流阻力以及Joshi等人的方法研究水平井的产能公式。由于简化和回避了油藏中水平井的三维渗流本质,这些方法缺乏严格可信的理论基础。提出以三维渗流为前提的水平井产能评价研究方法,并给出它的一些应... 过去常利用保角变换、等值渗流阻力以及Joshi等人的方法研究水平井的产能公式。由于简化和回避了油藏中水平井的三维渗流本质,这些方法缺乏严格可信的理论基础。提出以三维渗流为前提的水平井产能评价研究方法,并给出它的一些应用。首先建立均质、各向异性油藏中线源水平井速度势方程,然后利用Green函数方法分别导出水平无限大和底水驱油藏中水平井的三维势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组新的水平井产能公式,这些公式的精度明显高于一些对三维流动简化后所得到的近似公式,后者往往低估了水平井的产能。此外,讨论了水平无限大油藏中势分布的某些重要特征,从理论上证实了水平井适应于垂向渗透性好的薄油层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油藏渗流 三维势分布 产能公式 单井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裂缝预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明 姚逢昌 +1 位作者 韩大匡 甘利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93-297,共5页
多分量勘探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非均质性储层的含油气预测、油藏精细描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横波对介质的各向异性响应比纵波敏感,故利用多分量技术探测介质各向异性参数比常规纵波勘探更有优势。回顾了近... 多分量勘探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非均质性储层的含油气预测、油藏精细描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横波对介质的各向异性响应比纵波敏感,故利用多分量技术探测介质各向异性参数比常规纵波勘探更有优势。回顾了近年来利用多分量技术探测裂缝各向异性的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利用横波双折射现象预测裂缝走向、密度的方法原理和实际应用的一些主要方法如最小熵旋转法、正交基旋转法、全局寻优法等及其应用效果,并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 双折射 裂缝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