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在赣江某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晓兵 韩小凡 +3 位作者 邓彪 胡琦 丁继民 刘羽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在水利防渗工程中,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作为防渗墙,其设计方法、施工控制要点和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依托江西赣江某综合整治工程,根据项目工程地质特点,比较不同防渗墙的施工优势,设计了联合双轮铣深层搅拌技术(CSM)的TRD... 在水利防渗工程中,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作为防渗墙,其设计方法、施工控制要点和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依托江西赣江某综合整治工程,根据项目工程地质特点,比较不同防渗墙的施工优势,设计了联合双轮铣深层搅拌技术(CSM)的TRD施工方案,通过试成墙试验,确定了TRD的施工参数,并对成墙质量进行了钻孔取芯和地质雷达检测。试验结果表明:TRD防渗墙在富水圆砾地层中施工效果较好,成墙速度8~10m/d。钻孔取芯检测结果表明:芯样率较高,完整性好,防渗墙连续均匀;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4~1.9MPa,渗透系数小于1×10^(-6)cm/s,强度、渗透性等满足防渗性能要求。地质雷达检测结果显示:TRD防渗墙成墙完整性好,墙体均匀连续且达到设计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防渗墙 TRD CSM 富水圆砾地层
下载PDF
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小凡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厚植乡土社会的人力资本等。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廓清技术边界,强化专业赋能;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文化活力;尊重个体生命,回归育人本质等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赋能 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从区隔走向共生: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选择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小凡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0,78,共8页
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乡村学校发展的内在诉求,乡村学校的振兴离不开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反思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寻求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校文化的内涵整体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 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乡村学校发展的内在诉求,乡村学校的振兴离不开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反思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寻求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校文化的内涵整体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外显文化的凸显弱化了内隐文化的意义;现代文化的"移植"遗失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文化的"离土"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建构;工具性文化的强化忽视了人文性文化的价值。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强调内涵建设,促进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的共生;立足地方实际,追求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共生;尊重学生地位,呼唤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的共生;回归教育本质,寻求人文性文化和工具性文化的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 乡村学校文化建设 区隔 共生
下载PDF
国内“双一流”高校建设研究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小凡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7,13,共4页
自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关于"双一流"建设的文章就已达到数百篇,研究的视角以及思路都有不同的特点,国内学者关于"双一流"建设的讨论如火... 自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关于"双一流"建设的文章就已达到数百篇,研究的视角以及思路都有不同的特点,国内学者关于"双一流"建设的讨论如火如荼。主要对这两年关于"双一流"建设论文的数量、质量、类型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反思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建设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学校场域中教育歧视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小凡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8年第9期17-21,共5页
教育是一种向善的活动,但是在学校场域中,教育歧视却还存在并以一种另类的姿态存在,拒绝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压制学生的人性,与教育的向善性背道而驰。教育歧视是应试教育的恶化、教师权威的异化以及阶层地位固化等多... 教育是一种向善的活动,但是在学校场域中,教育歧视却还存在并以一种另类的姿态存在,拒绝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压制学生的人性,与教育的向善性背道而驰。教育歧视是应试教育的恶化、教师权威的异化以及阶层地位固化等多方面交互影响的产物。基于教育歧视产生的原因,从标签理论、不平等、冲突等几个方面分析教育歧视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歧视 场域 不平等 社会学
下载PDF
浅谈高校教师礼仪
6
作者 韩小凡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5年第1期43-43,共1页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对教育工作、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不仅要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自身的底蕴和专业知...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对教育工作、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不仅要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自身的底蕴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提升人格魅力,在言谈举止、精神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塑造良好的校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礼仪 现实意义 礼仪修养
下载PDF
70年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杰远 韩小凡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4,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历经以优先发展小学教育为重心的教育起步阶段(1949-1977年)、以普及义务教育为目标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2000年)和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的内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在国家和地...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历经以优先发展小学教育为重心的教育起步阶段(1949-1977年)、以普及义务教育为目标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2000年)和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的内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师资队伍逐步优化,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双语教育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需求得到满足;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得到支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保障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坚持文化共生场域建设,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基础教育 少数民族 中国经验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