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及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丽博 智珈鑫 +3 位作者 苑振云 韩彩莉 高雁 刘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及情感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SVD患者216例,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_(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_(1...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及情感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SVD患者216例,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_(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_(14))评估患者情感状况,根据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情感障碍组与非情感障碍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依据MoCA总分,216例CSVD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144例和非认知障碍组72例;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年龄大、糖化血红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为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均<0.05),受教育年限>12年、高密度脂蛋白低、游离T3水平低是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均<0.05)。依据HAMA_(14)及HAMD_(24)总分,将216例CSVD患者分为情感障碍组110例、非情感障碍组106例;情感障碍组与非情感障碍组性别、受教育年限、尿酸、游离T3、游离T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高游离T4水平为CSVD患者情感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男性、受教育年限7~12年、受教育年限>12年、低游离T3水平为CSVD患者情感障碍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CSV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及情感障碍有关,其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为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游离T4水平升高为CSVD患者情感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甲状腺激素 认知障碍 情感障碍
下载PDF
血清IL-1β水平与老年患者抑郁症状交互作用对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2
作者 靳小静 韩彩莉 +4 位作者 李卫 陈莹 张瑛琪 苏冠丽 汪艳丽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老年患者抑郁症状交互作用对其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5例(研究组),选取正常老年人共115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空腹血脂水平...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老年患者抑郁症状交互作用对其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5例(研究组),选取正常老年人共115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空腹血脂水平、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进一步分析血清IL-1β水平与抑郁症状的交互作用对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空腹血脂水平、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脂水平、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各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均为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清IL-1β水平与抑郁症状对老年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P<0.05),高血清IL-1β水平和抑郁症状老年人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的风险为低血清IL-1β水平且无抑郁症状老年人的8.274倍。结论高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均为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清IL-1β水平与抑郁症状对老年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抑郁症状 交互作用 血脂代谢紊乱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抑郁障碍及抗抑郁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艳丽 韩彩莉 +5 位作者 李卫 谭文云 徐盼盼 张瑛琪 苏冠丽 靳小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8-15,58,共9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相关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抑郁障碍及抗抑郁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3月~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328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以患...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相关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抑郁障碍及抗抑郁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3月~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328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分为异常组(n=141)和正常组(n=187)。另招募同期健康志愿者536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8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对抑郁状况进行评估,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n=191)和非缓解组(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甲功相关基因SNP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析甲功相关基因不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抗抑郁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rs2235544位点A等位基因占比49.53%,55.34%,AA基因型人群占比23.13%,3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8.233,均P<0.05);两组rs2046045位点C等位基因占比82.28%,92.23%,CC基因型人群占比66.98%,8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567,43.223,均P<0.05)。正常组和异常组rs2235544位点A等位基因占比37.97%,58.87%,AA基因型人群占比22.99%,3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4,6.825,均P<0.05);两组rs2046045位点C等位基因占比79.14%,92.20%,CC基因型人群占比65.78%,8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3,18.311,均P<0.05)。缓解组和未缓解组rs2235544位点A等位基因占比44.76%,56.93%,AA基因型人群占比24.61%,3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53,7.984,均P<0.05);rs2046045位点C等位基因占比83.51%,89.78%,CC基因型人群占比69.63%,8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5,0.648,均P<0.05)。rs2235544位点的AC,CC,AA基因型患者治疗后HAMD总分为4.87±1.15,4.94±1.06和8.63±2.03,减分率为79.59±13.93,79.54±14.82和62.96±1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928,5.678,均P<0.05)。s2046045位点的AC,AA和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HAMD总分为4.98±1.10,5.16±1.23和7.54±1.89,减分率为79.04±14.95,78.32±15.07和66.95±1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158,2.212,均P<0.05)。rs2235544位点的CC,AC和AA基因型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5.14±1.22,5.62±1.36和5.81±1.79)、认知障碍(2.84±1.56,4.97±1.69和5.13±1.84)、绝望感(2.91±1.26,4.83±1.65和5.57±1.89)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35,8.560,10.338,均P<0.05)。rs2046045位点的AA,AC和CC基因型的患者在认知障碍(3.05±1.24,4.67±1.21和5.09±1.22)、绝望感(2.87±1.19,4.75±1.72和5.48±1.92)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69,3.576,均P<0.001)。结论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I(DIO1)基因rs2235544及PDE8B基因rs2046045多态性与抑郁障碍及抑郁症疗效相关;rs2235544位点的A基因及rs2046045位点的C基因是抑郁障碍及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相关基因多态性 抑郁症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冯红云 张娜 +4 位作者 杨佳佳 韩彩莉 刘璠 甄宇治 杨爱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CHF伴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老年CHF伴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和利...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CHF伴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老年CHF伴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和利拉鲁肽护理组,3组分别有37例、37例和39例完成研究。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干预,利拉鲁肽护理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1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6,12个月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利拉鲁肽组和利拉鲁肽护理组LVEDd、LVEF、6 min步行试验、BNP、HbA1c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逐渐改善(P均<0.05),利拉鲁肽护理组LVEDd、LVEF、6 min步行试验、BNP、HbA1c、生活质量评分和利拉鲁肽组LVEF、6 min步行试验、HbA1c、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持续至实验结束(P均<0.05),利拉鲁肽组LVEDd和BNP改善持续至6个月时(P均<0.05)。干预3个月后,利拉鲁肽组BNP、LVEF和利拉鲁肽护理组BNP、LVEF、HbA1c、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利拉鲁肽护理组BNP、LVEF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利拉鲁肽组(P均<0.05);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利拉鲁肽组和利拉鲁肽护理组LVEDd、BNP、LVEF、6 min步行试验、HbA1c、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6个月后利拉鲁肽护理组BNP、LVEF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利拉鲁肽组(P均<0.05),12个月后利拉鲁肽护理组LVEDd、BNP、LVEF、HbA1c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利拉鲁肽组(P均<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延续性护理治疗老年CHF伴糖尿病患者,可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和控制血糖平稳,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老年CHF伴糖尿病患者优选院外治疗及护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 心功能
下载PDF
原代培养人喉鳞癌细胞中SIX1、TGF-β、VEGF-C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继华 陈春菊 +3 位作者 韩彩莉 苏静 李丹 王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原代人喉鳞癌细胞中SIX1、TGF-β、VEGF-C表达相关性。方法取新鲜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利用基因干扰技术,制备SIX1、TGF-β及SIX1+TGF-β靶向si RNA转染至人喉鳞癌细胞,转染成功后将实验细胞分为5组:A组(未转染... 目的探讨原代人喉鳞癌细胞中SIX1、TGF-β、VEGF-C表达相关性。方法取新鲜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利用基因干扰技术,制备SIX1、TGF-β及SIX1+TGF-β靶向si RNA转染至人喉鳞癌细胞,转染成功后将实验细胞分为5组:A组(未转染组)、B组(转染空载体组)、C组(SIX1-si RNA组)、D组(TGFβ-si RNA组)、E组(SIX1+TGF-β-si RNA组)。Western blot及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SIX1、TGF-β及VEGF-C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细胞SIX1、TGF-β及VEGF-C m RNA的表达。结果 SIX1、TGF-β、VEGF-C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在未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未转染组相比,SIX1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在SIX1-si RNA组降低的同时出现了VEGF-C表达的降低;TGF-β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在TGFβ-si RNA组降低的同时也出现了VEGF-C表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SIX1-si RNA组、TGFβ-si RNA组相比,VEGF-C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在SIX1+TGF-β-si RNA组未出现进一步降低。结论 SIX1和TGF-β能够共同作用促进VEGF-C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进而促进人喉鳞癌的淋巴转移。SIX1、TGF-β的变化可能成为临床抑制人喉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1 TGF-Β VEGF-C 原代人喉鳞癌细胞
下载PDF
625名在职护士心肺复苏培训1年前后技术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瑛琪 张帆 +5 位作者 高原 韩彩莉 褚晨晨 郭晨琳 陈莹 李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职护士心肺复苏(CPR)技术掌握和实施情况及培训12个月后的CPR技能保持情况,为护理部制定年度CPR复训周期提供依据。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行设计制作调查问卷,使用微信“问卷星”的问卷形式,分别于2... 目的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职护士心肺复苏(CPR)技术掌握和实施情况及培训12个月后的CPR技能保持情况,为护理部制定年度CPR复训周期提供依据。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行设计制作调查问卷,使用微信“问卷星”的问卷形式,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接受CPR强化培训前)对全院在职护士进行CPR知识掌握情况和实施质量问卷调查(两次调查间隔1年),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得到有效调查问卷625份。被调查者对美国心脏病协会(AHA)2015版CPR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2019年所有答卷平均正确率为81.03%,2020年所有答卷平均正确率为85.96%。年龄、职称和每年参与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数对本院护士CPR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有显著影响(均P<0.05)。与2019年相比,2020年了解腹部提压CPR技术以及接受过腹部提压CPR培训的人数均有所增长〔63.68%(398/625)比39.3%(246/625)〕,参加调查的护士了解CPR质量监测技术或方法〔77.3%(483/625)比72.6%(454/625)〕以及认为监测CPR质量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86.2%(539/625)比83.0%(519/625)〕、出院存活率〔86.9%(543/625)比84.1%(526/625)〕和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81.6%(510/625)比80.3%(502/625)〕的比例均有所升高。结论本院护士对AHA 2015版CPR指南中BLS的掌握情况较好,同时对腹部提压CPR技术的了解程度较高,尤其是接受过腹部提压CPR培训的护士较多,2020年培训前护士的CPR技能水平较2019年培训前技能水平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技能 质量 问卷调查 复训 间隔时间
下载PDF
某院2010-2014年急诊量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瑛琪 邹水兰 +1 位作者 韩彩莉 李庆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789,共2页
目的分析医院急诊工作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急诊人员弹性调配提供基础数据,为优化急诊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比率分析法,以季节比率的大小反映一年中不同时间段的急诊科病人流量变化规律。结果急诊就诊量存在一定的周期... 目的分析医院急诊工作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急诊人员弹性调配提供基础数据,为优化急诊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比率分析法,以季节比率的大小反映一年中不同时间段的急诊科病人流量变化规律。结果急诊就诊量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急诊就诊量的高峰期为1月、7月和12月,最高峰为12月。急诊就诊量的低谷期为2月、4月和5月,最低谷期为4月;第四季度的季节比率(109.77%)最高,第二季度的季节比率(89.25%)最低。结论根据季节变化规律统筹安排急诊值班人员,适当调整医疗技术力量,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使诊疗行为更高效,提升急诊医疗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患者流量 季节指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莹 王晓霞 +3 位作者 王瑾 张瑛琪 韩彩莉 游道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组和联合组各42例,其中静脉组给予...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组和联合组各42例,其中静脉组给予静脉注射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给予口服联合静脉注射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左心室功能、BP和HR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静脉组80.95%(P〈0.05);治疗后2组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静脉组(P〈0.05),2组LVESD、LVEDD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治疗后2组DBP、SBP、H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联合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为11.90%与静脉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美托洛尔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1607名在职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彩莉 高原 +7 位作者 张帆 靳小静 谭文云 赵康 徐盼盼 褚晨晨 张瑛琪 陈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针对于护理人员的心肺复苏调查问卷,于2019年3月—2020年1月份,对省内不同层级医院1735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 目的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针对于护理人员的心肺复苏调查问卷,于2019年3月—2020年1月份,对省内不同层级医院1735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07份(92.6%),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心肺复苏知识和执行状况两部分。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 25进行秩和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职护理人员中仅63.1%对高质量心肺复苏知识完全掌握,职称、工作年限、参与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例数、培训频次对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有显著影响。另外,通过培训及模拟操作,认为通过心肺复苏监测方法明显提升心肺复苏质量者从70.7%增加到93.2%(P<0.01),认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明显提高复苏质量者从42.3%增加到79.3%(P<0.01)。结论高质量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与实际救治例数与培训频次有密切关系,各级医院年轻护理人员比例较高,通过增加培训频次,高仿真实操体感以提升年轻护理人员的复苏质量及复苏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护理人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敏 韩彩莉 +4 位作者 付杏亚 白晓瑜 王水伶 张凤娟 谷体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8期3167-3170,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20)和实验组(n=12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20)和实验组(n=12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实验组患者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4%(4/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21/120)(P<0.05)。对照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主要由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血容量相对不足、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拔动脉鞘管综合征、动脉选择及压迫不当诱发,实验组主要由精神紧张引起。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及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射频消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迷走神经反射
下载PDF
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苑振云 李丽博 +3 位作者 韩彩莉 杨洁 代桂宁 王彦永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 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为预防青年缺血性卒中提供参考。方法 青年(18~4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215例,其中男176例(81.86%)、女39例(18.14%)。回顾性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吸烟史、... 目的 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为预防青年缺血性卒中提供参考。方法 青年(18~4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215例,其中男176例(81.86%)、女39例(18.14%)。回顾性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房颤等可致心源性卒中的心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病史,血液指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比较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述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颅血管CTA和(或)MRA或DSA、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因分型(TOAST分型),比较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比例。结果男女性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所占百分比比较,P均<0.05;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史所占百分比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为男女青年患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TOAST病因分型中,男性、女性青年缺血性卒中均以SAA、LAA多见,两组比较,P>0.05。两组SOE比较,P<0.05,均以烟雾病多见。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青年缺血性卒中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方面的暴露高于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均以SAA、LAA多见,女性SOE型患者多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危险因素 TOAST分型 青年
下载PDF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冠丽 韩彩莉 +1 位作者 籍文强 刘刚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33-239,共7页
目的研究ST-T改变是否能提供超越其他测量指标的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85名。根据明尼苏达编码,统计入选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并... 目的研究ST-T改变是否能提供超越其他测量指标的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85名。根据明尼苏达编码,统计入选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并对造影阳性患者进行病变程度分类统计,评估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在所有受试的385名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患者297例,心电图有阳性改变的为177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88例,心电图有阳性改变的为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冠脉造影阳性的患者中,单支病变患者有97例,其中心电图阳性48例,阴性49例;多支病变患者有200例,心电图阳性129例,阴性7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明尼苏达编码的心电图ST-T改变标准判读心电图,ST-T改变对患者冠心病有诊断价值,在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ST-T改变对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T改变 冠心病 冠脉造影 明尼苏达编码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苑振云 李丽博 +3 位作者 智珈鑫 韩彩莉 杨洁 何莎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CSVD患者196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分别评估认知和情感障碍,其中认知障碍114例(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8...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CSVD患者196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分别评估认知和情感障碍,其中认知障碍114例(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82例(非认知障碍组)、情感障碍110例(情感障碍组)与无情感障碍86例(非情感障碍组)。采用便携式动态血压计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BP-SD)。分析CSVD患者BPV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CSVD患者发生认知或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DSBP-SD、DDBP-SD、NSBP-SD、NDBP-SD、24 h SBP-SD、24 h DBP-SD等BPV指标,认知障碍组均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情感障碍组均显著高于非情感障碍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SVD患者DSBP-SD、DDBP-SD、NSBP-SD、NDBP-SD、24 h SBP-SD、24 h DBP-SD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与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史、高血尿酸、高Hcy及NSBP-SD、24 h SBP-SD是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DSBP-SD、NSBP-SD、24 h SBP-SD是CSVD患者发生情感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则为CSVD患者发生认知或情感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CSVD患者BPV与认知和情感障碍密切相关,其中NSBP-SD、24 h SBP-SD是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DSBP-SD、NSBP-SD、24 h SBP-SD是CSVD患者发生情感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血压变异性 认知障碍 情感障碍
下载PDF
可疑乙二醇中毒致高乳酸间隙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邵华 苏冠丽 +2 位作者 杨秀芬 张瑛琪 韩彩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3期160-161,共2页
血乳酸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但不同检测仪器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浓度有所不同,其中可能存在干扰,两者的浓度差值称为乳酸间隙。本病例高度怀疑乙二醇(汽车防冻液)中毒致高乳酸间隙。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 血乳酸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但不同检测仪器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浓度有所不同,其中可能存在干扰,两者的浓度差值称为乳酸间隙。本病例高度怀疑乙二醇(汽车防冻液)中毒致高乳酸间隙。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伴烦躁5h于2015年12月14日晚21∶00就诊。查体:P 58次/分,R 20次/分,BP 150/80mm Hg(1mm Hg=0.133k Pa),Sp O20.95,浅昏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中毒 高乳酸间隙
原文传递
OSAHS患者血清琥珀酸表达水平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彩莉 董丽萍 +3 位作者 乔彤 张金俏 张继华 宋冬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清琥珀酸水平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OSAHS患者85例(轻中度组38例,重度组47例),选择与其年龄...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清琥珀酸水平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OSAHS患者85例(轻中度组38例,重度组47例),选择与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5例。比较OSAH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琥珀酸表达水平,同时比较OSAHS患者弗雷明翰心血管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各指标对FRS的影响;进一步使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明确琥珀酸对FRS的独立影响。结果OSAHS患者的血清琥珀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疾病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琥珀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FRS呈显著正相关,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与FRS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AHS患者血清琥珀酸水平是FR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琥珀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琥珀酸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下载PDF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小血管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丽博 苑振云 +3 位作者 刘静 韩彩莉 何莎 王彦永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7期89-93,共5页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动脉硬化和血管搏动性改变、血压变异性改变、脑血流量和脑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等方面。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血管搏动性的改变会导致高脉动血流流入颅内小血管,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或加重脑部小血管的损害,致使相应的...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动脉硬化和血管搏动性改变、血压变异性改变、脑血流量和脑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等方面。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血管搏动性的改变会导致高脉动血流流入颅内小血管,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或加重脑部小血管的损害,致使相应的脑部供血区域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逐渐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较高的血压变异性会增加血管壁的应力,导致动脉硬化和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能会增加小血管的通透性,最终导致脑小血管病的发生,此外还会引起低灌注及微血管损伤,使局部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认知功能。脑血流量的降低会使颅内小血管重构,加重血脑屏障的破坏及内皮功能障碍,从而促进脑小血管病的进展。脑血管反应性是评价脑血管调节及储备功能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反映血管硬度,还能反映内皮功能,可作为认知功能减退的早期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脑小血管病 动脉硬化 血管搏动性 血压变异性 脑血流量 脑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生殖干细胞与衰老关系的研究(一)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孟章 李庆昌 +2 位作者 衣紫桐 韩彩莉 孙仁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3期1231-1232,共2页
关键词 生殖干细胞 衰老 原因 肾本学说
下载PDF
CIK细胞联合光动力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明明 安永辉 +4 位作者 韩彩莉 张瑛琪 马明 李娜 邹长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光动力(PD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CIK组33例,行单纯CIK细胞治疗;联合治疗组30例,CIK细胞联合PDT治疗;CIK细胞培养...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光动力(PD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CIK组33例,行单纯CIK细胞治疗;联合治疗组30例,CIK细胞联合PDT治疗;CIK细胞培养14 d,分3次安全回输患者体内,间隔1~2 d,每次回输细胞数量>1×10~9个,活力>95%。联合治疗组:CIK细胞培养14 d,期间第12天按照5 mg/kg静脉注射光敏剂喜泊分注射液,第13天在胃镜引导下使用630 nm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功率密度150 m W/cm^2,持续30 min,能量密度270 J/cm^2,第14天回输CIK细胞。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缓解率、内镜下总有效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3.3%vs 60.6%)及内镜下评价总有效率(90.0%vs 63.6%)均高于单纯CIK组(P<0.01,P<0.05);两组CD3^+、CD3^+CD56^+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D3^+、CD3^+CD56^+较单纯CIK组明显上升(P<0.05);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显著高于单纯CIK组(86.7%vs 33.3%,P<0.01)。结论 CIK细胞联合光动力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对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增强免疫功能等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光动力治疗 食管癌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对非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丽萍 王赏 +2 位作者 王芳 史苏芹 韩彩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184-2187,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非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患者编号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行常规气泡湿化器... 目的探讨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非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患者编号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行常规气泡湿化器湿化氧疗,B组行高流速可控氧疗联合恒温湿化器氧疗,C组行持续加温雾化联合高流量可控氧疗,对比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并发症等湿化效果指标,比较在湿化过程中患者主观感觉、住院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结果C组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等湿化效果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主观感觉、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均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能够制造出较小的水颗粒,给予持续性加温,该种方式适合支气管的吸收并可以稀释痰液,避免痰痂在人工气道壁上滞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住院花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加温雾化 高流量可控氧疗 非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