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风藤对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恩吉 胡洪涛 +3 位作者 何秀全 邓小梅 卢勇 周海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海风藤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海风藤对β-APPmRNA的影响。结果:海风藤选择性抑制β-APP基因表达。结论:β-APP与Alzheimer病(AD)的... 目的:研究海风藤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海风藤对β-APPmRNA的影响。结果:海风藤选择性抑制β-APP基因表达。结论:β-APP与Alzheimer病(AD)的发病关系密切,海风藤选择性抑制β-APP基因达,为其防治AD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风藤 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
下载PDF
海风藤选择性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表达(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恩吉 胡洪涛 +3 位作者 何秀全 邓小梅 卢勇 周海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3期2592-2593,共2页
背景: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β-AP)是老年斑的核心成分,它在脑内的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证实β-AP来源于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β-APP),如果β-APP基因表... 背景: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β-AP)是老年斑的核心成分,它在脑内的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证实β-AP来源于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β-APP),如果β-APP基因表达受到抑制,β-AP在脑内的沉积就会减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有可能得到有效防治。因此,很多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寻找β-APP基因表达抑制物,企图发现防治AD的有效药物。目的:研究海风藤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药物(海风藤)干扰和非药物干扰对照;目的基因(β-APP)与结构基因(β-Actin)对照。材料: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列(SK-N-SH),海风藤。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海风藤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β-APPmRNA的影响。结果:海风藤选择性的抑制β-APP基因表达,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海风藤选择性抑制β-APP基因表达,为其防治AD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藤 淀粉样前体蛋白 基因表达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海风藤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韩恩吉 Jose.,R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91-693,共3页
目的:研究海风藤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列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观察βAPPmRNA的变化,应用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细胞集落观察海风藤对... 目的:研究海风藤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列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观察βAPPmRNA的变化,应用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细胞集落观察海风藤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结果:海风藤选择性的抑制βAPP基因表达。实验浓度内未发现细胞毒性作用。结论:βAPP与Alzheimer’s病(AD)的发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藤 淀粉样 前体蛋白 基因 早老性痴呆 防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诊治新进展──老年性痴呆的病因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恩吉 刘艺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0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病因 遗传病学 神经元中毒
下载PDF
神经细胞凋亡与胞浆钙离子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恩吉 韩淑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目的应用钙载体和PC12细胞株探讨胞浆钙离子与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水母发光蛋白导入法测量PC12胞浆钙离子,细胞存活率监测细胞死亡,DNA琼脂糖电泳证实细胞凋亡。结果钙载体(A23187)升高PC12胞浆钙离... 目的应用钙载体和PC12细胞株探讨胞浆钙离子与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水母发光蛋白导入法测量PC12胞浆钙离子,细胞存活率监测细胞死亡,DNA琼脂糖电泳证实细胞凋亡。结果钙载体(A23187)升高PC12胞浆钙离子,降低细胞存活率,DNA琼脂糖电泳显示典型的DNA梯形带。结论胞浆钙离子升高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导致DNA核小体间断裂,启动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钙离子 细胞凋亡 核酸内切酶 神经细胞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恩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流行病学 血管性痴呆 ALZHEIMER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病因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恩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病因 PD 相关因素 研究
下载PDF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恩吉 Rajiv Joseph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203,共2页
本文以临床计分,CT梗塞灶和血小板胞浆钙离子为指标,对23例发病前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服药组)和22例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服药组的临床特点,梗塞灶的大小及血小... 本文以临床计分,CT梗塞灶和血小板胞浆钙离子为指标,对23例发病前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服药组)和22例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服药组的临床特点,梗塞灶的大小及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升高的程度都明显轻于对照组。我们认为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适量服用阿斯匹林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 抗血小板药
下载PDF
血管扩张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恩吉 刘学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66-667,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血管扩张剂 缺血性脑血管病 应用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与Alzheimer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恩吉 韩淑英 李大年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1-192,共2页
Alzheimer病(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变性病。其病理特征为:(1)老年斑(SP),散在于病变部位,由退变的神经轴突围绕β-淀粉样蛋白(β-AP)组成。(2)神经原纤维缠结(NF... Alzheimer病(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变性病。其病理特征为:(1)老年斑(SP),散在于病变部位,由退变的神经轴突围绕β-淀粉样蛋白(β-AP)组成。(2)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存在于病变部位的神经元胞浆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病理 ALZHEIMER病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恩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主要发病形式是动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动脉血栓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时相:①血小板粘附;②血小板聚集和释放;③凝血机制活化。血小板活化是动脉血栓的起始因素之一,并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主要发病形式是动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动脉血栓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时相:①血小板粘附;②血小板聚集和释放;③凝血机制活化。血小板活化是动脉血栓的起始因素之一,并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疗法是防治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药物疗法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海风藤抑制淀粉样蛋白诱导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恩吉 许军 RajivJoseph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39-241,共3页
为了探索淀粉样蛋白(β-AP)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抑制剂,应用水母发光蛋白导入法研究了海风藤对淀粉样蛋白第25个氨基酸到35个氨基酸片断(β-AP25-35)诱导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的影响,并应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存... 为了探索淀粉样蛋白(β-AP)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抑制剂,应用水母发光蛋白导入法研究了海风藤对淀粉样蛋白第25个氨基酸到35个氨基酸片断(β-AP25-35)诱导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的影响,并应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细胞集落等指标观察了海风藤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结果显示,海风藤在实验浓度内(2.5g/L~25g/L)对神经细胞无毒性作用;海风藤能抑制β-AP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并随海风藤浓度增加而增强。提示海风藤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为海风藤防治Alzheimersdisease,AD)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藤 淀粉样蛋白 胞浆
下载PDF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1~1999年脑血管病住院病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恩吉 陈瑞冬 董衍军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诊断 脑血管意外 治疗 病例分析 住院病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1991-1999年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14
作者 韩恩吉 刘梅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PET)是继 CT 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经影象学检查方法。CT 用于检查解剖结构性病变,而 PET 侧重诊断生理生化方面异常,如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血容量(rCBV),局部氧吸出率(rOER),局...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PET)是继 CT 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经影象学检查方法。CT 用于检查解剖结构性病变,而 PET 侧重诊断生理生化方面异常,如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血容量(rCBV),局部氧吸出率(rOER),局部氧代谢率(rCMRO_2),局部葡萄糖代谢率(rCMRg_1)和局部 PH 等。目前,已有人利用 PET 对脑内受体(如多巴胺受体),递质(如内啡吠)、镇静安眠药、抗(?)痫药及各种疾病的生化改变进行研究,可望为神经生理、生化,药理及临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 PET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近病 缺血性 PET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在渔区居民中的流行特点
15
作者 韩恩吉 曹克涌 +1 位作者 初秀瑜 王爱芹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63-65,共3页
报告了几种主要神经系统疾病在本省荣成渔区居民中的流行特点,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低于城市,而面神经炎、颅脑外伤患病率较高,并对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渔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周盛年 韩恩吉 +7 位作者 赵庆胜 陈耀民 魏先森 万琪 刘永红 张镛 崔元孝 马丕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试验组(n=67)和对照组(n=70)病人国产和进口GM1注射液100 mg,iv,qd,连续使用14 d。结...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试验组(n=67)和对照组(n=70)病人国产和进口GM1注射液100 mg,iv,qd,连续使用14 d。结果:国产及进口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及变化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没有临床意义。结论:国产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酯类 脑梗死 药物疗法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下载PDF
石南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国伟 夏文 +2 位作者 陈萍 韩恩吉 向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对石南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技术对石南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核磁共振光谱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乙酰胆碱酯... 目的:对石南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技术对石南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核磁共振光谱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检测。结果:从石南藤乙酸乙酯相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1)、香草酸(2)、苯甲酸(3)、N-p-香豆酰酪胺(4)、风藤酮(5)、风藤奎醇(6)、异风藤奎醇A(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8)、风藤酰胺(9)和二氢荜茇明宁碱(10)。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石南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224.33μg/mL和11.44μg/mL,化合物1~10均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南藤 化学成分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噻氯匹啶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义召 李大年 +12 位作者 王磊 于丕显 韩恩吉 韩丹春 马润洲 朱士文 胡志可 支洪波 黄永兰 刘太平 徐龙宪 刘素君 苑仁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观察噻氯匹啶 (TIC)预防缺血性卒中 (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并与小剂量阿司匹林(ASA)预防 IS的疗效作对照。方法 选择 32 9例 TIA与轻型 IS病人 ,随机分为 TIC组 (16 5例 )与 ASA组(16 4例 )。TIC组口服 TIC2 5 0 mg/d,ASA组口... 目的 观察噻氯匹啶 (TIC)预防缺血性卒中 (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并与小剂量阿司匹林(ASA)预防 IS的疗效作对照。方法 选择 32 9例 TIA与轻型 IS病人 ,随机分为 TIC组 (16 5例 )与 ASA组(16 4例 )。TIC组口服 TIC2 5 0 mg/d,ASA组口服 ASA5 0 mg/d,禁服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每例病人 1~ 2个月随访 1次 ,共随访 6~ 18个月。结果  TIC组卒中与死亡率 (8.3% )低于 ASA组 (14.9% ) ,TIC组卒中与死亡危险性较 ASA组降低 44 .3%。TIC组 IS、心梗发生率 (7.0 % )显著低于 ASA组 (14.8% ) (P<0 .0 5 ) ,TIC组 IS、心梗危险性较 ASA组下降 5 2 .7%。TIC2 5 0 mg/d、ASA5 0 mg/d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 ,总发生率分别为 6 .9%、11.0 %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TIC预防 IS疗效明显优于 ASA,其副作用发生率与 ASA无显著差异性 ,故推荐 TIC可作为预防 IS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噻氯匹啶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翟秋菊 韩恩吉 +2 位作者 郭鹏 李超 李明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2235-2237,2241,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及功能的影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并于发病后24~48 h给予肠...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及功能的影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并于发病后24~48 h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组患者均不再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用药观察治疗28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测定血小板数目、体积、黏附率及聚集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评定,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时血小板数目均高于治疗前;体积、黏附率及聚集率均明显低于用药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8%,显效率为6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效率为50.56%,2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黏附性;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银杏达莫注射液 血小板
下载PDF
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琳 刘爱芬 +3 位作者 李义召 陈立云 王晓云 韩恩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银杏组大鼠在实验前灌服银杏制剂2 ML,1日3次,连用5 D。应用HSP70及 C-FOS免疫组化染色、C-FOS MRNA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1 H、6 H、12 H、24 H、3 D、7 D)两者的变化,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制剂预处理组各时段神经细胞缺血程度明显轻于未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组,HSP70及C-F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多于未处理组 (P<0.01)。脑缺血再灌注组1 H时C-FOS即有表达,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再灌注6 H组HSPT0在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开始表达,24 H达高峰。再灌注6 H细胞凋亡最显著。结论:银杏制剂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 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热休克蛋白质70 基因 c—fos 二裂银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