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一例
1
作者 李宗明 任克伟 +3 位作者 韩新巍 李磊 周子鹤 李亚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一种危重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饮食性呛咳,呈烧灼样、刺激性,卧位加重,多数患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营养衰竭[1]。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但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痰液潴... 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一种危重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饮食性呛咳,呈烧灼样、刺激性,卧位加重,多数患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营养衰竭[1]。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但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痰液潴留、肉芽组织增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2]。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使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胸腔胃气道瘘 呛咳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2
作者 丁小龙 王帅 +7 位作者 马耀臻 殷美攀 刘涛 靳水玲 李晓冰 李春霞 韩新巍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接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CRC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接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CRC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记录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 37例患者共成功接受55次TAI和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均获得成功。碘化油乳剂使用剂量为2.9 mL(0.8~10 mL)。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48个月),术后1、3、6、12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7.6%(25/37)、67.6%(25/37)、64.9%(24/37)、56.8%(21/37),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1.9%(34/37)、91.9%(34/37)、89.2%(33/37)、81.1%(30/37)。中位PFS为16个月(2~47个月)。截至末次随访,22例患者生存,15例患者死于肿瘤终末期。结论 初步证明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CRC安全有效,为晚期CR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化疗 化疗栓塞 碘化油 结直肠癌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源性大咯血介入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葛校永 李亚华 +5 位作者 李宗明 周子鹤 吴昆鹏 李一帆 韩新巍 任克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大咯血通常定义为24 h咯血量大于500 mL或单次咯血量不低于100 mL[1]。大咯血来势凶猛,极易发生气道堵塞,进而影响氧合和通气,导致窒息,若不能及时有效抢救,患者会在数分钟内死亡,病死率高达50%~73%[2]。常见的大咯血主要来源于支气管... 大咯血通常定义为24 h咯血量大于500 mL或单次咯血量不低于100 mL[1]。大咯血来势凶猛,极易发生气道堵塞,进而影响氧合和通气,导致窒息,若不能及时有效抢救,患者会在数分钟内死亡,病死率高达50%~73%[2]。常见的大咯血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肺动脉源性相对少见而易被忽视。本文报道介入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源咯血1例,并结合该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量 大咯血 气道堵塞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介入栓塞治疗 介入治疗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在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步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腾飞 龙树海 +6 位作者 马骥 杨杰 王晔 段旭华 任建庄 李臻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开展介入教学实践操作,提高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效果的可能性。方法全身麻醉下建立巴马小型猪实验模型,随机选取我校大学四年级本科医学影像专业10名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穿刺部位消毒铺巾、... 目的探讨应用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开展介入教学实践操作,提高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效果的可能性。方法全身麻醉下建立巴马小型猪实验模型,随机选取我校大学四年级本科医学影像专业10名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穿刺部位消毒铺巾、股动脉穿刺置鞘、主动脉弓和胸、腹主动脉造影等一系列介入操作。统计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完成整套介入操作的流畅度和质量进行评估(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实习后学生问卷调查评估该实习教学方法的效果,评分如下:1分,非常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一般;4分,基本满意;5分,非常满意。结果10名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均独自完成巴马小型猪股动脉穿刺置鞘插管造影,技术成功率100%。介入实践操作质量评估显示6例优秀,3例良好和1例中等。学生对该实习教学方式满意度高,平均满意度(4.73±0.52)分。结论在巴马小型猪实验模型上进行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学 动物模型 高等教育 实习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新型携^(125)I粒子鼻饲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苗 田川 +7 位作者 焦德超 许凯豪 刘一铭 孙莉莉 贾自玲 余珍 韩新巍 李亚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55-2660,共6页
目的:监测新型携^(125)I粒子营养管置入食管癌患者术后周身辐射剂量率,进而指导医护防护。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9月间接受新型携^(125)I粒子鼻饲营养管(简称粒子营养管)置入的30名患者在未辐射防护和0.25 mm铅衣防护状态下,分别于术... 目的:监测新型携^(125)I粒子营养管置入食管癌患者术后周身辐射剂量率,进而指导医护防护。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9月间接受新型携^(125)I粒子鼻饲营养管(简称粒子营养管)置入的30名患者在未辐射防护和0.25 mm铅衣防护状态下,分别于术后即刻和6周,监测胸骨水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不同距离(距皮肤表面0.0、0.2、0.4、0.6、0.8和1.0 m)的辐射剂量率,并将点测量值与空气本底值比较。结果:0.25 mm铅衣防护下,术后即刻后、左、右方位及术后6周各方位0.0 m辐射剂量监测值与空气本底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防护状态下即刻,在粒子营养管置入患者的前、后、左、右1.0、0.6、0.8、0.8 m处,剂量率与本底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防护状态下6周后,患者前、后、左、右0.8、0.4、0.6、0.6 m处,剂量率与本底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接受粒子营养管治疗的患者进行诊疗时,应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近距离接触时应选用铅衣等防护用品,减少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食管癌 辐射剂量 辐射监测
下载PDF
经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疗效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李臻 李一帆 +11 位作者 余鹏 李鑫 张玉元 吴白露 李杰 叶书文 谢炳灿 胡鸿涛 吴刚 任克伟 段旭华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1-785,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EB-TACE治疗的228例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12个月患者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1、... 目的 探讨经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EB-TACE治疗的228例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12个月患者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1、2年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EB-TACE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28例患者DEB-TACE术后平均随访36.9个月,最长62个月。首次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的ORR为55%和43%。患者整体中位OS为11.9个月(95%CI:8.6~14.8)。患者1年的生存率单发与多发(54.1%比36.9%)、单叶分布与双叶分布(54.1%比36.9%)、有包膜与无包膜(56.5%比47.1%)、肿瘤体积≤肝脏体积50%与>50%(53.3%比27.5%),2年的生存率单发与多发(30.9%比23.1%)、单叶分布与双叶分布(31.4%比17.1%)、有包膜与无包膜(43.5%比24.5%)、肿瘤体积≤肝脏体积50%与>50%(32.0%比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肿瘤分布、肿瘤占肝脏体积百分比、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是治疗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肝脏体积50%、合并门脉癌栓、肿瘤包膜是治疗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 DEB-TACE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肿瘤占肝脏体积>50%、门脉癌栓是DEB-TACE治疗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包膜是预后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化疗栓塞 肿瘤形态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后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延藏 王满周 +5 位作者 韩新巍 段旭华 任建庄 李浩 王文辉 许文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4-842,共9页
目的分析在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后,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9例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肝癌患者资... 目的分析在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后,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9例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肝癌患者资料。主要观察终点是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曲线,基线特征亚组分层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并随访了89例患者。随访至2021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中位OS为17.0(95%CI:15.3~18.7)个月,中位PFS为7.0(95%CI:6.2~7.8)个月。不同ECOG-PS、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侵犯、进展模式、DTACE次数、口服阿帕替尼时长和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时长的患者OS及PFS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后3个月与6个月ORR分别为39.3%和22.4%,DCR分别为80.9%和54.1%。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TACE次数为3~4、1~2比0次的患者显著改善中位OS[22.0(95%CI:21.1~22.9)个月vs 17.0(95%CI:15.8~18.2)个月vs 10.0(95%CI:7.0~13.0)个月,χ^(2)=31.423,P<0.001]与PFS[10.0(95%CI:7.0~13.0)个月vs 7.0(95%CI:6.2~7.8)个月vs 3.0(95%CI:1.9~4.1)个月,χ^(2)=20.741,P<0.001];阿帕替尼应用时长>4个月比≤4个月的患者显著改善中位OS[21.0(95%CI:19.1~22.9)个月vs 14.0(95%CI:10.4~17.6)个月,χ^(2)=19.399,P<0.001]与PFS[9.0(95%CI:7.3~10.7)个月vs 5.0(95%CI:4.0~6.0)个月,χ^(2)=27.733,P<0.001];卡瑞利珠单抗应用时长>5个月比≤5个月的患者显著改善中位OS[22.0(95%CI:20.2~23.8)个月vs 13.0(95%CI:9.3~16.7)个月,χ^(2)=22.336,P<0.001]与PFS[9.0(95%CI:7.0~11.0)个月vs 5.0(95%CI:4.1~5.9)个月,χ^(2)=26.141,P<0.001]。DTACE术后不良事件为栓塞后综合征,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缓解,无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无患者因TRAE而停用靶免治疗。结论D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进展后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疗效确切,TRAE总体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阿帕替尼 卡瑞利珠单抗
下载PDF
125I腔内照射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进展期肝外胆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朱兴书 陈鹏飞 +6 位作者 张萌帆 李方正 陈金威 张文广 段旭华 任建庄 韩新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6-2412,共7页
目的 探讨125I腔内照射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进展期肝外胆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就诊的进展期肝外胆管癌患者2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125I腔内照射联合仑伐替尼组患... 目的 探讨125I腔内照射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进展期肝外胆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就诊的进展期肝外胆管癌患者2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125I腔内照射联合仑伐替尼组患者13例(联合组)和单纯125I腔内照射组12例(对照组)。记录技术成功率、肝功能变化、支架通畅情况、生存期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胆道支架和125I粒子,技术成功率100%。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DBil、ALT和AST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和联合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期分别为7.0和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和1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结论125I腔内照射联合仑伐替尼对比单纯125I腔内照射治疗进展期肝外胆管癌具有更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碘放射性同位素 仑伐替尼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新型部分覆膜式分支一体化T/Y型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
9
作者 许凯豪 刘一铭 +5 位作者 焦德超 韩新巍 王艳丽 周朋利 马波 任克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 评价新型部分覆膜式分支一体化T/Y型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新型部分覆膜式母子分支一体化T/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16例。记录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 目的 评价新型部分覆膜式分支一体化T/Y型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新型部分覆膜式母子分支一体化T/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16例。记录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6个月和12个月支架通畅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CA199水平。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和临床成功。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分别为3例和2例,无大出血、重度感染、胆瘘、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58.9 d,6个月和12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66.7%和16.7%,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5.0%。术后1个月ALT、AST、TBil、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而WBC、Hb、PLT、Cr、BUN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新型部分覆膜式分支一体化T/Y型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安全可行,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管梗阻 T/Y型支架
下载PDF
C臂CT引导的穿刺活检联合动脉栓塞在高出血风险肾肿物诊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占国 闫焱 +4 位作者 方毅 刘一铭 许凯豪 韩新巍 焦德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联合肾动脉栓塞在高出血风险肾肿物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行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同步肾动脉栓塞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C臂CT...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联合肾动脉栓塞在高出血风险肾肿物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行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同步肾动脉栓塞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同步肾动脉栓塞术后24 h内,完成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并与术前指标对比。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为(66.5±7.0)岁。所有患者均为影像学诊断为肾癌,14例出现远处转移,3例因严重合并症无法耐受手术。高出血风险原因:9例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需行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且无法停药,8例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17例患者均成功取材,病理结果示16例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术中15例患者出现肾动脉出血需行栓塞辅助治疗,均成功止血。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7、0.77、0.57、-0.88,均P>0.05)。结论 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联合肾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物活检 出血 C臂CT 肾动脉栓塞
下载PDF
短视频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孙占国 方毅 +4 位作者 韩新巍 任建庄 王艳丽 周朋利 焦德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的评价短视频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郑州大学医学院影像系2019级本科生82人,实验组41人,对照组41人。实验组在常规PPT基础上联合短视频完成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PPT授课。用随堂测验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 目的评价短视频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郑州大学医学院影像系2019级本科生82人,实验组41人,对照组41人。实验组在常规PPT基础上联合短视频完成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PPT授课。用随堂测验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随堂测试分数高于对照组,为(84.9±6.3)分比(78.5±5.8)分(P<0.01),问卷显示在授课方法、学习兴趣、知识接受度、图像生动性等方面,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短视频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手段,配合传统教学方法,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教学 短视频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选择及临床前药物试验指南(2024年版)
12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 张化彪 +2 位作者 何纲 韩新巍 李英俊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29,共27页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是最常见和致死性最高的卒中类型,其特征是脑实质的自发性出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有的sICH动物模型可以概括为三大类:(1)诱导性脑出血模型,主要有自体血注入、胶原酶...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是最常见和致死性最高的卒中类型,其特征是脑实质的自发性出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有的sICH动物模型可以概括为三大类:(1)诱导性脑出血模型,主要有自体血注入、胶原酶注射、微气球充盈、高血糖诱导的sICH血肿扩大模型;(2)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模型,主要有易卒中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易卒中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3)基因修饰模型,主要有高血压脑出血转基因模型、脑淀粉样血管病转基因模型、脑动静脉畸形病变相关基因修饰模型、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相关基因修饰模型及胶原蛋白相关基因修饰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帮助我们了解sICH的发病机制、探索预防或治疗的方法,也可用于临床前药物试验,促进sICH新药研发工作。本指南系统总结了sICH的发病机制,详细介绍了不同种属建模动物的优劣性、不同sICH动物模型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建模技术细节、模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相关性以及sICH动物模型神经行为评价技术,并比较了各种sICH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研究范围,最后重点概括了sICH相关的临床前药物试验设计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卒中 动物模型 临床前药物试验
下载PDF
介入治疗误吞枣核致食管复杂破裂1例
13
作者 周子鹤 李亚华 +1 位作者 韩新巍 任克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2-127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因“误吞枣核后出现胸部疼痛15 h”转诊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入院前于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示镜距门齿40 cm见一枣核状异物,异物取出失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痛苦貌,颈部及前胸部有握雪感,呼吸... 1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因“误吞枣核后出现胸部疼痛15 h”转诊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入院前于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示镜距门齿40 cm见一枣核状异物,异物取出失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痛苦貌,颈部及前胸部有握雪感,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啰音,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9.1 mg/L,白细胞计数10.2×10^(9)/L。心电图检查正常。CT检查示:食管下端-贲门区域高密度影,异物可能(图1(1)(2));双侧少量气胸,纵隔积气,双肺肺炎,双侧胸部、颈根部及右背部皮下软组织积气(图1(3)),腹腔游离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穿孔 食管异物 食管支架
下载PDF
自媒体短视频与传统幻灯片在介入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比
14
作者 梁超 张延藏 +4 位作者 李浩 李腾飞 韩新巍 任建庄 段旭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3345-3348,共4页
目的 对比自媒体短视频与传统幻灯片在介入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学习的68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短视频组(34例)和传统教学组(34例)。短视频组接受自媒... 目的 对比自媒体短视频与传统幻灯片在介入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学习的68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短视频组(34例)和传统教学组(34例)。短视频组接受自媒体短视频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组接受传统幻灯片教学方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学习能力、教员及学员满意度。结果 短视频组临床专业技能考试、理论考试、总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教学后短视频组理论联系实践、自主学习、学习策略、沟通协作能力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除学习强度外,短视频组学员其他项目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除教学强度外,短视频组教员其他项目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自媒体短视频在介入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学员考核成绩,提高学员学习能力,提升学员、教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科 临床教学 短视频 幻灯片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15
作者 宋梦瑶 张程智 +4 位作者 孙占国 刘一铭 许凯豪 韩新巍 焦德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目的观察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VCS,其中23例接受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组)、17例接受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联合组);比较组间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 目的观察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VCS,其中23例接受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组)、17例接受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联合组);比较组间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率,以及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联合组与支架组临床成功率(94.12%vs.91.30%)、并发症发生率(17.65%vs.8.70%),术后1个月支架通畅率(100%vs.91.30%)、2个月支架通畅率(100%vs.82.61%),以及患者中位PFS(4.12个月vs.3.83个月)和中位OS(22.44个月vs.20.3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个月联合组支架通畅率高于支架组(100%vs.78.26%,P<0.05)。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SVCS短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支架 碘同位素
下载PDF
暂时性蘑菇状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脓腔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4 位作者 赵高峰 赵松 高雪梅 马南 王艳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暂时性蘑菇状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脓腔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 对 8例食管 胃吻合口瘘患者透视下 ,经鼻腔和食管向脓腔内置入引流管 ,负压抽吸脓液 ,再经食管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定时经... 目的 探讨暂时性蘑菇状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脓腔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 对 8例食管 胃吻合口瘘患者透视下 ,经鼻腔和食管向脓腔内置入引流管 ,负压抽吸脓液 ,再经食管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定时经引流管冲洗脓腔 ,适时复查脓腔造影 ,及时调整后退引流管的位置 ,直至引流管完全拔出 ;在置入术后 1个月左右 (约在引流管拔出后 1周 )取出支架。结果  8例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和引流管置入技术操作全部成功 ,放置位置合适。经鼻经食管脓腔引流 14~ 2 1d ,脓腔消失 ,引流管完全拔出。置入术后 1个月内以介入技术顺利取出支架 ,复查造影瘘口均愈合 ,脓腔消失。结论 暂时性蘑菇状覆膜内支架与经鼻腔经食管脓腔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胃吻合口瘘 ,操作简单安全、无严重并发症、花费低、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口瘘 置入治疗 经食管 暂时性 蘑菇 覆膜内支架 置入术后 引流管冲洗 严重并发症 负压抽吸 封堵瘘口 技术操作 放置位置 脓腔引流 介入技术 经鼻腔 拔出后 造影 复查 取出
下载PDF
食管-纵隔瘘: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 被引量:24
17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3 位作者 李永东 马南 王艳丽 高雪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索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纵隔瘘的价值。方法 10例食管 纵隔瘘采用 5F直头侧孔导管经鼻腔经食管和瘘口置入纵隔脓腔 ,并利用食管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经引流管定时冲洗脓腔 ,复查脓腔造影 ,及时调... 目的 探索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纵隔瘘的价值。方法 10例食管 纵隔瘘采用 5F直头侧孔导管经鼻腔经食管和瘘口置入纵隔脓腔 ,并利用食管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经引流管定时冲洗脓腔 ,复查脓腔造影 ,及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拔出引流管。结果 进食顺利 ,引流 10~ 2 5d引流管完全拔出 ,脓腔消失。结论 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纵隔瘘 ,可有效治疗纵隔脓肿 ,操作技术简单、费用低、创伤小 ,患者易于接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纵隔瘘 覆膜内支架 置入治疗 引流管 经食管 侧孔导管 封堵瘘口 纵隔脓肿 有效治疗 操作技术 脓腔 经鼻腔 拔出
下载PDF
食管气管双支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3 位作者 高雪梅 马南 王艳丽 李永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性狭窄 (或瘘 )合并气管狭窄双内支架置入的价值。方法 透视下 ,对 4例食管 气管瘘合并气管严重狭窄和 7例食管狭窄合并气管严重狭窄者先后置入气管、食管内支架。结果 支架全部一次性置入成功 ,患者恢复正常进食 ,... 目的 探讨食管癌性狭窄 (或瘘 )合并气管狭窄双内支架置入的价值。方法 透视下 ,对 4例食管 气管瘘合并气管严重狭窄和 7例食管狭窄合并气管严重狭窄者先后置入气管、食管内支架。结果 支架全部一次性置入成功 ,患者恢复正常进食 ,呼吸困难即刻缓解。结论 双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性狭窄 (或瘘 )合并气管狭窄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双支架 食管癌性狭窄 气管严重狭窄 食管-气管瘘 支架置入治疗 气管狭窄 内支架置入 食管内支架 食管狭窄 呼吸困难 后续治疗 一次性 并发症
下载PDF
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的递送技术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19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4 位作者 马骥 管生 马南 王艳丽 杨瑞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气道倒Y型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气管、隆突和双主支气管复合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根据气道复合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X线监视下,对7例重度呼吸困难的气道复合狭窄患者置... 目的探讨气道倒Y型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气管、隆突和双主支气管复合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根据气道复合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X线监视下,对7例重度呼吸困难的气道复合狭窄患者置入7枚气道倒Y型一体化内支架。结果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所有患者置入内支架后呼吸困难即刻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能有效解除气道复合性狭窄,技术可行,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主支气管 狭窄 内支架 Y型
下载PDF
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5
20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3 位作者 马南 邢古生 马波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 ,共使用...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 ,共使用 12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12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术后 12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 3例黄疸消退 ,置入内支架术后 4周在DSA下行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结合局部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性阻塞 内支架术 再狭窄 介入治疗 阻塞性黄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