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韩济生院士讲话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323,322,共2页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主任委员 疼痛 韩济生 国家领导人 北京市卫生局
下载PDF
韩济生作品欣赏
2
作者 韩济生 《神经药理学报》 2016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下载PDF
中国疼痛医学学科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3
作者 姜海婷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共3页
结合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及学科建设要求,回顾中国疼痛医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分析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中国疼痛医学需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疼痛医学学科建设,明确学科建设标准和规范,重视疼痛相关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加强专业... 结合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及学科建设要求,回顾中国疼痛医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分析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中国疼痛医学需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疼痛医学学科建设,明确学科建设标准和规范,重视疼痛相关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审思前沿热点问题,增进多平台国际合作交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疼痛医学学科体系,为民除痛,高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医学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下载PDF
针刺镇痛:共识与质疑 被引量:93
4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14,共6页
2010年8月在加拿大蒙特里尔召开第13届世界疼痛大会,韩济生教授应邀作针刺镇痛大会报告。这是国际疼痛学会(IASP)成立35年来首次以针刺镇痛为题进行大会报告。大会要求报告人将主要内容写成论文在PAIN杂志发表。该文最近已在网上先期刊... 2010年8月在加拿大蒙特里尔召开第13届世界疼痛大会,韩济生教授应邀作针刺镇痛大会报告。这是国际疼痛学会(IASP)成立35年来首次以针刺镇痛为题进行大会报告。大会要求报告人将主要内容写成论文在PAIN杂志发表。该文最近已在网上先期刊出(doi:10.1016/j.pain.2010.10.012)。按照本杂志与IASP所订协议,特全文译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IASP 韩济生 疼痛 杂志
下载PDF
主编寄语
5
作者 万有 樊碧发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伴随着2024新年的脚步,《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开启了第30卷,迈进了而立之年,也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从第1卷到30卷的漫长岁月中,砥砺前行,在各位编委、作者和读者的支持厚爱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茁壮成长为有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多年来... 伴随着2024新年的脚步,《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开启了第30卷,迈进了而立之年,也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从第1卷到30卷的漫长岁月中,砥砺前行,在各位编委、作者和读者的支持厚爱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茁壮成长为有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多年来一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年度影响力报告(2023版)《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为2.27,位列117种外科学学术期刊的第9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学术期刊 外科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学术影响力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影响因子 砥砺前行
下载PDF
疼痛与疼痛科
6
作者 韩济生 《中老年保健》 2010年第10期8-9,共2页
每年10月的“世界疼痛日”,目的是唤起对困扰健康生活的疼痛问题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对疼痛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疼痛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症状,很多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为了帮助人们对疼痛有一个较全面而更科学的认识,本刊有幸约请... 每年10月的“世界疼痛日”,目的是唤起对困扰健康生活的疼痛问题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对疼痛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疼痛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症状,很多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为了帮助人们对疼痛有一个较全面而更科学的认识,本刊有幸约请韩济生院士撰写专稿,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科 健康生活 现代医学 韩济生
下载PDF
“内吗啡肽”的发现是阿片肽研究的一次突破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济生 万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7-239,共3页
早在70年代,人们即发现了内源性的δ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脑啡肽)和κ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强啡肽),但一直未能找到内源性的μ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1997年4月英国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报道,发现了两种内源... 早在70年代,人们即发现了内源性的δ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脑啡肽)和κ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强啡肽),但一直未能找到内源性的μ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1997年4月英国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报道,发现了两种内源性的μ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分别命名为endomorphin-1(EM-1)和endomorphin-2(EM-2),可译为“内吗啡肽”。本文拟就内吗啡肽的发现过程及其与其它内阿片肽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 阿片肽 神经受体
下载PDF
针刺镇痛频率特异性的进一步证明 被引量:176
8
作者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4-225,共2页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algesia induc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EA )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is mediat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Opioid peptides. Th us, low frequency (2 Hz) EA increases the release of en...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algesia induc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EA )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is mediat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Opioid peptides. Th us, low frequency (2 Hz) EA increases the release of enkepahlins (ENK) and beta endorphin (EN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ereas high frequency EA (100 Hz) increases the release of dynorphin (DYN) in the spinal cord. In recent years , ne w experiments have yielded new data that further substantiate the hypothesis put forward several years ago. 1. How to accelerate the release of endomorphin (EM)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 em EM is an endogenously produced morphine like peptide composed of 4 amino aci ds, showing a high specificity to mu Opioid receptor. Han et al (1999) have show n that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nti EM antibody to the rat spinal cord blocked 2 Hz but not 100 Hz EA induced analgesia. Likewise,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 V) injection of anti EM antibody or the mu receptor blocker CTOP attenuated 2 H z but not 100 Hz EA induced analgesia (Huang et al, 2000). The results suggest tha t 2 Hz EA accelerated the release of EM in brain and spinal cord to interact wit h mu Opioid receptor to produce analgesic effect. High frequency EA was not effec tive. 2. How to activate both neural pathways mediating both low and high frequency EA effect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both enkepah lin and dynorphin produces a synergistic analgesic effect. It would naturally l ead to the supposition that EA analgesia may be potentiated if one could activat e both pathways simultaneously. Two paradigms could be used. Paradigm A is to us e low frequency (LF) and high frequency (HF) alternatively, each lasting for a c ertain period (already optimized to be 3 sec). Paradigm B is to use LF in one li mb and HF in another limb.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cept or mechanisms; neurochemical detection and antibody microinjection technique wer e used to identify the neuropeptides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the analgesic eff ect. All three lines of evidence point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 was the parad igm A which produced the maximal (synergistic) effect, whereas paradigm B produc ed an effect almost identical to that of 100 Hz EA.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 the later case, the signal of 2 Hz was immersed into and masked by that of 100 H z, and could not stand out as an independent component of LF EA (to be published ). 3. Effect of EA on neuropathic pain Neuropathic pain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L 5/L 6 nerve ligation in the rat . Mecha nical allodynia was shown by the 50% withdrawal threshold, whereas cold induced ongoing pain was detected by the number of paw lifts from the 5 ℃ cold plate i n 5 min. While EA of both frequencies could reduce mechanical allodynia, the effec t of 2 Hz was much stronger, with a shorter latency and longer duration as compa red to that of 100 Hz stimulation. In terms of relieving the cold induced ongoi n g pain (hyperalgesia), the effect of 2 Hz was also significantly stronger and lo nger lasting (up to 48 hr for one treatment) as compared to 2~4 hr in 100 Hz st imulation (Sun et al, to be published). 4. EA treatment for morphine withdrawal syndrome and for crav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withdrawal syndrome, including tachycardia, weight loss and wet dog shakes in the rat, 100 Hz EA was better than 2 Hz EA. This was true not only in the rat experiment but also in the humans. High rate of relapse characterized the outcome of drug abusers after the success ful detoxification, and craving may constitute the main cause of relapse. In ord 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Opioid craving, an animal model is indispensable. A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model was constructed in this laboratory, a nd stress or drug priming was used for the reinstatement of the extinguished CPP . In this model, it was only 2 Hz or 2/100 Hz, but not pure 100 Hz peripheral stimulation, that was effective to suppress the CPP. Thus, a sharp contrast can be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镇痛 电针 神经肽 中枢神经
下载PDF
影响针刺镇痛效果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45
9
作者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4,共4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镇痛 针刺方式 遗传因素
下载PDF
疼痛机制研究对疼痛治疗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韩济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疼痛 康复医学 镇痛 治疗方法 疼痛靶分子
下载PDF
能否通过外周电刺激引起中枢神经肽的释放 被引量:33
11
作者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8-413,共6页
Brain functions are regulated by neurotransmitters and/or neuromodulators,including neuropeptides.It has been shown tha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identified frequencies placed on certain sites of the body would induc... Brain functions are regulated by neurotransmitters and/or neuromodulators,including neuropeptides.It has been shown tha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identified frequencies placed on certain sites of the body would induce the release of specific neuropeptid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is may explain,at least partly,the mechanisms by which acupuncture exerts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针刺镇痛原理 神经肽 内腓肽类
下载PDF
针刺麻醉向何处去?由针刺麻醉(AA)到针刺辅助麻醉(AAA) 被引量:90
12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作者试图对30余年针刺麻醉的认识加以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讨论。(1)针刺麻醉(AA)的核心是针刺镇痛。(2)针刺可以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但不能达到完全无痛。(3)针刺合并药物麻醉,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40... 本文作者试图对30余年针刺麻醉的认识加以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讨论。(1)针刺麻醉(AA)的核心是针刺镇痛。(2)针刺可以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但不能达到完全无痛。(3)针刺合并药物麻醉,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40%~50%,从颅脑到腹部手术均如此。(4)针麻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从而使生命指标波动减少,术后恢复加速,术后住院日期缩短;也由于针麻下手术可使病人与医师有更好的配合。(5)针麻的难点主要在于针刺的操作引起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已由于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的出现而得到解决。(6)建议今后应用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称之为“针刺辅助麻醉”(AAA)。它既可保留AA的主要优点,又可保证病人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接受手术。(7)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应制订一些新的规定,鼓励麻醉医师在有利于病人的前提下多应用A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针刺麻醉 针刺辅助麻醉
下载PDF
中国疼痛医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3-514,共2页
疼痛医学发展中出现的几个新概念疼痛是所有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人体5大生命体征之一。疼痛按其发生的起源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从生理意义上看,急性痛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人体采取措施,或防御、躲避,或进攻、反... 疼痛医学发展中出现的几个新概念疼痛是所有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人体5大生命体征之一。疼痛按其发生的起源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从生理意义上看,急性痛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人体采取措施,或防御、躲避,或进攻、反击,以消除疼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医学 中国 医学发展 生命体征 持续时间 生理意义 警示作用 急性痛
下载PDF
20世纪神经科学发展中10项诺贝尔奖成就简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关键词 20世纪 神经科学 研究成果 诺贝尔奖
下载PDF
疼痛和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共2页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疼痛医学工作者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嘉年华之年。诺贝尔奖授予疼痛有关受体(离子通道)的发现者,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复兴,针刺治疗疼痛疾病大型临床试验疗效的确认,这几项都是国内外学术成果的佼佼者。
关键词 针刺镇痛原理 离子通道 嘉年华 诺贝尔奖 疼痛 医学工作者 针刺治疗 学术成果
下载PDF
针刺麻醉(AA)与针刺辅助麻醉(AAA) 被引量:27
16
作者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7-102,共6页
关键词 针刺麻醉 针刺辅助麻醉
下载PDF
我国疼痛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韩济生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疼痛治疗 感冒发热 全身疼痛 急性痛
下载PDF
HANS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济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58-362,共5页
HANS的设计和应用韩济生(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100083)新型的穴位及神经刺激器─—HANS我们把20年来的研究成果用于研制一台穴位及神经刺激器,为此提出了①既能通过插入穴位的针灸针施加电刺激(电针EA... HANS的设计和应用韩济生(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100083)新型的穴位及神经刺激器─—HANS我们把20年来的研究成果用于研制一台穴位及神经刺激器,为此提出了①既能通过插入穴位的针灸针施加电刺激(电针EA),又能经皮肤电极对穴位、皮下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电刺激治疗 针灸针 镇痛效果 神经科学研究 阿片肽 HANS 镇痛实验 大鼠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的抗阿片作用是决定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17
19
作者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关键词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 抗阿片肽 镇痛
下载PDF
疼痛、药物成瘾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透视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关键词 疼痛 物质相关性障碍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