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璐晨 韩海辉 +7 位作者 张俊 黄姣 顾小凡 常亮 董佳秋 龙睿 王倩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20,共18页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80-2018年间共5期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近40年中,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58×10^(4)km^(2)、1.2×10^(3) km^(2)和347 km^(2),而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1.33×10^(4)km^(2)、0.32×10^(4)km^(2)和815 km^(2)。各水资源分区中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其次为渭干河、阿克苏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相对较快,特别是2000-2010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是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下载PDF
北洛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研究
2
作者 闫瑞 张晓萍 +3 位作者 易海杰 李文明 韩海辉 阎晓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以北洛河上游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借助2000年、2020年的地形、土地利用、植被和土壤等数据,运用InVEST、CASA、RUSLE等模型研究植被恢复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4项生态系统服务与... 以北洛河上游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借助2000年、2020年的地形、土地利用、植被和土壤等数据,运用InVEST、CASA、RUSLE等模型研究植被恢复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4项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耦合关系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呈减少趋势,草地和林地则呈增加趋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均呈增加趋势,而产水量则呈减少趋势,总体来说林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产水量与其余3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而土壤保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生境质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背景下生态工程的实施成效及生态环境效应,能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变化 北洛河上游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变点分析法提取地势起伏度——以青藏高原为例 被引量:86
3
作者 韩海辉 高婷 +4 位作者 易欢 杨敏 阎晓娟 任广利 杨军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青藏高原区域大尺度SRTM3-DEM为数据源,运用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法依次计算2×2、3×3、4×4、5×5、…、32×32窗口下的地势起伏度,然后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的分析平均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进行分级分析,得... 以青藏高原区域大尺度SRTM3-DEM为数据源,运用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法依次计算2×2、3×3、4×4、5×5、…、32×32窗口下的地势起伏度,然后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的分析平均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进行分级分析,得出实验区最佳分析窗口面积为1.17 km2,地势起伏度可分出八级,其中小起伏山地分布最广。高原边缘的地势起伏度普遍较大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与河流朔源侵蚀作用强烈;而高原内部地势较为平缓,冰川、冻土作用下的侵蚀搬运可能对地势起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点分析法 地势起伏度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北山方山口地区典型蚀变岩矿的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韩海辉 任广利 +2 位作者 张转 高婷 杨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75,共13页
利用遥感数据提取蚀变矿物的基础就是熟知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尤其是要掌握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变异特征。北山方山口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复杂,蚀变岩石类型多样。那么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有何特点,... 利用遥感数据提取蚀变矿物的基础就是熟知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尤其是要掌握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变异特征。北山方山口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复杂,蚀变岩石类型多样。那么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有何特点,跟遥感影像上对应端元的光谱曲线是否吻合呢?另外,何种采集条件下获取的地面岩矿光谱最具代表性呢?就上述问题,笔者对方山口试验区内典型岩矿的光谱特征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原位露头岩石样品和原地碎石样品与岩石标样在光谱曲线特征上最为接近,样品表层的沙漠漆对特征峰的吸收深度有一定影响。而岩矿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主要取决于矿物的成分和分子结构,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不会导致特征谱带的变化。各蚀变岩石影像端元光谱曲线与其实测光谱曲线所反映的曲线形态和吸收峰位置基本一致,但不同蚀变岩石的光谱曲线相似性很高,因此仅利用遥感影像难以准确识别出蚀变岩石的类别,但利用遥感图像提取含Fe^(2+)、Fe^(3+)、OH^-、CO_3^(2-)离子或离子基团的蚀变矿物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这对遥感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矿 光谱特征 光谱相似性 ASD ASTER CASI SASI
下载PDF
近30年青海贵南县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海辉 杨太保 王艺霖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5,共9页
基于1977、1999、2007年三期生长季的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青海省贵南县197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进行监测,并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 基于1977、1999、2007年三期生长季的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青海省贵南县197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进行监测,并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贵南县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草场面积总体呈现退化趋势,其中东南部芒曲镇和森多乡地区的高覆盖度草场持续退化,而木格滩地区的中覆盖度草场则经历了被开垦为耕地后又退耕还草的过程;耕地先增后减,总体呈减少趋势;另外研究区东部和南部山地地带的疏木灌林有所增加,龙羊峡水库的修建淹没了周围一些裸岩和低覆盖度草场,而2000年后政府实施的退耕还草工程也逐步见效,木格滩沙地面积被控制。30年间贵南县景观总体发生破碎化,前期破碎化程度剧烈,优势斑块呈分散趋势,景观异质性上升;后期因退耕还草等保护措施,破碎化程度有所缓和,优势斑块倾向聚集,景观内部聚合度增加。研究区景观变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近几十年来人口和牲畜数量急剧增加、人类对草场乱采滥伐、不合理发展畜牧业等人为干扰因素还是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南县 遥感 土地利用/覆被 景观格局 斑块
下载PDF
东昆仑浅覆盖区遥感蚀变异常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韩海辉 王艺霖 +2 位作者 张转 李健强 高婷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79,共8页
针对在地表被沉积物覆盖的地区开展遥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存在很大困难这一问题,以超大型镍矿——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及与其临区为实验区,在分析区内蚀变矿物光谱特征后,利用ASTER和WorldView-2遥感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遥感蚀变异... 针对在地表被沉积物覆盖的地区开展遥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存在很大困难这一问题,以超大型镍矿——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及与其临区为实验区,在分析区内蚀变矿物光谱特征后,利用ASTER和WorldView-2遥感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遥感蚀变异常,并对其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浅覆盖区遥感蚀变异常有效识别与地质应用问题。实验表明:浅覆盖的东昆仑地区,只要地表含有一定的蚀变矿物,在测试并分析蚀变矿物光谱特征后再提取蚀变信息会有效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利用WorldView-2数据提取的高分铁染异常与研究区存在的地面探槽及已知矿床的开采范围高度吻合,且很小面积的异常区也被有效捕捉,显示出WorldView-2数据较ASTER数据能够更精确地识别铁染异常,这为今后快速寻找存在"铁帽"的矿床提供了一个高精度指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盖区 遥感蚀变异常 东昆仑 WorldView-2 ASTER
下载PDF
遥感蚀变异常非线性分析方法——以北山新、老金厂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韩海辉 王艺霖 +3 位作者 任广利 杨军录 李健强 杨敏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
以北山新、老金厂为实验区,利用ASTER遥感数据,通过分形模型与变点分析模型,定量化计算蚀变异常下限值,探索非线性分析方法计算遥感异常下限值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遥感蚀变异常具有分形分布特征的地区,采用变点分析法可快速计算出... 以北山新、老金厂为实验区,利用ASTER遥感数据,通过分形模型与变点分析模型,定量化计算蚀变异常下限值,探索非线性分析方法计算遥感异常下限值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遥感蚀变异常具有分形分布特征的地区,采用变点分析法可快速计算出地质背景与蚀变异常下限值,且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度;通过野外验证,提取的蚀变异常信息与已知矿体以及地面蚀变地质体的光谱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该方法可作为定量计算遥感蚀变异常阈值的可选方法,这也为今后定量化研究遥感蚀变异常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分形 变点分析 遥感蚀变异常 新、老金厂
下载PDF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对比——以宝鸡黄土区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韩海辉 王艺霖 +2 位作者 李健强 高婷 张转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4,共6页
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对国产卫星数据使用不足的现象,该文以宝鸡黄土区为试验区,通过测试国产资源三号卫星(简称ZY-3)与国外卫星应用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时表现出的数据质量、成图比例尺精度、灾害体解译效果以及灾害体解译精度... 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对国产卫星数据使用不足的现象,该文以宝鸡黄土区为试验区,通过测试国产资源三号卫星(简称ZY-3)与国外卫星应用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时表现出的数据质量、成图比例尺精度、灾害体解译效果以及灾害体解译精度等指标要素,客观评价资源三号卫星数据的优略性,为今后国产卫星在地质灾害中的使用与推广提供有效依据。结果表明:国产ZY-3卫星数据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数据质量为良;灾害体解译的最大成图比例尺可达1∶25 000,能够有效保障黄土区大、中型灾害体的遥感精确识别。同时,1∶25 000比例尺下的灾害体目视解译中,资源三号数据的解译总体精度可达74.6%,而国外数据(WorldView-2与QuickBird-2镶嵌影像)解译总体精度为79.4%,表明国产数据基本可替代国外数据。但是,在1∶1万比例尺度,ZY-3数据在清晰度、色彩、对比度方面仍然劣于国外WorldView-2数据,融合结果的定量分析比较也表明WorldView-2在客观指标上优于资源三号。作为自主发射的国产高分卫星,资源三号卫星实时数据充足,数据性价比高,是今后开展中、小比例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理想数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卫星 资源三号 地质灾害调查 应用对比 宝鸡黄土区
下载PDF
雷达地形测绘DEM用于青藏高原地貌分类 被引量:8
9
作者 韩海辉 王艺霖 +1 位作者 李健强 高婷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8,共6页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查地形地貌。针对在青藏高原等艰险地区开展相应工作仍存在诸多困难,该文基于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获取的SRTM-DEM数据,运用GIS技术提取了青藏高原的8个地貌因子,通过相关性...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查地形地貌。针对在青藏高原等艰险地区开展相应工作仍存在诸多困难,该文基于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获取的SRTM-DEM数据,运用GIS技术提取了青藏高原的8个地貌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地表粗糙度、高程、地势起伏度、坡度变率及坡向变率5个相关性相对较小的因子,开展宏观地貌类型划分及地貌分布特征分析工作,并基于一种简易模型提取并讨论了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冰缘(冻土)地貌。研究表明:应用SRTM-DEM数据可快速有效地提取青藏高原等艰险地区的地貌因子,但某些因子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应用中需慎重选择。此外,通过SRTM-DEM数据提取地貌因子以进行宏观地貌类型划分及地貌特征分析的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在青藏高原等艰险地区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M-DEM 地貌分类 青藏高原 冰缘地貌 地理国情
下载PDF
分维变点法在遥感蚀变异常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海辉 王艺霖 +4 位作者 杨敏 任广利 杨军录 李健强 高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从遥感蚀变异常主分量图像中提取异常信息,目前主要基于数据的正态分布特征,并未考虑地质异常的非线性特征。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分维变点提取算法(fractal dimension-change point method,FDCPM)。首先利用分形模型计算蚀变异常的自相似... 从遥感蚀变异常主分量图像中提取异常信息,目前主要基于数据的正态分布特征,并未考虑地质异常的非线性特征。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分维变点提取算法(fractal dimension-change point method,FDCPM)。首先利用分形模型计算蚀变异常的自相似性参数值,再采用变点模型计算蚀变异常的突变性参数值,然后确定蚀变异常临界阈值,达到有效区分地质背景和蚀变异常的目的。以甘肃北山方山口地区为研究区,对识别的ASTER蚀变异常进行测试和验证,并对其提取精度进行初步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实验中的褐铁矿、绢云母和绿泥石3种蚀变矿物来说,分维变点法的总体提取精度略高于门限化方法。利用分维变点法提取3种蚀变矿物的正确率均超过83%,且遥感蚀变异常的分布与化探及重砂异常有较高的吻合度,已知金属矿(化)点也几乎都落在遥感蚀变异常区内或其边缘,表明分维变点法行之有效,可作为今后划分地质背景和蚀变异常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维变点法(FDCPM) 遥感蚀变异常 自相似性 突变性 ASTER
下载PDF
遥感科技服务国家战略——以西北自然资源调查为例
11
作者 李志忠 卫征 +6 位作者 付垒 韩海辉 赵君 陈霄燕 白鹏飞 刘拓 张文龙 《卫星应用》 2023年第8期33-37,共5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遥感科技结合人工智能分析、空天地一体化调查监测、深地深海探测等地学前沿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的迫切性更加突显。本文以西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为切入点,阐述遥感技术在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遥感科技结合人工智能分析、空天地一体化调查监测、深地深海探测等地学前沿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的迫切性更加突显。本文以西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为切入点,阐述遥感技术在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中的适用性、实用性及潜力挖掘,最后对遥感科技服务国家战略存在的技术问题及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科技 自然资源调查 国家战略
下载PDF
从昆明遥感创新高端论坛看今后遥感发展方向
12
作者 李志忠 洪增林 +7 位作者 刘德长 张晓团 付垒 韩海辉 丁琳 白鹏飞 张文龙 王智远 《卫星应用》 2023年第5期56-58,共3页
2023年3月26—27日,遥感技术创新应用高端论坛在昆明举办,多位院士专家亲临现场或云端交流,为遥感应用发展把关定向,站在国际前沿,探讨我国遥感技术及应用发展前景。本文结合本次会议研讨情况,对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遥感应用 高端论坛 会议研讨 遥感卫星 国际前沿 发展前景 院士专家 技术创新应用
下载PDF
蚀变矿物的遥感信息提取研究——以北山方山口为例
13
作者 韩海辉 王艺霖 +3 位作者 任广利 杨敏 李健强 高婷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70-275,共6页
北山地区植被稀疏、地势平坦,而且基岩出露好,是遥感地质研究的理想区域。文章利用ASTER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山方山口地区的铁染与羟基蚀变矿物信息进行了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结果中蚀变矿物的属性特征能够较好地与实际地质... 北山地区植被稀疏、地势平坦,而且基岩出露好,是遥感地质研究的理想区域。文章利用ASTER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山方山口地区的铁染与羟基蚀变矿物信息进行了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结果中蚀变矿物的属性特征能够较好地与实际地质属性相符,且通过野外实地验证蚀变矿物信息发现了矿化点,即利用ASTER数据进行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可为北山地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有效的矿化指示遥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矿物 遥感信息 方山口 北山地区 甘肃省
下载PDF
一种新的高光谱遥感蚀变矿物提取算法——MSSS_t相似光谱匹配组合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海辉 王艺霖 +2 位作者 张转 任广利 杨敏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8,共8页
针对高光谱蚀变矿物提取提出的光谱角和光谱信息散度(SIDSAMtan)组合法在复杂地质背景下仍然存在分类精度不足的问题,将波谱特征拟合(SFF)和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加入SID-SAMtan法中,提出MTMFSFF-SIDSAMtan(MSSSt)组合法,可最大化地... 针对高光谱蚀变矿物提取提出的光谱角和光谱信息散度(SIDSAMtan)组合法在复杂地质背景下仍然存在分类精度不足的问题,将波谱特征拟合(SFF)和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加入SID-SAMtan法中,提出MTMFSFF-SIDSAMtan(MSSSt)组合法,可最大化地放大与目标波谱匹配的像元信号。采用相似度增量和相关光谱区分熵指标,定量比较MSSSt、MTMF、SFF、SIDSAMtan、SID、SAM 6种方法对人工模拟的相似光谱的区分能力,发现MSSSt法具有更强的光谱区分能力。在甘肃北山方山口地区,利用新方法从CASI-SASI高光谱影像上提取了绢云母、褐铁矿、绿泥石等9种蚀变矿物,通过地面实测验证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发现9种蚀变矿物的提取精度都在90%左右,显示出MSSSt方法行之有效,可作为今后提取高光谱蚀变矿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蚀变矿物 光谱匹配组合算法 相似度增量 相关光谱区分熵 CASI-SASI
全文增补中
高光谱遥感异常提取在甘肃北山金滩子-明金沟地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任广利 杨军录 +5 位作者 杨敏 李健强 高婷 易欢 韩海辉 赵英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5-776,共12页
利用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CASI/SASI),对甘肃北山成矿带金滩子-明金沟一带的蚀变矿物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总结了区内蚀变矿物异常信息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结合典型岩石、矿物ASD地面光谱测量,对不同地质体中蚀变矿物的光谱曲线特征进... 利用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CASI/SASI),对甘肃北山成矿带金滩子-明金沟一带的蚀变矿物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总结了区内蚀变矿物异常信息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结合典型岩石、矿物ASD地面光谱测量,对不同地质体中蚀变矿物的光谱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选取研究区北部明金沟金矿床的矿化蚀变地质剖面开展光谱测量,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建立基于区内金矿床的高光谱遥感找矿模型。以找矿模型为指导,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筛选出成矿有利区段,进而通过野外查证检验高光谱异常信息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效果。野外查证表明圈定出的找矿预测区金矿化发育,成矿潜力较好,说明高光谱遥感能为找矿提供较为准确且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蚀变矿物 CASI SASI 找矿模型 甘肃北山
下载PDF
高光谱标志性蚀变矿物组合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以东昆仑东—西大滩一带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任广利 梁楠 +6 位作者 张转 杨敏 李健强 韩海辉 高婷 秦凯 杨军录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107,共15页
青海东昆仑是中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多金属成矿带,发育有完整的造山型金矿成矿系列。笔者通过东昆仑成矿带东—西大滩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存在较好的造山型金矿成矿系列空间缺位。航空高光谱遥感异常提取表明,区内发育有... 青海东昆仑是中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多金属成矿带,发育有完整的造山型金矿成矿系列。笔者通过东昆仑成矿带东—西大滩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存在较好的造山型金矿成矿系列空间缺位。航空高光谱遥感异常提取表明,区内发育有菱铁矿、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白云石、方解石和长-中-短波云母等7类蚀变矿物,不同类型的蚀变矿物组合较好反映出区内构造带的展布。结合区内典型矿床地面ASD光谱测量,对不同地质单元、矿化带的光谱特征分析总结。提出该区金矿床标志性蚀变矿物组合为菱铁矿+中波绢云母+白云石,地表找矿标志为黄钾铁矾+褐铁矿化发育的脆-韧性剪切带。结合矿化蚀变带的矿物成分X衍射分析,认为金矿化受近东西向脆-韧性断层控制。进而,通过标志性蚀变矿物组合找矿预测技术对区内高光谱异常进行筛选及查证。指出在西大滩、五十八大沟一带具有剪切带型金矿床良好找矿潜力,并构建该区基于高光谱信息的金矿床找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性蚀变矿物组合 金矿床 高光谱遥感 找矿预测 东昆仑
下载PDF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以宝鸡黄土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健强 韩海辉 +2 位作者 高婷 杨敏 梁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0期73-80,共8页
国产卫星特别是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展为地质调查领域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利用所获取的宝鸡地区2013年和2014年2 a的资源三号卫星(ZY-3)影像数据,开展地质灾害体调查,同时提取了地形地貌、活动... 国产卫星特别是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展为地质调查领域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利用所获取的宝鸡地区2013年和2014年2 a的资源三号卫星(ZY-3)影像数据,开展地质灾害体调查,同时提取了地形地貌、活动断裂、水系、植被、人工工程等孕灾环境因子信息,并结合宝鸡地区岩(土)体数据、降雨量数据利用信息量模型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此次应用为黄土滑坡区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三号(ZY-3) 地质灾害 调查评价 宝鸡 ZY-3 satellite(ZY-3)
下载PDF
西昆仑西段布伦口-赞坎一带铁矿成矿系列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广利 李健强 +6 位作者 王核 刘建平 高婷 杨敏 易欢 韩海辉 杨军录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8-323,共6页
西昆仑西段布伦口-赞坎一带相继发现多个铁矿床,形成一条呈带状间断分布的铁矿带。对比该成矿带不同类型铁矿床地质特征、赋矿地层及构造背景,结合铁矿体赋矿围岩成岩、成矿时代精确定年数据,认为布伦口-赞坎一带磁铁矿型铁矿床和菱铁... 西昆仑西段布伦口-赞坎一带相继发现多个铁矿床,形成一条呈带状间断分布的铁矿带。对比该成矿带不同类型铁矿床地质特征、赋矿地层及构造背景,结合铁矿体赋矿围岩成岩、成矿时代精确定年数据,认为布伦口-赞坎一带磁铁矿型铁矿床和菱铁矿型铁矿床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二者时空上具较好相关性。该带经原始沉积期、区域变质改造期和热液叠加改造期3个阶段,属早古生代海相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系列,具有相近的矿床成因和成矿演化史,受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控制,形成不同类型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铁矿床 成矿系列 海相沉积变质型铁矿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主要成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禹 赵寒森 +12 位作者 刘拓 白金 王磊 梁楠 王鹏 杨生飞 魏锦萍 李文明 曾宪红 张转 韩海辉 赵君 陈振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0-154,共15页
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施近20年以来,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辅助自然资源管理、地方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笔者在全面分析西北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及典型区研究工... 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施近20年以来,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辅助自然资源管理、地方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笔者在全面分析西北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及典型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从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土壤质量状况、土壤生态问题、特色土地资源状况、土壤碳研究、富Se土壤研究和典型成果应用等7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面临新时代地质事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未来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向,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质量 特色土地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峰 韩端锋 韩海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7,共8页
针对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问题,以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方法为主要方法开展了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方案综合评估的研究工作。研究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分析标准,对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进行了人机工程要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载人潜器... 针对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问题,以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方法为主要方法开展了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方案综合评估的研究工作。研究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分析标准,对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进行了人机工程要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方案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递阶层次结构;提出了载人舱布局评估流程,对于该流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有效验证;建立了布局优化评估的数学模型,选择并列选择遗传算法作为布局优化的求解方法。最后,针对一型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的布局,验证了指标体系及算法的可行性,为载人潜器载人舱布局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潜器 载人舱 指标体系 布局优化 并列选择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