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断裂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仲流 胡勇 +2 位作者 韩清民 高志 程松苗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的差异性,为ACL断裂的中医病因病机深化及扩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膝关节运动损伤科因ACL断裂行ACL重建术治疗的住院患者...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的差异性,为ACL断裂的中医病因病机深化及扩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膝关节运动损伤科因ACL断裂行ACL重建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组、筋脉失养证组及湿阻筋络证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Beighton评分、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统计患者的受伤次数及平均病程,并在全麻下进行轴移试验评估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分析不同证型组间的差异性。结果共收集到病例154例,进一步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其中气滞血瘀证组91例,筋脉失养证组33例,湿阻筋络证组3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受伤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117.107),其中湿阻筋络证组患者受伤次数最多,其次是筋脉失养证组,气滞血瘀证组最少。3组平均病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381.288),其中湿阻筋络证组患者病程最长,其次是筋脉失养证组,气滞血瘀证组最短。3组轴移试验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33.110),其中湿阻筋络证组高度轴移率最高,其次是筋脉失养证组,气滞血瘀证组最低。结论ACL断裂湿阻筋络证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最明显,其病程最长,受伤次数最多,高度轴移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筋脉失养证、气滞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脱位 前外侧旋转失稳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联合“经筋”手法治疗早中期冻结肩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易志勇 韩清民 +5 位作者 魏合伟 杨威 黄旭东 郑维蓬 万雷 刘治军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联合“经筋”手法治疗早中期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早中期冻结肩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美洛昔康片,外用温性经筋通贴膏、经筋通凝胶剂,观察组予以关...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联合“经筋”手法治疗早中期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早中期冻结肩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美洛昔康片,外用温性经筋通贴膏、经筋通凝胶剂,观察组予以关节腔注射联合“经筋”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肩痛和功能指数(shoulder pain and function index,SPADI)、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范围量表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并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VAS、SPA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Fugl-Meyer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VAS及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SPADI及Constant-Murley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1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ADI及Constant-Murley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6%(7/31)]低于对照组[45.2%(14/31)](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联合“经筋”手法治疗早中期冻结肩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关节腔注射 经筋手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电针督脉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韩清民 谢杰 +2 位作者 柴生颋 方坚 刘庆思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电针督脉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和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50只,分为正常组(50只)、模型组(50只)、电针组(5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于模型成功后,电针组针刺督脉上大椎和... 目的电针督脉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和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50只,分为正常组(50只)、模型组(50只)、电针组(5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于模型成功后,电针组针刺督脉上大椎和命门穴3min,每天1次,连续7天。于实验第1、3、7、14、21天分别对大鼠后肢功能进行BBB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AQP4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天,模型组和电针组受损脊髓灰质、白质中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天时均达到高峰,但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第7、14、21天,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QP4表达也较低(P<0.01)。结论电针督脉使脊髓损伤后AQP4表达减少,这可能有利于抑制脊髓水肿、消除脊髓继发性损伤,保存了残存正常脊髓组织并促进神经组织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 实验性脊髓损伤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补肾方对肾虚型大鼠膝骨关节炎软骨病变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韩清民 刘洪江 +3 位作者 梁祖建 刘永皑 王跃辉 黄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9036-9040,共5页
背景:遗传学研究表明骨关节炎属于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病。目的:从补肾中药作用后的基因表达谱角度探讨补肾中药治疗肾虚型骨关节炎的靶向作用和分子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6-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 背景:遗传学研究表明骨关节炎属于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病。目的:从补肾中药作用后的基因表达谱角度探讨补肾中药治疗肾虚型骨关节炎的靶向作用和分子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6-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4月龄未孕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14只,体质量(220±20)g,随机不等分为切卵巢模型组6只,未切卵巢模型组4只,中药组4只。补肾方由补骨脂、骨碎补、牛膝、当归、熟地、木瓜、茯苓、白术、防风、炙甘草等10味中药组成,其提取物,按照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含生药量837.7g/L,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制剂室提供。方法:除未切卵巢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所有大鼠均切断右膝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建立肾虚型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1个半月,中药组按6mL/kg灌中药,未切卵巢模型组灌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切卵巢模型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6周各取2只取血,用于确定肾虚型骨关节炎造模成功。术后18周未切卵巢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取右侧膝关节股骨和胫骨干骺端的软骨组织行基因芯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补肾中药作用后的肾虚型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基因表达。结果:补肾方治疗肾虚型骨关节炎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52个,其中上调的有25个,下调的有27个。结论:补肾中药能上调软骨细胞抗凋亡和增殖基因,抑制蛋白酶基因,抑制炎性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重建衰老免疫稳态,重塑基因表达良性平衡,延缓软骨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膝骨关节炎 中药 补肾
下载PDF
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韩清民 黄旭东 王跃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9-2019,共1页
通过重新审视膝骨关节退变特点,结合传统中医"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相关"理论,提出膝骨性关节炎从肝脾论治,并详细阐释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以期为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肝脾相关
下载PDF
中药内外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清民 王跃辉 +2 位作者 程慧 李经华 黄旭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09-2010,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运用中医药内外联合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治... 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运用中医药内外联合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治疗前后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CRP)差值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中药巴布炎痛贴膏的开发为痛风的内外联合综合治疗提供了便利,采用中药进行内外联合治疗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清热利湿通络方
下载PDF
肾虚型骨性关节炎造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韩清民 王跃辉 +1 位作者 程慧 刘洪江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肾虚型骨性关节炎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只4月龄未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去势结合单侧膝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切断,对照组仅行单侧膝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切断。比... 目的:探讨肾虚型骨性关节炎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只4月龄未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去势结合单侧膝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切断,对照组仅行单侧膝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切断。比较术后第2、4、6周膝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和病理学评分、雌二醇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软骨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双侧卵巢切除去势结合单侧膝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切断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能有效反映肾虚型骨性关节炎的退变情况,适合作为肾虚型骨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进一步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肾虚 疾病模型 动物 研究设计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大鼠成骨细胞凋亡与中药骨康的干预效应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清民 施佳平 +3 位作者 林一峰 方坚 庄洪 刘庆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0-172,i004,共4页
目的:观察能诱导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凋亡的骨康含药血清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3-06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1d龄雌性SD大鼠3只,用于分离原代成骨细胞;6月龄SD雌性大鼠2... 目的:观察能诱导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凋亡的骨康含药血清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3-06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1d龄雌性SD大鼠3只,用于分离原代成骨细胞;6月龄SD雌性大鼠24只用于制备含药血清。②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骨康方组、罗盖全组和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骨康方由淫羊藿、补骨脂、黄芪、熟地、白芍等药物组成,为中药煎剂,含生药量1.43kg/L,按4.8g/kg生药灌胃,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0倍。罗盖全(活性维生素D3)按0.084μg/kg灌胃,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0倍。各组大鼠分别用上述物质灌胃,每次17.5mL/kg,2次/d,间隔5h,连续灌胃3d,最后1次灌胃后2h腹主动脉取血,离心获取含药血清。将传代的成骨细胞分别加入含药血清培养7d时,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剂量为30μg/L,分别于12和24h后取出长有成骨细胞的盖玻片,经吖啶橙染色,置Nikon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拍照。③成骨细胞的鉴定,包括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观察。结果:①在用空白血清培养7d的成骨细胞中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12h时可见到成骨细胞出现凋亡征象,24h时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②在用骨康血清和罗盖全血清培养7d的成骨细胞可部分对抗肿瘤坏死因子α所致的成骨细胞凋亡作用,中药骨康血清和罗盖全血清对成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相似。结论:①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成骨细胞凋亡。②用中药骨康含药血清培养7d的成骨细胞可部分对抗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其的损伤,提示中药骨康可通过阻滞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 补肾 补益脾肾 动物 实验 骨质疏松/中药疗法 成骨细胞/生理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新斯的明硬外镇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韩清民 陈秉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硬外新斯的明的镇痛效应。方法 :本研究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在不同人体实验疼痛模型中的镇痛效应。第二部分研究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对手术后痛的镇痛效果。结果 :第一部分 :0 .5mg和 1.0mg新斯的明... 目的 :探讨硬外新斯的明的镇痛效应。方法 :本研究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在不同人体实验疼痛模型中的镇痛效应。第二部分研究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对手术后痛的镇痛效果。结果 :第一部分 :0 .5mg和 1.0mg新斯的明对上肢及 0 .5mg新斯的明对下肢没有镇痛作用 ;1.0mg新斯的明对下肢有镇痛作用 ,但对不同性质疼痛的反应作用不同。第二部分 :0 .5mg和 1.0mg新斯的明均降低了术后痛VAS评分 (P <0 .0 1)。硬外新斯的明有明显的副作用 ,包括心率降低 ,胃肠运动亢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新斯的明 人体实验痛 术后痛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软骨病理评价系统在去卵巢大鼠OA软骨病理变化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清民 庄洪 +2 位作者 刘洪江 梁组建 施佳平 《中医正骨》 2007年第7期1-3,共3页
为检测骨关节炎软骨病理变化评价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通过切除大鼠卵巢并切断膝交叉韧带,建立去卵巢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采用骨性关节炎软骨病理变化评价系统对关节软骨在病变的早中晚期进行评价,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MMP-1... 为检测骨关节炎软骨病理变化评价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通过切除大鼠卵巢并切断膝交叉韧带,建立去卵巢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采用骨性关节炎软骨病理变化评价系统对关节软骨在病变的早中晚期进行评价,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MMP-13的表达。结果显示OARSI评分与MMP-13染色指数成正相关。表明OARSI评分系统较合理体现了OA早期、晚期病理改变的组间差异,也提示OARSI评分有其一定的免疫组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病理学 评分系统/方法 金属蛋白酶13 实验研究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补气通络胶囊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对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4周、8周神经电位及神经髓鞘结构变化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清民 施佳平 何振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由黄芪、人参、当归、丹参、川芎组成的补气通络胶囊和神经外膜切开术对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将造模成功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补气通络胶囊组、神经外... 目的:比较由黄芪、人参、当归、丹参、川芎组成的补气通络胶囊和神经外膜切开术对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将造模成功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补气通络胶囊组、神经外膜切开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造模后第2天起,补气通络胶囊组大鼠按体质量10mL/kg灌胃补气通络胶囊混悬液,1次/d;手术组造模处行神经外膜切开术;对照组给予10mL/kg生理盐水,1次/d。在治疗1周、4周、8周的不同时间取材检测坐骨神经电生理变化中神经传导速度、阈强度和最大振幅,测定坐骨神经氧自由基相对浓度、丙二醛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纳入大鼠108只,因造模死亡12只,进入结果分析的为96只。①第4周时应用电生理检测仪测定阈强度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97±0.32,1.66±0.48)μA,(P<0.01)]。②第8周时应用电生理检测仪测定最大振幅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高于神经外膜切开手术组[(23.32±7.3,15.55±4.38)μV],(P<0.05)]。③第1周时测定丙二醛含量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14.65±3.89,249.82±4.21)nmol/g,(P<0.05)]。④第4周时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1±1.23,123.89±1.42)Nu/mg,(P<0.05)]。⑤电镜超微结构变化比较:治疗1周后,电镜显示各组坐骨神经髓鞘板层结构松散,而补气通络方组出现增生肥大的许旺细胞。4周后,补气通络方组髓鞘明显再生。第8周,补气通络方组脱髓鞘变化较对照组减轻,对照组和手术组脱髓鞘改变无明显差别。结论:补气通络胶囊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后的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且随时间长而作用增强;单纯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早期(4周)可能有帮助,但远期(8周)时疗效低于补气通络胶囊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大鼠 挤压综合症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清民 《中医正骨》 2005年第7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脱位 创伤性关节炎 手术治疗方法 踝关节不稳 2004年 功能受损 处理不当 分析比较 分析讨论 脱位治疗 灵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樟脑的药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3
作者 熊颖 吴雪茹 +1 位作者 涂兴明 韩清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2期999-1001,共3页
关键词 樟脑 分析方法 作用 进展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析与经筋辨证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跃辉 韩清民 +2 位作者 刘洪江 黄旭东 刘永皑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OA)影像学改变与经筋辨证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150膝)KOA患者拍摄标准负重位膝关节X线片,根据设计的X线改变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影像学改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膝关节周围骨赘在髌股区、膝内侧区、膝中间区...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OA)影像学改变与经筋辨证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150膝)KOA患者拍摄标准负重位膝关节X线片,根据设计的X线改变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影像学改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膝关节周围骨赘在髌股区、膝内侧区、膝中间区和膝外侧区发生率分别为81.3%、80.7%和76.7%,66.7%,关节间隙狭窄主要集中在髌股关节间隙和胫股关节间隙内侧间室,分别为40.0%、44.0%,而外侧间隙狭窄只占9.3%。胫骨角平均为(95.67±2.50)度,胫股角(177.01±3.32)度。结论:放射学上膝关节周围影像学的改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KOA的病变特征,传统中医经筋辨证与影像学改变结合的方法,可丰富并完善KOA的中医辨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诊断 经筋辨证 影象学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骨关节炎软骨保护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梁祖建 韩清民 张还添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保护的效应与机制。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保护的效应与机制。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COMP、TNF-α、MMP-3、TIMP1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对照组MDA、SOD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及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炎症,抑制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延缓软骨损伤,延缓关节退变,对骨关节炎的软骨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补肾活血方
下载PDF
补肾健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希 梁祖建 +3 位作者 邵敏 魏国强 韩清民 庄洪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前后外周静脉血信号传导基因的表达,通过美国国立医学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对差...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前后外周静脉血信号传导基因的表达,通过美国国立医学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信息学分析,运用Pathway Studio软件进行信号转导信息学分析。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调控18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介导的20条信号转导通路,其中11个基因上调,7个基因下调,有8个基因共表达调控大于、等于4套信号转导通路。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效应是多信号转导基因共同调控的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能上调成骨细胞抗凋亡和增殖基因,上调成骨基因和胶原基因,抑制蛋白酶基因,抑制破骨因子,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基因,抑制炎性因子,重塑骨重建基因表达良性平衡,并能保护NEI网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补肾健脾活血方 信号传导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川芎嗪对家兔再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德 韩清民 +5 位作者 晋大祥 尹权林 杨志东 黄可儿 黄枫 何振辉 《中医正骨》 2001年第11期3-4,共2页
为探讨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川芎嗪组、肝素组、生理盐水组 ,每组各 8只动物。分离股动脉 ,切断 ,显微镜下吻合血管。川芎嗪组用药量为 5 mg· kg- 1 ,肝素组用药量为 6 0 u· kg- 1 ... 为探讨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川芎嗪组、肝素组、生理盐水组 ,每组各 8只动物。分离股动脉 ,切断 ,显微镜下吻合血管。川芎嗪组用药量为 5 mg· kg- 1 ,肝素组用药量为 6 0 u· kg- 1 ,均加入 0 .9%生理盐水32 0 ml,生理盐水组用等量生理盐水 ,各组分别于术后静脉注射给药 ,每天 1次 ,连用 14天。分别于术后 1、3、7、14天从股静脉抽血检测 ET、NO、PGI2 / TXA2 。结果川芎嗪组和肝素组的 ET值低于生理盐水组 ;而川芎嗪组和肝素组的 NO值则高于生理盐水组 ,川芎嗪组的 NO值高于肝素组 ;川芎嗪组和肝素组的 PGI2 / TXA2 值高于生理盐水组。认为川芎嗪具有保护再植血管内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药效学 血管内皮细胞 病理生理学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液
下载PDF
经筋贴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易志勇 韩清民 黄旭东 《陕西中医》 2014年第8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观察巴布剂经筋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巴布剂经筋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炎90例。结果:总有效率96.43%,根据其经筋传变规律,在其传变经筋的循行部位再贴1~2贴药膏,以阻止其传变。相比单一按照痛点外敷疗法... 目的:观察巴布剂经筋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巴布剂经筋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炎90例。结果:总有效率96.43%,根据其经筋传变规律,在其传变经筋的循行部位再贴1~2贴药膏,以阻止其传变。相比单一按照痛点外敷疗法有其优越性,疗效更加明确,尤其在缓解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经筋 外治法
下载PDF
95例膝骨关节炎六经筋辨证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旭东 韩清民 陈小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87-2188,共2页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六经筋辨证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其它合并的临床症状、X线片的变化等,分析其六经筋辨证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KOA患者以足阳...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六经筋辨证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其它合并的临床症状、X线片的变化等,分析其六经筋辨证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KOA患者以足阳明经筋病变所占比例最大。单一的足阳明经筋型占29.51%,加上复合型,足阳明经筋病变占到59.86%,在病灶点的分布上,足阳明经筋占41.97%。单一的足太阳经筋型占12.3%,在病灶点的分布上,足太阳经筋占30.05%。结论:膝骨关节炎与足阳明经筋以及足太阳经筋病变密切相关,有从足阳明经筋证型向足太阳经筋证型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六经筋辨证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经筋辨证外治法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旭东 韩清民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辨证指导下的温性经筋巴布剂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后侧牵拉痛(即足太阳经筋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4例,分别采用前后经筋合治法(治疗组)和痛点外敷疗法(对照组)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辨证指导下的温性经筋巴布剂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后侧牵拉痛(即足太阳经筋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4例,分别采用前后经筋合治法(治疗组)和痛点外敷疗法(对照组)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1次外治时间约为12 h,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美国西部Ontario和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评分中疼痛、僵直、活动难度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治疗后对比,在改善疼痛评分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基于经筋辨证指导下的中医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后侧牵拉痛(即足太阳经筋型)采用足太阳经筋及足阳明经筋合治的前后敷贴法较常规的痛点外敷法,对于患者WOMAC评分中疼痛、僵直、活动难度评分均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经筋辨证 中医外治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