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可视化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研究
1
作者 盘晓芳 韩璇雪 白贺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或感觉异常的综合征,可放射至肩部,但常不累及颈部,发病率高,好发于经常需要重复手腕部运动的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致残性。对于轻中度的CTS,针刀治疗...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或感觉异常的综合征,可放射至肩部,但常不累及颈部,发病率高,好发于经常需要重复手腕部运动的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致残性。对于轻中度的CTS,针刀治疗比其他治疗具有优势,但针刀治疗CTS具有局限性,因此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超声可视化 小针刀
下载PDF
浅谈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的运用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盘晓芳 韩璇雪 +1 位作者 左明明 白贺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伤寒”“中风”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小柴胡汤不单是治疗外感六经病的有效良方,同时也是治疗内伤杂病的经典方剂,因此,小柴胡汤被誉为治疗内伤杂病的始祖之方。小...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伤寒”“中风”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小柴胡汤不单是治疗外感六经病的有效良方,同时也是治疗内伤杂病的经典方剂,因此,小柴胡汤被誉为治疗内伤杂病的始祖之方。小柴胡汤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经典方剂,它不仅可以治疗少阳病,还可以治疗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用法多种多样。每类疾病中包括了许多脏腑经络的病变,并不限于某一经脉。而且三阴三阳六经病的发生和转变,是由病邪的性质和体质的虚实以及治疗是否得当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其病情既可由阳转阴又可由阴转阳,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而张机的小柴胡汤就具有和解少阳、畅达气机、疏利三焦、宣通内外的作用,经千百年不衰,永为后世效仿,其运用范围相当广泛,这对组方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伤寒论》是一本治疗内伤杂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小柴胡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要对《伤寒论》这本经典著作更加重视,深入挖掘,真正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柴胡汤 少阳病 阳明病 厥阴病
下载PDF
颊针疗法治疗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痛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白贺霞 高洁 +3 位作者 杨亮 盘晓芳 韩璇雪 左明明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通过评估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疼痛评分及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疼痛患者血清中IL-2、IL-4、IL-6、IL-10、TNF、IFN-γ、IL-17、PGE_(2)水平变化,进而探讨颊针疗法对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痛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布鲁菌病性骨关节... 目的:通过评估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疼痛评分及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疼痛患者血清中IL-2、IL-4、IL-6、IL-10、TNF、IFN-γ、IL-17、PGE_(2)水平变化,进而探讨颊针疗法对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痛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颊针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多西环素和利福平治疗,颊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颊针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RI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在疼痛状况(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中IL-2、IL-4、IL-6、IL-10、TNF-α、IFN-γ、IL-17、PGE_(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0 d、30 d、60 d颊针治疗组PRI、VAS、PPI及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30 d血清中IL-2、、IL-6、IL-10、TNF、IFN-γ、IL-17、PGE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IL-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颊针疗法可有效缓解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痛,并且可以提高改善抗生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骨关节痛 颊针疗法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韩璇雪 白贺霞 +1 位作者 盘晓芳 马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5-118,共4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明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不同中医证型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单纯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等信息采集。对... 目的该研究旨在明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不同中医证型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单纯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等信息采集。对所收集的病人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四种中医证型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均表现为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患者多于BMI <24 kg/m2的患者(P值分别为P=0.002,P <0.001,P=0.007,P=0.076);在痰瘀互阻证中饮酒的患者明显多于不饮酒的患者(P=0.083);肝火亢盛证中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明显少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P=0.044)。(2)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与BMI≥28 kg/m2的患者相比,BMI≥24 kg/m2且<28 kg/m2的患者P=0.004,OR=0.491;与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P=0.045,OR=1.769;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性别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四种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分布均表现为BMI≥24 kg/m2的患者多于BMI <24 kg/m2的患者;痰瘀互阻证中,饮酒的患者明显多于不饮酒的患者,肝火亢盛证中,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明显多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2)肥胖和糖尿病家族史是高血压患者患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性别不是高血压患者患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前期 中医证型
原文传递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现况 被引量:4
5
作者 韩璇雪 马丽 《新疆中医药》 2019年第1期99-102,共4页
高血压人群中糖调节受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当二者合并时,其危害性比单一患病更为巨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发病率、病理基础、治疗方案等。虽然目前普遍认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高血压人群中糖调节受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当二者合并时,其危害性比单一患病更为巨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发病率、病理基础、治疗方案等。虽然目前普遍认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但对其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且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亦取得了许多成效。故就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前期 综述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布鲁氏杆菌患者外周血免疫基因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1
6
作者 白贺霞 左明明 +2 位作者 盘晓芳 赵新芳 韩璇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9-714,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布鲁氏杆菌病的关键失调免疫基因和分子机制。方法从GSE69597中获取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全血转录组表达数据。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和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immport数据库调取DEG...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布鲁氏杆菌病的关键失调免疫基因和分子机制。方法从GSE69597中获取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全血转录组表达数据。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和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immport数据库调取DEGs中免疫相关的基因集(immune-DEGs)。通过Enirchr在线富集工具对immune-DEGs进行富集分析。构建immune-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并鉴定网络中的高度互联的核心(hub)基因。利用qRT-PCR验证hub基因的表达,并绘制hub基因的ROC曲线。使用ssGSEA算法评估布鲁氏杆菌病患者中免疫细胞的评分,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样本中免疫细胞的水平。结果共获得390个immune-DEGs,富集结果中发现了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Th17细胞分化等。在10个hub基因中IFNG和TNF在布鲁氏杆菌组中显著高表达。ROC曲线表明IFNG对布鲁氏杆菌病具有良好诊断意义。此外,活化型CD 4 T细胞、效应型CD 4 T细胞、效应记忆型CD 8 T细胞和2型T辅助细胞因子在布鲁氏杆菌患者中明显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外周血中Th2和Th17细胞比例增高,Th1和Treg细胞比例则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提高了我们对布鲁氏杆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的认识,还为诊断和治疗布鲁氏杆菌病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病 免疫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布鲁菌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白贺霞 张晓梅 +1 位作者 盘晓芳 韩璇雪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2期677-681,共5页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直接或间接与感染动物及其产品接触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部分患者多因进食乳制品或涮牛、羊肉等致使发病率有所上升。目前,我国布鲁菌病发...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直接或间接与感染动物及其产品接触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部分患者多因进食乳制品或涮牛、羊肉等致使发病率有所上升。目前,我国布鲁菌病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90%以上布鲁菌病病例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和内蒙古,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己经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