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1年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分布数据集
1
作者 张敏 孔凡洲 +3 位作者 杨锐 韩笑天 岑竞仪 许静玲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17-229,共13页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资源丰富,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藻类及藻类产生的藻毒素造成的水体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本数据集汇总整理了2019-2021年中国近海...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资源丰富,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藻类及藻类产生的藻毒素造成的水体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本数据集汇总整理了2019-2021年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调查数据,包括3429条微藻数据、33240条微藻分子物种数据、489条浮游植物中藻毒素数据、76条海水中藻毒素数据和440条经济物种体内藻毒素数据。提供数据的各研究团队通过项目内部和国际互校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展示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的分布情况,提供了115幅微藻分布图和29幅藻毒素分布图。本数据集可以为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有害藻华的预防预警及防治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有毒有害 微藻 藻毒素 有害藻华
下载PDF
海洋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笑天 郑立 +1 位作者 孙珊 邹景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6-81,共6页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海洋微藻 应用 生产 环境污染问题 矿物资源 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胶州湾赤潮生物种类及其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韩笑天 邹景忠 张永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4,共6页
近年来 ,胶州湾赤潮发生频繁 ,对海水养殖业、海洋环境乃至人类健康与安全都构成威胁 ,作者根据1997年6~9月和1998年4~9月采于胶州湾东北部富营养化海域的样品及有关历史资料 ,报道了赤潮生物69种 ,其中已发生过的赤潮种类有7种 ,分... 近年来 ,胶州湾赤潮发生频繁 ,对海水养殖业、海洋环境乃至人类健康与安全都构成威胁 ,作者根据1997年6~9月和1998年4~9月采于胶州湾东北部富营养化海域的样品及有关历史资料 ,报道了赤潮生物69种 ,其中已发生过的赤潮种类有7种 ,分析了中肋骨条藻Skele tonema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sp.、冰河拟星杆藻 (日本星杆藻 )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rubrum等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赤潮生物 生态分布特征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不同地理株中肋骨条藻生长特性及RAPD多态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韩笑天 王娴 +4 位作者 郑立 俞志明 宋秀贤 刘洁生 邹景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02-2607,共6页
通过对不同地理株骨条藻形态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和描述 ,鉴定为中肋骨条藻 ,但发现在刺长、细胞间隙、细胞链形态、链上细胞数 ,色素体个数方面存在差别 ;通过不同 N∶ P营养盐实验 ,结果表明 ,在 N∶ P为 16∶ 1时 ,东海株和胶州湾株... 通过对不同地理株骨条藻形态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和描述 ,鉴定为中肋骨条藻 ,但发现在刺长、细胞间隙、细胞链形态、链上细胞数 ,色素体个数方面存在差别 ;通过不同 N∶ P营养盐实验 ,结果表明 ,在 N∶ P为 16∶ 1时 ,东海株和胶州湾株中肋骨条藻均得到最大生长率 ,分别为 1.6 6 d1 和 1.5 3d- 1 ,东海株中肋骨条藻最大生长率要高于胶州湾株中肋骨条藻 ,这表明在不同的海域环境条件下 ,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均有各自地域性特征。应用 RAPD技术对两地理株中肋骨条藻进行鉴别 ,以其全 DNA为模板进行 RAPD扩增 ,两不同地理株的中肋骨条藻表现不同的 DNA多态性 ,同样以各自的小亚基片段为模板进行的 RAPD扩增条带也表现出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不同地理株 形态特征 生理生态特征 DNA多态性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形态特征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韩笑天 颜天 +1 位作者 邹景忠 俞志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分离培养方法 ,对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Hulburt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 ,描述其形态特征。采用多因子影响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方法 ,在不同温度 ( 1 8℃、2 3℃、2 8℃ )、不同盐度 ( 1 0、1 7、2 4... 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分离培养方法 ,对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Hulburt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 ,描述其形态特征。采用多因子影响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方法 ,在不同温度 ( 1 8℃、2 3℃、2 8℃ )、不同盐度 ( 1 0、1 7、2 4、30、35 )和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 380 0lx、2 4 0 0lx)的生长情况 ,以及各种条件组合的相互作用关系 ,进行了环境因子对该藻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细胞最大生长率的最适温度、光照、盐度条件分别为 1 8℃、380 0lx、30。根据强壮前沟藻的生长特性 ,初步探讨了温度、光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藻 形态特征 环境因子 生长率
下载PDF
赤潮生物原甲藻Prorocentrum分子识别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韩笑天 郑立 +2 位作者 俞志明 周名江 邹景忠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64-869,共6页
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海洋原甲藻P.micans、微小原印藻P.minimum、立玛原甲藻P.lima(CCMP1966)四种赤潮生物的18S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了它们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获得其18SrDNA序列中的... 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海洋原甲藻P.micans、微小原印藻P.minimum、立玛原甲藻P.lima(CCMP1966)四种赤潮生物的18S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了它们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获得其18SrDNA序列中的三处高变异区,为设计快速识别原甲藻种间分子探针提供分子依据。同时结合12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赤潮甲藻的18SrDNA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原甲藻的种间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营底栖生活的P.lima与营浮游生活的P.micans、P.minimum、P.donghaiense为多系起源,浮游型原甲藻与凯伦藻Karenia有更近的起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甲藻 18S rDNA 分子识别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从国家政策看自主招生发展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笑天 《轻工科技》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通过回顾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自主招生的有关文件,认为自主招生才是高考未来改革的方向,高校的招生对象也应转变并加大对农村考生的录取机会。建议高校增加面试和实验在自主招生中的比例,采用专业招生的模式进行录取,并对农村学生单... 通过回顾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自主招生的有关文件,认为自主招生才是高考未来改革的方向,高校的招生对象也应转变并加大对农村考生的录取机会。建议高校增加面试和实验在自主招生中的比例,采用专业招生的模式进行录取,并对农村学生单列招生计划,以实现自主招生的选拔专业特色人才与教育公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招生 教育部 专业特色人才 农村考生
原文传递
蒙特卡洛法仿真激光在水下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8
作者 韩笑天 廖佩璇 +6 位作者 李鹏 汪伟 谢小平 李怀亮 魏佳广 冯晓伟 徐善志 《光通信研究》 2023年第4期53-59,共7页
针对海洋港湾海水强吸收和高散射的特性,文章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仿真研究了激光在浑浊港湾海水中的传输特性。文章在一定的光波长、光能量和发散角下,量化分析了水质参数和传输距离对激光的功率、脉冲响应以及光斑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针对海洋港湾海水强吸收和高散射的特性,文章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仿真研究了激光在浑浊港湾海水中的传输特性。文章在一定的光波长、光能量和发散角下,量化分析了水质参数和传输距离对激光的功率、脉冲响应以及光斑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在浑浊港湾海水中传输时,随着衰减长度的增加,光功率的衰减特性保持一致,且光功率的衰减速度不符合比尔定律所描述的线性关系。在相同的水质条件下,光脉冲的宽度和光斑的尺寸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当传输距离从20个衰减长度传输至30个衰减长度时,光脉冲宽度基本不变,光脉冲展宽量的变化小于1 ns,此时光斑尺寸持续增大。另外,在相同的衰减长度处,光脉冲和光斑的展宽量随着水质衰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传输 蓝绿光 蒙特卡洛 脉冲响应 光斑变化
下载PDF
影响实习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探索
9
作者 韩笑天 陈志清 《求知导刊》 2018年第24期50-50,共1页
实习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在实习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现有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文章作者探索了影响实习教育中思政教育效果的因素以及更好实现思政教育与实习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 实习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因素分析
下载PDF
2001年冬季渤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2
10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2 位作者 白洁 高会旺 韩笑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研究了 2 0 0 1年冬季覆盖渤海 5 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 3门 37属 72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 ,优势种主要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 (Paralia sul... 研究了 2 0 0 1年冬季覆盖渤海 5 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 3门 37属 72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 ,优势种主要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 (Paralia sulcata)和环纹劳德藻。其中的尖刺伪菱形藻、偏心圆筛藻和具槽帕拉藻是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的关键种。分析认为 :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同 1983年同期资料相比发现 ,优势种没有较大变化 ,但其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整个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有大幅度增加。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冬季 渤海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苏北浅滩绿藻从定生到漂浮过程中的组成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笑天 赵婷 +4 位作者 苗辉 孙斌 赵卫红 颜天 于仁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8-315,共8页
本文研究了苏北浅滩紫菜养殖筏架上附生的定生绿藻及海面上的漂浮绿藻在3月底和5月初的群落组成及其演替变化。分别通过设置滩涂围隔实验和船基围隔实验,研究附着态和漂浮态绿藻和浒苔(Ulvaprolifera)的相对生长率,分析浒苔在苏北浅滩... 本文研究了苏北浅滩紫菜养殖筏架上附生的定生绿藻及海面上的漂浮绿藻在3月底和5月初的群落组成及其演替变化。分别通过设置滩涂围隔实验和船基围隔实验,研究附着态和漂浮态绿藻和浒苔(Ulvaprolifera)的相对生长率,分析浒苔在苏北浅滩的实际生长状况以及滩涂潮水涨落对于浒苔成为优势种的影响,以期了解其暴发绿潮的原因。结果显示3月底定生绿藻群落主要以曲浒苔(U. flexuosa)和盘苔(Blidingia minima)为主要优势种,未见浒苔出现。5月初定生绿藻群落中主要以盘苔和扁浒苔(U.compressa)为优势种,其中浒苔只占15%。而在5月初海面漂浮的绿藻中,浒苔成为主要优势种,比例达到76%。在设置的船基围隔和滩涂围隔的生长实验中,均以5月初定生绿藻为初始生物量,其中附着态浒苔在转变为漂浮态浒苔过程中都获得了较高生长率,其平均相对生长率分别为53.0和64.2%/d,而漂浮态浒苔在船基围隔中获得相对生长率则较低,为19.1%/d。实验结果表明,定生绿藻中定生浒苔更快适应漂浮状态,可以通过高生长率迅速成为漂浮绿藻中的绝对优势种,为其暴发绿潮奠定生物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浅滩 绿藻 浒苔(Ulvaprolifera) 相对生长率 围隔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膜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郑立 陈西广 +2 位作者 刘万顺 韩笑天 严小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4-320,共7页
通过玻璃流延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膜 ,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 ,利用膜的浸渍液培养及膜表面直接培养法研究比较了两种多糖膜的细胞相容性 .实验发现两种多糖膜的浸渍液对细胞均无毒性效应 ,生物安... 通过玻璃流延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膜 ,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 ,利用膜的浸渍液培养及膜表面直接培养法研究比较了两种多糖膜的细胞相容性 .实验发现两种多糖膜的浸渍液对细胞均无毒性效应 ,生物安全性是小分子质量膜好于大分子质量膜 ,羧甲基壳聚糖膜好于壳聚糖膜 .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壳聚糖膜上的生长受到抑制 ,生长一段时间后细胞有聚集和脱落现象 ,而羧甲基壳聚糖膜上细胞能很好地贴附、生长 ,没有聚集和脱落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容性 壳聚糖
下载PDF
陆源输入营养盐对赤潮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亚林 刘洁生 +4 位作者 俞志明 韩笑天 白洁 王璐 邹景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有害赤潮 营养盐 20世纪70年代 生态环境问题 陆源 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学 生态灾害 国际社会 赤潮发生
下载PDF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P.micans APBM)的5.8S 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ITS)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宝玉 王广策 +5 位作者 张炎 韩笑天 吕颂辉 齐雨藻 邹景忠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72,共9页
对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 (P .micansAPBM)的5 8S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并分析了甲藻属 9株赤潮藻 ( 7株从GenBank获得 )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海洋原甲藻... 对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 (P .micansAPBM)的5 8S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并分析了甲藻属 9株赤潮藻 ( 7株从GenBank获得 )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片段 (含5 8S区 )为 631bp ,东海原甲藻的 (含 5 8S区 )为 5 5 2bp ;东海原甲藻与从GenBank中获得的微小原甲藻相似程度较高 ,与甲藻属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较低 ;本文研究的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序列与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都较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用ITS1或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与用ITS + 5 8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反映的结果基本一致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海洋原甲藻 ITS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微藻油脂含量和组分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珊 郑立 +2 位作者 韩笑天 田黎 邹景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关键词 油脂含量 影响因子 组分 微藻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保健食品 生物柴油
下载PDF
胶州湾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霍文毅 俞志明 +1 位作者 邹景忠 韩笑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226,共5页
分析了1999年6月8日-15日胶州湾东北养殖水域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中各环境因子的变化 及赤潮成因。结果表明,该海域无机营养盐含量较高,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赤潮发生前天气 闷热无雨,有利于浮动弯角... 分析了1999年6月8日-15日胶州湾东北养殖水域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中各环境因子的变化 及赤潮成因。结果表明,该海域无机营养盐含量较高,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赤潮发生前天气 闷热无雨,有利于浮动弯角藻的快速生长繁殖;赤潮形成至发展期该海域盛行南风,浮动弯角藻的物理性聚集 对赤潮迅速形成有重要影响;赤潮维持阶段天气稳定,赤潮持续时间较长;最终无机磷、活性硅酸盐的耗尽使赤 潮逐步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弯角藻 生消动态过程 赤潮 胶州湾
下载PDF
微藻的异养培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帆 韩笑天 +1 位作者 李岿然 冀晓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微藻(microalgae)是一大类微观的以个体、链状或群体形式存在的单细胞藻类,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微藻种类繁多,据估计大约有200000~800000种,其中已有记录的有35000多种。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首先开始进行商业化大规... 微藻(microalgae)是一大类微观的以个体、链状或群体形式存在的单细胞藻类,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微藻种类繁多,据估计大约有200000~800000种,其中已有记录的有35000多种。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首先开始进行商业化大规模的微藻培养,至今人们已经能够在保健食品、医药原料、美容、饲料等多种领域实现微藻的商业化生产。目前,微藻的大规模商业化培养主要限于在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具有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藻类生长密度较低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培养 异养培养 商业化生产 单细胞藻类 应用 光生物反应器 保健食品 医药原料
下载PDF
胶州湾围隔实验中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任保卫 赵卫红 +4 位作者 王江涛 邹景忠 韩笑天 王璐 刘亚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718,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法(EEMS),测定胶州湾围隔实验中不同营养盐条件下产生的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可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类蛋白荧光峰由类酪氨酸(tyrosine-like)荧光峰和类色氨酸(trypto...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法(EEMS),测定胶州湾围隔实验中不同营养盐条件下产生的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可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类蛋白荧光峰由类酪氨酸(tyrosine-like)荧光峰和类色氨酸(tryptophanlike)荧光峰组成,主要位置为Exmax/Emmax=270nm/290~310nm,Exmax/Emmax=270—290nm/320~350nm的荧光峰强度比较弱;在Exmax/Emmax=250~260nm/380~480nm(A峰)、Exmax/Emax=310~320nm/380~420nm(C峰)和Exmax/Emmax=330~350nm/420~480nm(M峰)位置均出现零散的类腐殖质荧光峰,其中以A峰为主.类酪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类腐殖质荧光强度.浮游植物量降低时,类酪氨酸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硅藻和甲藻产生的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荧光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者来源相似,并且甲藻与硅藻相比能够产生更多的类蛋白荧光物质.不同环境下类腐殖质混合物的组分比例不同,甲藻生长环境下相对于硅藻具有较低的A/C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实验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化感物质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冀晓青 韩笑天 +1 位作者 杨佰娟 俞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45-1754,共10页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选取强壮前沟藻指数生长初期Ⅰ和平台生长初期Ⅱ两个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锥状斯氏藻及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萃取了阶段Ⅱ的粗提物,抑藻检测表明其具有&qu...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选取强壮前沟藻指数生长初期Ⅰ和平台生长初期Ⅱ两个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锥状斯氏藻及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萃取了阶段Ⅱ的粗提物,抑藻检测表明其具有"杀藻"效应,通过GC/MS分析该粗提物中具有潜在化感作用的物质种类。研究发现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均产生强烈致死效应(phaseⅠ:F=15.18475,P=0.00298<0.05;phaseⅡ:F=6.24559,P=0.03149<0.05);锥状斯氏藻在强壮前沟藻滤液中生长,实验结束时两个阶段中的细胞密度分别是对照组的79.3%和68.9%;海洋原甲藻在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实验的最后3d,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F=4.84438,P=0.04925<0.05);而等鞭金藻在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滤液中被抑制现象不明显(P>0.05)。强壮前沟藻滤液实验表明,强壮前沟藻能够向微环境中分泌代谢产物来抑制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的生长,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种类特殊对应性。上述实验结果还表明,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的滤液具有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中的代谢产物,检测发现其代谢粗提物具有溶藻效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粗提物中存在4种可能产生化感抑制作用的物质,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被认为具有抗滤过性病原体和抗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藻去藻滤液 粗提物 化感物质 溶藻效应 GC/MS分析
下载PDF
利用特征色素研究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加富的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赖俊翔 俞志明 +3 位作者 宋秀贤 韩笑天 曹西华 袁涌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52,共11页
于2009年5月和11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培养样品中的特征色素组成,通过CHEMTAX软件估算了硅藻、甲藻、隐藻、定鞭藻、金藻、绿藻、青绿藻和蓝藻8个浮... 于2009年5月和11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培养样品中的特征色素组成,通过CHEMTAX软件估算了硅藻、甲藻、隐藻、定鞭藻、金藻、绿藻、青绿藻和蓝藻8个浮游植物类群对叶绿素a生物量的贡献(μg/L)。加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海区或同一海区不同季节的浮游植物生长对营养盐响应不尽相同,这与培养实验水样采集时浮游植物所处的N、P限制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盐的加富不仅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加,也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变化。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营养盐添加的敏感性不同,培养实验开始后营养盐的输入使得硅藻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硅藻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但随着培养的进行,营养盐逐渐消耗,一些在低营养条件下竞争能力强的浮游植物类群比如甲藻、蓝藻、隐藻等对生物量的贡献逐渐上升;同时,培养海水中初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营养盐加富后群落结构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色素 浮游植物 营养盐加富 长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