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贯宇 解孝锋 +1 位作者 吴建峰 毕宏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69-71,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229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115眼)行穴位电刺激治疗,穴位包括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睛明、太阳、瞳子髎,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一疗程。B... 目的对比观察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229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115眼)行穴位电刺激治疗,穴位包括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睛明、太阳、瞳子髎,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一疗程。B组60例(114眼)行传统针刺治疗,主穴为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承泣、睛明,配穴为风池、足三里、三阴交、光明。两组均以10次为一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和调节敏感度,并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增加、近视度数降低、调节幅度及灵敏度均增高(P均<0.01)。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显效19例、有效35例、无效6例,B组分别为24、31、5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均能显著改善青少年患者的近视病情,二者疗效并无明显差别,但前者更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穴位 电刺激疗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刺联合局部激素治疗前葡萄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韩贯宇 毕宏生 解孝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995-99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局部激素治疗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56例179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79例90眼,对照组77例89眼。对照组给予局部激素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穴选风池、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曲池等穴)联合局部激素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局部激素治疗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56例179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79例90眼,对照组77例89眼。对照组给予局部激素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穴选风池、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曲池等穴)联合局部激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症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病例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局部激素治疗前葡萄膜炎疗效优于单用局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延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葡萄膜炎 针灸疗法 风池 三阴交
下载PDF
仙鹤草临床应用刍议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贯宇 吕璐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3期253-255,共3页
仙鹤草,又名龙芽草、马鞭草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木植物龙芽草的全草,性寒,味苦、涩,归肺、肝、脾经。其主要成分有仙鹤草素、仙鹤草酚、仙鹤草内脂、鞣质、甾醇、挥发油、有机酸、皂甙及维生素C、K等等。仙鹤草有着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 仙鹤草,又名龙芽草、马鞭草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木植物龙芽草的全草,性寒,味苦、涩,归肺、肝、脾经。其主要成分有仙鹤草素、仙鹤草酚、仙鹤草内脂、鞣质、甾醇、挥发油、有机酸、皂甙及维生素C、K等等。仙鹤草有着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除收敛止血外,还有活血调经、健脾止泻、宣肺止咳、敛津止汗、止眩防晕、杀虫消积、止痛抗瘤、降糖止渴等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止血 活血 健脾 止痛
下载PDF
针刺联合腹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青少年近视之心阳不足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贯宇 张有花 +1 位作者 解孝锋 毕宏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11-115,126,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腹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之心阳不足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8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低、中度、心阳不足证近视患儿共118例(227只眼)。根据患儿接受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腹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之心阳不足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8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低、中度、心阳不足证近视患儿共118例(227只眼)。根据患儿接受治疗的情况分为治疗组60例(114只眼)和对照组58例(113只眼)。治疗组予针刺联合腹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对照组予框架眼镜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行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眼轴检查并记录数据。结果(1)裸眼视力:2组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组间比较,对照组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3个月)=6.543,t_(6个月)=5.419,均P=0.000)。(2)屈光度:2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调节幅度: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3个月)=12.374,P=0.000;t_(6个月)=2.837,P=0.005)。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均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3个月)=29.223,t_(6个月)=9.396,均P=0.000)。(4)调节灵敏度: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3个月)=19.628,t_(6个月)=10.385,均P=0.000)。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均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3个月)=33.175,t_(6个月)=18.935,均P=0.000)。(5)眼轴长度:2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腹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可以改善青少年低、中度近视心阳不足证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腹针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 近视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肝经风热型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贯宇 毕宏生 解孝锋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肝经风热型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07例117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58眼,对照组53例59眼。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局部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离子导入。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肝经风热型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07例117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58眼,对照组53例59眼。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局部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离子导入。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证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病例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肝经风热型前葡萄膜炎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症状,延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离子导入 前葡萄膜炎 肝经风热
下载PDF
中医治疗干眼症经验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颖 韩贯宇 吕璐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4期255-256,共2页
中医学认为干眼症属燥证范畴,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使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出现一系列症状,临床可从燥伤肺阴、燥伤肝阴、外感燥邪、脾虚气弱、气阴两虚等方面辨证论治。
关键词 干眼症 辨证论治 燥证 百合固金汤 六味地黄汤 归脾汤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溃疡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颖 韩贯宇 《山西中医》 2012年第11期28-28,共1页
张某,男,23岁,2012年5月4日初诊。左眼发红、畏光、视力下降半月余。患者诉半个多月前病毒性感冒后出现左眼发红、畏光、异物感,来我院门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予以丽科明(更昔洛韦凝胶)、泰利必妥滴眼液(氧氟沙星)及双星明滴... 张某,男,23岁,2012年5月4日初诊。左眼发红、畏光、视力下降半月余。患者诉半个多月前病毒性感冒后出现左眼发红、畏光、异物感,来我院门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予以丽科明(更昔洛韦凝胶)、泰利必妥滴眼液(氧氟沙星)及双星明滴眼液(托吡卡胺)等治疗3天,效果不佳,未再复诊,遂自行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溃疡 中西医结合疗法 验案
下载PDF
基于肝肾–脑目理论应用推拿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有花 韩贯宇 解孝锋 《中医学》 2020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肝肾–脑目理论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低度近视儿童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应用推拿手法及常规验光配镜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方... 目的:观察基于肝肾–脑目理论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低度近视儿童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应用推拿手法及常规验光配镜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0.05);6个月治疗后,两组患儿裸眼视力变化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屈光度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儿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推拿手法在改善低度近视患儿裸眼视力、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方面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程度的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力 屈光度 调节功能 肝肾–脑目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