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能耗建筑减碳技术体系研究
1
作者 姚刚 韩超凡 +1 位作者 陈缘 钱志军 《建筑经济》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以“T&A House”为例,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探索零能耗建筑减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建筑布局、材料选择、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控制系统五个方面分析建筑空间减碳技术、装配式减碳技术、能源集成减碳技术、碳补偿技术... 以“T&A House”为例,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探索零能耗建筑减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建筑布局、材料选择、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控制系统五个方面分析建筑空间减碳技术、装配式减碳技术、能源集成减碳技术、碳补偿技术和智能管理减碳技术,并提出减碳技术体系应用策略及阶段,希望为零能耗建筑发展和建筑减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能耗建筑 碳排放量 减碳技术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零碳社区”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研究
2
作者 姚刚 韩超凡 罗萍嘉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在双碳背景下,零碳理念在建筑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旨在构建以零碳理念为指导的零碳设计意识和素质培养体系,以应对双碳目标下的挑战。以中国矿业大学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为例,通过实践深入剖析了“零碳社区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研究... 在双碳背景下,零碳理念在建筑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旨在构建以零碳理念为指导的零碳设计意识和素质培养体系,以应对双碳目标下的挑战。以中国矿业大学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为例,通过实践深入剖析了“零碳社区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研究”的成果。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对零碳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零碳设计意识和素质。实践取得的成果为建筑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背景 零碳社区 跨专业联合毕设 培养体系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内科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希诺 海涌 +6 位作者 孙祥耀 关立 刘玉增 孟祥龙 王云生 韩超凡 张苡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3-599,共7页
目的: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内固定术后的内科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节段≥3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82例,其中男24例,... 目的: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内固定术后的内科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节段≥3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82例,其中男24例,女58例,年龄55~71(63.9±4.6)岁。根据有无内科并发症分为无内科并发症组(58例)和有内科并发症组(24例)。内科并发症包含肺炎、脓血症、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胸腔积液、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并发症和肾功能异常等。比较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侧凸Cobb角、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和矢状面垂直轴(SVA)等影像学差异。术前、术后4周、52周和104周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使用单因素分析对性别、年龄、BMI、术前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以及吸烟情况、心脏病史、症状持续时间、手术固定节段数量、椎板减压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检测。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内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出现内科并发症的患者29.3%。高血压、糖尿病和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30.5%、20.7%和9.8%。术后并发症中感染14例(17.1%),心肺功能异常9例(11.0%),胃肠道疾病11例(13.4%),肾功能异常1例(1.2%)。无内科并发症组脑脊液漏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内科并发症组(19.0%vs 54.2%,P=0.001),术前两组影像学参数中Cobb角、PI-LL和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影像学参数比较Cobb角、PI-LL和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确定的独立危险因子包括BMI(OR 1.127,P=0.011),吸烟(OR 3.15,P=0.032)、住院时间(OR 1.16,P=0.047)和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OR 1.33,P=0.025)。内科并发症组的患者末次随访ODI、JOA评分和VAS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内科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史、糖尿病、吸烟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侧凸 退变性脊柱侧凸 内科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腰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希诺 海涌 +5 位作者 关立 孙祥耀 刘玉增 刘铁 王云生 韩超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4-523,共10页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经长节段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长节段PLIF治疗的144例ADS患者,术后43例发生PJK(PJK组),无PJK组101例...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经长节段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长节段PLIF治疗的144例ADS患者,术后43例发生PJK(PJK组),无PJK组101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功能评分,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心脏病情况,吸烟情况,既往手术史,住院时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OA评分、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僵硬性残疾指数(lumbar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LSDI)评分;与手术相关的参数,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融合节段、减压节段、骶骨融合、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截骨术、螺钉松动、断棒、脑脊液漏、假关节形成、再手术、术前与末次随访Cobb角、术前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末次随访时的PI-LL、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矢状面垂直轴(SVA)。对比两组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PT)、PI、骶骨倾斜角(SS)、LL、PI-LL、胸椎后凸角(TK)、LL-TK、实际腰椎前凸角(RLL)、实际胸椎后凸角(RTK)、实际腰椎前凸角与实际胸椎后凸角匹配值(RLL-RTK)、上端椎坡度(UIVs)、上端椎倾斜角(UIVi)、SVA、UIV与C7垂线距离(UIVa)与UIV上终板前缘与椎体后缘垂线距离(UIVb)的比值(UIVa/b)。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然后再用SNK法进行多重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而非连续数据的统计学显著性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可疑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PJK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代入Logistics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JK相关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检验(r)用于评估骨盆与脊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BMI、糖尿病、吸烟、末次随访ODI和LSDI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相关参数中,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减压节段数、骶骨融合、PLC损伤、再手术率、术前PI-LL、末次随访PI-LL和末次随访SVA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中,PT、SS、LL、PI-LL、LL-TK、RLL、RLL-RTK、UIVs、UIVi和UIV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参数包括性别、BMI、糖尿病、吸烟、LL-TK、UIVs、UIVa/b、PI-LL、骶骨融合和PLC损伤。再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S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OR 1.6,P=0.000)、吸烟(OR 3.1,P=0.016)、UIVs(OR 2.0,P=0.015)和PI-LL(OR 1.2,P=0.015)。在脊柱骨盆参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中发现,SVA与UIVa/b、UIVs和UIVi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93,P<0.001)、(r=-0.66,P<0.001)和(r=-0.68,P<0.001);UIVa/b与UIVs及UIVi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63,P<0.001)和(r=0.-68,P<0.001)。结论:接受长节段PLIF的ADS患者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吸烟、UIVs和PI-LL。UIVa/b可以反映SVA情况和UIV倾斜情况,可作为发生PJK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近端交界性后凸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及差异化研究——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5
作者 许尚冲 韩超凡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4期64-70,160,共8页
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21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10个评价指标数据值进行了分析。由因子分析法,提取出规模因子、民生因子、发展因子,算出综合得分,最终得出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通过Q型聚类,把长三角2... 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21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10个评价指标数据值进行了分析。由因子分析法,提取出规模因子、民生因子、发展因子,算出综合得分,最终得出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通过Q型聚类,把长三角26个城市聚为四类,分别是经济高等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经济初等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共进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经济发展 差异化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质量智能监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6
作者 国新 韩超凡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第11期59-63,共5页
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智能监测体系,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是保证并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智能监测体系,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是保证并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针对监测体系课堂实施全过程难以检测、企业实际需求难以及时监测并反馈到学校、课程测评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成果和素养成果等问题,分析其深层原因,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监管制度,确保工作有据可依;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开发课程质量监测与诊改平台保障课程质量精准评价;突破固定思维,借助外部力量完善课程质量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质量 教学改革 智能云教学 智能监测体系
下载PDF
光伏技术在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以T&A House为例
7
作者 钱志军 姚刚 韩超凡 《工业设计》 2023年第11期72-75,共4页
随着中国“3060”双碳战略的实施,零能耗建筑在国内被广泛的建造,光伏技术的使用是解决建筑用电、实现建筑零能耗的手段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并阐述了国内外建筑光伏的应用现状。其次阐述了光伏技术在零能耗建筑中的... 随着中国“3060”双碳战略的实施,零能耗建筑在国内被广泛的建造,光伏技术的使用是解决建筑用电、实现建筑零能耗的手段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并阐述了国内外建筑光伏的应用现状。其次阐述了光伏技术在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思路。最后阐述了光伏技术在零能耗建筑案例T&A House中的应用。以期为光伏系统与零能耗建筑功能与美观的有机结合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技术 零能耗建筑 T&A House
下载PDF
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耦合模式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特区经济》 2018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诸葛八卦村
原文传递
旅游凝视下南京1912街区旅游探析
9
作者 韩超凡 《全国流通经济》 2018年第12期63-64,共2页
旅游凝视已经成为了当今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本文以凝视理论为基础,探讨南京1912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在多维凝视的作用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街区定位偏移和街区过度商业化,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旅游凝视 1912街区 街区定位 商业化
下载PDF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的疗效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玉增 海涌 +7 位作者 张希诺 尹鹏 刘铁 丁红涛 韩超凡 陶鲁铭 关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73-1478,共6页
目的比较皮质骨轨迹螺钉(CBT)固定与椎弓根螺钉(PS)固定在后路腰椎融合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104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3例,女51例;年龄56~78岁,平均(67&#... 目的比较皮质骨轨迹螺钉(CBT)固定与椎弓根螺钉(PS)固定在后路腰椎融合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104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3例,女51例;年龄56~78岁,平均(67±5)岁。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等评价患者术前即刻、术后半年和1年功能情况。对比CBT螺钉与PS螺钉术后伤口感染、融合器移位、螺钉拔出、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CBT组(50例)与PS组(54例)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17)min比(221±16)min,t=0.74,P=0.46],CB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PS组(t=-24.20、-57.62,均P<0.05)。CBT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t=-7.65,P=0.00)。CBT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PS组(91±6比86±7,t=3.89,P=0.00)。术后半年CBT组ODI评分明显低于PS组(3.9±1.9比5.8±3.1,t=-3.66,P=0.00),术后1年CBT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PS组(t=-3.03、-4.09,均P<0.05)。术后CBT组与PS组伤口感染、融合器移位、螺钉拔出、固定物断裂发生率均显著差异。结论CBT螺钉技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等特点,可有效应用于腰椎后路椎体融合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腰椎后路融合术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超凡 海涌 +6 位作者 刘玉增 张希诺 潘爱星 丁红涛 张瀚文 李越 关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3期3594-3599,共6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定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最大压迫节段(MCL)的弥散信号,分析术前至术后5年的DTI参数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37例手术治疗的...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定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最大压迫节段(MCL)的弥散信号,分析术前至术后5年的DTI参数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37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临床资料,使用DTI对MCL进行研究。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前至术后5年CSM患者弥散指标变化[各向异性(FA)]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包括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每个随访点采集相关数据,并观察MRI T2加权像(T2WI)中是否可观测到脊髓髓内高信号。对比术前和术后随访节点的变化,并分析FA值和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最终37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55±10)岁,男14例,女2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髓性症状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mJOA相较术前平均改善(2.62±1.41)分(P<0.001),FA值平均改善(0.14±0.11)(P<0.01),且mJOA和FA值在术前及术后两年各随访节点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MCL节段,术前及术后FA值和mJOA评分呈正相关(rs=0.770、0.729,均P<0.01)。mJOA同NDI和VAS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DTI可敏感地反映脊髓功能的改善,可作为预测及评价CSM脊髓功能障碍状态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 长期随访
原文传递
多次激发扩散成像技术对脊髓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转归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玉增 海涌 +7 位作者 关立 郭华 陈小龙 刘铁 王云生 韩超凡 陶鲁鸣 丁洪涛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05-412,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多次激发扩散MRI技术在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4例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单节段和多节段CSM患者在... 目的分析基于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多次激发扩散MRI技术在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4例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单节段和多节段CSM患者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统计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记录症状情况、常规MRI扫描(椎管狭窄分级和高信号分级)、多次激发扩散成像[高信号节段脊髓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轴位扩散张量(axial diffusivity,AD)、垂直扩散张量(radial diffusivity,RD)]、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各指标术前和术后变化情况。(1)比较单次和多次激发成像情况;(2)受压和非受压节段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高信号区DTI与受压和非受压节段DTI对比;(3)分析术前颈椎MRI观察指标和DTI参数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未出现神经和脊髓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4.9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脊髓高信号节段FA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末次随访脊髓高信号节段RD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患者非压迫节段手术前后FA值和R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P=0.781)。末次随访高信号节段脊髓FA值、RD值、NDI、JOA、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标准,发现椎管狭窄分级与其不相关,而FA、RD值变化及最大脊髓压迫率(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与其相关联,其中FA值为最强相关,随改善率的增加而增加;多次激发扩散MRI较单次激发扩散MRI技术在不增加扫描时间的前提下伪影更少、图像更清晰、数据更可信。结论和临床量表评分密切相关的高像素多次激发扩散MRI技术可能将成为脊髓功能评估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颈椎病 脊髓疾病 弥散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手术后三维椎管内壁长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超凡 海涌 +2 位作者 尹鹏 Thomas Cha 李国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1期3243-3248,共6页
目的研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截骨手术后,椎管内壁长度的变化,以此测量脊髓在脊柱凸手术矫形过程中不同位置被拉伸或缩短的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0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 目的研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截骨手术后,椎管内壁长度的变化,以此测量脊髓在脊柱凸手术矫形过程中不同位置被拉伸或缩短的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0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行Ponte截骨,5例行后路全椎体截骨(VCR截骨)。通过站立位X线测量术前及术后Cobb角;通过3D建模软件将CT图像重建成全脊柱3D模型,在椎弓根平面对椎管横截面进行测量和标记,最后连接所有平面椎管横截面生成完整3D模型。测量上下端椎(U/LEV)范围内,T2~L2范围内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和中央的椎管长度(SCL)。测量T2~L2间的垂直相对距离。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例行Ponte截骨患者,术后冠状位Cobb角改善89°±17°(56%±11%),矢状位改善84°±16°(56%±8%)。T2~L2凹侧SCL平均延长(9.9±4.8)mm,凸侧平均延长(6.0±12.7)mm;U/LEV间凹侧SCL平均延长(7.2±5.4)mm;凸侧U/LEV范围内SCL平均延长(-0.5±7.9)mm;T2~L2间椎体垂直距离平均改善(66.1±12.0)mm,U/LEV范围内平均改善(38.0±15.3)mm。5例行VCR截骨患者,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改善83°±19°(60%±10%),矢状位平均改善82°±22°(56%±10%),T2~L2凹侧SCL平均延长(-5.5±5.3)mm;凸侧平均延长(-14.0±6.6)mm;凹侧U/LEV范围内SCL平均延长(-8.3±8.4)mm;凸侧U/LEV范围内SCL平均延长(-20.7±11.6)mm;T2~L2间椎体垂直距离平均延长(41.5±12.4)mm。结论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后,凹侧椎管延长明显不同于凸侧,Ponte截骨导致凹侧椎管延长较凸侧多,VCR截骨导致凸侧缩短长度大于凹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椎管 Ponte截骨 后路全椎体截骨
原文传递
3D打印股骨远端内侧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亮 徐锐锋 +2 位作者 韩超凡 李伟 王文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4期4798-4800,共3页
目前,比较复杂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和膝外翻的矫形手术都需要应用到独立的股骨内侧接骨板。以往术者都是将对侧股骨的外侧接骨板进行预弯曲,以达到贴近骨骼自然形态的目的,而这种冷变形会改变接骨板的金相结构,进而破坏接骨板的生物力学... 目前,比较复杂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和膝外翻的矫形手术都需要应用到独立的股骨内侧接骨板。以往术者都是将对侧股骨的外侧接骨板进行预弯曲,以达到贴近骨骼自然形态的目的,而这种冷变形会改变接骨板的金相结构,进而破坏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接骨板螺钉孔的位置有时也会影响到骨折的愈合情况。与传统制造技术相对比,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不必事先制造模具,不必在制造过程中去除大量的材料,也不必通过复杂的锻造工艺就可以得到最终产品,更适合于难加工材料的制造、外形设计检查、装配检验和快速反求工程等。本文将股骨远端内侧接骨板的个性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从接骨板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现况及其应用于制作股骨远端内侧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的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膝外翻矫形术 3D打印技术 股骨远端内侧接骨板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性理论的绍兴沈园旅游研究
15
作者 韩超凡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第10期10-10,共1页
沈园,又名“沈氏园”,位于绍兴市区延安路和鲁迅路之间,本为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绍兴城内著名的古典园林。因陆游为追忆与唐婉的沈园邂逅,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寄予了这座精巧的江南园林许多浪漫... 沈园,又名“沈氏园”,位于绍兴市区延安路和鲁迅路之间,本为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绍兴城内著名的古典园林。因陆游为追忆与唐婉的沈园邂逅,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寄予了这座精巧的江南园林许多浪漫的想象,让沈园历经岁月沧桑,流芳至今。沈园分为沈园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部分,景区并不大,2小时左右便可逛完。其中,入口的古迹区是游玩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园 旅游研究 绍兴 真实性 《钗头凤》 私家花园 古典园林 江南园林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以诸葛村为例
16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8年第4期18-19,共2页
乡村旅游,日渐成为备受大众欢迎新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诸多古村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为村落带来经济收入,更带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促使村落进一步发展。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的... 乡村旅游,日渐成为备受大众欢迎新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诸多古村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为村落带来经济收入,更带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促使村落进一步发展。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的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古村落如何借助自己的旅游资源,形成独有的旅游吸引力,进而解决发展中所遇问题,促使乡村旅游平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 古建筑 古村落 诸葛八卦村 诸葛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