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述岭 于立新 +5 位作者 马俊杰 曾方银 刘小友 孙煦勇 单海涛 袁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非治疗组)和C组(假手术组),其中A、B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非治疗组)和C组(假手术组),其中A、B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mAb(0.1 mg/kg·b.w.);B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仅作麻醉、开腹,不阻断血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HE染色、TUNEL法及电镜分别测定或观察血肌酐、尿素氮、血浆TNF-α、肾组织病理改变、肾细胞凋亡情况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组血肌酐、尿素氮、血浆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肾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anti-TNF-αmAb能有效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肾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腹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述岭 于立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术 腹泻 手术后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韩述岭 于立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5-1516,共2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较佳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分别采用雷公藤多甙片、火把花根片和环磷酰胺3种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观察,综合分析,判定最佳方案。结果雷公藤多甙片、火把花...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较佳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分别采用雷公藤多甙片、火把花根片和环磷酰胺3种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观察,综合分析,判定最佳方案。结果雷公藤多甙片、火把花根片和环磷酰胺均有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尿蛋白的作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其中环磷酰胺似乎对重度蛋白尿患者疗效略佳,疗程也短,但是其副作用很大,火把花根片疗效与其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副作用却最小,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火把花根片在治疗肾移植术后患者蛋白尿方面,略优于雷公藤多甙片和环磷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蛋白尿 治疗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韩述岭 于立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体重(250±20)g,随机分为受体组与供体组。两两随机配对后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组供...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体重(250±20)g,随机分为受体组与供体组。两两随机配对后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组供肝经门静脉冷灌注20ml4℃的生理盐水+抗TNF-α单克隆抗体(0.1mg/kg);对照组供肝经门静脉冷灌注20ml4℃的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HE染色,TUNEL法分别测定血肝功能酶(ALT,AST),血浆TNF-α,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应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后血ALT,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形态学无明显改变,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减轻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肝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TNF-Α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术前短期肠外营养对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体液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韩述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726-2727,共2页
目的研究术前短期给予肠外营养对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前3 d连续给予肠外营养,B组常规准备,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3天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总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研究术前短期给予肠外营养对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前3 d连续给予肠外营养,B组常规准备,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3天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总淋巴细胞计数及IgA、IgG、IgM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均有下降,但A组患者术后第3天IgA、IgG、IgM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术前短期给予肠外营养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对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态 胃癌 体液免疫 老年人
下载PDF
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术后肝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韩述岭 于立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肝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8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受体组与供体组,两两随机配对后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灌注4℃的生理盐水40ml(其中... 目的探讨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肝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8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受体组与供体组,两两随机配对后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灌注4℃的生理盐水40ml(其中供肝经门静脉冷灌注30ml,供肾经肾动脉冷灌注10ml)+抗TNF-α单克隆抗体(0.1mg/kg体重);对照组:灌注等量4℃的生理盐水。于灌注后不同时点取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移植肝肾组织中TNFα的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血AST、ALT、Cr和BNN含量及移植肝肾组织中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P<0.05);实验组移植肝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P<0.05);实验组移植肝肾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在肝肾联合移植过程中,应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可减少移植肝肾组织内细胞凋亡,促进移植肝肾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联合移植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临床八年制专业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韩述岭 刘晓丹 李国新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6期1554-1555,共2页
为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2005级40名临床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的的LBL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得分上试验组... 为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2005级40名临床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的的LBL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得分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学 PBL教学法 八年制
下载PDF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8
作者 韩述岭 黄祥成 +1 位作者 邓海军 甄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0-1871,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83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215例(76.0),滤泡状腺癌51例(18.0),髓样癌17例(6.0)。根据自行制定的标准选择手术方式,三...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83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215例(76.0),滤泡状腺癌51例(18.0),髓样癌17例(6.0)。根据自行制定的标准选择手术方式,三种类型甲状腺癌术后1年存活率均为100,术后5年存活率分别为96.1(99/103),91.3(21/23),71.4(5/7);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3(5/215),5.9(3/51),29.4(5/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215),3.9(2/51),5.9(1/17)。结论南方医院甲状腺癌手术方式选择标准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减少了手术创伤的同时也达到了根治效果;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宜作为甲状腺手术术前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八年制临床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韩述岭 刘晓丹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6期1553-1554,共2页
我校在八年制培养模式中引入"临床导师制度",旨在对八年制学生的临床课程学习以及见习、实习阶段给予指导。文章就临床导师实践阶段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在多方努力下,八年制教育得以更好、更高效的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 八年制 临床导师制
下载PDF
利福平致移植肾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10
作者 韩述岭 于立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7-59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移植肾 利福平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血液透析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少量胸腔积液 抗排斥治疗 肾功能恢复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PBL+LBL联合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述岭 刘晓丹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6期90-91,共2页
为探讨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将2005级40名临床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对照组为单纯的PBL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的... 为探讨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将2005级40名临床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对照组为单纯的PBL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得分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LBL联合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PBL LBL联合教学方法
下载PDF
普通外科见习过程中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述岭 刘晓丹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6期72-72,共1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我院临床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将PBL法引入临床医学生在普通外科的见习教学,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采用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能培养学生分析问...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我院临床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将PBL法引入临床医学生在普通外科的见习教学,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采用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结论:PBL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于临床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学习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临床医学生 普通外科见习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GB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13
作者 韩述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外周血血清颗粒酶B(GB)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56例肝移植受者,其中46例未出现排斥反应(A组),10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B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30 d内外周血清的GB... 目的观察肝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外周血血清颗粒酶B(GB)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56例肝移植受者,其中46例未出现排斥反应(A组),10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B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30 d内外周血清的GB mRNA。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B组患者出现排斥反应后外周血清GB mRNA与排斥前和A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均<0.01)。B组患者外周血清GB mRNA上升时间早于血肝功能酶ALT、AST升高2 d。结论肝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外周血清的GB mR-NA表达升高。GB mRNA可作为预测和诊断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酶B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下载PDF
病例探索式教学在八年制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14
作者 韩述岭 刘晓丹 李国新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6期88-89,共2页
为探讨病例探索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普通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将2005级40名临床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病例探索式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老师讲授式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 为探讨病例探索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普通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将2005级40名临床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病例探索式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老师讲授式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得分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病例探索式教学 八年制
下载PDF
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潘春球 周望梅 +2 位作者 余壁湘 曾灿辉 韩述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灌洗组和常规组平均失血量分别(255.5±137.5)ml和(240.5±14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流质进食时间灌洗组分别(3.1±0.8)、(4.5±0.6)、(5.2±0.5)d,常规组分别(2.4±0.5)、(3.5±0.4)、(4.7±0.7)d,灌洗组较常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稍晚(P<0.05)。术后住院时间灌洗组[(11.5±2.7)d]与常规组[(10.9±2.8)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格手术适应症,经有效术中结肠灌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I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术中灌洗 Ⅰ期切除吻合
下载PDF
巨大腹壁切口疝3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海军 黄祥成 +1 位作者 韩述岭 李国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1-1852,共2页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补片修补。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无复发病例,6例(20.0%)患者术后早期有轻度腹壁不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掌握正确的人工材料修补方法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补片 围手术期 治疗
下载PDF
大鼠“二袖套”法双重灌注全血供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安启 于立新 +5 位作者 李咏梅 李小庭 袁义 杜传福 周保成 韩述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供肝灌注良好受体无肝期明显缩短及移植肝全血供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二袖套”法在Kamada吻合血管基础上改良,供肝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双重全肝脏灌注;受体肝脏分步切除,肝上下腔静脉采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 目的:建立一个供肝灌注良好受体无肝期明显缩短及移植肝全血供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二袖套”法在Kamada吻合血管基础上改良,供肝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双重全肝脏灌注;受体肝脏分步切除,肝上下腔静脉采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分别用袖套法吻合。移植肝脏动脉重建采用单纯血管套入式吻合或血管缝合的方法,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共施行全血供大鼠原位肝脏移植76例(不包括预试验),手术成功率93.4%,1周存活率86.8%。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有效改良措施和注重手术细节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良好的灌注、受体无肝期的缩短及重建移植肝脏动脉血供能有效提高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脏移植 肝动脉 双重灌注 切除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状癌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海军 黄祥成 +1 位作者 韩述岭 丁贵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应用新型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分析甲状腺滤泡状癌及周围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D2-40和CD34的表达,分别计数MLVD和微血... 目的:应用新型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分析甲状腺滤泡状癌及周围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D2-40和CD34的表达,分别计数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LVD与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同时与病变中MVD行对比观察。结果:甲状腺滤泡状癌周围结缔组织及被膜中的MLVD和MVD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MLVD和MVD越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同时甲状腺淋巴管内的癌栓与淋巴结转移也显著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抑制淋巴管生成,这可能是未来甲状腺肿瘤治疗的一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抗原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免疫活化基因与急性排斥反应
19
作者 韩述岭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免疫活化基因在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和发挥效应的过程中 ,同时或相继表达并介导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转归 ,并对不同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移植物排斥 免疫 基因
下载PDF
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移植受者CD95和CD95L mRNA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立新 韩述岭 苗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检测肝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和CD95L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6例肝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和CD95L mRNA的表达。结果 CD95和CD95L mRNA在移植肝急性排斥... 目的检测肝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和CD95L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6例肝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和CD95L mRNA的表达。结果 CD95和CD95L mRNA在移植肝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时间上平均早于血肝功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2 d。结论 CD95和CD95L与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CD95和CD95L mRNA可作为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预测和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 CD95 CD95L 肝脏移植 排斥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