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口腔正畸在牙颌畸形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1
作者 张凌云 王星宇 +1 位作者 韩韶丰 李鹏举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评价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口腔正畸在牙颌畸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进行口腔正畸的牙颌畸形患者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金属托槽组(n=51)和自锁托槽组(n=51)。金属托槽组采用金属托槽矫治器治疗,自锁... 目的评价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口腔正畸在牙颌畸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进行口腔正畸的牙颌畸形患者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金属托槽组(n=51)和自锁托槽组(n=51)。金属托槽组采用金属托槽矫治器治疗,自锁托槽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SBI)]、龈沟液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结果自锁托槽组总有效率96.08%(49/51)较金属托槽组76.47%(39/51)高(P<0.05);治疗后与金属托槽组比较,自锁托槽组TNF-α、IL-1β低(P<0.05);治疗后与金属托槽组比较,自锁托槽组GI、SBI低(P<0.05);治疗后与金属托槽组比较,自锁托槽组AST、ALP低(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口腔正畸在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轻龈沟液炎症,降低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牙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畸形 口腔正畸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周指数
下载PDF
不同支抗技术对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变化及美学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韩韶丰 张静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支抗技术对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变化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依据正畸形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n=40... 目的比较不同支抗技术对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变化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依据正畸形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n=40)接受微种植支抗技术,B组(n=40)接受传统口外弓支抗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变化[上唇突度、Z角、上齿槽座角(SNA)、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美学效果、矫治时间。结果治疗后A组OP-SN、上唇突度、Z角水平均优于B组(P<0.05);A组矫治时间短于B组(P<0.05);A组面部曲线、牙齿美观、整体美感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使用微种植支抗技术联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错畸形,相较于传统口外弓支抗技术矫治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缩短矫治时间,还可提高矫治美学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技术 MBT直丝弓矫治器 传统口外弓支抗技术 错畸形 矫治效果 矫治时间 美学效果
下载PDF
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气道改变及其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留振 张静 +4 位作者 李鹏举 魏琳 李九军 韩韶丰 张凌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气道形态的改变及其稳定性,为临床双颌前突的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进行拔牙矫治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年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上气道相关项目:... 目的探讨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气道形态的改变及其稳定性,为临床双颌前突的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进行拔牙矫治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年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上气道相关项目:后鼻棘-咽顶点距(PNS-R)、后鼻棘-Ad2点距(PNS-Ad2)、后鼻棘-上咽壁距(PNS-UPW)、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舌根后-舌根后咽壁距(TBTPPW)、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SPP-SPPW、U-MPW、TB-TPPW、V-LPW均明显减小(P均<0.05或<0.01);与治疗后即刻比较,治疗后1年TB-TPPW明显增大(P<0.05)。结论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腭咽、舌咽和喉咽段上气道矢状径减小并在1年内相对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矫治 上气道 稳定性 成人
下载PDF
口腔正畸MIA技术与HGA技术联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魏琳 张静 韩韶丰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比较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MIA)技术与传统口外弓支抗(HGA)技术联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 目的比较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MIA)技术与传统口外弓支抗(HGA)技术联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9例。两组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HGA技术,观察组采用MIA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矫治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磨牙位移、X线头影测量指标、前牙咬合情况及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美容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上中切牙至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连线距离(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夹角(L1-MP)、前牙覆盖(OJ)值、覆[牙合](OB)值、平均矫治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VAS评分、磨牙位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A技术联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能缩短疗程,改善口腔结构及头影测量指标,提高患者美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 MBT直丝弓矫治器 MIA
下载PDF
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韶丰 张静 《临床研究》 2022年第10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将以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的记为对照组(N=47),以Damo... 目的研究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将以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的记为对照组(N=47),以Damon Q自锁托槽+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的记为研究组(N=5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夹角(SN-MP、Y轴角)水平、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液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复诊间隔时间、生活质量(OHRQOL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SN-MP、Y轴角增大,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PD及龈沟液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诊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OHR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夹角改善,与单纯Damon Q自锁托槽比较,不增加对牙周指数、牙周炎症的影响,延长复诊间隔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性错颌畸形 Damon Q自锁托槽 Invisalign矫治器
下载PDF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韩韶丰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120例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段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平分为2组,其中60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 目的对比观察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120例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段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平分为2组,其中60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而另60例给予常规矫正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U1-SU、L1-MP明显较优,2组比较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2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常规矫正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 常规矫正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