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的演变与建筑设计业的平台化转型
1
作者 项星玮 李煜茜 +1 位作者 周从越 董潇晓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伴随互联网及其平台的演变,建筑设计业的平台化转型经历了从平台化意识到平台化“萌芽”的历程,具有计算性设计和智能化建造特征,呈现出基于元宇宙语境建立建筑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趋势,这对促进建筑设计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文章... 伴随互联网及其平台的演变,建筑设计业的平台化转型经历了从平台化意识到平台化“萌芽”的历程,具有计算性设计和智能化建造特征,呈现出基于元宇宙语境建立建筑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趋势,这对促进建筑设计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互联网及其平台的演变,论述了在其影响下建筑设计业的平台化转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元宇宙这一互联网发展动向,从设计模型、智能装备、智能服务、系统集成等四个方面分析元宇宙语境下建筑设计业可能发生的平台化突破,并围绕功能、作用、样态等展望建筑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平台 平台化转型 产业互联网 元宇宙 建筑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预防接种门诊空间环境对留观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白晓霞 刘于 +1 位作者 叶坤妃 项星玮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国家免疫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战略工程,在中国主要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为探究预防接种门诊空间环境对使用者的影响、促进疫苗接种过程的医疗安全与质量、改善免疫服务的就诊体验,本研究以预防接种门诊等候空间为切入点,选取4所空间环... 国家免疫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战略工程,在中国主要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为探究预防接种门诊空间环境对使用者的影响、促进疫苗接种过程的医疗安全与质量、改善免疫服务的就诊体验,本研究以预防接种门诊等候空间为切入点,选取4所空间环境差异显著的机构,在所有家庭均被医务人员告知接种后需留观30 min的前提下,通过对314组家庭疫苗接种全过程的非干预性行为观察,以“留观时长”为关键测度进行统计,结合现场条件解析空间环境与留观依从性的关联性,旨在为改善公共卫生服务环境提供实证依据。结果表明,本次研究中留观合格率整体偏低,留观空间的拥挤度、声压级、照度三项指标与留观时长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拓展了等候空间中“满意度”“舒适度”等主观感受之外的行为测度,强化了等候空间影响等候体验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设计 环境行为 预防接种门诊 等候空间 基层医疗设施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转向 被引量:4
3
作者 项星玮 沈杰 冯镇涛 《中外建筑》 2018年第8期78-80,共3页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社会,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以及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所催生的各行各业新思维、新模式的出现,则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建筑教学开始与建...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社会,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以及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所催生的各行各业新思维、新模式的出现,则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建筑教学开始与建筑设计过程、直观体验建筑空间的设计需求、设计方案的可建造性关联在一起,从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呈现出了多种层面的教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 建筑设计过程 虚拟现实技术 可建造性
原文传递
构建具有跨学科内容整合特征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框架——面向新工科建设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项星玮 宋振旭 +2 位作者 张烨 刘翠 白洁 《新建筑》 2022年第5期124-129,共6页
我国新工科建设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背景理清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特征和范式,进而构建出具有跨学科内容整合特征的教学框架。首先,通过调研和分层分析研究法,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特征和范式... 我国新工科建设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背景理清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特征和范式,进而构建出具有跨学科内容整合特征的教学框架。首先,通过调研和分层分析研究法,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特征和范式总结为表达、实施、计算与建构三个层面;然后以这三个层面的跨学科内容整合为基础,与“跨学科内容”“跨学科内容衔接形式”“教学场景联系”共同构建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框架。此教学框架有助于建立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与跨学科内容之间清晰有序的联系,并为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方法和模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建筑设计教学框架 新工科 跨学科内容 建筑设计课程 信息技术
下载PDF
透明性研究的可视化策略:从斯坦因到法则 被引量:1
5
作者 项星玮 沈杰 《中外建筑》 2017年第9期41-43,共3页
本文从透明性的起点斯坦因别墅开始,以信息可视化为研究策略,通过文本数据的分析,对透明性的材料、研究转向等问题展开了探讨,并在得出一定结论的基础上将结论可视化呈现。研究的目的在于理清透明性研究的思路,并找出一种与其相关的法则。
关键词 透明性 信息可视化 材料 空间 法则
原文传递
先进制造业的典型生产模式对于建筑设计平台架构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项星玮 林再国 +2 位作者 张烨 王浩楠 刘翠 《建筑师》 2021年第4期96-104,共9页
建筑设计行业对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求催生了在行业中建立建筑设计平台的诉求。建立建筑设计平台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建筑设计平台架构,这种平台架构可以将制造业平台作为参照主体,将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作为参照内容。本文围绕建筑设计平... 建筑设计行业对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求催生了在行业中建立建筑设计平台的诉求。建立建筑设计平台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建筑设计平台架构,这种平台架构可以将制造业平台作为参照主体,将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作为参照内容。本文围绕建筑设计平台架构这一主题,以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为借鉴对象,通过解析先进制造业的四种典型生产模式,从数字化思维、设计资源信息化、设计流程再造、模型虚拟仿真等方面探讨了这四种模式对于建筑设计平台架构的启示,为建筑设计平台的架构以及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关联于先进制造业的跨学科思路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平台 数字化思维 信息化 信息流协同 数字孪生
原文传递
包豪斯中的“数字式”教学——以摄影教学为例
7
作者 项星玮 沈杰 《中外建筑》 2017年第11期60-62,共3页
本文论述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包豪斯中的摄影教学,以及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新包豪斯"中的摄影课程。通过回顾摄影教学在包豪斯中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包豪斯对待工业技术的开放态度,也可以发现包豪斯中的摄影教学与... 本文论述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包豪斯中的摄影教学,以及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新包豪斯"中的摄影课程。通过回顾摄影教学在包豪斯中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包豪斯对待工业技术的开放态度,也可以发现包豪斯中的摄影教学与当下的数字建筑设计教学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豪斯 摄影教学 莫霍利-纳吉 数字建筑设计教学
原文传递
里弄街区空间生活化功能研究——以缓解一、二线城市住区“陌生化”问题为导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镇涛 王秀慧 项星玮 《中外建筑》 2020年第8期86-89,共4页
文章以我国当代一、二线城市住区中广泛出现的居住隔离、邻里关系缺失等"陌生化"问题为切入点,基于空间和社会两个角度,从空间构成、结构、尺度、边界等方面展开研究,指出里弄街区空间具有开放复合、多元融合、空间领域感等... 文章以我国当代一、二线城市住区中广泛出现的居住隔离、邻里关系缺失等"陌生化"问题为切入点,基于空间和社会两个角度,从空间构成、结构、尺度、边界等方面展开研究,指出里弄街区空间具有开放复合、多元融合、空间领域感等的邻里精神体现的生活化功能意义,进而提出城市未来居住生活空间模式的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关系 里弄街区 空间 生活
原文传递
苏州住宅空间近代化发展及特征辨析
9
作者 蒋慧 楚超超 项星玮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苏州传统住宅空间的演变是明清"早期近代"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物质呈现和表达。以苏州住宅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明清和近代时期的苏州住宅进行规模分类,然后在不同类型的住宅中选... 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苏州传统住宅空间的演变是明清"早期近代"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物质呈现和表达。以苏州住宅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明清和近代时期的苏州住宅进行规模分类,然后在不同类型的住宅中选取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历时性的纵向对比考察;进而总结出不同类型住宅应对"近代化"措施的异同点,深入探讨了异同性缘起于使用者所在的阶层、社会观念和自身经历的差异;以及明清和近代苏州住宅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人性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 苏州住宅 异同 空间 布局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市微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佳伟 张星曌 +4 位作者 王健 王颖 黄辰宇 付斌 项星玮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在当今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实现城市智慧转型与人居空间宜居构建引发了新一轮讨论。本文针对数字孪生技术运用于微气候预测的优势,综合分析了国外多个数字孪生城市实践项目的发展背景、目标、技术框架... 在当今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实现城市智慧转型与人居空间宜居构建引发了新一轮讨论。本文针对数字孪生技术运用于微气候预测的优势,综合分析了国外多个数字孪生城市实践项目的发展背景、目标、技术框架、超越性特点、应用范围,总结出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气候预测领域的应用潜力、方法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预测 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 案例分析 应用分析
原文传递
数字孪生范式下因材制宜的木构建造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烨 陈珂臻 项星玮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82-188,共7页
针对目前的木构建造多数聚焦于精确性和自动化程度,缺乏对适应性和交互性的关注的问题,梳理了近十余年木构建造的发展进程,揭示了在数字模拟和机器人技术的支持下,木材在建筑中从"主观决策下的定制化构件"到"运算性设计... 针对目前的木构建造多数聚焦于精确性和自动化程度,缺乏对适应性和交互性的关注的问题,梳理了近十余年木构建造的发展进程,揭示了在数字模拟和机器人技术的支持下,木材在建筑中从"主观决策下的定制化构件"到"运算性设计中的驱动因素"的角色转变。文章将数字孪生范式引入到木构建造中,旨在建立运算性设计和机器人建造之间实时、双向的交互机制。最后基于笔者在天津大学的数字木构作品说明:通过"感知-计算-装配"的迭代循环,方案的数字模型和物理装配同步地更新和调整,最终形态在设计和建造的交互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木构 机器人感知 数字孪生 实时数据交互 因材制宜的建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